Workflow
知识产权证券化
icon
搜索文档
全球无形资产突破80万亿美元 证券化成“轻资产”融资新蓝海
经济观察报· 2025-06-28 19:55
全球无形资产价值与证券化趋势 - 全球企业无形资产价值在2024年攀升至80万亿美元的历史高位,自1996年以来增长13倍 [1][2] - 知识产权和数据资产证券化成为盘活企业无形资产价值的关键工具,有效赋能科创及数据产业升级 [1] - 无形资产证券化通过拆分和打包未来收益权,解决估值和流动性问题,为轻资产企业提供新融资渠道 [1] 全球市场发展现状 - 2024年美国MBS和ABS发行金额分别为15950亿美元和3880亿美元,其中Other ABS(含知识产权证券化)占比22%,达865.9亿美元 [2] - 2024年中国资产证券化发行总规模1.98万亿元,知识产权证券化占比0.5%,规模98.06亿元,数据资产证券化仍处起步阶段 [3] - 开鑫科技"鑫欣数据ABS"成为全国首单获批的数据资产证券化项目,标志中国数字金融创新突破 [3] 政策支持与行业推动 - 中国政策层面从税收优惠到专项基金扶持,降低企业参与门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支持融资模式创新 [4] - 2024年《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推动数据资源入表,证监会支持科技企业利用新型资产开展证券化 [4] - 粤港澳大湾区政策突出,支持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和统一数据资产登记规则,澳门培育跨境资产证券化空间 [4] 开鑫科技的行业实践 - 公司成功发行23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包括全国首单市场化增信知识产权ABS,补贴后融资成本最低降至0.7% [5] - 推动全国首例数据资产证券化项目"鑫欣数据ABS",并完成50余个数据产品登记和资产入表案例 [5] - 与深交所科交中心合作共建知识产权估值模型,与MOX澳交所推出跨境投融资风险管理平台 [5]
智慧金融研究院与中金浩发布《全国知识产权证券化蓝皮书》
证券日报网· 2025-06-25 19:17
会议与蓝皮书发布 - 2025年北京市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工作会暨京津冀知识产权运用工作推进会于6月25日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召开,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北京市知识产权局高层领导出席[1] - 《中国知识产权证券化蓝皮书(2024)》在推进会上由北京智慧财富知识产权金融研究院研究部主任任月发布,该蓝皮书由多家机构联合编制,包括中金浩、华智众创等[1] 蓝皮书内容 - 蓝皮书聚焦国内政策环境,汇总分析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支持政策,并深度解读政策导向与目标[2] - 引入国外知识产权证券化发展经验,通过国内外发展模式和案例对比分析,为产品落地与创新提供国际化参考视角[2] - 梳理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发展特点与未来方向,前瞻性提出五大创新发展方向[2] 中金浩未来规划 - 中金浩将发挥在知识产权鉴定、评估及金融创新服务领域的专业优势,持续跟踪行业前沿动态[2] - 深化与产学研各界协同联动,聚焦知识产权证券化底层资产估值模型优化和风险防控机制创新等关键课题[2] - 积极参与知识产权证券化领域国家标准、团体标准的制定工作,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2]
深圳亮出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招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 前海将优化外国人才服务、深化深港联合引才机制、便利港澳专业人士执业 [1] - 河套将加强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引进港澳知名高校优势学科重点科研项目 [1] - 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应用雇员合同制、薪酬市场化管理等新机制 [1] - 建设国际科技人才综合服务平台 [1] 推进金融、技术、数据等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 前海将推出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打造赴港上市培育基地,发展壮大耐心资本、大胆资本 [1] - 探索多元化数据流通交易方式,加快建设深港数据跨境安全便捷通道、前海离岸数据中心 [1] - 河套将探索内地和香港创投资本共同设立创投基金,组建河套合作区跨境双币早期母基金 [1] - 创新国际性产业和标准组织管理制度,推动注册流程简化、注册时间缩短 [1]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 前海将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保税维修、保税展示交易等新模式、新业态 [2] - 巩固提升运输、金融、电信等优势行业,发展游戏出海、软件外包、知识产权、跨境旅游、国际会展等业态 [2] - 河套将探索便利的出入境及停居留政策,推进皇岗口岸重建,实施货物"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监管模式 [2] - 积极探索"一区两园"在科技创新、双招双引等方面的双向互利合作模式 [2] 健全科学化、精细化、法治化治理模式 - 前海将完善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集聚一流商事调解机构,提供专业高效便捷的商事争议解决服务 [2] - 河套将推动出台河套深圳园区条例,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调解、仲裁、诉讼一站式多元解纷体系 [2]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春临:支持深圳率先开展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业务试点 截至5月底业务额达3400亿美元
快讯· 2025-06-12 11:32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成效 -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推出大批创新举措 在支持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明显成效 [1] - 试点支持深圳率先开展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业务 允许跨国集团办理境外成员企业本外币集中收付业务 实现币种自选、划转自由、资金混用 [1] - 截至今年5月底 55家跨国公司参与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试点 业务额达3400亿美元 [1] - 试点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实现路径 [1] - 已累计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104单 发行规模225亿元 惠及企业1535家 [1]
“知识就是财富”照进现实,超200亿知识产权ABS行至何处|新产业金融观察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8 12:55
知识产权证券化发展概况 - 国际首例知识产权证券化实践为1997年发行的鲍伊债券,国内首只标准化产品"第一创业-文科租赁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于2018年获批 [1] - 截至2025年6月3日全国知识产权ABS累计发行规模超200亿元,2024年发行57单规模98.06亿元同比增25.97% [1][2] - 知识产权ABS主要服务缺乏传统抵押物的中小科创企业,2024年优先级证券加权平均发行利率2.42%较AAAsf级利差缩窄至0.18% [8][9] 市场结构与发行特征 - 发起机构集中度高,2024年前五大机构发行规模占比74.68%,其中深圳市中小担和高新投小贷合计占比58.80% [2][4] - 单笔发行规模通常在1亿元左右,底层资产类型扩展至农业、新能源汽车、中医药专利等新兴领域 [4][5] - 深圳为最大发行城市,累计发行99单规模219.06亿元占全国过半,形成"国资主导+政府补贴+市场参与"的深圳模式 [9][10][12] 跨境融资与运作模式创新 - 深圳探索深港跨境融资模式,通过"知识产权在岸质押+跨境反担保"实现境外募资,单项目融资额度200万元可分批入境 [5][6] - 典型运作模式为:企业质押知识产权→小贷公司放款→担保增信→资产证券化,如高新投4600万元专项计划融资成本低至2.45%/年 [7][8] 行业发展瓶颈与改进方向 - 市场认知度不足导致流动性受限,部分企业对操作流程存在疑虑需加强宣传 [13][14] - 知识产权估值存在技术、法律等多维度难题,需建立专业评估机构并统一标准 [14] - 风险管理依赖分层设计、差额补足等增信措施,企业治理水平直接影响坏账风险 [14][15]
山西省新能源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成立 打造能源革命知识产权新引擎
中国新闻网· 2025-06-05 23:17
山西省新能源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成立 - 中心旨在破解新能源领域创新成果"转化难、融资难"痛点,打通"实验室到产业化"梗阻,为山西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1] - 由太原理工大学、太原中北高新区、山西省交易集团、中知(山西)公司四方共建,汇聚"政产学研金"资源,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 [3] 中心核心职能 - 组建新能源专利技术联盟,建立专利共享池与交叉许可机制,覆盖光伏、氢能等14个产业集群的专利导航 [3] - 重点盘活高校院所"沉睡专利",提供评估、融资一站式服务,创新推出知识产权证券化(ABS)等金融工具 [3] - 联动制造业中试平台加速氢能储运、钙钛矿光伏等核心技术产业化,提供专利预警、质押融资、上市辅导等全链条支持 [3] 市场化运作与成果展示 -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强调中心需强化市场化运作,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提升专利转化效率,探索可推广的"山西经验" [3] - 首个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签约,现场展示美锦能源、清华大学山西研究院等机构的氢能、生物质炭化、风光氢储一体化等8项前沿技术 [4]
政策给力企业需要 知识产权ABS步入重要发展期
证券日报· 2025-05-30 00:10
知识产权ABS市场发展 - 2024年截至5月29日共有11只知识产权ABS产品发行起息,发行规模合计达11.91亿元,发行数量及规模分别同比增长57.14%和22.78% [1] - 深圳市近期推出两只聚焦前沿领域的知识产权ABS产品,分别涉及人工智能和高端装备行业 [1] 政策推动因素 - 国家层面政策支持包括证监会2月7日发布的《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探索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业务 [2] - 国家知识产权局4月份表态将统筹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证券化等工作 [2] - 地方政府配套出台资金支持和服务措施,形成政策合力 [2] 市场环境改善 -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和侵权惩戒机制严格化提升了知识产权市场价值的稳定性 [2] - 资产违约风险降低,流通性和收益可预期性提高为ABS底层资产估值提供支撑 [2] - 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及专业投资机构开始关注并参与知识产权ABS投资 [3] 企业需求驱动 - 科创企业普遍具有"轻资产、重知识产权"特征,传统融资面临抵押物不足困境 [3] - 知识产权ABS将无形资产转化为可交易金融资产,开辟全新融资渠道 [3] - 证券化过程促进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形成创新投入与融资支持的良性循环 [3] 未来发展前景 - 政策、市场、企业需求多重因素推动知识产权与资本加速融合 [4] - 为资本市场注入新活力,成为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4] - 未来随着条件优化,知识产权与资本联结将更加紧密,释放更大创新动能 [4]
未盈利上市公司缘何坚持研发“上强度”?
证券日报· 2025-05-12 00:22
研发强度与未盈利企业的关联性 - 2024年A股市场年报显示研发强度超100%的公司有15家,其中10家尚未实现盈利 [1] - 迪哲医药通过长期高强度研发实现两款创新药商业化,2024年销售收入达3.60亿元,同比增长294.24% [2] 企业坚持高研发投入的驱动因素 - 研发投入与成果转化呈正相关,是技术突破和市场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 [2] - 资本市场对"科技叙事"逻辑认可度提升,研发能力成为吸引投资的核心要素 [2] - 投资者偏好从短期盈利转向长期增长潜力,形成"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市场认可—资本注入"的良性循环 [3] 知识产权证券化的融资创新 - 知识产权证券化可将专利许可收入等预期现金流打包发行资产支持证券 [3] -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案例中,8家科研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5800万元,缓解商业化落地慢的困境 [3] 高研发投入的战略价值 - 技术突破可打开市场空间并吸引资本,形成创新闭环 [4] - 知识产权证券化能将无形资产转化为现金流,增强企业资金流动性 [4]
深圳市福田区打造知识产权保护新高地
环球网· 2025-04-29 18:14
活动概况 - 深圳市福田区举办"科创未来·法治赋能"主题活动,聚焦高质量知识产权保护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深港两地专家、企业及行业协会代表参与 [1] - 活动由深圳市委政法委指导,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河套发展署、福田区委区政府主办,现场启用河套法庭和深圳知识产权法庭河套巡回审判点新址,并发布知识产权保护成果文件 [1] 河套合作区发展成果 - 福田区2024年战新产业增加值达1187.08亿元,同比增长12.7%,超出全市平均增速2.7个百分点 [3] - 形成3个千亿级(智能终端、人工智能等)、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家,3年增长7.6倍,金融科技企业占全市70% [3] -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累计231.7亿元,发行8支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总规模14.87亿元) [3] 知识产权保护网络 - 福田区78平方公里内设有114个知识产权服务网点,河套深圳园区3平方公里内布局11个网点,覆盖政法、市场监管、海关等多领域 [4] - 推进全市首个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试点,集中管辖涉外及涉港澳台知识产权案件 [4][5] - 成立全国首个"司法与仲裁协同保护中心",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仲裁中心规则与国际接轨 [5] 争议解决机制创新 -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最高可获5倍赔偿,系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40条授权事项之一 [5] - 仲裁与商事调解实现"深港协同",河套园区企业可获50%仲裁费用支持 [5] - 深圳国际仲裁院提供跨境仲裁服务,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支持跨境商事调解 [5] 法治成果与指引发布 - 福田区委政法委制定《福田区知识产权争议解决指引》,整合法律条文与案例实践经验,提供"服务矩阵一键触达" [8] - 福田区人民法院发布《企业商业标识规范管理与维权指引》等文件,细化商标领域保护规则,推动从"个案裁判"向"规则供给"转型 [8] 未来规划 - 以河套合作区为基点,打造"一站集成、多元协同、高效便捷"的知识争议解决服务体系,强化服务国家战略及对外开放 [10] - 目标将福田区建成国内外知识产权争端解决优选地,支持深圳建设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10]
年内知识产权ABS发行规模超7亿元 从“量增”到“质升”仍需突破关键瓶颈
证券日报· 2025-04-26 02:30
文章核心观点 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发展不断提速,但在整个 ABS 一级市场中占比仍相对较低,存在知识产权评估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不过行业有望加速从“政策试点”迈向“生态化发展”,且正在多维度探索破局路径 [2][5][6] 分组1:行业发展背景与现状 - 知识产权证券化指发起机构将知识产权或其衍生债权作为基础资产发行证券化产品,自 2015 年政策引导推动以来,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发展提速,作用凸显 [2] - 截至 4 月 25 日,我国已累计发行 128 只知识产权 ABS,发行规模合计达 217.51 亿元,今年以来共有 6 只成立,发行规模合计达 7.34 亿元 [3] 分组2:发行趋势 - 发行主体层面,参与机构范围持续扩容,如西南证券首次涉足知识产权 ABS 领域,使计划管理人数量增至 32 家 [3] - 发起机构发行集中度方面,马太效应显著,年内 6 只知识产权 ABS 原始权益人主要集中于三家机构,深圳市高新投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占据主导地位 [4] - 产品增信情况方面,底层企业多为中小型科创企业,主体信用低,部分产品设置内部/外部增信,增信方包括金融机构等 [4] 分组3:占比失衡问题 - 今年以来,我国 ABS 产品数量及规模同比增长,但知识产权 ABS 发行数量与去年同期持平,发行规模下降,市场份额占比被稀释 [6] - 原因包括知识产权价值与现金流关联性弱、估值技术复杂、流动性差、风险处置难、业务操作复杂、市场认知不足等 [6][7] 分组4:破局路径 - 政策层面,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提出统筹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证券化等工作助力中小企业融资 [8] - 建议完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创新基础资产模式、优化市场环境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