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汇
搜索文档
《森林修复相关技术体系覆盖度分析——基于云南省提高森林质量、实现多重效益的实践需求》
绿色和平组织· 2025-06-07 07:5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指出在森林修复实践中技术规程对实际操作有直接指导作用,通过梳理云南适用的112个国家、行业和地方技术规程,从五个维度评价现有技术体系对实践需求的覆盖程度,发现存在地方标准缺失、对生态功能指标关注不足等问题,建议制定相关地方标准、修订旧标准并增加技术和监测指标以完善云南森林修复技术标准体系 [4][5][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概述 - 森林修复是生态治理核心和国家生态安全战略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形成了相关政策、技术和管理框架,云南编制了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规划 [14][15][16] - 分析现有技术标准体系在主要退化区域、不同起点、不同修复目标、云南重点领域及技术和监测指标方面的覆盖度,可因地制宜完善修复技术标准 [17][18][19] 现有技术文件梳理 - 采用文献查阅法,按五个维度相关内容筛选技术标准,经初步筛选和讨论确定112个涉及森林修复的技术标准,包括35个国家标准、59个行业标准和18个云南省地方标准 [23][24] 现有技术标准体系覆盖度分析 评价方法 - 从主要退化区域、不同起点、不同修复目标、近(中)期云南森林修复重点领域、应用的技术和监测指标特征五个维度,十六个细分维度开展覆盖度分析 [28] 主要退化区域覆盖度分析 - 关注云南高山亚高山、干热河谷及石漠化三大生态脆弱区域,因其生态系统有代表性、服务功能重要、修复难度大且紧迫、对区域发展有影响 [29][30][31] - 11个行业标准覆盖三大区域,高山亚高山缺恢复后监测和评价标准,石漠化标准较全面,干热河谷缺植被恢复及监测评价技术标准 [33] 不同起点覆盖度分析 - 选择无林地、退化天然林、结构单一的人工林三种类型,因其涵盖不同退化状况、生态系统恢复目标有差异、技术需求多样且能全面指导实践 [37][38][39] - 36个技术标准覆盖三种类型,现有规程验收标准以面积和成活率为主,传统人工林抚育或改造技术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指标关注不足 [42] 不同修复目标(生态功能)覆盖度分析 - 选择生物多样性、碳汇、水土保持、生产生计四个修复目标,因云南生物资源丰富、需应对气候变化、地形复杂需水土保持、部分地区经济落后需兼顾生产生计 [44][45][46] - 29个技术标准覆盖四个方面,生物多样性除亚洲象外缺其它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恢复规程,水土保持缺生态监测标准,生产生计缺部分区域生态风景林建设标准 [48] 近(中)期云南森林修复重点领域覆盖度分析 - 选择以国家公园为代表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和矿山生态修复两个重点领域,前者有生态保护、示范引领和提升生态服务功能作用,后者因生态破坏严重、有政策导向和技术复杂多样 [51][52] - 25个技术标准覆盖两个领域,部分自然保护地地方标准颁布超10年,矿山生态修复标准已覆盖全部矿山类型 [53] 应用的技术和监测指标特征 - 选择传统林业、生物多样性、水土保持和碳汇四类指标,传统林业指标是基础且符合行业管理需求,生物多样性指标反映生态系统健康和保护珍稀物种效果,水土保持指标满足云南地理需求和维护生态平衡,碳汇指标应对气候变化且体现森林生态服务价值 [57][58][59] - 23个技术标准覆盖四类指标,覆盖传统林业指标的标准最多,面积指标覆盖最多,遗传多样性等指标覆盖最少 [62] 基于实践经验的技术总结案例 未提及具体总结内容 建议与展望 - 制定云南高山亚高山、干热河谷和石漠化区域及云南松火烧植被恢复、桉树和杉木等人工林林分改造、云南特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和恢复的地方标准 [6] - 根据现有成熟技术和参数修订旧地方标准,基于不同修复目标增加技术和监测指标 [6]
巴西环境部长:全球南方国家应紧密团结 共促COP30气候承诺加速落地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13 11:50
中巴植树造林和碳汇合作研讨活动 - 活动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巴西驻华大使馆共同举办,旨在加强中巴两国在造林和森林恢复领域的双边合作 [1] - 巴西环境与气候部部长玛丽娜·席尔瓦表示,全球南方国家应加强团结,在多边气候变化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3] - 巴西希望与中国携手推动在COP30上提交契合1.5摄氏度温控目标的国家自主贡献方案 [3] 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 - 应对气候变化需"双管齐下":持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加强对极端天气的适应能力 [4] -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灾害应对水平是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4] 中巴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 - 巴西在运用本土树种恢复森林方面经验丰富,中国在退耕还林工程方面成果显著,森林覆盖率超过25% [6] - 双方应结合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技术与巴西在可持续、低碳生产方面的实践经验,实现互利共赢 [6] 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 - 两国正致力于推进双边议程的深入发展,在中巴高层协调与合作委员会、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机制等加强协调与合作 [7] - 巴西总统卢拉访华将为深化双边合作注入新动力 [7] COP30的展望 - 席尔瓦呼吁全球南方国家紧密团结,共同推动气候行动加速落地 [7] - 期望COP30成为落实承诺、迈向行动的大会,推动实现可再生能源增至三倍、能源效率翻一番,并有序、公正地逐步淘汰化石燃料 [7]
碳排放权交易是以市场手段控制碳排放更有效的工具
中国环境报· 2025-05-09 09:30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围 - 生态环境部发布方案将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标志着该市场启动交易以来的首次扩围 [1] - 我国最终选择碳排放权交易而非碳税工具 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密切相关 [1] - 2013年环境保护税立法申请送审稿未提及碳税 2015年征求意见稿及2016年通过的环境保护税法中已删除二氧化碳税目 [1] 碳排放权交易与碳税制度比较 -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下"有钱不一定排得起"且"有钱不一定能排" 碳税制度下"有钱就能排" 前者优于后者 [2] - 碳税通过将"负外部性"内部化迫使企业节能减排 但忽略了碳税自身局限性及碳排放权交易等替代互补机制 [2] - 碳排放权交易与碳税在流量控制环节产生替代互补效应 碳汇、碳捕集等工具与碳税在存量控制环节产生替代互补效应 [2] 碳税制度的经济影响 - 开征碳税会提高我国产品生产成本 影响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 不利于经济增长 [3] - 我国GDP年增长率需下降到4%以下才会实现碳排放总量净下降 当前阶段经济政策需以发展经济为首要位置 [3] - 碳税制度需以完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为支撑 我国能源价格机制尚存堵点 缺乏弹性和灵活性 无法真实反映市场供求 [3] 碳税制度与现行税制结构 - 建立碳税制度需优化调整现行税制结构 避免与资源税、消费税、燃油税等功能交叉重叠导致重复征税 [4] - 国际惯例中为同一政策目标对同一计税依据设置不同税种的做法不妥当 [4]
福建省首个造林类型碳中和碳汇项目落地连城
央视网· 2025-04-28 15:36
碳中和林碳汇项目 - 福建省首个造林类型碳汇项目落地连城县 填补《福建碳中和林认定及其计量监测方法(试行)》的项目类型空白 [1] - 项目涉及9个乡镇36个单位 总面积19955亩 预估碳汇量32.5万吨 [1] - 项目为2012年以来国有林场造林地块 为打造零碳政府、园区、企业等提供碳汇产品 [1] 项目收益分配机制 - 收益分配采用林农与开发单位8:2分成 开发单位垫付成本且不向林农转嫁风险 [2] - 国有林业公司从交易中扣除成本后获20%收益 村集体按林价分成比例获得款项 [2] - 实现林农、村集体、国有企业和国有林场四方得益 林农收益占比最大 [2] 碳票创新与金融应用 - 发放林业碳票明确林木所有者碳汇量比例 支持交易流转和质押贷款 [2] - 碳票机制提升林农参与积极性 推动新型生态产品开发及林业经济活跃度 [2] 政府支持与服务体系 - 县林业局成立专项工作小组 多部门协作完成造林设计、验收等全流程服务 [4] - 市林业调查规划所提供技术支持 涵盖碳汇测算、监测文档审查等关键环节 [4] 林业资源与生态建设 - 连城县森林覆盖率81.49% 居全省前列 林地面积330万亩 森林蓄积量1800万立方米 [3][5][6] - 全县森林碳汇量达3000万吨 "十四五"计划投入6亿元开发120万亩林分 预计新增1800万吨碳汇量 [5] - 2021年至今完成人工造林7.18万亩 松林改造11.5万亩 中幼林抚育14.7万亩 [4] - 建设5万亩碳汇林基地和2万亩碳中林基地 建立全市最大司法固碳基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