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创板IPO
icon
搜索文档
恒坤新材科创板IPO将二度上会
北京商报· 2025-08-24 12:17
公司上市进展 - 恒坤新材科创板IPO将于8月29日再次上会 [1] - 公司曾于今年7月25日首次上会遭暂缓审议 [1]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致力于集成电路领域关键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 [1] - 主要从事光刻材料和前驱体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是境内少数具备12英寸集成电路晶圆制造关键材料研发和量产能力的创新企业之一 [1]
西安奕材尚未盈利迎考IPO
北京商报· 2025-08-13 00:12
由京东方前掌门人王东升掌舵,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奕材")冲击上市迎 来最新进展。根据安排,公司科创板IPO将于8月14日上会迎考。作为《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 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以下简称"科创板八条")发布后上交所受理的首家未盈利企业, 2022—2024年,西安奕材年度净利不断增亏,三年累计亏超17亿元。不过,公司今年上半年净利同比减 亏。另外,公司报告期内毛利率存在较大波动,且显著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上半年净利同比减亏 在问询阶段排队近8个月,西安奕材将于8月14日迎来上会大考。 据了解,西安奕材科创板IPO于2024年11月29日获得上交所受理,同年12月24日进入问询阶段。报告期 内公司始终专注于12英寸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基于2024年月均出货量和截至2024年末产能规模统 计,公司均是全球第六的12英寸硅片厂商,前述月均出货量和产能规模全球同期占比约为6%和7%。 本次冲击上市,西安奕材拟募集资金约49亿元,拟投资于西安奕斯伟硅产业基地二期项目。 作为科创板八条发布后首家获上交所受理的未盈利企业,2022—2024年,西安奕材年度净利亏损 ...
西安奕材IPO闯关,百亿资本冬宴下的未盈利赌局
搜狐财经· 2025-08-09 09:46
控制权迷局 - 公司由京东方创始人王东升二次创业孵化而来,五年内跻身中国大陆硅片产能第一,获国家大基金、IDG资本等41家私募基金累计注资超120亿元 [4] - 王东升联合一致行动人发行前合计控制25.68%股份(奕斯伟集团直接持股12.73%),发行后表决权稀释将低于30%安全线 [4] - 刘益谦通过国华人寿在宁波奕芯等关键平台持有一票否决权,虽表面转让股份,仍控制宁波盈泰泓85.71%财产份额及多个投资平台99%以上份额 [5][6] 技术研发短板 - 研发人员235人中50%为兼职,工艺开发部门职责边界模糊,上交所两轮问询质疑研发工时统计真实性 [9] - 逻辑芯片外延片电阻率均匀性仅0.9%,落后先进制程要求的0.5%,高附加值产品收入占比16.75%显著低于沪硅产业40%水平 [10] - 2024年折旧摊销占营业成本46.7%,债务激增60%至70.07亿元挤压研发投入,利息支出与研发投入形成资源争夺 [11] 财务风险加剧 - 三年累计亏损17.27亿元,2024年归母净利润-7.38亿元,亏损持续扩大 [13] - 债务总额从2023年43.75亿元飙升至2024年70.07亿元(短期9.62亿+长期60.44亿),增速60%远超营收43.95%增速 [14][15] - 应收账款同比激增79.89%,周转率4.29次低于行业均值6.07次,固定资产占比59.58%且存货三年增长5倍至12.46亿元 [15][16] 行业竞争压力 - 2022-2024年产品单价累计降幅近30%(479.89元→361.58元/片),SEMI预测2024年全球价格或再跌2-5% [19][20] - 国内规划产能超2026年预测需求1.5倍,公司计划扩产至120万片/月面临产能过剩风险 [20] - 前五大客户贡献超60%收入,对某存储IDM厂商依赖度达35%,客户集中度过高 [22][23] 监管问询焦点 - 触发17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监管两轮问询直指控制权稳定性、刘益谦潜在利益安排及盈利预测可靠性 [24] - 要求披露兼职研发人员管理标准及第一大客户替代方案,质疑2026年扭亏假设的激进性 [24][26] - 债务增速远超营收增速,每新增1元债务需1.5元营收覆盖利息,现金流压力持续放大 [27]
最高法披露骗保典型案例;480家药企竞逐第十一批集采 | 健讯Daily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6 08:11
政策监管动态 - 国家卫生健康委规范医疗机构门诊命名 要求遵循依法合规 科学规范 清晰准确原则 禁止使用模糊 笼统或谐音形容词等暗示疗效的名称[1] - 国家医保局推进第十一批药品集采 确定55种药品拟纳入采购范围 坚持稳临床 保质量 防围标 反内卷原则[2] - 最高人民法院严惩医保骗保犯罪 2024年一审审结案件1156件2299人 同比增长131.2% 挽回医保基金损失4.02亿元[3] 药品集采进展 - 第十一批集采共480家企业提交药品资料 平均每个品种有15家企业 3个品种企业数超过40家 最多达45家[2] - 国家层面已开展十批药品集采 覆盖435种药品 地方同步开展省级和省际联盟集采[2] 新药研发与审批 - 信达生物口服GLP-1R激动剂IBI3032获FDA临床批准 计划2025年下半年中美同步开展I期临床试验[4] - Dyne Therapeutics公司创新药物DYNE-251获FDA突破性疗法认定 用于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治疗 预计2026年初提交BLA申请[5] - 新华制药子公司新达制药获得非那雄胺片药品注册证书 该药属国家医保目录乙类品种 2024年公立医疗机构销售额达14.5亿元[6][7] 企业并购与交易 - 透景生命以3.28亿元收购武汉康录生物82%股份 后者专注FISH和PCR分子诊断领域[7] - 亚宝药业2200万元受让中药1.1类新药柴芩宁神颗粒临床试验批件及相关技术[11] 资本市场动态 - 泰诺麦博以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申报IPO 核心产品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已获批上市[9] - 通策医疗控股股东宝群实业826.799万股质押展期 期限至2026年7月27日[8] - 辰欣药业股东韩延振拟减持不超过1358万股 占总股本3%[12] 财务业绩表现 - 九洲药业上半年营业收入28.71亿元 同比增长3.86% 净利润5.26亿元 同比增长10.7%[10]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后首家!泰诺麦博IPO获受理
北京商报· 2025-07-31 22:14
招股书显示,泰诺麦博是一家面向全球市场、致力于血液制品替代疗法的创新生物制药企业。公司 以"创造临床价值"为导向,秉持差异化创新和竞争战略,致力于全人源单抗新药的开发、制造、商业化 及全球特异性血液制品的潜在替代,以满足广泛的临床需求,造福病患。 值得一提的是,泰诺麦博系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后首家获得受理的企业。 北京商报讯(记者 丁宁)7月31日晚间,上交所官网显示,珠海泰诺麦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 称"泰诺麦博")科创板IPO获得受理。 公司此次IPO拟募集资金15亿元,用于新药研发项目、抗体生产基地扩建项目和补充营运资金项目。 ...
昂瑞微科创板IPO披露首轮审核问询函回复
北京商报· 2025-07-30 17:28
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2024年,昂瑞微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9.23亿元、16.95亿元、21.01亿元;对 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2.9亿元、-4.5亿元和-6470.92万元。 本次冲击上市,昂瑞微拟募集资金约20.67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投资于5G射频前端芯片及模组研 发和产业化升级项目、射频SoC研发及产业化升级项目和总部基地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在首轮审核问询函中,昂瑞微产品、市场、持续经营等问题遭到了追问。 北京商报讯(记者马换换实习记者李佳雪)近期,上交所官网显示,北京昂瑞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 下简称"昂瑞微")科创板IPO对外披露了首轮审核问询函回复。 据了解,昂瑞微是一家专注于射频、模拟领域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是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 业。公司科创板IPO于2025年3月28日获得受理,2025年4月15日进入问询阶段。 ...
百奥赛图科创板IPO背后:专职研发人员骤降至5人、募资额缩水
北京商报· 2025-07-24 20:03
公司IPO进展 - 公司正在闯关科创板IPO 已披露二轮回复意见并更新招股书 [1] - 最新募资额由最初的18.93亿元下调至11.85亿元 缩水7.08亿元 [1][5] - 募投项目保持不变 包括药物早期研发服务平台建设等4个项目 [5] 研发人员变动 - 专职研发人员数量从2022年58人骤降至2024年5人 [1][3] - 研发人员总数从2022年627人降至2024年337人 [3] - 创新药研发业务研发人员100%为专职 CRO业务研发人员100%为兼职 [4] - 研发人员占比下降因CRO业务人员生产工时占比提升 [4]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 归属净利润3354.18万元 [5] - 营业收入持续增长 从2022年5.34亿元增至2024年9.8亿元 [5] - 此前两年亏损分别为6.02亿元(2022年)和3.83亿元(2023年) [5] 业务模式 - 公司为临床前CRO及生物医药企业 [3] - 基于自主基因编辑技术提供创新模式动物及临床前研发服务 [3] - 利用RenMice全人抗体小鼠平台进行规模化药物发现与开发 [3]
科创板IPO终止逾两年,重启上市辅导!中国电科持股50.54%
搜狐财经· 2025-07-24 19:01
公司上市进展 - 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交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申请,备案时间为2025年7月23日,辅导机构为国泰海通 [1] - 国泰海通与思仪科技辅导协议签署时间为2025年7月22日,参与辅导的证券服务机构包括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及容诚会计师事务所 [2][3] - 2022年12月公司曾申报科创板IPO并获上交所受理,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但2023年6月21日因撤回申请终止审核 [3][4] 公司业务与财务数据 - 公司专业从事电子测量仪器研发、制造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整机、测试系统、整部件 [4] - 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5,081.37万元、151,310.39万元、194,916.18万元,年复合增长率24.8% [5]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1,903.89万元、19,132.93万元、22,786.74万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6,754.02万元、15,226.88万元、19,804.43万元 [5] - 政府补助占利润总额比重逐年下降,2020-2022年分别为46.54%、22.59%、17.18% [5] - 前五名客户销售收入占比2020-2022年为64.35%、48.31%、54.35%,客户集中度较高 [5] 募投项目与股权结构 - 前次IPO拟募集12.06亿元,投向高端电子测量仪器生产线改造(4.68亿元)、移动通信测试研发(0.71亿元)、技术创新中心(3.17亿元)及补充流动资金(3.5亿元) [6]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直接持股50.54%,为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6] 行业可比公司 - 同行业上市公司包括普源精电(688337)、鼎阳科技(688112)、坤恒顺维(688283) [5]
实控人手握超九成表决权,沁恒微闯关科创板
北京商报· 2025-07-22 21:08
IPO进展 - 公司科创板IPO已进入问询阶段 于2025年7月20日进入该阶段 [1][4] - IPO申请于2025年6月30日获得受理 拟募集资金约9.32亿元 [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持续增长 分别为2.38亿元、3.08亿元、3.97亿元 [4] - 同期归属净利润逐年提升 分别为5910.41万元、7239.67万元、1.04亿元 [4] - 主营业务毛利率呈现下降趋势 从2022年63.32%降至2024年57.51% [5] 客户结构 - 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相对较低 2022-2024年分别为10.28%、15.05%、14.15% [4] - 客户集中度低源于产品聚焦长尾市场 终端应用呈现多样化特征 [5] - 芯片产品主要应用于泛工控和泛计算机领域的周边外设 [5] 研发投入 - 2022-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6085.53万元、6770.97万元和7617.13万元 [6] - 研发费用率从25.54%下降至19.2% 主要因营收增速快于研发投入增速 [6] - 营收复合增长率达到29.05% [6] 股权结构 - 实控人王春华合计控制94.57%表决权 通过直接持股和控股公司实现 [7] - 江苏沁恒作为控股股东直接持有56.04%股份 [7] - 异或合伙控制10.06%股份 [7] 业务定位 - 公司为集成电路设计企业 基于自研专业接口IP和内核IP构建一体化芯片 [4] - 主营业务为接口芯片和互连型MCU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 [4] - 募集资金将投向USB芯片、网络芯片和全栈MCU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4]
科创板IPO签字保代、律师、会计师业绩排行榜
梧桐树下V· 2025-07-22 11:16
科创板开市6周年数据统计 - 截至当前科创板共有589家上市公司,按年度分布为:2019年70家、2020年143家、2021年162家、2022年124家、2023年67家、2024年15家、2025年至今8家(不含已退市的紫晶存储和泽达易盛)[1] - 589家公司的IPO中介机构包括53家券商、67家律师事务所及29家会计师事务所[1] 签字保荐代表人排名 - 中信证券赵亮以6单IPO项目量位居签字保代榜首,同机构王彬以5单位列第二[2] - 项目量≥3单的保代共47人,其中中信证券占据主导(如陈熙频、贾延延等4单保代共8人,褚晓佳等3单保代共15人)[3][4] - 其他机构表现:国泰海通(陈邦羽等4单3人)、中信建投(包红星等4单2人)、华泰联合(时镜4单1人)等[3][4] 签字律师排名 - 上海锦天城王立以11单IPO项目量位列签字律师第一,同机构沈诚以10单第二,北京君合石铁军以8单第三[5] - 项目量≥3单的签字律师共110人[5] 签字会计师排名 - 天健王强以8单IPO项目量居签字会计师首位,立信张松柏(7单)、王娜(6单)分列二、三名[6] - 项目量≥3单的签字会计师共59人[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