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能源安全
icon
搜索文档
WTI原油期货下跌0.15%,暂报66.13美元。印度外交部回应欧盟近期的制裁行动,在声明中称印度不支持任何“单边”制裁。(相比美西方与俄罗斯的紧张关系)印度自身的能源安全问题高于一切。
快讯· 2025-07-18 23:52
原油市场动态 - WTI原油期货价格下跌0 15% 暂报66 13美元 [1] 地缘政治与能源政策 - 印度外交部声明不支持欧盟单边制裁 强调能源安全优先于西方与俄罗斯的紧张关系 [1]
天佑中华!中国发现了足够用六万年的超大稀土矿,特朗普馋哭了
搜狐财经· 2025-07-18 20:13
能源资源发现 - 中国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发现百万吨级钍矿储量 使中国钍资源总量跃居世界第一 可支撑国家能源需求长达6万年 [1] - 新发现钍矿储量超过乌克兰稀土储量的20倍 使美国通过掠夺乌克兰稀土对抗中国稀土优势的计划落空 [1] 钍基核能技术优势 - 钍基熔盐堆在常压下运行更稳定 熔盐能在5秒内自动凝固阻断反应链 避免类似福岛核泄漏事故 [2] - 每吨钍发电量相当于350万吨煤 放射性废物仅为铀反应堆的千分之一 毒性衰减周期从数万年缩短至300年 [2] - 甘肃武威2兆瓦实验堆已稳定运行587天 验证700℃高温熔盐同步驱动发电和制氢可行性 能效提升50%以上 [2] 产业布局与经济效益 - 中国在甘肃 新疆等荒漠地区规划12座钍基熔盐堆电站 单座60兆瓦反应堆可满足三个地级市用电需求 [4] - 新疆"沙戈荒"基地首批机组已投产 展示"戈壁发电 电力共享全国"新模式 [4] - 每吨钍发电经济效益比直接运输矿石高出23倍 [4] 能源安全影响 - 钍基核电若覆盖全国30%电力需求 每年可减少12亿吨煤炭进口 节省约4000亿元外汇支出 [4] - 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72% 天然气依存度43% 钍矿发现大幅提升能源安全保障 [4] 军事与航运应用 - 全球首艘23万吨级钍动力集装箱船设计完成 反应堆提供8万匹马力且终身免换燃料 [5] - 中国计划开发用于航母和潜艇的舰载小型核反应堆 [5] 国际能源格局 - 中国与巴西 南非等国推动"无碳能源联盟" 凭借钍矿资源和技术优势提升国际谈判地位 [5] - 欧盟试图通过制裁将俄罗斯石油价格压至47美元/桶 中国能源自主性增强 [5]
欧盟理事会通过修订案 将天然气储备政策延长两年
快讯· 2025-07-18 16:17
欧盟理事会当地时间18日投票通过了天然气储存条例的修订提案。根据该提案,欧盟成员国在冬季来临 前维持足够 天然气储备的现行要求将被再延长两年。欧盟此举意在降低因俄乌冲突引发的天然气价格 波动风险,同时努力在保障能源安全与恢复市场机制之间寻求平衡。 (央视新闻) ...
中国发现6万年能源宝藏,特朗普急红眼?全球能源格局要变天!
搜狐财经· 2025-07-17 15:58
能源资源发现 - 中国在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探明百万吨级钍矿,使中国钍资源储量成为世界第一 [1] - 该钍矿储量足够全国使用6万年,大幅提升能源安全 [1] - 中国新发现的钍矿储量比乌克兰总储量多20倍 [1] 钍能源技术优势 - 钍核反应堆无需高压环境,故障时熔盐可在5秒内自动凝固,安全性远超传统核反应堆 [3] - 1吨钍的发电量相当于350万吨煤,产生的核废料仅为铀堆的千分之一,毒性300年即可消失 [3] - 甘肃武威的2兆瓦实验堆已连续运转587天,能同时发电和制氢,综合能效比传统核电高50% [3] - 中国独创干法提纯技术,可在矿区直接加工矿石为氟化钍熔盐,解决运输成本问题 [3] 钍能源发展规划 - 甘肃、新疆荒漠已规划建设12座钍核电站,单座60兆瓦反应堆可满足三个地级市用电需求 [5] - 钍核电站无需水冷却,电力通过特高压电网输送至东部地区 [5] - 国家能源局测算显示,每吨钍发电比直接销售矿石可多获利23倍 [5] - 新疆"沙戈荒"基地首批机组已于今年6月并网发电 [5] 能源安全与经济效益 - 钍核电若覆盖30%电力需求,每年可减少12亿吨煤炭进口,节省4000亿外汇 [5] - 全球首艘23万吨级钍动力集装箱船设计已完成,反应堆可提供8万匹马力且终身无需更换燃料 [5] - 中国正联合巴西、南非组建"无碳能源联盟",推动钍能源技术应用 [5] 技术资源整合优势 - 中国同时拥有全球最大的钍矿资源和领先的钍能源技术,形成"技术+资源"双重优势 [7]
媒体报道︱我国最大的地下储气库群再扩容,为华北地区及黄河流域季节调峰、应急供气提供保障
国家能源局· 2025-07-16 20:21
储气库群扩容 - 中原储气库群规模增加到7座,新增库容7.08亿立方米,为华北地区及黄河流域提供季节调峰和应急供气保障 [1] - 新投产的白庙浅层储气库位于山东省菏泽市,设计库容量7.08亿立方米,工作气量3.43亿立方米 [3] - 白庙浅层储气库日注气规模240万立方米,日采气规模500万立方米,在用气高峰期可满足500万户家庭的日用气需求 [3] 储气库功能与规划 - 储气库通过"夏注冬采"模式调节天然气供需矛盾,保障能源安全,被称为"天然气的地下粮仓" [5] - 中原储气库群是国内最大的储气库群,也是储气类型最多的储气库群 [5] - "十五五"期间中原油田还将建设多座储气库,预计中原储气库群库容规模可达196.85亿立方米 [5]
安托法加斯塔公司上半年铜产量增加11%至31.49万吨
文华财经· 2025-07-16 17:38
7月16日(周三),智利矿产商安托法加斯塔(Antofagasta)表示,今年上半年铜产量为314,900吨,较上年同期的28.47万吨增长10.6%,因集团旗下两大铜 矿区(Centinela Concentrates和Los Pelambres)产量增加,抵消了阴极铜运作产量的减少。 这家伦敦上市的公司维持全年铜产出指导目标在66-70万吨不变。去年铜产量为66.4万吨。 该公司表示,上半年净现金成本为每磅1.32美元,较上年同期低32%,主要是由于产量增加。 公司同样维持全年资本支出指导目标在39亿美元不变,高于2024年的27亿美元,因Centinela选矿厂生产达到峰值。 安托法加斯塔在智利运营四座铜矿,并寻求开发位于明尼苏达住的Twin Metals铜镍矿,该项目在美国前总统政府以环境问题为由阻止后陷入停滞。 7月10日,公司首席执行官Iván Arriagada表示,在特朗普对铜征收50%的进口关税后,他看到了推动Twin Metals的"机会",这重新点燃了对美国国内采矿项 目更大支持的希望。 Arriagada称:"我们在Los Pelambres和Centinela这两个最大的铜矿区实现了 ...
海油发展(600968):三大产业多元发展,受益海洋油气景气上行
长江证券· 2025-07-16 14:1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1][13][13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业务包括能源技术服务、能源物流服务、低碳环保与数字化三个板块,上市后降本增效成果显著,期间费用呈下降趋势,业绩稳步增长 [2][7] - 全球海洋油气资源潜力大,超深水是未来趋势,海上油气资源探明程度低,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势在必行,公司与中海油油气生产相关性高,抗油价波动能力强,分红稳健,具备高股息潜力 [2][8][10] -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海上油服企业,受益于行业景气度提升和国内增储上产推进,随着海洋深水油气田开发提速及低碳数字化业务规模化落地,公司有望持续受益 [11][13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中枢向上的海上油服龙头 - 油服行业指与油气勘探和生产或上游能源行业相关的所有产品和服务,按用途分为陆上油服和海上油服,按应用流程可分为勘查、物探、钻井等环节,不同油服公司业务侧重不同 [21]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中海油控股的上市公司,聚焦油气生产领域,致力于成为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能源技术服务公司,业务包括能源技术服务、能源物流服务、低碳环保与数字化三个板块,具备综合性强、风险抵御能力强的业务竞争优势 [30][36] - 2018年国家出台七年行动计划,油服市场景气度提高,公司营收和业绩高速增长,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5.17亿元,同比增加6.51%,实现归母净利润36.56亿元,同比增加18.66%,且近年来公司注重费用率压降,期间费用呈下降趋势 [46][48] 保障能源安全增储上产,海上油服未来可期 - 市场化背景下石油公司增大资本开支主要基于油价提升,但国内三桶油受国家方针政策影响大,国家颁布一系列政策加大勘探开发力度,保障能源供给安全 [54] - 我国原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国家要求加大油气勘探力度,国内油气稳产增产将稳步推进,包括加强重点含油气盆地勘探、保证老油田稳产、加快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等 [55][58] - 中海油成本管控卓有成效,桶油主要成本下降,2023年后相比油价高位回落,其资本支出稳定增加,2017年开始油气已探明储量稳定增长,2025年仍有多个新项目投产,将有力支撑产量增长 [61][65][71] - 全球海洋油气资源潜力巨大,超深水是未来趋势,海上油气资源探明程度较低,加大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势在必行,随着油价回升和我国加大海上油田勘探开发力度,油服行业进入复苏周期,以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等为首的油服公司将显著受益 [73][79][82] FPSO领衔能源技术,物流与环保构建下游基底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业务覆盖海洋石油各主要环节,在多个海洋石油相关领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还将业务延伸至能源开发中下游领域,FPSO是主流的海洋油气生产系统,公司在中国近海FPSO生产技术服务市场居主导地位,上市以来能源技术服务业务收入高速增长 [85][88][95] - 安全环保与节能板块持续拓展,成为长期发展支柱,公司利用自身优势,把握低碳节能和数字化发展新趋势,为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溢油应急海洋环保服务提供商,且在能源开采技术创新方面成果显著 [99][101][107]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能源物流服务业务由物流服务、销售服务、配餐服务三部分构成,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海上油气产量提升叠加保供需求,能源物流服务经营趋势向上,LNG运输船项目陆续投运,预计贡献长足投资收益,但该业务收入易受油价影响,利润显著优于油价变化 [112][113][118] 投资建议 -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海上油服企业,受益于油价中高位带来的行业景气度提升以及国内增储上产的推进,随着海洋深水油气田开发提速及低碳数字化业务规模化落地,公司有望持续受益,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EPS分别为0.42元、0.47元和0.53元,对应2025年7月15日收盘价的PE分别为9.88X、8.69X和7.78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1][133]
21专访|标普全球丹尼尔·耶金:能源转型的跌宕与星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5 22:06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时任英国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做出了一个历史性决定:将英国海军舰艇的动 力来源从煤炭转换为石油,他希望英国海军舰队的速度能超过德国舰队。但这一转变也意味着英国皇家 海军不能再依赖威尔士的煤炭,而是依赖当时波斯地区不稳定的石油供应,能源安全因此成为国家战略 问题。 如何确保能源安全?彼时丘吉尔给出的答案是:"取决于多样性,而且仅仅取决于多样性。"这也是标普 全球(S&P Global)副董事长、剑桥能源周(CERAWeek)创始人丹尼尔·耶金在《石油大博弈》(The Prize: The Epic Quest for Oil, Money and Power)中最喜欢的一句话。 作为全球能源战略界的"殿堂级"人物,耶金的《石油大博弈》是业界公认最著名、最具影响力的著作, 凭借此书,耶金赢得普利策奖,也奠定了其"石油战略大师"的地位。 耶金在2025亚洲能源论坛上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他最近重读了《石油大博弈》,正在 写一个新的后记。他想探讨的是,有哪些值得铭记的教训?他希望聚焦能源安全、供需力量以及创新的 作用。 "获得能源系统韧性的根本方法之一就是实现能源多样化,1912年如 ...
7300亿南下资金重构港股生态:2025上半年高股息与硬科技双主线深度解析
智通财经网· 2025-07-15 21:18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恒生指数大涨20%,在全球主要股指中表现最佳 [1] - 港股通累计成交金额达4.8万亿港元,同比增长50%,占港股总成交额19% [2][3] - 南向资金净流入7300亿港元,同比激增414%,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1][3] 资金流动与市场结构 - 南向资金占港股总成交比例从2020年不足10%升至接近20%,部分交易日贡献超一半成交额 [4] - 外资通过ETF等渠道重返港股,iShares MSCI Hong Kong ETF年内净流入超7亿美元 [2] - 2月南向资金单月净买入1528亿港元,创4年来新高,仅次于2021年1月的3106亿港元 [3] 板块配置偏好 - 高股息板块(能源、电信、银行)获南向资金重点配置,净买入额分别为620亿、410亿、380亿港元 [6][7] - 创新药板块表现突出,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涨幅超60%,18A公司平均涨幅达146% [7][8] - 公用事业、生物科技、半导体板块持仓占比提升显著,分别增加3.8%、2.5%、1.9% [7][9] 个股表现与资金动向 - 老铺黄金以330.18%涨幅领跑港股通十大牛股,三生制药和荣昌生物分别上涨288.98%和278.12% [11][12] - 荣昌生物港股通持股比例突破50%,华虹半导体等新调入港股通标的持股比例快速攀升至31.57% [13][14] - 中国海油获240亿港元净买入,受益于油价回升及8%以上股息率 [6][7] 驱动因素与未来趋势 - 美联储降息预期推动全球资金涌入高股息资产,A股"虹吸效应"分流资金至港股 [5][16] - 硬科技赛道(半导体、创新药、能源安全)将持续受益政策红利和资金倾斜 [17] - 市场分化加剧,头部标的可能享受流动性溢价,中小盘股或面临边缘化风险 [18]
第十二次中欧能源对话联合简报
国家能源局· 2025-07-15 19:37
中欧能源对话核心内容 - 中国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与欧盟能源与住房委员丹·约根森于2025年7月14日在北京共同主持第十二次中欧能源对话 [1][5] - 双方重申中欧能源合作的总体目标是加快全球清洁能源转型,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以应对气候变化 [1][6] 合作领域与参与方 - 双方同意在清洁能源转型的多个领域延续合作,包括加速转型、确保能源安全、实现转型效益及能源市场设计 [1][7] - 欧中能源合作平台(ECECP)和中欧能源技术创新合作平台(CEEI)参与了对话会议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