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主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太空闪送”已送达,天舟九号携华为擎云齐飞九天
新华网财经· 2025-07-15 16:37
航天任务进展 - 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与天宫空间站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耗时仅3小时,相比2017年天舟一号的2天大幅提升[1][3][6] - 天舟九号携带物资包括春节用品、科研载荷及华为商用电脑,精准送达"太空家园"[3] - 天舟系列货运飞船作为中国空间站工程的"专属快递员",其"带货"能力、可靠性与交会对接效率不断提升[6] 华为商用电脑技术表现 - 华为商用电脑通过基于MIL-STD-810G标准的多项专业严苛可靠性测试,包括高低温循环、振动冲击、湿度测试及砂尘侵袭等[7] - 设备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达100万小时(MTBF),保障在轨长期稳定运行[7] - 产品具有高度国产化率和信息安全特性,符合关键基础设施领域对数据安全的严格要求[7] - 在文昌发射现场高温高湿环境中持续7×24小时稳定运行,保障实时数据传输流畅性和报道素材保密性[10] 华为擎云品牌发展 - 华为擎云品牌以"品质可靠、自主创新、开放共创、以人为本"为核心,产品及解决方案已服务全球超过1000家顶级企业客户和10万家行业客户[10] - 在金融、能源、政务等关键领域实践,印证"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在开放中突破"的发展逻辑[10] - 入选天舟九号任务是对其技术实力在"极难场景"下的实战验证[10] 中国科技创新 -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体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传承,这种精神同样体现在国产科技产品研发中[11] - 华为擎云与航天精神"同频共振",通过持续数百次产品优化和专项团队深耕数年,实现技术突破[11] - 中国科技创新大潮中,航天事业与科技企业共同坚持自主创新,推动中国科技发展[13]
徐斌:敢把“卡脖子”难题变“中国造”勋章
科技日报· 2025-07-14 10:13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创始人徐斌从中学教师转型为技术达人,通过改进模具厂设计工艺在当地知名 [5][6][7] - 1992年创业初期购买桥梁无缝伸缩装置技术专利,但首次应用在沪宁高速项目失败 [10][11] - 1996年自主研发第一代模块化简支梳齿板式伸缩装置,2002年中标福宁高速小型装置项目 [11] - 2005年以损失600万元代价全面更换第二代产品,奠定市场信誉 [11][12][13] - 2007年中标杭州湾跨海大桥项目,实现核心部件"零更换",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13][14] - 2008年起投入ECO新型聚氨酯路面材料研发,累计试验超5000次,2020年成功解决明州大桥铺装难题 [15][16][17] 核心技术突破 - 多向变位桥梁伸缩装置占据全球大型市场份额65%以上,应用于港珠澳大桥等超级工程 [4][13] - 技术理念从"对抗位移"转向"顺应多向位移",解决桥梁上下、前后、左右复合变形问题 [13] - ECO材料攻克湿度敏感难题,建立预聚物技术路线,施工装备迭代6代实现规模化应用 [16] - 聚氨酯路面寿命达钢桥面10年、混凝土桥面20-30年,成为继水泥、沥青后的第三类高性能基建材料 [17] 行业地位与影响 - 从伸缩装置完全依赖进口到全球市场主导者,实现"中国第一"到"世界第一"跨越 [4][13] - 多向变位技术获中国专利金奖,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并引发国际同行效仿研究 [14][17] - ECO材料解决高温重载、高原高寒环境下的世界性工程难题,重塑行业技术标准 [16][17]
【私募调研记录】翼虎投资调研阳光诺和
证券之星· 2025-07-14 08:08
公司调研信息 - 阳光诺和是一家专业的药物临床前及临床综合研发服务CRO 致力于协助国内医药制造企业加速实现进口替代和自主创新 [1] - 公司建设iCVETide多肽新药发现平台 携手华为云打造多肽分子发现平台 拥有缓控释改良型新药平台 [1] - 团队由200多人的国际化高层次科技创业团队组成 [1] - STC008注射液适应症为晚期实体瘤的肿瘤恶液质 市场潜力巨大 预计2032年全球市场规模达40亿美元 [1] - 公司在经皮递送(贴剂)研发平台方面经验丰富 已成功验证多个产品工艺 与日本KNEK公司合作引进先进透皮贴剂技术 [1] - 公司有3个品种4个适应症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包括STC007的术后镇痛和尿毒症瘙痒适应症 STC008的肿瘤恶病质适应症 [1] 机构背景 - 深圳市翼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11月10日 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 [2] - 翼虎投资系国内知名阳光私募基金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员 [2] - 具新财富最佳分析师 中国证券业金牛分析师 卖方分析师水晶球奖评选投票权 并获中国证券业协会批准成为IPO询价对象 [2] - 与国内多家大型金融机构合作发行并管理多支证券类信托基金 [2] - 投研团队为券商自营 投行 公募基金和市场派的组合 [2] - 公司投资方向为主动管理 量化对冲 程序化交易等高端财富管理领域 在行业内享有盛誉 [2]
中国中车半年预盈超67亿创新高 向新而行推进全产业链“走出去”
长江商报· 2025-07-14 07:29
业绩表现 - 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67.22亿元至75.62亿元,同比增长60%至80% [1][2] - 预计扣非净利润62.16亿元至70.56亿元,同比增长85%至110% [2]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486.71亿元,同比增长51.23%,归母净利润30.53亿元,同比增长202.79% [2]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或创上市以来同期新高,此前最高为2016年上半年的47.95亿元 [2] 订单情况 - 2024年新签订单约3222亿元,其中国际业务新签订单约472亿元,期末在手订单约3181亿元 [3] - 2024年12月至2025年5月底签订重大合同合计金额约547.4亿元,约占2024年营业收入的22.2% [3] - 重大合同包括城市轨道车辆、动车组销售、风电设备销售、储能设备销售等 [3] 国际业务 - 国际业务营收持续增长,2020年至2024年分别为170.64亿元、200.34亿元、243.82亿元、277.33亿元、283.37亿元,营收占比从7.5%提升至11.5% [4][5] - 2023年国际业务新签订单量打破纪录,达584亿元 [5] - 2016年至2022年国际业务签约额分别为533亿元、404亿元、213亿元、481亿元、421亿元、350亿元和509亿元 [5] 研发投入 - 2017年至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1027.57亿元,2024年研发费用为159.37亿元 [1][5] - 2017年研发费用为99.77亿元,此后维持在超百亿元规模 [5] 业务发展 - 产品销量增长是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铁路运输行业景气度提升,动车组业务收入显著增长 [1][2] - 公司产品出口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从产品出口向技术输出、资本输出和全球化经营转变 [4] - 2015年重组至今,公司年度营收均超2000亿元,年度净利润均超百亿元 [4]
“奇迹之城”深圳:45岁依然少年
深圳商报· 2025-07-14 06:30
深圳经济发展成就 - 深圳GDP从1980年2.7亿元增长至2024年3.68万亿元,实现跨越式发展[2] -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2.5万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025家,形成新质生产力集群[2] - 产业结构从"三来一补"升级为人工智能、无人机等前沿科技主导[2] 改革创新举措 - 全国首创土地拍卖制度、执法监督码系统、全域支付示范区等改革标杆案例[2] - 在低空经济与人工智能领域推行"豁免监管"试验,持续突破制度边界[2] - 世界级科研片区加速成型,吸引全球顶尖技术人才聚集[2][3] 城市发展转型 - 人口规模达2000万,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基础设施网络[3] - "山海连城"工程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形成公园绿道串联的宜居环境[3] - 高效交通与优质居住条件使其成为投资者和创业者的首选地[3] 特区精神内核 - 贯穿"闯创干"精神,从经济特区升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2][3] - 通过蛇口开山炮、定额超产奖等历史事件奠定市场化改革基因[2] - 保持"自我超越"姿态,定位全球标杆城市发展坐标[3]
白云电器:专注电力设备领域 推动产业技术绿色智慧升级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11 20:36
佛山地铁光伏发电项目 - 佛山地铁光伏发电项目一期工程在狮山车辆段成功并网发电,标志着佛山轨道交通在绿色能源规模化应用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1] - 广州白云电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603861)是该项目的关键解决方案提供商 [1] 白云电器公司概况 - 公司是领先的绿色智慧能源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聚焦智能电网、特高压、轨道交通、新能源等领域 [3] - 拥有完整电力设备产品链,包括智能电网成套开关设备、特高压/超高压/高压电力电容器组成套装置、GIS、变压器等全系列产品 [4] - 从传统电力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升级为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历经40多年发展 [3][4] 技术创新与成果 - 基于大数据的全寿命周期供电系统智能运维管理系统被鉴定为行业首创 [5] - 建成智能配电设备绿色数字化生产基地,获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国家级绿色工厂等10多项国家级荣誉 [5] - 126kV环保型气体GIS被鉴定为国际先进/国际领先水平,110kV植物油变压器通过型式试验 [5] - 直流支撑电容器实现国产化替代,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 [5] - 多项创新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等荣誉 [5] 未来发展战略 市场拓展方向 - 响应电网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需求,拓展配网新增量 [7] - 稳固特高压电力电容器龙头地位,深化柔直换流阀合作,开拓直流支撑电容器市场 [7] - 重点开拓新能源发电侧市场,探索数字能源和变压器产品海外机会 [7] 技术研发重点 - 聚焦新能源、智能化、节能环保、直流供配电及高电压大容量领域 [9] - 重点突破126kV无SF6绝缘气体型GIS、环保型C-GIS、500kV变压器等产品研发 [9] - 深化综合能源、智能运维、电能治理等领域的集成解决方案 [9] - 构建以技术驱动为核心的绿色智慧化产业体系 [9]
珠海老板断腕,清仓200亿美国资产
商业洞察· 2025-07-11 16:38
核心观点 - 纳思达以9000万美元低价出售利盟国际63.59%股权给施乐公司,结束9年跨国经营,主要因外部环境复杂及业务管控风险加剧[3][5][6][10][16] - 公司战略重心转向自主品牌"奔图",该品牌已累计销售2000万台,2024年营收46.6亿元(+19.9%),并填补中国A3复印机技术空白[7][23][28][33] - 打印机行业呈现"硬件薄利+耗材盈利"模式,纳思达耗材品牌"格之格"全球市占率达25%,累计销量1.68亿支[42][44][45] 交易细节 - 交易结构:通过开曼子公司Ninestar Holdings出售,扣除13.81亿美元负债及调整项后净对价9000万美元[10][15] - 标的财务:利盟国际总资产200亿元,2023年为纳思达贡献22.4亿美元收入(占母公司60%),但2023年计提78.8亿元商誉减值导致母公司亏损62亿元[13][20] - 出售动因: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影响政府/银行客户采购,且信息技术业务受境外政策重点关注[17][18] 奔图发展战略 - 研发投入:2023年研发费用增长42%,计划2025年研发占比达14%,拥有2000人团队掌握芯片/固件/软件全链条技术[26][27] - 市场拓展:信创市场2023年出货量增50%,产品覆盖110国(海外销量占50%),全球激光打印机市占率第四[32][50][51] - 技术突破:2024年推出中国首台全自主A3复印机,布局AI智能化功能应对行业下滑趋势[28][48][49] 行业竞争格局 - 商业模式:打印机硬件利润薄弱(部分机型无利润),主要依赖耗材持续盈利[44] - 竞争态势:直面惠普/爱普生/佳能等国际巨头,计划通过快速技术迭代和全球化布局提升市占率[50][52] - 产业链优势:珠海"打印耗材之都"产业集聚效应显著,格之格品牌月产能曾达150万只墨盒[40][43]
新华社丨“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输送天然气突破1000亿立方米
国家能源局· 2025-07-11 11:03
能源大通道建设成就 - "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 安全运行超2000天 [1] - 管道日均输气量超1.1亿立方米 年输气能力达380亿立方米 可满足1.3亿户家庭全年用气需求 [3] - 管道途经9个省区市 惠及沿线4亿多人口 保障东三省 京津冀 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供气稳定 [3] 技术创新与国产化突破 - 实现关键设备100%国产化 包括36台大功率压缩机组和核心控制系统 [3] - 突破零下40度高寒施工技术 填补国内空白 [3] - 首创0.3mm环焊缝裂纹检测和3mm针孔缺陷检测技术 [3] - 开发光纤预警 视频识别 无人机巡检等智能巡护技术 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管理模式 [3] 管网互联与供应格局 - 与东北管网 西气东输系统互联 形成"全国一张网"供气格局 [5] - 2025年上半年向长三角输送157亿立方米天然气 占区域用气量33% [5] - 迎峰度夏期间日供气量达6000万立方米 同比增长4% [5] 生态效益与区域协同 - 1000亿立方米输气量等效种植8.2亿棵冷杉 净化空气4200亿立方米 [5] - 建立"补植复绿"机制 强化黑土耕地和河流穿越段环境保护 [5] - 推动沿线钢铁 化工等产业绿色升级 助力双碳目标 [5] - 串联东北振兴 京津冀协同 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区域 [6]
晶采观察丨最新!120秒读懂“十四五”成绩单
央广网· 2025-07-11 09:57
经济发展成就 - 5年经济增量预计将超过35万亿元 相当于广东、江苏、山东2024年经济总量之和 超过长三角地区总量 也超过世界排名第3国家的总量 [1] - 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1] 制造业发展 - 每年制造业增加值都超过30万亿元 [1] - 连续15年稳坐全球制造业"头把交椅" [1] - 22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 [1] 创新驱动 - 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 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 [2] - 多个"第一艘""第一座""第一次"彰显中国创新的重大突破 [2] 农业与粮食安全 - 支持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6亿亩 累计建成超过10亿亩高标准农田 相当于黑龙江、河南两省面积总和 [3] - 谷物、肉类等农产品产量位居世界首位 全球每5斤谷物就有1斤多产自中国 [3] 生态环境 - 新增森林面积相当于1个陕西省的面积 [3] - 贡献了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的四分之一 [3] 民生改善 - 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 从"十二五"到"十四五"每5年增长1岁 [3]
“实业兴国,实干兴邦”(人民论坛)
人民日报· 2025-07-10 06:14
中国制造业发展历程 - 中国汽车产业从手工敲打制造发展到高度自动化生产,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拥有700多个机器人,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100%,每76秒下线一台新能源汽车 [1] - 中国制造业从依赖进口发展到工业门类最齐全的世界第一大国,坚持实业发展为关键 [1] 制造业现状与成就 -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5年全球首位,每年超过30万亿元,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 [2] - 洛阳轴承产品应用于航天、基建等领域,体现高端制造能力 [2] 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 - 高端化转型案例:福建晋江纺织鞋服产业将石墨烯应用于鞋底,航天服拉链技术突破 [2] - 智能化升级案例:上海港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人均劳动生产率为传统码头的213%,年吞吐量突破5000万标箱 [2] - 绿色化转型案例:鄂尔多斯发展煤基循环产业链,实现从燃料到材料的转变 [3] 制造业发展策略 - 传统产业通过科技创新可焕发新活力,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3] - 制造业需坚持自主创新,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提升产品附加值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