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期特别国债
搜索文档
3000亿元“国补”资金 全部下达!
证券时报· 2025-09-30 21:43
政策资金支持 -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等部门有序下达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1] - 近日已向地方下达今年第四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资金 [1] - 全年3000亿元中央资金已全部下达 [1] 政策实施成效 - 今年1—8月全国共有3.3亿人次申领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 [1] - 政策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过2万亿元 [1] - 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8.4% [1] - 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2.3% [1] - 家具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2.0% [1] - 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1.1% [1] - 上述品类增长支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 [1] 后续工作安排 - 有关部门将组织地方合理把握工作节奏,完善资金使用计划 [1] - 将均衡有序支出补贴资金,加强产品质量和价格监管 [1] - 将严厉打击骗补套补等违法违规行为 [1]
690亿!第四批“国补”已下达
第一财经· 2025-09-30 21:13
政策实施与资金支持 -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等部门有序下达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3] - 2025年1-8月全国共有3.3亿人次申领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 [3] - 政策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过2万亿元 [3] - 近日已向地方下达今年第四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 至此全年3000亿元中央资金已全部下达 [3] 行业销售表现 - 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8.4% [3] - 限额以上单位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2.3% [3] - 限额以上单位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2.0% [3] - 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1.1% [3] 政策成效与后续安排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取得积极成效 支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 [3] - 有关部门将组织地方合理把握工作节奏 完善资金使用计划 均衡有序支出补贴资金 [3] - 后续将加强产品质量和价格监管 严厉打击骗补套补等违法违规行为 [3]
3000亿元“国补”资金,全部下达!
搜狐财经· 2025-09-30 18:51
政策资金支持 -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等部门有序下达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1] - 全年3000亿元中央资金已全部下达,近日下达第四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 [1] 政策实施成效 - 今年1—8月全国共有3.3亿人次申领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过2万亿元 [1] - 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8.4% [1] - 限额以上单位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2.3% [1] - 限额以上单位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2.0% [1] - 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1.1% [1] - 上述品类增长支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 [1] 后续工作安排 - 有关部门将组织地方合理把握工作节奏,完善资金使用计划,均衡有序支出补贴资金 [1] - 将加强产品质量和价格监管,严厉打击骗补套补等违法违规行为 [1]
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今年第四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已下达
新京报· 2025-09-30 16:55
政策执行与资金下达 -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等部门有序下达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1] - 近日已向地方下达今年第四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资金 至此全年3000亿元中央资金已全部下达[1] 政策实施成效 - 今年1-8月全国共有3.3亿人次申领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 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过2万亿元[1] - 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8.4%[1] - 限额以上单位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2.3%[1] - 限额以上单位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2.0%[1] - 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1.1%[1] - 上述品类增长支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1] 后续工作安排 - 有关部门将组织地方合理把握工作节奏 完善资金使用计划 均衡有序支出补贴资金[1] - 将加强产品质量和价格监管 严厉打击骗补套补等违法违规行为[1] - 推动补贴资金用到实处、见到实效 平稳有序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1]
以旧换新与国补资金使用进展:政策托底下的社零观察
格隆汇· 2025-09-24 08:27
政策资金规模与投放节奏 - 2025年发行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为“两新”政策提供资金支持 其中300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消费品以旧换新 显著高于去年的1500亿元规模 [1][2] - 资金分批下达 自年初至三季度末已累计投放逾2300亿元 1月和4月合计预拨1620亿元 7月下达第三批690亿元 10月预计再拨付第四批690亿元以确保全年资金落实到位 [1][2] 政策实施与管理方式 - 政策资金在地方层面通过定时 限额 摇号等方式进行精细化管理 以保证补贴资金均衡使用 [1][3] - 以上海为例 自9月起家电家居补贴改为公证摇号 每两周一次 以平衡资金使用并扩大覆盖面 [3] 补贴范围与消费拉动效果 - 补贴覆盖范围较往年扩围 从传统家电 汽车延伸至数码产品 家装 绿色消费等领域 家电类由8大类扩至12大类 新增手机 平板 智能手表等数码产品 [1][4] - 政策在上半年有效拉动社零回升 1-5月社零增速保持在5.0% 明显高于去年同期 耐用品和通讯器材类零售增速明显高于大盘 [1][4] 消费结构特征与边际变化 - 消费结构呈现出智能化 绿色化的升级特征 推动消费向绿色化 智能化方向升级 [1][6] - 进入下半年后 受高基数和资金消耗过快影响 社零增速有所放缓 6-8月当月增速分别下滑至4.8% 3.7%和3.4% [1][5] 政策效果展望 - 随着最后一批资金落地叠加年末消费旺季 预计下半年社零仍有条件维持温和增长 政策效果仍在持续释放 [1][5][6] - 政策为消费复苏提供了阶段性动力 但消费回升的可持续性仍有赖于居民收入和信心的改善 以实现从“补动力”到“真动力”的转变 [6]
充分释放宏观政策综合效应
经济日报· 2025-09-21 06:11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 - 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合力 加强对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领域的投入 [1] - 宏观政策持续发力、适时加力 落实落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1] 消费刺激政策及成效 - 国家财政投入约4200亿元 带动各类商品销售额超2.9万亿元 [2] - 第三批69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下达 第四批690亿元资金将于10月份下达 全年3000亿元下达计划将完成 [2] - 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 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 [2] - 鼓励金融机构多渠道、多方式做好消费品以旧换新金融服务 [2] - 以旧换新政策取得较好成效 近期推出育儿补贴政策、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3] - 人民银行新设立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工具 有助于提振消费信心 [3] 政府债券发行及效果 - 上半年共发行国债7.88万亿元 同比增加20547亿元 增长35.28% [4] - 上半年共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5550亿元 较上年同期进度加快18个百分点 [4] - 前8个月超长期特别国债累计发行规模9960亿元 发行进度近八成 [5] - 政府债券发行节奏靠前、力度提升 累计融资增量持续高于上年同期 [4] - 政府债券发行对社会融资增速起到良好支撑作用 [4] 货币供应及社会融资 - 8月末M2余额331.98万亿元 同比增长8.8% 比上年同期高2.5个百分点 [5] - 前8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6.56万亿元 同比多增4.66万亿元 [5] - M2增速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均保持在较高水平 [5] 隐性债务化解 - 截至8月末用于置换隐性债务的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已发行1.9万亿元 [5] - 发行专项债用于置换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短期内对信贷增长产生下拉效应 长期有利于修复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 [5] 政策方向及重点领域 - 创新运用财税政策工具 激发有潜能的消费 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2] - 宏观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对实体经济较强支持力度 [6] - 聚焦科技创新、扩大消费、民营小微等重点方向 强化政策协同联动 [6] - 用好用足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加力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6]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已实现对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全覆盖 [7] - 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牵引带动作用 增强金融机构支持重点领域的能力和意愿 [7]
2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显效,还本付息责任仍待明确
第一财经· 2025-09-18 20:42
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偿债责任究竟由谁承担?还本付息资金来源于哪儿? 为了扩内需、稳经济,中国创造性发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截至目前发行规模已经超过2万亿元,用 于支持"两重""两新",成效明显。但管理也有待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发挥这笔巨额资金使用效益。 近日,中国人大披露的《关于2024年度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的监督调研报告》(下称《调研报告》)指 出,超长期特别国债管理有待完善,还本付息资金来源、偿还责任有待进一步明确。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告诉第一财经,为增强债务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建议进一步健全管理 制度,制定专门办法,依据"谁使用、谁负责"原则,明确超长期特别国债在资金使用、效益评估、利息 偿还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实现"借、用、还"全流程的统一管理。 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超2万亿元 与普通国债不同,超长期特别国债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工具,专门服务于特定政策,支持特定项目需要, 且不计入财政赤字,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债券期限长,目前分别为20年期、30年期和50年期。 为了应对复杂的内外形势,在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宣布从2024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 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 ...
财政部:更好发挥超长期特别国债作用,自上而下谋划重大项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6 19:29
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与用途 - 2024年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 其中7000亿元用于“两重”建设 3000亿元用于“两新”工作 [1] - 2025年计划发行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 其中8000亿元用于“两重” 5000亿元用于“两新”工作 [1] - “两重”建设重点支持长江沿线铁路、干线公路、机场、西部陆海新通道、东北黑土地高标准农田、“三北”工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公共服务体系、高等教育提质升级等领域 [1] “两重”与“两新”具体投向 - 2025年“两重”资金将用于长江流域生态修复、长江沿线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标准农田、重大水利工程、城市地下管网等重点领域 [1] - “两新”工作资金用于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2025年将加力扩围实施 [1] - “两重”建设总体进展顺利 “两新”政策实施成效明显 为促进宏观经济平稳运行、推动重点领域投资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2] 国债资金管理与未来安排 - 加强项目管理和资金监管制度顶层设计 对资金使用情况实施全过程监督 压实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主体责任 [2] - 按照市场化原则合理设计发行计划 保持各月发行量总体均衡并适度靠前 与项目下达进度匹配并减轻市场压力 [2] - 下一步将加强“两重”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建设期加强资金分配使用监管 建成后加强项目运营、收益、资产管理 并做好还本付息资金安排 [2]
三部门: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能源电力设备更新
中国证券报· 2025-09-13 04:20
行业增长目标 - 力争2025年至2026年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 [1] - 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 [1] - 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 [1] - 龙头企业营收增速10%左右 [1] 供给与出口目标 - 发电装备产量保持在合理区间 [1] - 新能源装备出口量实现增长 [1] 技术发展与转型 -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电力装备深度融合 [2] - 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 [2] - 加快"5G+工业互联网"典型场景在电力装备领域应用 [2] - 推动一批标志性装备攻关突破和推广应用 [1] 能效与循环利用 - 提高电动机 变压器 配电装备等能效水平 [2] - 促进风电 光伏等新能源装备循环 [2] - 鼓励企业开展退役叶片 光伏组件等再利用 [2] - 稳妥推进发电机 齿轮箱等高附加值产品再制造 [2] 国内需求扩张 - 依托能源领域重大工程项目稳定电力装备需求 [3] - 加快推进陆上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 [3] - 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 [3] - 积极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分布式开发 [3] 能源结构调整 - 继续实施煤电"三改联动" [3] - 推进新一代煤电改造建设 [3] - 稳妥有序淘汰落后产能 [3] - 积极稳妥推动重大水电建设 [3] 新型能源开发 - 积极有序开发建设抽水蓄能 [3] - 稳步推进核电开发 [3] - 积极安全有序推动一批沿海核电项目核准建设 [3] 基础设施优化 - 优化全国电力系统设计 [3] - 核准建设一批重点电力互济工程 [3] - 结合算力中心建设等新需求提升配电母线智能化水平 [2] 政策与资金支持 - 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能源电力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 [1][2] - 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节能节水 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 [2] - 鼓励相关金融机构为符合条件企业提供创新金融服务 [2] - 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加强企业数据对接共享 [2]
完整版|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专项债、中央预算内资金对比全解析
搜狐财经· 2025-09-12 20:42
支持领域对比 - 超长期特别国债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方向 包括"两重"领域如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以及"两新"领域如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细分投向涵盖科技研发、绿色智能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等[1] -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重点支持传统基础设施、能源项目、市政园区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 新增新型基础设施和新能源项目 核心要求为项目收益自平衡 覆盖倍数不低于1.2倍[2] - 中央预算内投资侧重民生保障和纯公益性项目 包括保障性安居工程、"三农"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及生态文明建设 强调社会效益显著而经济效益不明显[3] 申报流程与时间窗口 - 超长期特别国债按国家统一部署分批次申报 实行"随报随审"机制 流程包括省级遴选、材料准备、国家审批等环节[4] -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实行全年项目储备 分3批(3月、6月、9月)申报 推行前期工作承诺制和容缺受理[5][6] - 中央预算内投资每年分两批(3-4月、8-9月)申报 通过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提交 优先考虑管理良好和执行较快的单位[7][55][56] 申报材料与审核要点 - 超长期特别国债要求资金申请报告包含项目基本情况、融资方案、实施进度等10项内容 审核重点包括投向契合度、前期手续完备性及资金拼盘闭合[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 专项债券需满足收益自平衡要求 提供实施方案、财务评估报告等材料 审核实行前置条件一票否决 包括项目性质、成熟度、收益测算等[22][23][24][25][27][28] - 中央预算内投资要求项目重要性高 需准备自有资金证明和绩效指标表 审核与特别国债类似但强调资金使用成效[54][55][56] 资金性质与支持方式 - 专项债券通过债券市场融资 期限5-30年 需还本付息 实行专户管理和穿透式监测[77] - 超长期特别国债由中央财政信用背书 资金直达项目 地方无直接还款压力 但需接受特殊监管和审计[77] - 中央预算内投资为无偿拨款或补助 无需偿还 但需严格专款专用并接受绩效评价[77] 项目谋划原则与方向 - 谋划原则包括杠杆效应、前瞻性、时效性、自求平衡和系统化 强调资金闭环和避免隐性债务[64][65][66][67][68][70] - 谋划方向围绕补齐短板、产业配套、发展规划、区域融合、先进典范及资金政策 需符合政府投资条例规定的公共领域[61][71][72][73] 成功案例特征 - 超长期特别国债案例(高标准农田)突出战略契合、科学实施方案和量化绩效目标[78] - 专项债券案例(智慧停车场)强调清晰收益模式、保守收益测算和完备前期手续[78] - 中央预算内投资案例(义务教育学校)体现民生需求迫切、手续齐全和配套资金落实[78] 资金渠道选择策略 - 有稳定收益项目优先考虑专项债券 无收益但属国家战略项目适合特别国债 纯公益性项目申请预算内投资[79] - 大型项目可组合使用资金 如公益部分用预算内投资、收益部分用专项债券、战略部分用特别国债[79] - 2025年申报需紧跟政策导向、提前谋划准备、强化绩效管理和加强沟通汇报[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