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for Science

搜索文档
中央金融委,最新印发!事关科创板,证监会发布!京东宣布进军酒旅
新华网财经· 2025-06-19 08:32
今日导读 1.近日,中央金融委员会印发《关于支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 2. 6月1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实施《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 意见》。 3.6月18日,京东旅行发布致全体酒店经营者的一封公开信。公开信显示,酒店商家参与"京 东酒店PLUS会员计划",享受最高三年0佣金。 2、6月1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实施《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 在持续抓好"科创板八条"落地实施的基础上,以设置专门层次为抓手,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 五套标准上市,推出一揽子更具包容性、适应性的制度改革,着力打通支持优质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堵 点难点,同时进一步加强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 3、6月18日,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当前中国家庭的现金和储蓄占比超 过一半。随着居民财富持续积累,财富管理需求向多元化专业化配置转型。支持外资机构在理财投 资、资产配置、保险规划等领域加大布局。 4、6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论坛共同轮值主席潘功胜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表示,新型技术推动 央行数字货币、稳定币蓬勃发展,大幅缩短跨境支付链条,也对金融监 ...
零跑累计交付量破80万辆,字节Seed与比亚迪锂电深化合作丨汽车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9 07:02
零跑汽车累计交付量突破80万辆 - 零跑汽车累计交付量突破80万台,显示出其在电动车市场的强劲增长势头 [1] - 2026款零跑C16上市,搭载LEAP3.5电子电气全新架构、高通SA8295P智能座舱+AI大模型、激光雷达端到端辅助驾驶等功能 [1] - 截至6月11日,零跑全球门店已超1500家 [1] 东风汽车唐腾涉嫌违纪违法被查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原战略规划部副总经理兼战略发展研究中心总经理唐腾,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2] - 此事件可能对公司的管理层稳定性和公众形象造成冲击 [2] 字节Seed与比亚迪锂电深化合作 - 字节跳动Seed及火山引擎将与比亚迪锂电池深化合作,双方将借助联合实验室等形式,携手探索AI for Science与高通量实验结合 [3] - 未来,双方将共建"AI+高通量联合实验室",加速锂电池研发进程 [3] 江汽集团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江汽集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4] - 双方将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企业数智化转型、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 [4] - 共同推动汽车产业的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 [4] 蔚来宣布进一步拓展欧洲市场 - 蔚来将于2025年至2026年进一步拓展欧洲市场,计划在葡萄牙、希腊、塞浦路斯、保加利亚、丹麦等国家推出两个品牌的五款车型 [5] - 采用国家总代理模式,标志着其国际化战略的加速推进 [5]
字节跳动联手比亚迪进军锂电!
起点锂电· 2025-06-18 18:18
字节跳动与比亚迪合作 - 字节跳动旗下Seed团队和火山引擎将与比亚迪共建实验室,共同开展锂电池研发[2] - 双方将重点攻关AI for Science技术,解决动力电池快充、寿命、安全性等问题[2] - 合作将探索AI在电池研发中的新场景,如新材料体系和电池配方[2] AI在锂电池领域的应用潜力 - 生成式AI在锂电池领域展现出颠覆性潜力,可加速研发和设计流程[5] - LG新能源利用AI可在一天内设计出符合客户要求的电芯[6] - 宁德时代与英特尔合作,基于AI技术打造锂电检测方案[7] - 复旦大学团队通过AI辅助开发出新型锂载体分子,可精准补充锂离子延长电池寿命[7] 行业专家观点 - 欣旺达李阳兴认为AI算法已显著提升锂电池研发效率和产品质量[8] - 锂电AI大模型需解决数据需求、模型可解释性、计算资源等痛点[9] - 欧阳明高教授认为AI在固态电池研发中至关重要,传统研发模式效率不足[9] - 全固态电池AI大模型可实现材料体系智能匹配、设计参数制定等功能[9] 技术挑战与未来展望 - AI for Science在电池材料研发中尚未完全成熟,缺乏符合要求的模型和算法[10] - 垂直领域大模型技术仍需完善,目前欠缺科学分析能力[10] - AI正从材料选型、器件设计、优化生产三方面缩短锂电池研发周期[10]
字节跳动AI技术助力比亚迪兆瓦闪充突破 双方将共建联合实验室
凤凰网· 2025-06-18 13:47
合作概述 - 字节跳动与比亚迪宣布深化AI for Science技术在锂电池研发中的应用,共建联合实验室[1] - 合作聚焦动力电池的快充、寿命和安全等关键技术问题[2] 技术细节 - 字节跳动Seed团队开发的电解液AI模型框架BAMBOO在比亚迪兆瓦闪充电池研发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400公里"的快充性能[1] - BAMBOO框架包含两个核心组件:BAMBOO-MLFF(液相有机小分子设计的机器学习力场)和BAMBOO-Mix(配方生成和预测模型)[1][2] - BAMBOO-MLFF预测密度误差仅为0.01g/cm³,采用旋转等变网络GET和知识蒸馏与密度对齐技术[1] - BAMBOO-Mix构建包含24万单分子数据、1万混合体系实验数据、10万分子动力学模拟数据的综合数据集,电导率预测精度R²=0.985[2] 合作模式 - 字节跳动提供模型算法研究能力和火山引擎云基础设施优化模型性能[2] - 比亚迪提供高通量实验平台和大规模实验数据支持[2] - 双方计划构建面向电池综合性能的AI模型,打通从模型训练到高通量实验室调度的全流程[2] 行业影响 - 合作体现AI技术在传统制造业中的深度应用价值[3] - "干湿闭环"技术方案将理论计算与实验验证结合,为动力电池行业技术创新提供新路径[3]
字节跳动Seed团队与比亚迪锂电池将共建AI+高通量联合实验室
快讯· 2025-06-18 12:17
字节跳动与比亚迪锂电池合作 - 字节跳动Seed团队及火山引擎与比亚迪锂电池将深化合作,共建"AI+高通量联合实验室" [1] - 合作旨在探索AI for Science与高通量实验结合,加速锂电池研发 [1] - 联合实验室将针对动力电池的快充、寿命和安全等问题进行攻关 [1] - 双方还将探索AI技术在电池研发中的更多场景,加速新材料和新配方的发现 [1] 合作细节 - 合作形式包括联合实验室等 [1] - 合作方向聚焦于AI与高通量实验在锂电池研发中的应用 [1] - 具体技术攻关领域包括快充、寿命和安全等动力电池核心问题 [1]
北京打造“人工智能第一城”,核心产业规模近3500亿元
新京报· 2025-06-17 20:53
北京人工智能产业概况 - 北京人工智能企业数量突破2400家,核心产业规模近3500亿元,均占全国一半 [1] - 北京已成为中国人工智能创新资源最丰富的城市,拥有2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和超40%的顶尖人才 [2] - 北京备案上线大模型132款,数量全国第一 [4] 技术创新与研发成果 - 北京建设4家人工智能领域新型研发机构,产出全球首个原生多模态大模型Emu等原创成果 [2] - 智源研究院发布"悟界"系列大模型,其中脑科学多模态通用基础模型见微Brainμ已完成超100万单位神经信号预训练 [3] - 北京产出全球首款光训练芯片,并布局光计算、晶圆级芯片等颠覆性技术路线 [4] 大模型技术发展 - 智源研究院2021年推出悟道1.0(中国首个超大规模信息智能模型)和悟道2.0(1.75万亿参数规模全球最大预训练模型) [2] - 智源开源技术体系FlagOpen已开源约200个模型和160个数据集,模型全球总下载量超6.4亿次 [3] - 面壁智能推出端侧模型小钢炮MiniCPM,集成无限长文本、超清OCR识图等功能 [4] 行业应用与场景落地 - 面壁智能在教育领域推出MAIC全自动课堂,实现AI辅助备课、自适应授课等功能 [5] - 北京前瞻布局AI+生命健康、AI for Science等前沿交叉领域 [6][7] - 北京构建"一委一业、一区一品"应用发展格局,推进大模型产品落地应用 [7] 基础设施与政策支持 - 北京2024年新增算力8620P,累计智能算力规模超3.3万P [7] - 北京发布中文互联网语料库CCI 4.0,上线人工智能数据运营平台,汇聚180余个数据集(总量超2000TB) [7] - 北京市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创新体制机制,深化目标导向的有组织科研 [7]
北京AI企业数量占全国一半,未来扶持力度更大 | 活力中国调研行
第一财经· 2025-06-17 12:55
政策支持 - 北京将对符合条件的通用智能体运营服务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支持 [1] - 支持举措包括按调用算力成本进行补贴 [2] - 目标是通过政策支持加快建设全球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高地 [1] 技术创新方向 - 重点支持智源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在具身智能、AI+生命健康、AI for Science等前沿交叉领域的创新 [1] - 加快培育光计算芯片、类脑智能等颠覆性技术 [1] - 探索通用人工智能发展新路径 [1][2] 产业发展规划 - 北京已发布《北京市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2025年)》 [1] - 计划开发部署具有引领作用的行业大模型 [1] - 构建高性能通用智能体 [1] 产业生态建设 - 推进数据和应用一体化发展,加快人工智能对实体经济深度赋能 [2] - 优化营商环境,加大人工智能产业基金直投力度 [2] - 依托国家级人工智能学院培养青年人才 [2] 国际影响力 - 持续打造全球"开源之都" [1][2] - 加强国际人工智能安全对话及科研合作 [2] - 推动建立全球人工智能安全与治理体系 [2] 产业规模 - 2024年北京人工智能企业突破2400家 [2] - 核心产业规模近3500亿元 [2] - 企业数量和核心产业规模均占全国一半 [2]
志特新材与PIVI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新材料产业布局再下一城
证券日报网· 2025-06-16 11:49
战略合作协议 - 公司与PREMIUM INFINITE VENTURES INC签订3年战略合作协议 意向采购总价值约42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亿元 汇率7 18)[1] - PIVI为菲律宾综合性控股公司 业务涵盖建筑开发 房地产 制造业 物流等领域 合作有助于公司产品海外推广与销售稳定[1] 新材料研发与产业化 - 公司与中科大实验室共建联合研发平台 并成立志特小临智能科技 专注AI for Science新材料研发与产业化[1][2] - 超级隔热材料性能较传统保温材料显著提升 成本仅为气凝胶三分之一 已应用于建筑 应急等领域[2] - 通过AI+机器人技术加速催化剂筛选 材料熔点与反应温度大幅降低 性能较气凝胶提升两倍以上[2] - 超级隔热材料以涂料 片材形式应用 可替代传统隔热方案 覆盖建筑阻燃涂料 电池防爆等场景[2] 市场拓展与战略规划 - 公司将利用国内外客户资源及海外销售渠道 推动AI for Science超级建筑材料产业化 开发"安全屋"等创新建筑方案[2] - 实施"1+N"一站式服务战略 结合信息化技术(大数据 AI 物联网)构建全产业链生态系统 推动绿色智慧建筑转型[3]
不起火、不爆炸,详解隔热材料数千亿级大赛道(附22页PPT)
材料汇· 2025-06-14 21:49
隔热材料分类与特性 - 隔热材料分为有机、无机、新型及复合材料四大类,具有导热系数小、多孔结构特点 [1] - 有机材料通过多孔结构和低密度实现隔热,但耐高温性能差需改性处理 [1] - 无机材料以高孔隙率和纳米级孔隙结构为特点,减少固气热传导 [1] - 新型材料通过热传导路径调控、辐射抑制和结构稳定性三个维度优化性能 [1] - 复合材料通过多种材料组合提升综合性能,如BSiTa-PA杂化气凝胶兼具超隔热和电磁屏蔽功能 [24][26] 市场应用与规模 - 动力电池领域2025年隔热材料总需求超9000万㎡,市场规模63亿元,其中气凝胶占42亿元 [2] - 建筑节能领域2025年市场规模2485亿元,气凝胶细分市场69.3亿元 [2] - 油气管道领域2025年市场规模109.6亿元,气凝胶管道占比89亿元 [2][72] - 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及高镍电池占比提升驱动高端隔热材料需求 [48][52] - 建筑领域热量流失中外墙占20%、热桥部位20%、地板20%、屋顶10%、窗户15% [53][54] 技术进展 - 超级绝热材料定义为实现导热系数<0.04W·m⁻¹·K⁻¹的纳米孔材料 [84] - 志特新材与中科大合作开发AI4S平台,研发性能提升2倍、成本降2/3的超级隔热材料 [3][85] - 新型BSiTa-PA杂化气凝胶在1400℃下电磁屏蔽效率达31.6dB,比模量272.8kN·mkg⁻¹ [24][26] - 气凝胶隔热片厚度仅为传统材料1/5-1/3,可延缓电池热失控蔓延 [41][43] - AI+机器人技术将新材料研发周期从数年缩短至数月 [3] 行业格局 - 国内气凝胶生产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竞争分散 [3][82] - 主要厂商包括晨光新材、宏柏新材、中国化学等,产能集中在1-5万立方米/年 [82][83] - 建筑保温材料中气凝胶渗透率低但替代空间大,传统材料仍占主导 [64] - 油气管道领域气凝胶寿命达10年,显著优于传统材料的3-5年 [65][69]
专家在京共话以AI驱动的“平台科研”赋能科学研究
环球网资讯· 2025-06-14 10:02
AI赋能科学研究的发展策略 - AI赋能科学研究将以全新方式解决科学难题,实现科学发现的飞轮效应,加速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步伐 [1] - "AI for Science"预示着科学研究范式的变革,AI驱动的"平台科研"将彻底打破学科、理论与实验界限 [1] - 需培养具备跨学科思维、工程实践及社会需求洞察力的新型人才,以驾驭科学认知革命 [1] AI赋能科学研究的技术应用 - 通过构建统一的科学基座模型和科学智能体,"AI for Science"将消除不同科学领域之间的壁垒 [1] - AI集成指导的智能化学化工技术有望突破传统研发周期长、成本高、依赖经验的模式 [2] - AI工具开发注重解决实际科学问题,通过算法平台预测和设计生物相互作用,解码生物机理并驱动药物分子设计 [2] AI赋能科学研究的产业应用 - 深势科技演示了覆盖"读文献-做计算-做实验-多学科协同"全流程的AI平台,将传统"试错式研发"转化为"计算驱动"的智能范式 [2] - 戴纳科技展出了AI+"黑灯实验室"的液体称重机器人,实现AI驱动的无人化生产状态与全流程闭环控制 [2] - 这一技术需要与现实需求充分结合,赋能千行百业,创造产业价值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