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一带一路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大会青岛倡议发布
齐鲁晚报· 2025-07-18 18:08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大会 - 大会在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开幕,主题为"共谋区域合作携手创新发展",吸引近300位中外嘉宾参与 [1] - 《青岛倡议》正式发布,为上合组织框架下地方经贸合作提供清晰路径和"上合智慧" [1] 《青岛倡议》六大核心合作方向 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 - 发挥青岛在"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和海上合作中的作用,建设上合国际枢纽港,打造面向亚太市场的"出海口" [4] - 加强枢纽城市互联互通,开展海、铁、公路联合服务合作,构建"陆海空铁"一体化国际物流网络 [4] 产业链供应链伙伴关系 - 构建绿色、智能、可持续的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伙伴关系,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4] - 推进地方间产业、产能合作,畅通内外循环,实现产业互促和利益共享 [4] 贸易投资提质升级 - 挖掘地方间贸易潜力,深化电子商务、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合作,优化贸易结构 [5] - 加强投资促进机构交流,在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现代农业等领域共享发展机遇 [5] 产业园区互动合作 - 促进上合国家重点产业园区联通联动,加强信息共享和资源对接 [5] - 推动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境内外园区间双向流动,释放产业园区带动效应 [5] 开放合作平台共建 - 提升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等平台发展能级 [5] - 强化示范区公共产品属性,为地方经贸合作"链接资源"和"拓展场景" [5] 地方经贸合作新愿景 - 秉持"上海精神",推动地方间开放包容发展,服务开放型世界经济 [6] - 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深化双向投资贸易模式创新,丰富合作场景 [6]
“丝路电商”伙伴国增至36个 经贸合作朋友圈又扩大了
央视新闻· 2025-07-18 17:32
自贸试验区发展 - "十四五"期间自贸试验区作为制度型开放的"试验田"推出标志性开创性举措并取得突破性示范性成果 [1] - 自贸试验区数量达22个覆盖全国形成大格局2024年外贸外资占全国比重分别为19 6%和24 3% [2] - 五年内形成200项制度创新成果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2] "一带一路"经贸合作 - 与共建国家货物贸易从2021年2 7万亿美元增至2024年3 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4 7%占比由45 3%提升至50 7%2025年上半年达51 8% [3] - 2021-2025年上半年双向投资累计超2400亿美元其中对共建国家直接投资超1600亿美元共建国家对华投资超800亿美元 [3] - 同期在共建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近6000亿美元与50多国签署数字绿色蓝色领域合作备忘录"丝路电商"伙伴国增至36个 [3]
跨越山海的心灵交响——中阿关系"亲实广深"的时代侧记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7-18 17:01
文化教育合作 - 阿联酋哈姆丹学校将中文纳入必修课,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学习中文,高中毕业时已能熟练运用中文交流、演讲、撰写文章,部分毕业生获得中国一流高校录取 [2] - 阿联酋中文教育"百校项目"已覆盖171所学校,7.1万名学生参与学习,成为中东地区中文教育的标杆 [3] - 中国驻阿联酋大使张益明连续三年参加哈姆丹学校毕业典礼,见证学生中文水平提升,并与学生及家长互动,体现中阿文化交融 [2][3] 基础设施建设合作 - 中国"天鲲号"自航绞吸船在阿联酋胡达里亚特岛疏浚吹填工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其15000米超长输送能力和智能疏浚系统展现技术优势 [4] - "创力轮"海上抢险打捞工程船首次进入中东市场,成功完成西非项目并展示救援能力,15分钟内救起3名落水渔民 [4][5] - 中国工程设备如"天鲲号"和"创力轮"在中东市场的成功应用,标志着中国在高端疏浚和海上救援领域的竞争力 [4][5] 文化艺术交流 - 中国"00后"大提琴家李拉和钢琴家黄秋宁在迪拜歌剧院举办音乐会,演奏《中国之诗》和《七首中国小调》,展现中国民乐与西方古典乐的融合 [6] - 中国驻阿联酋使馆发起"中国古典乐"系列音乐会,计划下半年举办两场演出,进一步推动中阿文化艺术交流 [6] - 音乐会获得阿联酋乐评人高度评价,被视为"平等、互鉴、共美"的新型文化关系的开端 [6] 金融合作与绿色金融 - 中国工商银行在纳斯达克迪拜交易所成功发行30亿离岸人民币绿色债券,总绿色债券存量达56亿美元 [7][8] - "一带一路"银行间合作机制(BRBR)成员从2017年的49家增至185家,中阿金融合作在国际金融秩序重构中发挥示范效应 [7] - 工商银行开发系统精准测算绿色债券资金对应的碳减排量,推动可再生能源项目发展,如太阳能电站建设 [7][8]
中亚电商热:147亿美元市场里的中国玩家
搜狐财经· 2025-07-18 16:44
中亚市场概况 - 乌兹别克斯坦中国人口从2018年3万增至当前20-30万,涵盖外派员工、企业主、批发商等多类群体,带动当地翻译薪资从500-600美元/月涨至1800美元/月[1] - 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实现对中国互免签证,经贸往来密切,2024年1-10月哈萨克斯坦中国入境包裹量同比增长67%至450万件[3] - 中亚电商市场规模达147亿美元(2024年),与沙特相当,但需精耕细作,避免路径依赖[23] 电商市场发展 - 哈萨克斯坦2024年电商交易额突破3.2万亿坚戈(约60.13亿美元),同比增长33%;乌兹别克斯坦2021-2024年电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22%,预计未来增速超40%[2] - 哈萨克斯坦电商渗透率高,本土平台Kaspi拥有1350万活跃用户(占总人口65%),速卖通、Temu、淘宝等中国平台加速布局[9] - 乌兹别克本土平台Uzum注册用户2300万(占人口40%),招商侧重高附加值电子产品及智能穿戴设备[18] 消费特征与机会 - 哈萨克斯坦人均GDP达13,117美元(2024年,+14.2%),消费升级明显,偏好分期购物,垂直细分品类(如功能型牙膏、定制垃圾袋)存在空白[10] - 乌兹别克高生育率(总生育率3.3)推动母婴用品需求,家庭共享消费模式促大包装日用品畅销[19][21] - 婚礼季(5-8月)礼服、婚纱、伴手礼热销;汽车配件(因高保有量)、户外装备(游牧文化)持续走俏[11] 竞争格局与进入策略 - 哈萨克斯坦基础设施完善,物流时效可达当日达(本土仓),跨境配送周期7-15天,建议提供多语种描述及快时效履约[24][26] - 乌兹别克支付以现金为主,需适应货到付款;营销需简化工具,规避宗教敏感品类(如暴露服饰)[27] - 品牌化是关键:华为、小米受认可,白牌商品因质量信任度低面临挑战,需强化售后与本地化设计[13][18] 区域差异化与联动 - 哈萨克斯坦电子支付普及(Kaspi QR、Apple Pay),可辐射俄罗斯市场(欧亚经济联盟);乌兹别克现金主导,监管不确定性较高[27][29] - 吉尔吉斯斯坦因临近中国,电商机会有限;塔什干消费多元,其他州保守,需分层运营[16][28] - 建议以哈萨克斯坦为首站,复制模式至其他中亚国家,但需注意基建差异(如物流、支付)[26][28] 未来趋势 - 通胀高企推动高性价比需求,中国电子、家居、服饰品类具优势[28] - 智能家居(房地产上行)、社交电商(TikTok引流WhatsApp)成新增长点[10][13] - 年轻化战略(Global Youth)关键,情绪消费品(潮牌美妆、穿戴甲)及定制文化商品潜力大[21][22]
深圳机场直飞柬埔寨暹粒客运航线开通 东南亚航点数量增至17个
中国民航网· 2025-07-18 16:29
航线开通背景与意义 - 深圳机场开通直飞柬埔寨暹粒的国际客运航线 填补粤港澳大湾区及"北上广深"与暹粒之间的直航空白 [1] - 航线开通为深化大湾区与柬埔寨文旅互联和经贸协同架设便捷"空中通道" 同时满足暑运东南亚跨境出游需求 [1] - 柬埔寨王国驻华大使表示航线开通将增强柬中互联互通 促进吴哥窟等旅游胜地访问及大湾区贸易往来 [6] 中柬旅游年与航线加密 - 中柬关系提升为新时代全天候命运共同体 两国宣布举办"中柬旅游年"以促进旅游合作和人文交流 [3] - 柬埔寨国家航空7月10日加密深圳往返金边航线 目前每周出港19班 [3] - 柬埔寨推出签证便利、景区服务升级、支付环境优化等措施提升中国游客体验 [6] 航线运营细节 - 深圳—暹粒航线每周执飞1个往返班次 飞行时间约3-5小时 [6] - 进港航班K6928暹粒21:30起飞 深圳次日01:00抵达 出港航班K6929深圳06:20起飞 暹粒07:50抵达 [6] - 深圳与柬埔寨前两大城市(金边、暹粒)实现空中互通 强化多领域合作基础 [6] 东南亚航线网络布局 - 东盟成为深圳第一大贸易伙伴 占深圳外贸总额16% [7] - 深圳机场东南亚航线网络覆盖8个国家、16座城市、17个航点 每周出港超200班 [8] - 2024年上半年深圳机场东南亚航线客流量超150万人次 占国际及地区客流量50%以上 [8] 枢纽功能与未来规划 - 直飞航线将东南亚旅程从中转10余小时缩短至直飞3-5小时 显著提升往来便捷性 [8] - "国内城市—深圳—东南亚"衔接通道有助于强化深圳机场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属性 [8] - 深圳机场计划进一步优化东南亚航线网络 提升服务品质 拓展"一带一路"合作新空间 [8]
创历年同期新高,上半年大湾区内地9市进出口超4万亿元
快讯· 2025-07-18 16:14
大湾区外贸总体表现 - 上半年大湾区内地9市进出口4.38万亿元,增长4.3%,增速快于广东整体0.3个百分点,快于全国1.4个百分点,占广东进出口总值的96.3%,占全国的20.1% [1] - 出口2.79万亿元,增长1.2%,进口1.59万亿元,增长10.2%,进出口、出口、进口规模均创历年同期新高 [1] - 二季度进出口增长4%,连续8个季度保持正增长,单6月进出口7771.3亿元,增长3.9% [1] 贸易方式与结构 - 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2.57万亿元,增长2.7%,占比58.7% [1] - 保税物流进出口8947.7亿元,增长14.6%,规模超加工贸易 [1] - 加工贸易进出口8709.5亿元,下降0.5% [1] 企业类型表现 - 民营企业进出口2.82万亿元,增长4.6%,占比64.4% [2] - 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36万亿元,增长5.4%,占比31.1% [2] - 国有企业进出口1776亿元,下降10% [2] 贸易伙伴分布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7万亿元,增长3.9%,占比38.7%,其中对东盟进出口7263亿元,增长6% [2] - 对中国香港、欧盟、中国台湾、日本、韩国进出口均实现增长 [2] - 对非洲、中亚五国进出口分别增长8.2%、22.8% [2] 出口动能与产品结构 - 出口机电产品1.93万亿元,增长7.5%,占比68.9%,较去年同期提升4个百分点 [2] - 电脑及其零部件、电工器材、集成电路出口分别增长15.6%、17.1%、27.1% [2] - 无人机、"新三样"出口分别增长29%、28.7%,自主品牌产品出口6382.9亿元,增长11.5% [2] 进口结构与消费品表现 - 进口机电产品1.15万亿元,增长19.5%,占比72.7%,较去年同期提升5.7个百分点 [3] - 集成电路、电脑及其零部件、半导体制造设备进口分别增长14%、87.4%、46.3% [3] - 粮食、乳品、食用水产品、美容化妆品及洗护用品进口分别增长23.1%、21%、25.7%、9.8% [3]
圆通亮相链博会 加速全球物流网络升级
中国经济网· 2025-07-18 16:04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连续第三次参展链博会 展示国际供应链解决方案及全链条能力[1] - 提出"1+7"全球战略布局 以嘉兴东方天地港为核心枢纽 计划三年内在海外建设7个区域枢纽节点[1] - 重点打造航空运力和海外网络两大核心能力 与专业伙伴在干线运输 海外清关等环节深度合作[1] 国际合作与网络建设 - 已与中外运等企业在干线运输方面建立战略合作 与ESA等国际仓配服务商形成优势互补[1] - 国际快递业务重点布局中亚 澳大利亚 日韩 南亚 东南亚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2] - 国际货运网络实现全球覆盖 通过航空和海运连接世界各地[2] 重点项目进展 - 嘉兴东方天地港项目预计2025年建成投用 将整合航空货运 保税仓储 清关服务 飞机维修等功能[2] - 该项目定位为长三角综合型空港物流园区 建成后将大幅提升中国企业国际物流效率[2] 创新服务方案 - 展示多式联运服务和卡空联运产品 满足高端制造业和跨境电商客户需求[4] - 创新国际物流解决方案标志着从运输服务商向全球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4]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物流企业通过创新和国际化布局提升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4] - 全球供应链重构背景下 企业国际化布局有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并为全球贸易注入新活力[4]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大会开幕
齐鲁晚报· 2025-07-18 15:24
大会概况 -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大会在青岛开幕,主题为"共谋区域合作 携手创新发展",近300位中外嘉宾参会 [1] - 大会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山东省商务厅与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旨在搭建山东与上合组织国家地方经贸合作交流平台 [1] 上合示范区发展 - 上合示范区持续加强与上合组织国家交流合作,建设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交流发展"四大中心"及上合组织经贸学院 [4] - 上合示范区已成为上合组织国家面向亚太市场的"出海口"与经贸合作枢纽,平台效应日益凸显 [4] 合作领域与成果 - 大会深化与上合组织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推动经贸、投资、矿产资源、新能源、交通物流等关键领域合作 [4] - 发布《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大会青岛倡议》,为区域经济合作高质量发展提供路径 [7] - 举办主题推介活动和深度对话沙龙,探索数字化贸易和金融支持体系创新路径 [7] 后续活动安排 - 大会期间将举办上海合作组织产业链供应链青岛会议、白俄罗斯地方经贸合作推介会等系列活动 [10] - 活动旨在推动上合组织框架下地方间全方位、多层次务实合作 [10]
成绩斐然!速览“十四五”时期商务高质量发展成就
新华社· 2025-07-18 15:11
中国经贸发展成就 - 中国货物贸易规模稳居全球第一,出口、进口国际市场份额分别稳定在14%和10%以上,服务贸易规模稳居全球第二 [1] - 2024年货物贸易规模较2020年增长32.4%,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到18.2% [7] -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额比2020年增长38%,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额比2020年增长近四成 [7] 消费市场表现 - 中国消费市场规模稳居全球第二,过去四年社零总额年均增长5.5%,今年有望突破50万亿元人民币 [2] - 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提升3.5个百分点,达到46.1% [2] 外资与对外投资 - "十四五"期间累计吸收外资已超过7000亿美元预期目标,引资结构不断优化 [3] - 对外投资年均增速超过5%,总量规模稳居世界前三,对外承包工程整体稳中有升 [4] - 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签署多份产供链合作备忘录 [4] 中美经贸关系 - 2024年中美货物贸易额和服务贸易规模达6883亿美元和1558亿美元,较2017年分别增长18%和34.7% [6] - 中美经贸合作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和民意基础,双边贸易总体保持稳定 [6]
商务部副部长答21:“十四五”中老铁路等重点基建项目建成运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8 15:03
贸易投资成果 - 中国与共建国家货物贸易从2021年2.7万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3.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4.7%,占整体贸易比重由45.3%提升至50.7%,2024年上半年进一步增至51.8% [2] - 2021—2025年上半年中国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规模超240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共建国家投资超1600亿美元,共建国家对华投资超800亿美元 [2] 项目建设进展 - 2021—2025年上半年中国在共建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累计近6000亿美元 [2] - 中老铁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建成运营,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建设加速区域互联互通 [2] - 农业、教育、卫生等领域民生项目落地,如菌草、杂交水稻技术推广及本地技术人才培养 [2] 新兴领域合作 - 中国与50多个共建国家签署数字、绿色、蓝色等领域投资合作备忘录 [3] - "丝路电商"伙伴国增至36个,形成丝路电商日、丝路云品等合作品牌,120余家国家馆助力伙伴国产品入华 [3] - 绿色基建、清洁能源及绿色矿产国际合作积极推进 [3] 机制平台建设 - 通过双边经贸联委会、贸易畅通工作组等机制及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展会加强经贸对接 [5] - 与厄瓜多尔、塞尔维亚签署自贸协定,与安哥拉、塔吉克斯坦签署投资协定,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