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单边主义
icon
搜索文档
王毅会见东盟秘书长高金洪
快讯· 2025-07-25 16:38
中国-东盟合作 - 中国将东盟作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支持东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1] - 双方将推进"五大家园"建设,构建更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1] - 东盟期待以2026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5周年为契机深化合作 [3] 自由贸易与多边贸易 - 中国与东盟将共同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体制,抵制单边主义 [2] - 双方强调维护中国-东盟自贸区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权威性 [2] - 东盟支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愿与中国加强合作 [3] 南海问题 - 中国与东盟将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按期完成"南海行为准则"磋商 [2] - 东盟支持加快"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进程 [3] - 双方同意按照"双轨"思路处理南海问题,塑造和平合作新叙事 [2] 地区和平稳定 - 中国赞赏东盟轮值主席国斡旋柬泰边境冲突,愿发挥建设性作用 [2] - 东盟相信"东盟方式"可解决柬泰冲突,感谢中国劝和促谈 [3] - 双方强调维护东亚和平稳定的重要性 [2]
3国已经倒戈!美国对中国发号施令:不许继续扩大出口!理由太荒唐了!
搜狐财经· 2025-07-25 10:27
美日贸易协议 - 美国对日本实施15%的"对等关税",并要求日本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美方分走90%的利润 [1] - 日本需向美国大幅开放市场,包括汽车、卡车、大米及其他农产品领域 [1] - 日本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赤泽亮正承认协议内容属实,并称其为长期谈判的成果 [1] 美菲及美印尼贸易协议 - 美国将菲律宾关税降低1%至19%,换取菲律宾对美零关税及市场开放 [3] - 印尼需取消99%的贸易壁垒,向美国供应关键矿产,并对美产品零关税 [3] - 印尼还需购买150亿美元能源产品、45亿美元农产品及50架波音飞机 [3] 美国对华贸易策略 - 美国财长贝森特威胁对中国实施100%二级关税,要求中国禁止购买伊朗和俄罗斯石油 [3] - 美国国防部禁止中国工程师参与美国云端服务,微软调整服务方式以排除中国团队 [4][5] - 美国试图通过贸易协议及技术封锁限制中国发展,维持自身技术优势 [4][5] 中国应对措施 - 中国外交部反对将地缘政治议题纳入贸易谈判,拒绝非法单边制裁 [5] - 中国企业已熟练应对反倾销调查,出口结构优化,减少对单一市场依赖 [5] - 中国依托内需市场及完整产业链,构建多元化全球贸易体系对冲美国打压 [8] 全球贸易影响 - 美国单边主义政策破坏全球贸易秩序,否定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 [7] - 中美贸易战威胁全球经济稳定,美国关税政策可能导致中等收入家庭年损失1700美元 [7] - 中国通过多边合作机制(如"一带一路")增强贸易韧性,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8]
美国抛出100%关税威胁,中国减持7500亿美债,华尔街慌了
搜狐财经· 2025-07-24 01:15
中美贸易关系动态 - 美国财长贝森特威胁对中国实施100%二级关税,要求停止购买俄罗斯和伊朗石油 [1][3] - 中国连续三个月减持美债至7500亿美元,带动英国等六国抛售 [1] - 美国对华依赖涉及276种关键商品,中国对美依赖仅有22种 [15] 中国能源安全战略 - 俄罗斯连续12个月成为中国最大原油供应国,伊朗石油贸易稳定开展 [5] - 中国战略石油储备达11.8亿桶,进口渠道多元化 [5] - 从加拿大进口原油730万桶/月,替代美国90%份额 [21] - 加拿大油砂原油比美国页岩油便宜30% [23] - 电动车销量占全球60%,风能光伏装机量世界第一 [23] 全球供应链现状 - 美国进口商在特朗普关税政策下少报中国货20-25% [17] - 越南原材料和墨西哥工厂零件仍依赖中国供应 [17] - 华为实现7纳米芯片技术突破,打破西方封锁 [19] - 华为小米等国产品牌占据国内80%市场份额 [21] 金融与贸易格局 - 人民币与30多个国家直接本币结算 [25] - RCEP等区域性协定崛起,中国推进CPTPP和中日韩自贸区 [32] - 美联储警告全面高关税将使美国核心通胀再升1.5个百分点 [30] 美国政策困境 - 欧盟抵制汽车关税,日韩在半导体出口管制上态度暧昧 [9][11] - 澳大利亚加拿大回避美国贸易政策 [11] - 特朗普时期145%关税未达预期效果 [28]
除了3国,190多国无一投降!特朗普已经犯下大错,美国“关税战”输了!
搜狐财经· 2025-07-23 17:51
行业影响 - 美国汽车行业70%零部件依赖进口,加征关税导致底特律生产线停摆,生产成本飙升15%,车价上涨促使消费者转向日本品牌,车企被迫裁员[3] - 美国农业受重创,中国取消60%大豆进口转向巴西采购,导致美国大豆价格下跌30%,大量农场主破产[3] - 欧盟针对美国标志性产业加税25%,波本威士忌和哈雷摩托生产商肯塔基州酿酒厂及威斯康星州摩托车厂遭受直接冲击[3] 公司动态 - 波音公司因中国对等加征飞机关税遭受精准打击[3] - 苹果公司越南代工厂因关税成本上升将部分产能转移至印度,导致美国本土供应链岗位流失[4] - 亚马逊平台"中国制造"搜索量暴涨300%,中国电商平台日用品在美国销量激增[4] 国际贸易格局 - 巴西对中国大豆出口订单达150亿美元,同时对美国机械加税50%[3] - 泰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对美依赖度三个月内下降12%,转向印度及东盟市场[3] - RCEP成员国间关税降至3.2%,区域内贸易额年增17%,削弱美国影响力[4] 经济数据 - 美国商会估算关税政策导致企业年损失2000亿美元[6]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警全球GDP可能下降0.5%,其中美国承担60%损失[4] - 金砖国家建立本币结算体系,巴西与阿根廷贸易绕过美元[4] 市场反应 - 美国12个州联合起诉联邦政府,指控关税引发经济混乱[6] - 密歇根州汽车工人游行抗议关税导致失业[6] - 华尔街因供应链断裂出现股价暴跌[8]
中美第三轮谈判定了?特朗普很清楚一件事:美国已落入下风,为了和中方谈妥不惜下“血本”
搜狐财经· 2025-07-23 12:22
中美贸易关系动态 - 美国对华态度出现显著转变 从强硬关税政策转向主动寻求谈判 财长贝森特表示未来几周将与中国会谈 且时间地点均可协商[1][4] - 美国此前宣布的75国关税暂缓期成效有限 90天内仅达成3份协议 其中两份未完成签署 中国反制措施导致仅2国向美妥协[2] - 中美关税豁免期将于8月12日到期 美方紧急调整谈判策略 将原定8月9日截止的暂缓期延至12日以争取时间[7] 芯片行业动向 - 美国突然放宽对华芯片出口限制 AMD的MI308芯片获准重新申请出口许可 英伟达H20芯片直接获得对华销售通行证[4] - 中国芯片产业近年快速发展 技术突破使美国封锁政策效果减弱 美方政策转向被解读为担心中国技术反超[4] - 芯片领域松动可能是美方谈判策略 试图以此换取中国在其他贸易问题上的让步[4] 谈判策略分析 - 美方谈判立场明显软化 首次提出可讨论贸易外合作领域 改变以往"美国优先"的强硬姿态[6] - 中方采取观望态度 未立即确认谈判细节 通过"以静制动"策略要求美方展现实质诚意[9] - 中国掌握关键谈判筹码 包括全球最大消费市场和快速崛起的科技产业 具备充分议价能力[9] 美国贸易政策调整 - 在难以施压中国的情况下 美国转向对100多个较小国家征收超10%关税 采取"欺软怕硬"策略[7] - 巴西总统卢拉等国际舆论批评美国双重标准 认为其只尊重敢于硬碰硬的谈判对手[7] - 美国单边主义政策面临失效 全球经贸格局变化削弱其传统霸权地位[10]
美国这次“退群”理由是什么?
第一财经· 2025-07-23 10:25
美国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事件 - 美国国务院宣布将于2026年12月31日正式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这是美国第三次宣布退出该组织[1][3] - 退出理由包括该组织推进分裂性社会文化事业 过度关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不符合"美国优先"外交政策 并批评其接纳巴勒斯坦为成员国的决定[2] -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表示遗憾但意料之中 指出组织已通过结构性改革和资金来源多元化抵消美国财政贡献下降的影响[5][6] 美国退出历史 - 1984年首次退出 理由为腐败和管理混乱 2003年重新加入[4] - 2017年10月第二次宣布退出 主要考虑欠费增加 机构改革需求及对以色列偏见 2018年12月31日生效 2023年重返[4] - 特朗普政府时期曾退出多个国际组织 包括巴黎协定 伊朗核协议 世卫组织等 拜登任期内部分重返[8] 国际社会反应 -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对决定表示遗憾[7] - 法国总统马克龙发文支持教科文组织 称其为科学 海洋 教育等领域全球保护者[7] - 比利时副首相普雷沃批评决定削弱国际合作支柱 表示坚定支持教科文组织[7] 特朗普政府最新行动 - 2025年1月20日签署行政令宣布退出巴黎协定[9] - 同日宣布退出世界卫生组织[10] - 2月4日宣布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 并禁止资助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工程处[10]
又一国家决定反华?美国享受零关税,中国却为何被无故加税
搜狐财经· 2025-07-23 07:18
贸易政策变动 - 加拿大对中国钢铁实施25%关税、50%配额压缩及50%惩罚税,而美国钢铁占加拿大进口50%却享受零关税[1][11] - 加拿大钢铁出口90%依赖美国市场,出口量因美国关税政策暴跌15.7%[4][6] - 加拿大政府将中国钢铁作为替罪羊,试图转移国内钢铁产业困境的注意力[7][24][26] 行业影响 - 加拿大钢铁生产商协会支持对中国钢铁的限制措施,认为有助于本土企业抢回市场份额[9] - 加拿大制造业和运输业因贸易政策变动导致4万多个岗位岌岌可危[7] - 加拿大油菜籽产业受中国反制措施冲击,70%出口中国的油菜籽面临100%关税和植物检疫限制[28][31][33] 企业应对策略 - 中国企业通过转口贸易(如经马来西亚)规避加拿大高关税,虽增加成本但比直接缴纳25%关税更优[38] - 海康威视被加拿大勒令关闭,但法院裁定暂缓执行禁令,因政府缺乏实质性证据[13][14] - 中国商务部启动法律行动反对加拿大违反世贸规则,同时推动企业升级品牌以减少低价出口依赖[40] 经济数据与市场反应 - 加拿大贸易逆差达71亿加元历史高点,钢铁重镇工厂减班、工人失业[6][24] - 多伦多股市钢铁股短期上涨,农业板块因中国反制措施持续下跌[54] - 中国与澳大利亚签署协议,2025-2028年每年进口300万吨油菜籽,取代加拿大份额[36][38] 国际关系与贸易博弈 - 加拿大对美国市场高度依赖,汽车制造、能源出口等支柱产业离开美国市场难以生存[20][22] - 加拿大试图通过反华讨好美国,但特朗普政府并未因此放宽对加拿大的贸易压力[44][46] - 中国反制措施精准打击加拿大经济软肋,凸显合作共赢的重要性[38][58]
中美关税暂停快到期,美国财长说出实话,中国有我们想要的东西
搜狐财经· 2025-07-23 07:07
中美贸易战现状 - 中美贸易战"停火期"即将结束,关税战威胁再次笼罩全球市场 [1] - 双方在90天停火期内未达成实质性协议,根本矛盾未解决 [1] - 美国试图通过高额关税谋求不公平贸易利益,中国坚持平等互利原则 [1] 美国态度转变 -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首次公开承认对中国的依赖,打破"美国优先"单边主义论调 [2] - 美国批准英伟达向中国出售H20芯片,被视为释放善意的信号 [2] 稀土资源博弈 - 中国稀土资源对美国制造业至关重要,是手机、电脑和先进武器的关键材料 [4] - 中国对稀土资源的管控击中了美国的软肋 [4] - 美国在芯片领域做出让步,显示中国在贸易谈判中话语权提升 [4] 谈判策略分析 - 美国当前策略侧重于拖延时间,争取延长"停火期" [4] - 美国最终目标仍是遏制中国发展,战略方向不会轻易改变 [4] - 中国掌握稀土王牌,在谈判中拥有更强硬底气 [6] 未来走向 - 中国将坚持公平合理原则,根据美方让步情况做出相应回应 [6] - 如果美国继续霸凌行径,中国绝不会妥协 [6] - 国家实力是国际话语权的根本保障 [6]
欧美关系进入垃圾时间,但不能全怪特朗普
虎嗅· 2025-07-22 18:09
欧美关系动态 - 特朗普同意继续向乌克兰提供武器援助 欧盟对此表示欢迎 认为此举将美国重新绑定在乌克兰问题上 [1] - 欧盟在经贸问题上持续妥协 希望与美国达成解决方案 表现出"只要美国让步 欧洲就会跟进"的态度 [2] - 特朗普再度执政对跨大西洋关系造成多方面冲击 包括安全、经贸、价值观和国际秩序等领域 [2] - 欧盟努力维护盟友框架 冯德莱恩强调与美国是盟友 并特别指出与中国不同 马克龙也公开声明是美国的友邦和盟友 [2] 欧洲应对策略 - 欧洲利用文化基础、传统关系和制度性渠道保持与美国各层级密切沟通 包括元首层面和实务层面 [4] - 通过宗教活动创造高层会面机会 如巴黎圣母院重新开放和教皇方济各葬礼 促成特朗普与欧洲领导人及泽伦斯基的会谈 [4] - 利用G7和北约等制度性渠道保持外交、国防和经济领域负责人的定期接触 [5] - 面对特朗普关税政策 欧洲仅停留在口头反对而未实际报复 3月生效的25%钢铝关税和后续10%基本关税均未引发对等反击 [7] - 6月4日特朗普将钢铝关税升至50% 欧洲仍仅口头谴责 暂缓期后美国加征30%关税 欧洲依旧致力于谈判而非报复 [8] 俄乌冲突立场调整 - 欧洲调整对俄乌冲突立场 从"支持乌克兰打到最后一人"转向追求和平 与特朗普形成统一战线 [9] - 欧洲以最后通牒方式要求俄罗斯接受和平方案 被拒绝后重新获得一致反对俄罗斯的契机 [10] - 北约秘书长吕特将特朗普与普京通话解读为打破美俄对话僵局的"功绩" 认为促成对话具有重要意义 [10] 中国牌运用 - 欧洲从正反两个方向打中国牌 反打包括炒作"特朗普政策帮了中国"和暗示欧美应共同应对中国崛起 [13] - 正打表现为调整对华关系 从频繁批评转为强调合作 甚至打破外交惯例提议中欧五十周年高峰会在北京举行 [14] - 中欧建交五十周年本应由欧盟主办 但为便于中国领导人出席而改在北京 显示欧盟试图以中国作为谈判筹码 [14] 经贸数据变化 - 5月中国对美国出口大幅下降34.5% 但对欧洲出口上升12% 显示贸易战背景下中欧经贸关系变化 [19] - 欧洲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 在寻找替代市场过程中冲突升级 欧洲要求中国更开放市场同时减少对欧出口 [19] 历史结构性变化 - 冷战结束后全球地缘政治两大变化:新兴国家崛起和欧美跨大西洋关系走向尾声 [25] - 欧美关系定型于二战 发展于冷战 当时有共同敌人且主战场在欧洲 冷战后这两大基础均消失 [26] - 冷战后欧美在小布什时代、两次特朗普执政时期都发生激烈冲突 即使奥巴马时期也提出亚太转移战略 [28] - 欧洲实力衰弱导致其重视国际规则 反对单边主义 而美国要保持行动自由 双方冲突不可避免 [31] - 欧洲试图通过打中国牌、俄罗斯牌来影响和约束美国 但效果有限 [32] 模式冲突 - 欧洲采取邦联联合之路 摒弃武力 以谈判和经济合作为手段 通过国际规则解决问题 [33] - 美国行为模式仍停留在原始丛林阶段 更符合国际现实但客观上否定欧洲模式 双方冲突不可调和 [34] - 即使拜登执政时期 美国也一再无视欧洲利益 如阿富汗撤军未协商、抢走法国潜艇订单、出台《通胀削减法案》等 [34]
谁给俄罗斯订单,就加500%关税?莫迪这次没忍住,局势乱成一锅粥
搜狐财经· 2025-07-22 17:10
美国对俄关税政策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若俄乌在50天内未达成和平协议,将对俄罗斯加征100%关税,并对购买俄能源的国家实施"二级制裁"[1] - 2024年美俄货物贸易总额仅约35亿美元,其中美国自俄进口占比超过85%,主要集中在肥料、无机化学原料等领域[1] - 次级关税的税率可能高达100%甚至更高,旨在通过施压印度、中国等主要俄油进口国间接削弱俄罗斯经济[1] 印度反应与策略 - 印度85%的石油依赖进口,其中约35%来自俄罗斯[3] - 印度石油部长表示有能力通过多元化采购满足需求,原油进口来源国已从27个增加到40个[3] - 印度不排除重启与中国、俄罗斯的三方合作机制以应对外部压力[3] 中印合作趋势 - 特朗普的"二级制裁"威胁正在推动中印"龙象共舞"[5] - 印度需要中国的工业设备和高端组件推进制造业发展,中国企业看好印度市场潜力[5] - 印度顶级智库提议放宽对中企投资的额外审查规则以吸引更多中国资本[5] 美国国内影响 - 加征关税可能导致美国损失高达30万亿美元,年内经济衰退概率达65%,并引发约200万人失业[5] - 2024年欧盟从俄进口的化石燃料总额达219亿欧元,超过其对乌克兰的援助金额[5] 国际格局演变 - 印度的回应和中俄印三方合作动向预示着国际秩序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加速演变[7] - 美国的单边制裁可能加剧国际社会的分裂与对抗[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