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
搜索文档
工业4.0中的人工智能应用及案例
36氪· 2025-06-27 10:54
工业4.0的核心概念 - 工业4.0将物理机器与数字工具(人工智能、传感器、云设置)连接起来,实现无缝协作,颠覆传统制造业 [1][2] - 人工智能是工业4.0的核心大脑,能够处理海量数据、预测故障并快速创建定制产品,精度达99.9% [1][2] - 智能制造将老式工厂改造成互联互通、自我改进的系统,机器能够自我调整并优化生产流程 [1][2] 工业4.0的运作方式 - 实时调整:人工智能监控生产环节,快速介入并重新校准机器,确保持续运行和最佳效率 [2] - 预测性维护:传感器捕捉微弱信号,人工智能筛选信息并提前发现问题,避免故障 [2] - 协作机器人(Cobots):机器人与人类配对,在人工智能引导下感知环境并实时响应,提高安全性和效率 [2] - 定制化生产:人工智能快速重定向机器人,无缝切换至定制订单,实现零差错生产 [2] - 自我调整:人工智能从小错误中学习,不断完善自身,减少浪费并适应新需求 [2] 工业4.0的实际应用案例 西门子(德国安贝格工厂) - 预测系统检测电机异常振动,提前更换部件,将质量检测时间缩短95% [4] - 机器人自主发现缺陷,速度远超人类,工厂精度达99.9% [1][4] 特斯拉(美国) - 机器学习预测性维护减少意外机器故障30%以上,降低停机时间 [5] - 人工智能质量检查利用计算机视觉发现微观缺陷,确保严格公差和一流车辆质量 [5] - 全自动驾驶(FSD)系统通过车身摄像头传输数据,实现车辆自主行驶 [5] - 电池优化技术迭代改进,最大化续航里程效率并降低能耗 [5] 海尔(中国合肥工厂) - 人工智能系统将缺陷率降低58%,人均效率提高49%,单位制造成本降低22% [8] - 机器人和摄像头处理高精度任务,每年减少447,600吨二氧化碳排放 [8] - 合肥工厂被评为2023年全球首个家用中央空调灯塔工厂 [8] - "智能家居大脑"整合140个产品类别和1.3亿台设备,形成人工智能驱动的生态系统 [8] - HomeGPT获得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四级评级,实现家电线下高精度决策 [8] 工业4.0的未来趋势 - 人工智能将能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进行设计,例如丰田在汽车零部件生产中试验实时草图绘制 [12] - 韩国计划2028年前投资22亿美元建设自动化工厂 [12] - 未来人类将专注于创造力和战略,机器实时处理执行 [12]
研判2025!中国热工装备行业产业链图谱、市场规模、竞争梯队及未来前景展望:高端应用需求日益增长,国产热工装备发展迅速[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27 09:18
行业概况 - 热工装备是通过热加工技术改变材料性能的专业设备,涵盖机械、电气、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等多学科技术[1][2] - 行业应用领域从金属材料拓展到非金属材料,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下游行业高速发展[1][7] - 2024年市场规模达1275.1亿元,较2020年增长6.85%,预计2025年将超1300亿元[1][7]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原材料及核心零部件,包括耐热钢、耐火砖、碳纤维、真空泵、PLC等[3] - 中游为制造环节,代表企业包括楚江新材、力聚热能、顶立科技、晶升股份等[3] - 下游应用覆盖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材料等九大领域[3] 产品与技术 - 主要产品包括锅炉、汽轮机、热交换器,2024年热交换器市场规模达929.3亿元(占总量72.9%)[9] - 高端装备如碳纤维热工装备国产化率突破50%,但2300℃以上超高温设备仍与国际存在差距[6][7] - 关键技术突破包括超大型智能化碳纤维装备,打破西方封锁[7] 市场竞争格局 - 行业企业超1000家,规上企业仅100余家,年收入1亿元以上企业约10家[11] - 高端市场由外资主导,国内仅北方华创、顶立科技等少数企业具备竞争力[13] - 外资代表包括法国ECM(晶体生长炉)、德国易普森(真空炉)、日本岛津(烧结炉)[14] 重点企业表现 - 力聚热能2024年营收10.65亿元(同比-11.6%),主营真空相变锅炉[14] - 晶升股份2024年营收4.25亿元(同比+4.78%),专注半导体级单晶硅炉/碳化硅炉[16] 发展趋势 - 智能化:AI算法、物联网技术应用使能耗降低18-23%,数字孪生技术普及[18] - 绿色化: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工业余热回收技术加速商业化[19] - 高端定制化:大尺寸/高真空设备需求增长,企业向系统解决方案商转型[20]
向“智”升级 中德加强智能制造领域合作
新华社· 2025-06-26 20:24
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对接会成果 - 对接会促成28个贸易投资项目 总金额超68亿元 涉及新能源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 高端装备制造 生命健康 节能环保 人工智能等产业 [2] - 近100家德国企业及机构参与 包括宝马 西门子等龙头企业 [2] - 伍尔特电子已为江淮汽车等中国企业提供电池管理系统 智能控制器等产品 并与中国工业机器人领域合作研发智能产品 [2] 中德企业合作模式升级 - 合作模式从"技术引进"转向"联合创新"和"双向赋能" 形成全球智能制造协同范本 [2] - 55%在华德企预计中国竞争对手将在5年内成为行业创新领导者 半数德企计划通过中国伙伴提升竞争力 [3] - 通快集团与中国合作伙伴突破铜铝合金材料技术瓶颈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应用超2000种激光工艺 [3] 中德产业互补优势 - 德国企业强项:流程创新性 系统性 长期技术积累 [4] - 中国企业优势:供应链 发展速度 灵活性 思维开放性 [4] - 飞沃科技与德国Heggemann合作 融合中国低成本高效率与德国高质量精益生产 专注航空核心部件制造 [5] 中德合作生态建设 - 宝马中国接入DeepSeek 深化AI生态布局 此前已与阿里巴巴达成AI大语言模型合作 [5] - 法兰克福中德标准化合作创新中心投用 推动智能制造领域标准化成果 [5] - 安徽建成4个中德国际合作产业园 吸引大众汽车等100多家德企入驻 [5] - 湖南出台政策 对德资项目最高奖励1000万元 专项扶持对德合作园区建设 [5]
研判2025!中国电磁制动器行业发展历程、市场规模及进出口分析: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升级[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26 09:32
行业概述 - 电磁制动器是一种利用电磁力实现制动、停止或保持轴或回转体运动的装置,核心原理是通过电磁效应工作,通电时产生磁场实现制动,断电时解除制动 [2] - 电磁制动器具有结构紧凑、操作简单、响应灵敏(0.3秒)、寿命长久(500万次启停)、使用可靠、易于远距离控制等优点 [2] - 按制动方式可分为通电制动型和断电制动型电磁制动器 [2] 行业发展历程 - 中国电磁制动器行业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20世纪60-80年代起步阶段、90年代-21世纪初规模化阶段、21世纪初-2010年国产化替代阶段、2010年至今智能化与绿色化阶段 [4] - 1998年北京地铁1号线首次引入电磁制动技术,推动行业规模化发展 [4] - 2010年后行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集成电子控制单元(ECU),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监控、故障预测和自适应调节 [5] - 节能环保政策推动下,研发出永磁同步电磁制动器(能量回收效率90%以上)和复合电磁制动器等节能产品 [6] 行业产业链 - 上游包括铁、铜、铝等金属材料,橡胶、塑料等非金属材料,以及电磁铁、摩擦片、制动盘等零部件 [8] - 中游为电磁制动器生产制造环节 [8] - 下游应用于汽车、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电梯、矿山、冶金、船舶等领域 [8] 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电磁制动器行业市场规模为216.95亿元,同比增长9.08% [10] - 2025年1-4月,中国电磁联轴节、离合器及制动器进口数量1148.50吨(+14.65%),进口金额2.40亿元(+9.36%);出口数量4220.02吨(+6.44%),出口金额3.55亿元(+4.97%) [12]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亚太股份(002284):国内汽车制动系统行业龙头企业,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2.58亿元(+23.15%),归母净利润1.00亿元(+65.35%) [15] - 华伍股份(300095):国内工业制动系统领域领军企业,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78亿元(+15.08%),归母净利润0.10亿元(-40.99%) [17] - 瑞迪智驱(301596):自主研发的电磁制动器是中国主流制动器品牌之一,IPO拟募集资金3.57亿元用于电磁制动器扩能项目和研发中心建设 [15]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创新与产品高端化:聚焦永磁同步技术、复合材料应用及智能化控制,开发高效率、低能耗的电磁制动系统 [19] - 应用场景多元化: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工业机器人、风电、矿山机械、智能家居等新兴场景成为新的增长点 [20][21] - 产业链整合与国际化竞争:龙头企业通过垂直整合形成闭环生态,加速国际化布局拓展全球市场 [22]
意大利-印度商业论坛在意布雷西亚举行
商务部网站· 2025-06-25 23:47
意大利-印度商业论坛概况 - 意大利副总理兼外长塔亚尼与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戈亚尔在意大利布雷西亚共同主持高级别经济对话及商业论坛,首次在非首都城市举行此类峰会 [2] - 活动汇聚100多位印度CEO、众多意大利企业领袖及两国政府官员和贸易机构代表,选址制造业和创新重镇布雷西亚具有象征意义 [2] 双边经济合作现状 - 2024年意印双边贸易额超140亿欧元,过去七年意大利对印出口增长超30% [2] - 布雷西亚作为意大利第六大出口省份,2024年出口额达200亿欧元 [2] - 印度经济快速跃升,预计2025年GDP超日本,2027年超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2] 战略合作领域 - 聚焦工业4 0(机械、农业科技)、交通运输(铁路、汽车零部件)、能源转型与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垃圾发电、智慧城市)及航天和国防 [2] - 双方参观A2A公司垃圾发电厂,该项目是意大利能源转型标志性项目 [2] 基础设施与贸易协定进展 - 双方确认推进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IMEC),意大利称"棉花之路",计划在印度和的里雅斯特举办两场活动彰显重要性 [3] - 的里雅斯特作为欧洲关键门户,毗邻布雷西亚等北部工业中心 [3] - 意大利支持欧盟-印度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塔亚尼承诺加速进程,目标年底前达成"平衡协议" [3] 领导人表态 - 塔亚尼称印度为"关键伙伴",希望吸引更多印度投资意大利并扩大意企在印存在 [3] - 戈亚尔强调两国"共同文化、遗产和价值观",对共建更强经济未来充满信心 [3]
粤开市场日报-20250624
粤开证券· 2025-06-24 16:03
核心观点 - 2025年6月24日A股主要宽基指数全数上涨,沪深两市成交额放量,多数行业和概念板块上涨 [1] 市场回顾 指数涨跌情况 - 沪指涨1.15%收报3420.57点,深证成指涨1.68%收报10217.63点,创业板指涨2.30%收报2064.13点,科创50涨1.79%收报978.71点 [1] - 全市场4767只个股上涨,578只个股下跌,71只个股收平,沪深两市成交额合计14146亿元,较上个交易日放量2920亿元 [1] 行业涨跌情况 - 申万一级行业涨多跌少,电力设备、非银金融、商贸零售、汽车和机械设备行业领涨,涨幅分别为2.85%、2.68%、2.64%、2.63%和2.43%,仅石油石化和煤炭行业下跌,跌幅分别为2.10%和0.22% [1] 板块涨跌情况 - 涨幅居前概念板块为炒股软件、锂电电解液、动力电池、汽车零部件、磷酸铁锂电池、锂电池、机器人、金融科技、工业4.0、IDC、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特斯拉、大数据、机器视觉 [2]
智研咨询发布:2025版压力传感器行业发展历程、市场概况及未来前景研究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6-24 11:59
压力传感器行业概述 - 压力传感器是将压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器件,由压力敏感元件和信号处理单元组成,按测试压力类型可分为表压传感器、差压传感器和绝压传感器 [4] - 压力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医疗设备、智能家居等领域,是工业4.0转型升级和物联网发展的核心部件 [5] - 中国压力传感器行业已形成完整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和芯片设计,中游为生产制造,下游应用覆盖水利水电、铁路交通、智能建筑等众多行业 [8] 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压力传感器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398.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714.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39% [5] - 行业主要分布在江苏、广东等省份,代表企业包括敏芯股份、华润微、纳芯微、万讯自控等 [11] 技术发展趋势 - 未来压力传感器将向微型化、场景化、协同化、低能耗和高精度方向发展 [24] - 行业技术环境分析涵盖技术工艺流程图解、关键/新兴技术分析、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如专利申请和公开情况) [18] 竞争格局 - 全球市场竞争格局分析包括霍尼韦尔、丹弗斯、博世等国际企业案例 [19] - 中国市场竞争分析涵盖企业竞争集群分布、市场集中度及波特五力模型(供应商议价能力、消费者议价能力等) [20] 应用领域需求 - 下游需求集中在汽车电子、工业制造、医疗电子、网络通信和消费电子领域 [21] - 汽车电子领域的需求特征及潜力分析显示该领域是重要增长点 [2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报告数据来源包括国家统计局、海关、行业协会、上市公司报告及一手企业访谈(高管、专家、供应商等) [15] - 研究方法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访谈,确保数据精确性和市场动态捕捉 [1][16] 政策环境 - 行业受"强基工程"等国家政策支持,政策分析涵盖监管体系、标准建设及31省市政策规划解读 [18] 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全景包括半导体材料、设备、传感器设计、加工制造及封装测试环节 [20] - 成本投入结构和价格传导机制分析揭示行业价值链特征 [20] 企业案例研究 - 重点企业案例分析涵盖浙江力夫、三花智控、敏芯微电子等10家公司的产品特色、经营状况及发展规划 [22][23]
2025年中国干冰清洗机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发展现状、重点企业经营情况及未来趋势研判:工业清洁技术升级和环保要求趋严,干冰清洗机需求日益增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24 09:26
干冰清洗机行业概述 - 干冰清洗机利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常温下迅速升华的物理特性,通过高压空气或氮气将干冰颗粒加速喷射到待清洁表面,利用爆破效应和温差使污垢剥离 [1][3] - 干冰清洗机可分为颗粒型、刨冰型和触控型三类 [3] - 工作原理是通过干冰颗粒在高速气流中喷射到目标表面,迅速升华带走污垢,不损伤被清洗物体 [5] 行业发展历程 - 干冰清洗技术起源于1930年代美国实验室,1945年美国海军首次用于油脂清除 [6] - 1970-1980年代技术专利密集涌现,美国改进制造工艺使设备重量从60吨降至2吨,成本降低并转向民用 [6] - 中国在90年代末引进技术,2005年被列入国家节水技术政策大纲,2010年后实现国产化,2020年进入半导体、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 [7] 市场规模与产业链 - 2024年中国干冰清洗机市场规模约7.25亿元,干冰原材料市场规模约10.19亿元 [1][11] - 工业清洗行业整体规模达1187亿元(2024年),其中设备占比43.5% [12] - 产业链上游包括干冰、压缩机、控制系统等,中游为设备制造,下游覆盖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九大领域 [9] 竞争格局与重点企业 - 国际品牌如酷捷(Cold Jet)、凯驰(Karcher)占据高端市场,本土企业如苏普曼、菲尔格林通过智能化方案崛起 [17] - 东莞市胜明自动化2019年推出V10机型,能效比提升15%以上,尾冰消耗最小1厘米 [20] - 酷捷上海公司提供全系列干冰清洗设备,包括智能型、颗粒式和专用机型 [22] 技术发展趋势 - 信息化:物联网实现设备数据云端管理,数字孪生技术优化清洗方案 [24] - 智能化:AI视觉识别污垢类型,机器学习优化清洗策略,减少能耗25%以上 [25] - 自动化:集成机械臂实现高危作业无人化,模块化设计支持快速更换喷嘴 [26]
全球索具五金件市场生产商排名及市场占有率
QYResearch· 2025-06-23 17:21
索具五金件行业概述 - 索具五金件是用于起重、固定和移动重物的工具和部件,在建筑、船舶、运输和娱乐行业中至关重要,常见产品包括卸扣、吊钩、花篮螺丝、吊环螺栓和转环 [1] - 产品通常由钢材等高强度材料制成,需承受极端应力和恶劣环境,正确选择、检查和维护对防止事故至关重要 [1] - 行业涵盖范围包括吊杆、横梁、框架以及吊索、捆扎带、索具架和钢丝绳葫芦等 [1] 市场规模与增长 - 预计2031年全球索具五金件市场规模将达到5658.38百万美元,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3.08% [1] - 全球前五大生产商(Kito Crosby、Columbus McKinnon、巨力索具、Konecranes、河南卫华重型机械)合计占有约37.64%市场份额 [7] 市场驱动因素 - 全球产业现代化和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扩张推动高性能索具硬件需求增长,采矿、能源、航运和建筑等行业对高安全、高效和耐用设备需求旺盛 [8] - 全球安全标准升级加速了对高质量索具产品的需求 [8] 行业挑战 - 钢材和高性能合金价格波动显著影响制造成本和产品价格稳定性 [9] - 行业参与者众多导致价格竞争激烈,利润空间受限 [9] - 产品长期使用易出现疲劳损伤、腐蚀和磨损,需定期更换和维护 [9] 发展机遇 - 高强度合金和复合材料应用可减轻产品重量并提高负载能力,满足更高安全标准 [10] - 工业4.0和智能制造推动智能传感器与远程监控系统集成,实现实时状态跟踪和故障预警 [10] - 自动化起重设备普及减少人工劳动,提升效率和安全性 [10] - 定制化索具解决方案需求推动小批量、多样化生产模式兴起 [10] 产业链与区域分布 - 主要产品类型包括吊钩、卸扣、铝套和钢套、螺丝扣等 [11] - 主要应用领域为工业、港口、船舶、建筑和物流等 [11] - 重点关注地区包括北美、欧洲、中国、日本、东南亚和印度 [11]
2025年十大高薪行业
搜狐财经· 2025-06-21 20:38
2025年中国十大高薪行业分析 核心观点 -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推动行业薪资差异明显,2025年十大高薪行业呈现技术驱动型特征 [1] 行业薪资分布 人工智能行业 - 平均月薪13,594元,中位数10,501元/月,位居榜首 [3] - 生成式AI爆发推动高端人才需求,顶尖AI人才年薪可达百万级别 [3] 金融科技行业 - 平均月薪13,169元,中位数10,001元/月 [6] - 量化交易、区块链技术应用推动人才需求,应届生年薪30-60万元 [6] 生物医药与基因工程 - 平均年薪25-100万元,创新药研发、基因治疗领域需求旺盛 [7] - 2025年预计薪资涨幅4.8%,高于其他行业 [7] 电子信息工程(芯片方向) - 平均年薪18-80万元,半导体行业人才缺口达30万 [8] - 芯片设计、制造、封测人才极为抢手 [8] 机器人工程与自动化 - 平均年薪18-60万元,工业4.0推动机器人工程师需求激增 [10] 心理学(临床与工业方向) - 平均年薪25-50万元,心理咨询师时薪500-2,000元 [11] 环境科学与工程 - 平均年薪12-25万元,碳交易、ESG咨询领域快速发展 [12] 新能源行业 - 太阳能、风能、储能技术等领域人才需求激增 [13] 高端制造行业 - 航空航天、智能制造装备领域技术专家薪资优厚 [15] 互联网与软件开发 - 资深软件开发工程师一线城市年薪超50万元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