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制造强国:从规模领先到实力领跑
新华网· 2025-10-09 08:02
制造业规模与体系优势 - 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接近30%,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 [1] - 在全世界50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大多数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1] - 2020年至2024年,全部工业增加值从31.3万亿元增长到40.5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从26.6万亿元增长到33.6万亿元 [2] - “十四五”期间制造业增加值增量预计达8万亿元,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 [2] 产业创新与研发投入 - 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1.6% [2] - 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 [2] - 在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了一批世界级创新成果 [2] - 2024年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93.93%,较上年提高0.28个百分点 [3] 产业结构升级 - 2020年至2024年,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7.9%和8.7% [2] - 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提升至34.6%和16.3% [2] - 新能源汽车去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 [2] - 特高压输变电、船舶、新能源汽车等产品的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 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船舶等重点产业链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 [3] - 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的可靠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有了较大提高 [3] - 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需求对接和产能共享,缩短研发周期和交付时间 [4] - 形成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体系 [3] 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制造 - 建成3.5万多家基础级、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6] - 培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340家,重点平台连接设备超过1亿台(套),服务企业近400万家次 [7] - 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470台/万人,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7] - 工业互联网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 [7] 数字技术应用案例 - 联想乐享上线后第一周推动订单转化率提升30% [5] - 浪潮云洲携手济南重工打造高端智能磨机,帮助终端用户企业产品质量提升5%,能耗降低10%,磨机产品预计单价提升10%,年销量增长30% [6] - 培育“小快轻准”解决方案1万余个,降低中小企业转型门槛 [6] 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 - 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8]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20个百分点 [8] - 2024年,废钢、废铜铝等10种再生资源利用量超过4亿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利用量超过30万吨 [9] - 累计培育国家绿色工厂6430家、绿色工业园区491个 [9] 绿色产业进展 - 电解铝行业每生产4吨铝,就有1吨是使用绿电生产 [9] - 246个国家绿色数据中心使用的电力有一半以上是绿电 [9] - 钢铁、水泥熟料等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每年生产钢材中近3亿吨来自废钢循环利用,绿色电解铝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 [9] -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风电、环保装备等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持续保持全球领先 [9]
从“电气化率超欧美”看战略先机
搜狐财经· 2025-10-09 06:55
我国产业和居民生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插电"。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近日发布的《中国电气化年度发 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我国电气化率约28.8%,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中国电气化率已高于欧 美主要发达经济体。预计到2030年,全国电气化率将达35%左右,超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平均水 平8个到10个百分点。这一超越,仅仅是数字上的领先,还是预示着一场更深层次的国力角逐? 电气化率,是指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它是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作为优质、高效、 清洁的二次能源,电能大规模应用和替代其他能源,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助 力"双碳"目标达成。 高电气化率是绿色转型的"主航道"。电气化是终端能源消费侧实现低碳化的主要方式,国际能源署提出 要将电气化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路径。我国用电动汽车替代燃油车、电炉取代燃煤锅炉、电采暖替 换散煤燃烧,每一步都在推动污染物和碳排放强度下降。这种转型不仅是履行减排责任,更是抢占发展 主动权。随着全球碳关税壁垒逐渐成型,高电气化率支撑的低碳产业链正让中国制造获得新的竞争优 势。 电气化率的领先也在帮助我们掌握更多国际竞争话语权。在特高压输 ...
从“酱油湖”到“候鸟天堂”:乌梁素海的绿色蝶变
新华网· 2025-10-08 20:28
"小时候湖水随便喝,水可好了。大约20年前,水不行了,造纸厂、化工厂都往里排污水,湖水就跟酱油一样,隔着河岸很远就能闻到臭 味。"从小在湖边长大的66岁渔民刘广孝回忆起这片"塞外明珠"生态变化的历程。 近年来,内蒙古持续推进乌梁素海流域系统治理。随着治理不断深入,乌梁素海治理由单纯"治湖泊"向系统"治流域"转变。 乌梁素海生态保护中心主任包巍介绍,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自2018年启动以来,累计投资数十亿元,实施生态 补水、点源、面源和内源污染治理。在上游,100多万亩乌兰布和沙漠得到综合治理,有效阻挡了泥沙流入黄河。同时,流域范围内污水处理 厂、再生水厂和污水管网建设全面推进,基本解决了点面源污染问题。 经过多年治理,乌梁素海整体水质已由劣五类稳定提高到五类、局部优于五类。水面面积稳定在293平方公里,最大水深约4米。为了持续改 善水质,近年来当地年均从黄河向乌梁素海补水5亿立方米,对生态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是6月4日拍摄的乌梁素海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李志鹏摄 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8日电(记者赵泽辉)游船穿梭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海鸥翩翩起舞,游客们纷纷举起相机记录这难得的 ...
来到北方水乡,我错觉自己在江南|十月行记
经济观察报· 2025-10-08 11:48
历史上,这里曾是碧波千顷的东淀,宋辽时期便是边关贸易的"水陆码头"。北宋文人苏洵(苏轼之 父)在此为官时,不仅引入了南方的水稻莲藕,更带来了江南的营城理念与生活美学。清代,胜芳 凭借漕运之利跻身"直隶六大名镇",赢得了"南有苏杭,北有胜芳"的盛誉。 位于北京、天津、雄安三角地带的霸州,自古便是通衢要冲, 但它的底色,远不止于干戈与车马。置身于霸州胜芳古镇,会 颠覆你对北方的固有想象。霸州的基因里,镌刻着北方的雄 浑。历史上,北宋文人苏洵(苏轼之父)在此为官时,不仅引 入了南方的水稻莲藕,更带来了江南的营城理念与生活美学。 作者: 王雅洁 封图:东方IC 穿行在胜芳古镇的窄巷里,空气中弥漫着河水的湿润与老槐树的清香,橹声欸乃,若不是耳边传来 的地道冀中乡音一再提醒,恍惚之间,会让人恍然置身于江南某个水乡古镇。 从北京出发,沿京德高速一路向南,车窗外的景致从峻峭的森林渐次变为平旷的田野。不过一小时 车程,当"霸州"的路牌映入眼帘时,一种与北方干燥气息迥异的湿润感便悄然袭来。 位于北京、天津、雄安三角地带的霸州,自古便是通衢要冲,但它的底色,远不止于干戈与车马。 置身于霸州胜芳古镇,会颠覆你对北方的固有想象。 这里 ...
十月行记|来到北方水乡,我错觉自己在江南
经济观察网· 2025-10-08 09:59
历史与地理背景 - 霸州位于北京、天津、雄安三角地带,自古是通衢要冲,兼具北方雄浑与水乡温婉的独特气质 [3][7] - 胜芳古镇河渠纵横,有“南有苏杭,北有胜芳”的盛誉,其“江南错觉”源于宋辽时期作为水陆码头的历史以及苏洵引入的南方营城理念与农业技术 [4][5][6] - 霸州在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置州,取名“霸”字以示武功,成为中原王朝对抗北方民族的重要军事前沿,宋辽时期益津关、淤口关和雄州瓦桥关并称“三关” [7][11][12] 商业与金融传统 - 胜芳古镇凭借漕运之利在清代跻身“直隶六大名镇”,元代大运河北运河段贯通使其成为南北经济文化交汇的核心重镇,南北方货物在此集散 [21][22] - 发达的商业催生冀中平原最早的金融业,乾隆年间“立祥号”钱庄已发展出存、放、汇、兑的早期银行业务,道光年间形成初具规模的金融街 [24][25][26] - 清末民初胜芳“八大家”商帮产业布局涵盖钱粮、绸缎、医药、餐饮,其商业模式与建筑风格体现了南北商业融合的特点 [27] 产业转型与现状 - 2017年霸州在全省率先完成新利钢铁和前进钢铁的整体退出,合计压减炼铁产能416万吨、炼钢产能498万吨,成为廊坊首个“无钢市”,面临近10亿元税收窟窿和数万职工安置难题 [31][32][33] - 为重构产业体系,霸州瞄准京津冀协同发展,构建以AMOLED显示模组(云谷科技)为代表的电子信息、智慧家居、都市食品、新材料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科技创新、智慧物流、文旅康养三大现代服务业 [35] - 在破解资金难题上,河北省2025年新版《钢铁行业转型金融工作指引》提供支持,截至2025年一季度全省已有11家钢铁企业获得转型融资授信272亿元,加权平均利率低至3.60% [36][37] 未来发展规划与优势 - 霸州规划“东部振兴、中部崛起、西部腾飞”的立体发展构想,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探索“ACFO”(产业引领、资本驱动、规划先行、产城融合)新发展模式 [41] - 作为全国唯一规划有三条高铁、一条轻轨的县级市,霸州将实现“7分钟抵达雄安,13分钟直达大兴国际机场,30分钟可达北京西站和天津”的交通圈,重塑其地理价值 [42] - 2025年霸州出台“6+1”招商引资攻坚行动方案,核心举措包括借力北京承接疏解、联动天津加强合作、借势雄安实施产业对接,定位为“京津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40][45]
中国西服行业专业化发展白皮书
艾瑞咨询· 2025-10-08 08:06
行业核心观点 - 中国西服行业正经历从规模竞争向专业化竞争的深度转型,消费升级与个性化需求是主要驱动力 [1] - 行业逻辑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深耕与细分市场突破,市场进入存量竞争主导与结构增量突围的新阶段 [6][7] - 未来行业发展将由科技创新与文化融合双轮驱动,向智能化、个性化转型 [64] 行业发展历程与演进 - 行业从1980年代的规模扩张和卖方市场,演进至2020年后的品类重构和需求驱动的买方市场 [2] - 发展轨迹体现为从模仿到创新、从标准化到个性化、从单一商务到多元场景的演进 [4] - 头部品牌通过持续创新引领行业突破发展瓶颈,推动行业从追随走向引领 [4] 市场现状与趋势 - 后疫情时代西服市场逐步复苏,但受经济低速增长、传统商务需求萎缩等因素影响,整体进入存量甚至缩量竞争 [7] - 结构性复苏表现亮眼,高端市场、个性化定制、细分场景成为增长点,行业发展围绕价值深耕和细分市场突破 [7] - 休闲西服以15%年增速快速崛起,预计其市场份额将从2025年的25%增至2030年的40% [12] 需求侧变化 - 消费者需求从基础穿着转向品质体验,面料质感、精致做工、版型合身成为关键诉求 [9] - 超半数消费者希望西服体现个人风格和态度,个性化表达成为核心驱动力 [9] - 西服穿着场景由单一商务向多元化深度转变,延伸至商务宴会、休闲度假等多重场合 [11][12] - 年轻消费者更注重舒适度、时尚设计和跨场景穿搭,中年消费者则对品质和专业度有更高要求 [22][24] 供给侧变革 - 智能制造技术驱动供给侧深度变革,中国定制西服年增长率超20%,柔性化生产成为核心竞争力 [14] - AI、3D虚拟样衣、数字孪生等技术应用使定制周期从4-6周缩短至72小时,面料利用率提升15% [14] - 领先企业通过千万级体型数据库、全链路数字化系统等创新实践,实现50%自动化流转 [14] 专业化竞争与品牌认知 - 82%消费者认为品牌专业化程度对购买决策影响较大,专业版型、高品质面料、丰富产品线成为核心认知要素 [16] - 本土品牌在更懂国人体型、了解国人需求、针对性产品设计方面更具信任优势 [33] - 国际品牌被认为更高端和国际化,而本土品牌在年轻化、种类丰富、追流行趋势和舒适度上保持领先 [33] 西服六维行业标准 - 行业领先品牌率先公布涵盖版型设计、面料弹性、面料挺度、打理难度、里衬工艺等六大维度的西服品质评价标准体系 [41][42] - 标准体系为不同穿着场景提供科学选购建议,例如正式场景推荐标准版型配半毛衬工艺,通勤场景注重中弹面料和挺括特性 [44] - 穿着场合被系统性划分为正式、半正式、通勤、日常四个层级,对应不同的功能需求和设计特征 [47] - 版型设计通过“放量”指标细分为修身、标准、舒适和(微)廓形四个等级,引导消费者根据身材特点和风格表达选择 [49] - 里衬工艺细分为手工全毛衬、半手工全毛衬、半毛衬和粘合衬四个等级,直接影响穿着舒适度、保形性及整体寿命 [53] - 打理难度通过“抗皱等级”和“回复角”指标科学划分为免烫、4A+抗皱、3A+抗皱和易皱四个等级 [55] - 面料挺度通过“悬垂系数”划分为硬挺、挺括、柔软和超柔四个等级,影响外观正式感与线条感 [57] - 面料弹性通过弹力伸长率划分为超弹、中弹、微弹和无弹四个等级,需在活动自由度与西服形态间找到平衡点 [59][60]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智造 - 纺织服装行业是全球第二大污染行业,面临巨大环境挑战,政策标准为行业绿色转型提供指引 [69] - 领先品牌通过获国家级绿色工厂认证、建设21000平方米屋顶光伏系统等实践,实现年减排7580吨二氧化碳 [67][69] - 48%消费者期待未来西服产品能应用更多环保可持续面料 [69] 文化赋能与产品创新 - 行业通过挖掘文化内核、融合中式基因,突破“符号贴补”的表层化困局,向情感共鸣、场景适配的文化价值生态进化 [70] - 新中式系列融合立领、盘扣、斜襟等传统元素与现代剪裁工艺,实现“文化传承 × 功能创新”的破圈 [70] 行业未来展望 - 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内部加强经验共享与战略协同,共同打造良好行业生态 [74][76] - 需建立“创新供给”与“品质需求”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模式,重塑产业核心竞争力与全球价值链地位 [76]
2025宿迁绿色产业洽谈会开幕,现场签约九批合作项目
经济观察报· 2025-10-07 11:31
会上,围绕绿色转型,为获得2024江苏省绿色工业园区称号的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宿迁经济技术开发 区揭牌;围绕平台赋能,举行常州大学(宿迁)人才科创飞地揭牌仪式、江苏省区域创新引擎计划(激 光装备产业)启动仪式、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江苏院士专家创新中心揭牌仪式,为创新发展搭建平 台;围绕人才引领,发布《宿迁人才发展指数报告(2025)》、举行2025年宿迁英才计划项目资助发放 仪式、2025中国宿迁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获奖团队颁奖仪式。 经济观察网讯 据新华财经,9月28日,2025宿迁绿色产业洽谈会开幕式暨"双招双引"投资环境说明会举 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客商代表出席,现场签约九批合作项目。 据介绍,2025年是宿迁的"营商环境提升年",全力打造"六全六有"营商环境,即突出全周期管理让市场 竞争更有序、突出全链条推动让法治护航更有度、突出全覆盖供给让政策获得更有感、突出全过程跟进 让政务服务更有效、突出全方位保障让要素赋能更有力、突出全身心服务让亲商安商更有信。目前105 项具体任务全面启动,已有72项取得了积极进展,上半年,全市新增登记注册经营主体4.6万户,增速 列全省第三。 (原标题:2025宿迁 ...
上半年GDP出炉!31省排名更新:山东第3,福建领先上海,内蒙古20
搜狐财经· 2025-10-07 11:07
全国经济总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全国31省区市生产总值总值达66.05万亿元,实现4.25%的稳健增长 [1] - 广东省和江苏省作为经济领头羊,生产总值均超过6.8万亿元,分别达到68725.4亿元和66967.8亿元 [1][7] - 山东省以50046亿元的生产总值稳固全国第三的地位 [1][3] 头部省份经济表现 - 广东省2025年上半年生产总值为68725.4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2085.22亿元,名义增长率3.13% [7] - 江苏省2025年上半年生产总值为66967.8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2543.8亿元,名义增长率3.95% [7] - 山东省经济增速达4.5%,工业投资增长12.8%,拥有41个工业大类的完整产业链 [3] - 浙江省以45004亿元生产总值实现5.76%的名义增长率,增量达2450亿元 [7] 区域经济格局变化 - 福建省以27996.57亿元生产总值首次超越上海,跻身全国前八强,较上海领先1774亿元 [1][4] - 内蒙古自治区以12077.6亿元生产总值实现量级突破,进入全国前20阵营 [1][6] - 上海市发挥国际金融中心优势,外资企业总部扩容至800家,外向型经济展现出爆发式增速 [4] 特色产业发展亮点 - 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产值突破万亿元规模,青岛港、日照港等世界级港口上半年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7.3% [3] - 福建省民营经济贡献75%以上的税收与GDP,拥有5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跨境电商带动外贸进出口逆势增长9.7% [4] - 内蒙古风光氢储四大绿色产业贡献六成以上工业增速,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3亿千瓦,文旅融合吸引游客1.2亿人次,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1% [6] - 湖北省实现6.22%的高名义增长率,增量达1735.61亿元 [8] 经济增长驱动因素 - 各省立足自身优势培育新质生产力,在数字经济与绿色转型的叠加效应下实现差异化发展 [1][10] - 现代化产业体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双重牵引下,中国经济呈现活力充沛的发展图景 [10]
【科技自立·产业自强】三孚新科:具备跨化学品与设备协同研发能力的表面工程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证券时报网· 2025-10-07 08:19
公司核心业务定位 - 公司是国内少数具备跨化学品与设备协同研发能力的表面工程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1] 电子领域业务 - 在电子领域提供水平沉铜、脉冲电镀、填孔电镀、化学镍金、环保镀锡/镍等高阶PCB、半导体制程所需的化学品与配套设备 [1] - 以一站式国产化解决方案助力消费电子、高速通信、智能汽车等产业实现技术自主 [1] - PCB专用化学品及铜箔生产设备已应用于AI服务器板的生产制造 [1] - 环保镀锡/镍产品保持高速增长,服务大陆及香港多家半导体上市企业 [1] 新能源领域业务 - 创新推出一步式全湿法复合铜箔制备整体解决方案,具备高效率、高良率与低成本优势 [1] - 解决方案目前已进入多家客户测试及设备交付阶段 [1] - 在江西龙南等地推进产业化项目,为高安全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消费电池发展提供关键技术支持 [1] 汽车与钢铁领域业务 - 公司自主研发的两项技术打破外企垄断,塑胶电镀全线解决方案在乌兹别克斯坦大型汽配企业成功落地 [1] - MSA高速镀锡技术在国内大型钢厂实现规模化应用的基础上成功出口白俄罗斯核心钢企,推动自主技术走向国际 [1] 绿色环保技术 - 拥有无氰碱铜、无氰镀银、无氰沉锌等整线无氰化电镀技术,以及无铬、三价铬电镀工艺 [2] - 工业清洗用无磷、低COD、低氨氮产品,光伏纳米自清洁技术与光学清洗/脱膜等解决方案已实现行业规模化应用,助力产业绿色转型 [2]
集中要素资源打造“拳头产品” 河北推动钢铁产业提档提质
经济日报· 2025-10-06 05:58
行业政策与战略方向 - 河北省在钢铁领域选定10个拳头产品进行重点支持 以示范带动全省钢铁企业聚焦细分领域提升附加值 [1] - 该举措是行业在实现去产能和环保达标后推动产业提档升级的关键步骤 旨在加快钢铁从原料级向材料级转变 [1] - 行业高端化转型成效显著 2024年高端钢材占比达22% 板带材占比达72% [1] 行业结构与产能变化 - 行业粗钢产能从2011年峰值3.2亿吨控制到目前2亿吨以内 产能削减显著 [1] - 行业集中度提升 钢铁冶炼企业数量从2011年的123家减少至39家 [1] - 全部在产钢铁企业均已达到环保绩效A级水平 绿色转型成果巩固 [1] 企业支持与创新措施 - 入选拳头产品的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较高 能够在关键技术上持续形成突破 [1] - 政策将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建创新平台 推动实验室技术成果转化应用 [2] - 支持设有分厂或独立事业部的拳头产品孵化分离为独立法人实体 并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 [2] 资源与金融保障 - 将加大财税金融支持 推荐拳头产品项目申报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和设备更新再贷款 [2] - 推动相关企业纳入转型金融支持范围 以强化要素支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