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零售

搜索文档
美团优选仓促离场,多多买菜“爆单”忙接盘
新浪财经· 2025-07-04 12:21
美团优选业务调整 - 美团优选宣布全面调整,除广东、杭州外全国多省市暂停服务,集中资源投入即时零售业务 [1] - 调整导致供应商陷入被动,生鲜类产品面临72小时内处理压力,有供应商25万元夏季拖鞋库存积压 [1] - 美团仓促撤退导致仓库混乱,大量货物涌入退货通道 [1] 多多买菜市场反应 - 多多买菜成为主要接盘方,全国72个仓库全速运转,线下团队超负荷工作 [1] - 日销单量涨幅达50%,工人分拣量翻倍,多地急招分拣员/配送司机并提供万元薪资 [4] - 平台推出新商免服务费等优惠措施,积极吸纳美团供应商资源 [4] - 在部分地区将团长佣金提高至50%,广东地区涨幅达100%以吸引美团团长 [5]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社区团购行业从"百团大战"演变为多多买菜一家独大 [5] - 美团转向即时零售可能冲击电商平台主站业务,淘宝/京东已开始反攻 [10][11] - 拼多多尝试布局即时零售,在上海试点次日配送到家服务,计划8月上线即时配送 [11] 业务模式与财务表现 - 多多买菜2024年部分地区已实现盈利,不再盲目烧钱 [8] - 社区团购平均客单价仅20-30元,面临低毛利、低单价、高履约成本挑战 [9] - 武汉地区团长反映日单量从高峰1500单降至500单,行业整体萎缩 [9] 物流与供应链优化 - 多多买菜物流成本快速下降,因市场涌现美团物流城配商 [7] - 平台正进行合仓调整,关闭亏损区域以优化供给业态 [7] - 优先考虑与闪送/顺丰同城合作,暂不招募自有骑手 [11] 战略重心调整 - 拼多多集团战略重心从多多买菜转向TEMU,但TEMU发展遇阻后多多买菜重新提速 [8] - 现阶段更关注规模增长,目标是承接美团退出后的业务GMV [8] - 尝试组合社区自提和即时到家模式,寻求成本与规模效益平衡 [12]
“外卖大战”,美团能否守擂成功?
贝塔投资智库· 2025-07-04 12:13
核心观点 - 尽管面临抖音流量冲击和京东外卖竞争,美团凭借组织效率和规模优势,当前可能是长期配置节点 [1] - 一季度业绩超预期,收入866亿元(同比+18.1%),调整后净利润109亿元(同比+46.2%),净利润率12.6% [2] - 即时零售是未来竞争核心,2030年市场规模或达2-10万亿,物流配送体系和商品运营能力是关键 [7][8] - 同业竞争中,美团闪购业务具有攻防双重战略,京东外卖布局侧重防守,饿了么依赖流量整合但效率较低 [9][11][12][13] - 短期利润承压但中长期规模优势明显,预计2025年下半年可能出现股价拐点 [24][25] 一季度业绩表现 - 核心本地商业收入643亿元(同比+17.8%),经营利润135亿元(同比+39%),经营利润率提升至21% [5] - 配送/佣金/广告收入分别增长22%/20%/15%,未来三年将投入1000亿元推动行业生态建设 [5] - 新业务收入222亿元(同比+19.2%),经营亏损收窄18%至23亿元,计划拓展巴西和中东市场 [5] 竞争格局分析 发展战略对比 - 美团闪购业务通过闪电仓网络布局实现"零售+科技"战略,兼具拓展边界和构建壁垒功能 [9][11] - 京东外卖70-80%资源聚焦外卖,单均亏损8-10元,日订单约2500万单,向上突破难度大 [12] - 饿了么接入淘宝主站后单均补贴超2元,50%流量来自淘宝/支付宝,但中台效率臃肿 [13] 市场份额 - 美团/京东/饿了么日GMV峰值分别为27亿/3.5亿/5.2亿元,市占格局维持7:2:1 [16] - 美团客单价30元显著高于京东(14元)和饿了么(13元),订单结构更健康 [14] 运营效率 - 美团单均履约成本4.2元显著低于京东11.5元,Q1经营现金流101亿元,现金储备1150亿元 [17] - 京东6月调整补贴政策,商家承担比例升至70-80%,显示补贴不可持续 [18][19] 业务展望 短期挑战 - Q2核心本地商业收入增速或放缓,外卖单量增速可能从15%降至10-11% [6] - 外卖业务受竞争影响增速或降至个位数,闪购业务日单1800万+但增速放缓 [22][23] - 本地生活业务与抖音竞争趋于稳定,预计2025年增速约25% [23] 长期优势 - 即时零售用户与外卖人群高度重合(21-35岁),商品运营能力是未来竞争关键 [20] - 当前估值18-19倍PE处于合理区间,高盛预计2025年9月达投资峰值 [25] - 海外业务和AI赋能是未来看点,但短期内无法贡献增量 [23][25]
王兴押错宝,美团优选大撤退
搜狐财经· 2025-07-04 11:48
美团优选战略调整 - 美团优选宣布大面积关停,释放运力注入闪购业务,员工转岗快驴与小象,仓储改造成闪电仓[2][3] - 公司承诺所有正式员工不裁员,通过内部业务接收计划安排新岗位,确保薪酬福利不受影响[4] - 业务将退出部分亏损区域,仅保留优势区域,探索"次日达+自提"模式和社区零售新业态[4] - 美团优选上线于2020年7月,曾覆盖全国20多个省份,渗透三四线城市及县城[8][10] - 2023年起开始战略收缩,关停西北、甘肃等区域业务,2024年继续关停[11] 新业务亏损情况 - 2021至2024年新业务收入分别为425亿元、592亿元、698亿元、873亿元,经营亏损分别为359亿元、284亿元、202亿元、73亿元[13] - 优选业务过去四年分别亏损263亿、221亿、189亿、83亿元,累计亏损超700亿元[13] - 2024年一季度新业务单季度亏损23亿元[13] 即时零售战略布局 - 公司宣布全面拓展即时零售业务,推动零售新业态提质升级[5] - 闪购业务将拓展品类,携手零售商品牌商拓展门店和闪电仓[6] - 小象超市计划覆盖所有一二线城市,并拓展全国200个优质县级农产区[6] - 2024年核心本地商业收入2502.47亿元,其中配送服务收入980.65亿元(占比39.19%),同比增长19.3%[15] - 2024年核心本地商业经营溢利524.15亿元,同比增长35.4%[16] 海外业务拓展 - 小象超市海外版Keemart已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两个区域测试上线,后续将向其他地区扩展[7] 行业竞争格局 - 即时零售领域面临阿里和京东的激烈竞争[17] - 淘宝闪购依托蜂鸟即配网络,覆盖全国2000个城市,实现30分钟送达[18]
淘宝闪购500亿直补用户与商家 即时零售战场在线下
经济观察网· 2025-07-04 11:05
淘宝闪购补贴计划 - 公司宣布未来12个月内投入500亿元进行"直补"计划 包括消费者红包 免单卡 官方补贴商品 以及商家店铺补贴 配送补贴 免佣减佣等措施 [2] - 补贴首日数据显示589个零售品牌日订单量较业务上线时增长超1倍 其中雪花 零食很忙等商家订单量增长超10倍 鲜花使者订单增幅达410% [3] - 日订单规模已突破6000万单 订单准时率96% 零售订单同比增长179% [3] 即时零售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呈现"三足鼎立":美团日订单超9000万单 淘宝闪购日订单破6000万单 京东外卖日订单突破2500万单 [6] - 美团宣布未来三年投入1000亿元扶持餐饮商家 包括10亿元助力金直接转入商家账户 计划覆盖10万家"明厨亮灶"门店和超9万中小零售商 [5] - 京东外卖采用与商家分摊补贴成本模式 部分商家需与平台各承担10元以实现"满40减20"优惠 [4] 平台战略差异分析 - 淘宝闪购整合饿了么履约能力 强调以线上流量反哺线下商业 补贴策略被专家视为应对低价竞争的防御性策略 [2][6] - 美团侧重供给侧创新 创始人提出要打破"内卷式"竞争 通过供应链金融和数字化工具构建本地生活服务壁垒 [5][6] - 专家认为淘宝闪购500亿补贴意图通过短期刺激提升日活与订单量 形成"补贴吸引增量-带动商家入驻"的循环 [3][6] 商家经营现状 - 行业补贴竞争导致商家被动参与成本分摊 部分餐饮商家需承担50%补贴成本 [4] - 美团调查显示激进补贴模式加剧商家经营压力 平台正转向帮助商家简化营销和降低负担 [5] - 淘宝闪购管理层称补贴资金将真实分担商家压力 但未透露平台与商家的具体成本分配比例 [6] 市场前景预判 - 专家预计淘宝闪购12个月内将获得显著增长 但需观察补贴能否转化为商家数字化运营能力提升 [7] - 饿了么整合至阿里电商事业群后 与淘宝协同构建的大消费平台效应开始显现 [2] - 即时零售战场从外卖向全品类扩展 零售订单成为新增长点 [3]
都要做超级APP,美团、京东、淘宝长得越来越像
搜狐财经· 2025-07-04 10:50
外卖业务新动作 - 美团宣布三年内建成1200家"浣熊食堂",主打集中式外卖厨房和全程供应链可追溯 [1] - 淘宝闪购宣布12个月内直接补贴消费者和商家共500亿,补贴方式包括大额红包、免单卡等 [1][3] - 京东上线百亿补贴高调杀入外卖市场,美团闪购升级为独立品牌与京东秒送业务竞争 [4] 即时零售战略布局 - 阿里将饿了么、飞猪并入电商事业群,美团收缩优选业务全面拓展即时零售 [3] - 京东进军酒旅、白酒、家装行业,意在打造涵盖多业务的超级APP [3][12] - 淘宝闪购与饿了么联手后日订单量超过6000万,威胁美团日订单9000万的基本盘 [14] 补贴大战数据表现 - 饿了么加入百亿补贴后6天日订单量突破千万 [4] - 京东外卖订单突破2500万单,淘宝闪购近4000万单,饿了么超过2000万单 [6] - 美团外卖2021年利润率6.4%,远低于酒旅业务的43.3% [7] 超级APP战略逻辑 - 外卖业务高频低利,可提升APP打开频次和用户粘性 [7][20] - 京东通过外卖业务拉到1700万新用户,唤醒4100万沉睡用户 [22] - 超级APP通过增加场景覆盖度和服务闭环率提升用户价值 [19][21] 即时零售市场前景 - 2023年中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6500亿元,同比增长28.89% [28] - 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超2万亿元,订单量持续增长 [28] - 拼多多买菜试验自建仓库布局即时配送,抖音也有小时达业务 [31][33] 行业竞争格局 - 外卖大战已从骑手福利、舆论战升级到代言人比拼 [4]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主要平台要求合法经营、公平竞争 [6] - 即时零售被视为继电商、内容电商后的第三次零售变革 [26][27][29]
阿里电商终于有救了!这次是淘宝闪购
搜狐财经· 2025-07-04 09:14
阿里巴巴电商市场份额变化 - 2013-2014年阿里巴巴在中国电商市场占有率超80% [2] - 2017年份额降至70%但仍为行业龙头 [3] - 2024年淘天集团份额降至33% 拼多多升至19% 抖音电商18% 京东17% [4] - 拼多多年活跃买家数从2017年落后阿里3.86亿缩小至2024年1.26亿差距 [3] 竞争对手冲击分析 - 拼多多通过社交裂变模式和百亿补贴策略抢占下沉市场 2025年618订单占比达52% [3][4] - 抖音电商采用"货找人"模式 2024年用户规模8亿 日活4亿 直播电商复购率比传统电商高40% [3] - 抖音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达120分钟 为阿里电商的2.3倍 [3] 阿里巴巴应对策略 - 推出AI电商提升服务效率 但短期内难改市场份额下滑趋势 [6] - 淘宝闪购上线6天日订单破1000万单 单日峰值达6000万单 [7] - 启动500亿补贴计划 部分品类订单量较基准日增长超100% [7][8] - 补贴方式包括店铺补贴 商品补贴 配送补贴 免佣减佣等 [8] 即时零售市场格局 - 2024年即时零售市场规模7800亿元 同比增长20% 占网络零售额4.2% [9] - 2025年预计规模突破1.5万亿元 未来三年增速保持40%以上 [9] - 美团闪购2024年日均订单超1000万单 市场份额35% [10] - 美团闪购21-35岁用户占比70% 下沉市场渗透率60% [10] 淘宝闪购发展前景 - 可能为淘系电商带来新用户增量 [10] - 马云亲自参与淘宝闪购部门例会显示战略重视程度 [10] - 若执行得当可能盘活整个淘系电商业务 [11]
港股异动 | 阿里巴巴-W(09988)跌近4% 外卖及闪购业务投资增加 高盛下调公司盈测及目标价
智通财经网· 2025-07-03 13:48
阿里巴巴股价表现 - 阿里巴巴-W(09988)股价下跌3.75%至105.3港元,成交额达108.28亿港元 [1] 淘宝闪购业务进展 - 淘宝闪购宣布未来12个月内将进行500亿平台补贴 [1] - 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日订单数已超6000万,非茶饮品类占比达75% [1] - 公司管理层对淘宝闪购业务推出两个月订单量达6000万的成效表示满意 [1] - 通过将饿了么与飞猪并入中国零售业务,确立了即时配送与旅游服务在核心电商业务中的重要性 [1] 高盛对阿里巴巴的分析 - 阿里美股过去一个月股价下跌16% [2] - 投资者主要关注点包括:饿了么及飞猪的战略重组、淘宝闪购进展及即时零售竞争格局、618购物节表现 [2] - 高盛下调2026-2028财年每股盈利预测4%至13%,同时上调同期收入预测2%至4% [2] - 将阿里美股目标价由159美元降至150美元,H股目标价由154港元降至146港元 [2]
淘宝闪购祭出500亿补贴,打工人盯上罗森、全家“羊毛”
36氪· 2025-07-03 07:33
即时零售市场崛起 - 2024年全国快递服务全程时限缩短至53.88小时,较2020年58.23小时提升7.5% [1] - 2023年即时零售规模达6500亿元占网络零售额4.2%,预计2030年超2万亿元 [10] - 即时零售活跃用户约5.8亿人占网民规模53% [10] - 中国即时零售市场日订单量三个月内从1亿单跃升至1.6亿单 [4] 平台竞争格局 - 淘宝闪购启动500亿元补贴计划,联合饿了么日订单突破6000万单 [2][3] - 美团闪购618首日成交额同比增200%,下单用户破亿且人均消费增40% [3][16] - 京东外卖带动PLUS会员单月新增超40万,复购率是非会员2倍 [14] - 抖音与京东物流合作推出冷链共享仓,拼多多试验自建仓库拟8月上线即时配送 [19][20] 消费者行为转变 - 传统电商618总销售额7428亿元同比下降7%,直播电商增长12% [13] - 非茶饮订单占比达75%,60余类商品成交额增长超1倍 [3][16] - 消费者从"囤货"转向"即买即得",闪购优惠券使外送订单激增 [6][11] - 全家435ml光明牛奶通过15减11红包从15.9元降至4.9元 [8] 行业生态变化 - 美团建立"外卖+即时零售+本地生活"成熟模式,拥有300万家入驻门店 [20] - 盒马、叮咚、山姆等线下零售商纷纷上线平台获取公域流量 [8] - 服饰品牌如迪卡侬、海澜之家等通过即时零售实现业绩增长400% [16] - 即时零售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成为零售业新增长曲线 [18] 配送能力对比 - 美团骑手网络与城市网格化运营体系形成核心优势 [20] - 京东依托自建物流体系在配送能力上占优 [20] - 抖音依赖第三方配送,骑手数量与网络覆盖存在差距 [21] - 拼多多试点同城配送仅能实现4小时达 [22]
阿里年内二度整合电商板块 传统电商拥抱线下拓展增长空间
证券时报· 2025-07-03 02:20
电商平台战略升级 - 阿里巴巴将饿了么、飞猪合并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旨在构建更完整的大消费服务体系,加强即时零售领域协同[2][3] - 公司表示调整是为优化消费者体验并探索新商业模式,飞猪、饿了么、淘天将发挥各自优势[2] - 此次整合是阿里从电商平台向大消费平台战略升级的关键步骤,未来将更多从用户角度优化业务模式[2] 即时零售与本地生活布局 - 淘宝旗下即时零售业务"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上线一个月日订单量超4000万,准时率达97%,非餐品类订单占比75%[4] - 饿了么百万骑手配送能力与淘宝天猫全品类商品结合,实现"电商低价+即时送达"协同[4] - 行业分析指出,阿里整合饿了么和飞猪是为强化即时零售与本地生活竞争力,主动打破业务边界[5][6] 行业竞争动态 - 京东4月高调进军餐饮外卖,618期间加码酒旅业务,美团首次参战618并拓展即时零售[1][7] - 电商平台集体向即时零售、本地生活延伸,覆盖更多场景成为巨头必争之地[7] - 京东计划通过外卖场景打通生鲜供应链,并为酒店业提供供应链服务以降低成本[8] 业务协同与增长逻辑 - 饿了么配送能力与淘宝流量结合可优化远近场购物体验,飞猪通过"旅游+购物"交叉营销实现协同[6] - 高频外卖业务能为电商导流,整合后形成"外卖+电商"等新模式可拓展收入来源并提升运营效率[9] - 淘宝闪购短期内重点吸引新用户,长期目标是通过"远场+近场"结合升级商业模式[5][8] 行业趋势与战略意义 - 电商行业进入升级关键周期,需融合商品零售与服务零售以应对消费习惯变化[9] - 阿里调整反映电商平台加速线上线下协同,推动实体店与本地生活服务融合[9] - 大消费超级APP时代来临,单一功能电商平台将面临增长压力[6]
淘宝闪购500亿元补贴破局行业“内卷” 创新平台模式
证券日报· 2025-07-03 00:41
平台补贴计划 - 公司启动500亿元平台直补计划 将在12个月内通过店铺补贴、商品补贴、配送补贴、免佣减佣等方式实施 [1] - 补贴计划同时保障商家利润空间并促进生意增长 通过发放大额红包、免单卡、官方补贴一口价商品等方式重塑消费体验 [1] - 该计划于7月2日正式启动 规模达500亿元 [3] 即时零售市场表现 - 淘宝闪购日订单量突破6000万单 推动中国即时零售市场日订单总量从约1亿单攀升至1.6亿单 [2] - 平台显著提升用户活跃度 天猫618用户规模和活跃度创新高 购买用户数实现双位数增长 [2] - 业务整合方面 6月份公司整合淘宝天猫、饿了么和飞猪核心资源 构建大消费平台 [2] 战略转型与业务整合 - 公司正从纯粹电商平台向涵盖线上线下、远场近场、服务与实物的大消费平台转型 [2] - 淘宝闪购作为"大消费平台"战略核心 其补贴行动与业务整合进程形成深度共振 [2] - 整合包括从饿了么入口融入淘宝 以及饿了么和飞猪并入阿里电商事业群 [2] 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5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显示 淘宝闪购在规模增长和效率提升上均超出预期 [4] - 短期将重点投资新用户转化 长期将在用户活跃度、用户规模等方面带来好处 [4] - 公司看到远场近场电商结合及基于闪购业务升级商业模式的可能性 [4] 行业竞争优势 - 淘宝丰富商品覆盖加饿了么成熟配送网络 相比竞争对手能更好控制成本压力 [4] - 加大即时零售赛道投入可巩固淘宝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影响力 [4] - 主要受益者为消费者和商家 [4] 生态建设策略 - 采用"平台直补"模式 由平台直接投入资金 不要求商家"以价换量" [5] - 此举为商家构筑可持续经营生态 打破行业常见的价格内耗竞争 [5] - 通过整合资源获得规模效应 提升让利空间 反哺商家 [5] 行业影响 - 有利于商家摆脱"内卷" 更重视服务及产品质量 改善消费者体验 [5] - 若补贴有效转化为供应链升级 或将重塑行业竞争门槛 [5] - 倒逼竞争对手聚焦服务创新 推动全行业生态优化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