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
搜索文档
财政部在香港发行110亿元人民币国债 年内发行进度已近90%
证券日报网· 2025-10-16 15:45
发行概况与核心数据 - 财政部于10月15日在香港面向机构投资者招标发行2025年第五期110亿元人民币国债 认购倍数达3.13倍 [1] - 第五期国债具体发行情况为:2年期40亿元发行利率1.50% 3年期40亿元发行利率1.51% 5年期30亿元发行利率1.70% [1] - 经国务院批准 今年财政部将在香港分六期发行总计680亿元人民币国债 目前已顺利完成五期发行 累计规模达610亿元 完成进度为89.7% 年内剩余1期待发行 额度为70亿元 [1] - 各期发行具体情况为:2月19日首期125亿元认购倍数2.86倍 4月23日第二期125亿元认购倍数3.07倍 6月4日第三期125亿元认购倍数3.96倍 8月27日第四期125亿元认购倍数3.35倍 10月15日第五期110亿元认购倍数3.13倍 [2] 发行计划特点与市场反应 - 财政部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的节奏和规模较为均匀 体现了发行计划的系统性和前瞻性 这种有条不紊的进度为市场提供稳定国债供应并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 [1] - 今年680亿元的发行规模较2024年的550亿元进一步提高 同时今年首发时间2月19日较去年的3月13日有所提前 [2] - 发行规模提升至680亿元并将首发时间提前至2月份 这一调整是对市场需求的积极响应 [2] - 人民币国债发行受到投资者广泛欢迎 国际投资者信心显著提升 市场对人民币国债需求旺盛 [2] 战略意义与市场影响 - 在香港持续发行人民币国债是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合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举措 其战略意义和市场效应值得高度肯定 [2] - 发行规模的提升和节奏的加快满足了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需求 同时扩大了人民币资产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使用范围和影响力 [3] - 此举为香港金融市场带来更多资金流入和交易活跃度 有助于巩固香港金融市场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促进其长期稳定发展 [3] - 发行计划的“增量提速”有利于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同时有利于推动香港金融市场结构性升级 [2][3]
美元霸权遭遇釜底抽薪!铁矿石人民币结算覆盖三成贸易,浪潮引发连锁反应
搜狐财经· 2025-10-16 14:26
事件核心 - 全球矿业巨头必和必拓首次同意对华铁矿石贸易部分采用人民币结算,覆盖其对中国现货交易的30% [1] - 长期合同设置观察期,为未来全面推行人民币结算留下空间 [1] - 此举被视为从大宗商品领域改写美元霸权史的关键一步 [1] 事件背景与动因 - 2025年9月30日,中国矿产资源集团要求国内买家暂停采购所有以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铁矿石,只允许人民币结算的货物通行 [3] - 中方此举源于双方在定价机制和结算货币上的明显分歧,必和必拓要求将2025年铁矿石长协价定为每吨109.5美元,而中方主张浮动机制价格 [3] -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整合了国内主要钢铁企业的采购需求,代表全国近40%的铁矿石进口量,年均约11亿吨,形成强大的买方议价能力 [3] - 供应多元化策略削弱澳大利亚议价权,巴西淡水河谷与中国签署300亿元人民币长期合同,几内亚西芒杜项目预计2025年底投产,设计年产1.2亿吨 [3] - 2025年前8个月,澳大利亚铁矿石在中国进口市场占比下降2.44% [3] - 铁矿石占澳大利亚对华出口的65%,中国市场占必和必拓铁矿石出口的60%以上 [3] - 中方暂停采购令发出后,必和必拓股价单日暴跌4.8%,市值蒸发数十亿美元 [3] 经济效益与基础设施 - 人民币结算使中国钢厂每吨铁矿石节省约8美元的成本,年进口量千万吨级的大型钢厂节省财务成本高达数亿元 [5] - 必和必拓同样受益,资金周转率提升,年化收益增加约2.1亿美元,同时规避美元汇率波动风险 [5] -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已实现对铁矿石贸易的全流程覆盖,2025年上半年处理金额达90.19万亿元,业务覆盖全球189个国家和地区 [5] - CIPS功能不断完善,直接参与者达141家,间接参与者达1377家,2023年处理业务661.33万笔,金额123.0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0.29%和27.27% [14] 行业影响与趋势 - 截至2025年,中国进口铁矿石中人民币结算占比已达25%,巴西淡水河谷对华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28%,俄罗斯与中国铁矿石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48% [7] - 摩根大通等机构开始构建人民币铁矿石价格指数,伦敦金属交易所计划2026年推出人民币结算铁矿石期货 [7] - 铁矿石作为全球第二大大宗商品,2025年全球贸易额高达1.2万亿美元,其中约80%以美元结算,必和必拓的转向撼动了美元在大宗商品领域的统治地位 [7] - 新加坡铁矿石掉期市场新增人民币计价合约,中国推出的“北铁指数”以青岛、曹妃甸等港口到岸价为基准,采用人民币计价,构建本土定价标准 [12] - 协议设置观察期,提到到2026年,如果中国铁矿石指数认可度提升,长期合同可能全面改为人民币结算 [12]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 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和第五大国际储备货币 [8] - 2024年第二季度,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达2.54%,在跨境贸易中占比达4.49% [8] - 80多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中国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8] - 2023年人民币跨境收付总额达42万亿元,比2017年增长3.4倍 [10] -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中,人民币结算占比超过65%,部分国家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货币 [10] - 中国与巴西、沙特、阿联酋等国签署本币结算协议,推动在跨境贸易中直接使用人民币 [10] 创新工具与未来展望 - 数字人民币为国际化提供新工具,中国人民银行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 [12] - 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结算中心,市场份额达72.4%,正积极拓展数字人民币跨境使用场景 [12] - 全球去美元化趋势加速,俄罗斯与伊朗宣布在多边交易中放弃美元,印度央行推出国际贸易的卢比结算机制 [7]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央行减持美债规模达1860亿美元,日本、中国、英国为主要抛售方 [7]
国债期货开盘全线上涨,30年国债ETF博时(511130)红盘上扬
搜狐财经· 2025-10-16 11:08
中信建投称,当前公募基金持有可转债的比重接近40%,近几个月占比逐步提高,处于历史高位。背后主要来自被动ETF份额增长。7月来ETF份额增长是固 收投资者对"反内卷"政策的应对,9月止盈资金有所松动但未对市场产生明显冲击,归根结底还是对权益市场较为乐观的判断。当前转债绝对收益难寻,相 对收益思路下建议关注十五五规划战略方向及科创板块相关标的,以正股估值为锚布局。 规模方面,30年国债ETF博时最新规模达176.21亿元。 30年国债ETF博时紧密跟踪上证30年期国债指数,上证30年期国债指数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国债中,选取符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30年期国债期货近月 合约可交割条件的债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沪市相应期限国债的整体表现。 以上产品风险等级为:中低 (此为管理人评级,具体销售以各代销机构评级为准) 截至2025年10月16日 10:44,30年国债ETF博时(511130)上涨0.27%,最新价报106.1元。拉长时间看,截至2025年10月15日,30年国债ETF博时近1年累计上 涨2.60%。 流动性方面,30年国债ETF博时盘中换手7.39%,成交13.04亿元。拉长时间看,截至10月15日 ...
110亿元人民币国债香港发行,30年国债ETF(511090)盘中飘红
搜狐财经· 2025-10-16 10:52
规模方面,据Wind数据显示,30年国债ETF最新规模达291.44亿元。 风险提示:本产品由鹏扬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销售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 责任。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 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本公司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 金业绩表现的预示和保证。投资者在投资基金前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 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 上,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对基金投资作出独立决策,选择合适的基金产 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消息面上,10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面向机构投资者招标发行2025年第五期 人民币国债,发行规模达110亿元。本期国债获得市场热烈追捧,认购倍数达3.13倍。具体发行情况 为:2年期品种发行40亿元,票面利率1.50%;3年期品种发行40亿元,票面利率1.51%;5年期品种发行 30亿元,票面利率1.70%。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 ...
《海外资管机构赴上海投资指南(2025版)》发布
搜狐财经· 2025-10-16 10:52
其中指出,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2024年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64.1万亿元,同比增长22.5%;人民币 跨境支付系统(CIPS)业务量覆盖189个国家和地区,参与者达1690家。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10月16日,上海市基金同业公会发布《海外资管机构赴上海投资指南(2025版)》,进一步助力上海国 际金融中心建设与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指南》2025版亮点包括: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深化、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提升、中国基金行业高 质量发展加速、上海基金行业规模持续领先。 ...
人民币中间价年内大涨近900点,收复7.1关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6 10:33
记者丨 唐婧 涨涨涨,人民币汇率又升值了! 10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0968,调升 27 个 基 点 。 前 一 交 易 日 中 间 价 报 7.0995 , 在 岸 人 民 币 16:30 收 盘 价 报 7.1238 , 夜 盘 收 报 7.1278。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收复7.10关口,续创2024年11月以来新高。 拉长时间线来看,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年内涨已超900点, 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年内也升值 2.40%,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年内升值超2.8%,双双超过2%。 消息面上,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0%,为 近19个月以来涨幅首次回到1%。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解读称,除受上年同期 对比基数走低影响外,我国各项宏观政策效果持续显现,一些行业价格呈现积极变化。中国民 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9月份,得益于消费潜力释放、产业结构升级和市场竞争秩序 持续优化,物价延续修复态势。 2023年9月,时任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曾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平时讨论比较 多的是人民币对美元的双边 ...
现货黄金突破4220美元/盎司,上海金ETF(159830)涨超0.6%,机构:央行黄金储备比例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6 10:08
黄金价格表现 - 现货黄金价格于10月16日早盘升破4220美元/盎司,连续4个交易日创下新高,截至当前本周累计上涨200美元 [1] - 澳新银行将2025年底黄金价格预测上调至每盎司4400美元,预计到2026年6月将达到近每盎司4600美元的峰值 [1] - 多家黄金珠宝品牌境内足金饰品价格突破1235元/克关口,例如周大福等品牌价格为1235元/克,周生生为1233元/克,单克价格均较10月1日上涨超100元 [2] 黄金相关投资产品 - 上海金ETF(159830)当日上涨0.62%,其管理费率为0.25%,托管费率为0.05%,均低于同标的产品平均水平,并支持T+0交易 [1] - 中证A500ETF天弘(159360)当日下跌0.24%,其成分股中江特电机、中兴通讯、赤峰黄金、中金黄金、湖南黄金等股上涨 [1] 央行购金与行业观点 - 中国的黄金储备已连续11个月上升,截至2025年9月达7406万盎司,占外汇储备比例升至7.7%,但仍低于全球15%的平均水平 [2] - 分析认为,从优化国际储备结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及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等角度出发,未来央行增持黄金仍是大方向 [2] - 黄金作为信用背书,在国际秩序重构中不可或缺,预计金价将保持上涨趋势 [2]
《海外资管机构赴上海投资指南(2025版)》发布,今年有这些要点更新!(附全文下载)
第一财经· 2025-10-16 09:40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深化 - 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2024年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64.1万亿元,同比增长22.5%,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业务量覆盖189个国家和地区,参与者达1690家 [1] - 互联互通机制不断拓展,QFII/RQFII可投范围扩展至场内ETF期权,REITs纳入沪深港通、人民币股票柜台纳入港股通,"债券通"南向通扩展至非银机构 [2] - 外资持续参与中国市场,截至2025年6月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持债总量为4.23万亿元,893家境外机构获批QDII资格 [3]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提升 - 上海金融市场规模领先,2024年金融业增加值8072.73亿元,占全市GDP比重15%,金融市场交易总额3650.30万亿元,增长8.2% [4] - 上海金融机构显著聚集,截至2024年末持牌金融机构总数达1782家,较2019年增长7.41%,其中外资金融机构555家占比约三分之一 [5] - 外资机构高度集中于上海,总部设在上海的外资法人银行占内地总数一半,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及外资保险公司均占内地总数一半左右,全球资管规模前十机构已全部在沪展业 [5] 中国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加速 - 中国公募基金整体规模实现突破,截至2024年末开放式公募基金资产规模达3.98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四,截至2025年6月公募基金规模突破34万亿元人民币 [6] - 权益投资持续扩容,截至2025年6月开放式基金中权益基金规模为8.42万亿元,同比增长26% [7] - 被动投资快速发展,根据2025年中报被动指数型基金持有A股市值达3.41万亿元,已超过同期主动权益类基金2.45万亿元的总市值 [8] - 费率改革快速落地,在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指引下首批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在10日内快速获批,发行规模达到258.63亿元 [9] 上海基金行业规模持续领先 - 上海公募基金行业领跑全国,截至2025年6月底辖区公募基金管理机构有75家,产品数量5129只,管理规模12.74万亿元,均为全国第一 [10] - 上海私募基金虹吸效应显著,注册在上海的私募管理人共3701家,管理基金数量4.05万只,管理规模5.10万亿元,三项指标均为全国第一,89家百亿证券类私募中坐落于上海的有43家占比48% [10] - 上海成为外资私募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地,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KKR旗下开德私募、泰国开泰银行旗下开泰远景、宽立资本、淡明资本等均落户上海布局中国市场 [10]
首日成交58亿 头部券商银行落地 首批跨境债券回购交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5 20:27
跨境债券回购扩大开放,头部券商火速响应。 据了解,该措施是继香港金管局于今年2月推出离岸人民币债券回购业务之后的又一项重要政策,将为 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提供更稳定的流动性,有效降低人民币融资成本。头部券商落地首批交易 跨境回购是指境外机构在中国债券市场以人民币债券为标的,通过开展质押式回购、买断式回购交易, 进行人民币融资,是境外机构在中国境内及人民币离岸市场融资的重要路径。 9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支持境外机构通过北向通在中国债券市场开展债券回购业务,提高人民币 债券的使用效率。9月29日,债券通"北向通"项下跨境回购业务正式启动。 作为首批跨境回购做市商,9月29日,中信证券与境外机构成交多笔挂钩利率债与同业存单的买断式回 购交易。 中信证券相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中信证券深耕跨境固收业务,在债券市场北向通业务 领域持续发力,受到国际投资者的一致认可。2017年债券通启动之际,中信证券成为首批做市商,8年 来持续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人民币债券做市支持。未来,中信证券将继续发挥团队专业能力,积极参与人 民币国际化进程,为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力量。 中金公司也在第一时间积极响应,以首批银行 ...
中国夺回定价话语权,铁矿石人民币结算落地,美元霸权加速崩塌
搜狐财经· 2025-10-15 17:01
行业格局演变 - 全球铁矿石市场曾长期由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力拓和巴西淡水河谷三大巨头形成卖方垄断联盟 [1] - 中国进口铁矿石数量占全球总量的70%以上 成为全球最大买家 [3] - 国际铁矿石交易市场已彻底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 [8] 中国企业战略调整 - 中国通过整合国内钢企采购力量 成立中国矿产资源集团 构建统一采购联盟以增强议价能力 [3] - 国内钢厂曾为抢夺货源互相抬价 导致外国矿商坐收渔利 [3] - 公司推进供应渠道多元化 几内亚西芒杜铁矿成为关键突破口 其储量比澳大利亚三大矿总和还多且品位极高 [5] 定价权与货币结算突破 - 必和必拓宣布从今年第四季度起 对华铁矿石现货交易的30%将以人民币结算 [1] - 长期以来约80%的铁矿石贸易以美元结算 [5] - 预计到2026年 人民币在铁矿石贸易中的结算比例将超过40% [6] 关键事件与数据影响 - 2008年三大矿商以“矿场检修”为由使铁矿石价格翻两倍多 [1] - 国外矿商利润率曾常年超过100% 巅峰时达150% 而中国钢企利润率最低时仅有0.71% [3] -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于今年9月暂停采购所有以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铁矿石 要求改用人民币结算 [8] 市场力量对比变化 - 必和必拓2024财年对华出口铁矿石总量达2.3亿吨 占其全球总销量的80% [8] - 国际矿业巨头向中国金融机构申请142亿元人民币贷款用于矿区建设 并通过出口铁矿石偿还 形成良性循环 [6] - 中国大基建政策回归理性及“碳达峰”目标限制 导致未来对铁矿石需求将逐步下降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