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成式AI
icon
搜索文档
字节跳动联手比亚迪进军锂电!
起点锂电· 2025-06-18 18:18
字节跳动与比亚迪合作 - 字节跳动旗下Seed团队和火山引擎将与比亚迪共建实验室,共同开展锂电池研发[2] - 双方将重点攻关AI for Science技术,解决动力电池快充、寿命、安全性等问题[2] - 合作将探索AI在电池研发中的新场景,如新材料体系和电池配方[2] AI在锂电池领域的应用潜力 - 生成式AI在锂电池领域展现出颠覆性潜力,可加速研发和设计流程[5] - LG新能源利用AI可在一天内设计出符合客户要求的电芯[6] - 宁德时代与英特尔合作,基于AI技术打造锂电检测方案[7] - 复旦大学团队通过AI辅助开发出新型锂载体分子,可精准补充锂离子延长电池寿命[7] 行业专家观点 - 欣旺达李阳兴认为AI算法已显著提升锂电池研发效率和产品质量[8] - 锂电AI大模型需解决数据需求、模型可解释性、计算资源等痛点[9] - 欧阳明高教授认为AI在固态电池研发中至关重要,传统研发模式效率不足[9] - 全固态电池AI大模型可实现材料体系智能匹配、设计参数制定等功能[9] 技术挑战与未来展望 - AI for Science在电池材料研发中尚未完全成熟,缺乏符合要求的模型和算法[10] - 垂直领域大模型技术仍需完善,目前欠缺科学分析能力[10] - AI正从材料选型、器件设计、优化生产三方面缩短锂电池研发周期[10]
“夏季达沃斯论坛”又要来啦,今年有哪些看点?
麦肯锡· 2025-06-18 18:08
夏季达沃斯论坛概况 - 2025年6月24至26日在中国天津举办第十六届新领军者年会 预计汇聚全球1 700多名商界 政界 社会组织和国际组织的领袖以及创业者 [1] - 麦肯锡将围绕"2025中国企业全球新航程 战略转型与价值重构"举办专题讨论 [1] 五大议题 解读全球经济 - 2025年和2026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为3 3% 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探讨如何解锁新的增长动力 [1] 中国展望 - 中国正调整经济发展模式 聚焦新质生产力 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2] - 麦肯锡中国区主席倪以理将与其他嘉宾探讨科技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及未来驱动产业 [2] 剧变中的产业 - 生成式AI等新技术快速部署和应用 2025年全球私营部门技术投入预计达5 6万亿美元 [3] - 探讨如何将科技投资转化为生产力及新兴产业脱颖而出 [3] 投资人类与地球 - 全球气候行动融资目标仅有望实现不到五分之一 需平衡短期商业利益与人类长远发展 [4] 新能源与材料 -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 风电 光伏等清洁能源发电量快速增长 智能工厂 电动汽车用电需求激增导致传统电网不堪重负 [5] - 探讨保障更安全 稳定 可持续的能源和关键材料供应的策略 [5] 麦肯锡专题活动 - 6月25日举行"2025中国企业全球新航程 战略转型与价值重构"专题论坛 探讨中国企业全球化新范式 [5] - 中国企业需从全球化1 0迈向新阶段 进行全球战略布局 资源优化 组织重构及人才招揽 [5] 麦肯锡代表团活动 - 记录论坛期间麦肯锡专家观点和内容分享 未来通过微信文章和视频分享 [8]
科创芯片ETF(588200)午后拉升,单日获资金净流入1.88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6-18 14:16
科创芯片ETF表现 - 科创芯片ETF盘中换手率达3.4%,成交金额8.65亿元,近1年日均成交22.77亿元,居可比基金第一 [3] - 近3月规模增长15.24亿元,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第一 [3] - 近2周份额增长1.26亿份,新增份额位居可比基金第一 [3] - 最新资金净流入1.88亿元,近10个交易日合计净流入9.63亿元 [3] - 连续3天获杠杆资金净买入,最高单日净买入9094.70万元,最新融资余额达14.27亿元 [3] - 近1年净值上涨48.23%,排名可比基金第一,指数股票型基金排名前3.19% [3] - 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25.18%,最长连涨4个月涨幅36.01%,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8.58% [3] 半导体行业投资机会 - 生成式AI推动先进工艺逻辑和先进封装需求增长 [4] - 中国大陆先进工艺扩产带来结构性机会 [4] - 美国出口限制政策下中国市场设备份额"东升西降" [4] - AI需求从云端向端侧扩展,带动GPU/SoC、存储、PCB、制造代工、设备材料等上游硬件需求 [4] 科创板芯片指数成分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7.93%,包括中芯国际(10.08%)、海光信息(9.35%)、寒武纪(8.61%)等 [4][6] - 部分成分股表现:寒武纪涨1.77%、澜起科技涨1.57%、芯原股份涨2.43%、晶晨股份涨2.64%、思特威涨3.28% [6] - 场外投资者可通过科创芯片ETF联接基金(017470)布局 [6]
广州萨莉亚门店占中国市场一半;饿了么将再砸 10 亿元扶持新店
搜狐财经· 2025-06-18 13:18
萨莉亚中国业务发展 - 广州拥有222家萨莉亚门店,占中国大陆约500家门店总数的44% [2] - 广州门店数量超过日本以外所有海外市场总和 [2] - 萨莉亚计划2023年7月在广东成立中国运营总公司以加速市场布局 [2] 饿了么商家扶持计划 - 饿了么宣布投入超过10亿元升级"优店腾跃计划" [3] - 新措施包括最高3个月免佣金和流量扶持权益 [3] - 计划通过阿里生态资源提高商家曝光和订单转化率 [3] 星巴克AI技术应用 - 星巴克将与OpenAI合作开发"绿点助手"AI系统 [4] - 目标将订单处理时间从6分钟缩短至4分钟 [4] - 计划2023年6月在北美35家门店试点,2026年秋季全美推广 [4] 柠檬价格波动 - 安岳黄柠檬价格从3-4元/斤上涨至7.5-10元/斤,涨幅达150% [5] - 单箱价格达到200元,较低价时期上涨近三倍 [5] - 价格上涨主要原因是产地源头减产 [5]
20多家公司排队候审,AI企业再掀赴港上市潮
第一财经· 2025-06-18 10:38
AI企业赴港上市热潮 - 生成式AI爆发推动大量AI企业赴港上市,云知声、卧安机器人、群核科技等20余家企业正在排队候审,数量较往年激增[1][3] - 2023年以来已有20家AI企业在港IPO,总市值达2830亿港元,上市时间集中在2024下半年至2025年[1][3] - 港交所18C规则允许未盈利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晶泰科技为首家通过该规则上市的AI企业[4] 市场表现与融资动态 - 已上市AI企业表现亮眼,地平线机器人-W以906亿港元市值领跑,优必选、晶泰控股分别以349亿港元和245亿港元紧随其后[4] - 20家AI上市公司中半数年内股价上涨,越疆、脑动极光-B、地平线机器人-W涨幅超90%,最高达140%[4] - 市场热度催生再融资,地平线机器人-W上市不足8个月即配股融资47亿港元[5] 政策与市场环境 - 港交所持续放宽科技企业上市门槛,18C规则覆盖五大领域特专科技公司,允许高研发投入未盈利企业上市[8] - "科企专线"提升审核效率,允许保密提交申请,进一步降低科技企业上市门槛[8] - 港股IPO市场复苏,2025年上半年筹资额同比暴涨711%至1087亿港元,破发率降至32%创近年新低[8][9] 财务与估值挑战 - 20家港股AI企业中75%处于亏损状态,地平线机器人-W四年累计亏损超76亿元,黑芝麻智能、优必选2024年亏损均超10亿元[11] - 高研发投入导致资金压力,黑芝麻智能研发费用从2020年2.55亿元激增至2024年17.54亿元[12] - 部分企业估值存疑,黑芝麻智能上市前估值7年涨122倍至155亿元,但上市后市值仅114亿港元[13]
特稿 | 胡知鸷:勇立浪潮,人工智能赋能中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及前景
第一财经· 2025-06-18 09:35
人工智能对金融行业的影响 - 人工智能作为21世纪最具变革性的技术之一,将深刻推动金融行业在效率提升、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变革等多个维度的发展 [2] - 金融行业可能是采用人工智能机会成本最大的行业之一,因其数据沉淀量大、劳动力密集度高且语言相关工作占比高 [3] - 生成式AI对金融行业的潜在重塑效应有望大于其他行业,目前应用以对内赋能员工为主,如知识库助手、客服助手等 [3] 金融机构AI应用现状与趋势 - 2024年底前金融机构AI应用实际投产率不高,中小机构持观望态度,但DeepSeek-R1的推出大幅缓解了国产模型效果不理想等制约因素 [5] - 金融机构部署大模型需求相较2024年大幅提升,未来IT投入中AI占比将增加,政策推动可能进一步提升AI投产率 [6] - AI应用分三个阶段发展:1 0阶段(2023-2025年初)探索客服助手等基础应用,2 0阶段(2025年初起)发展智能交易等进阶应用,3 0阶段(2026-2030年)向复杂对客场景渗透 [7] 政策端发展机遇 - 中国政府通过《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政策推动AI发展,目标2030年成为全球AI创新中心 [8] - 金融监管将逐步制定对客服务相关政策,推动AI在金融行业规范发展,如《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基础性政策已出台 [8] - 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统筹发展与安全 [15] 模型端发展机遇 - 国产通用大模型能力提升为金融行业商用落地打下基础,金融垂类大模型将加速成熟 [9] - 金融行业对模型准确性、可信度等要求高于通用场景,垂类模型推动更多场景达到可用阶段 [9] 应用端发展机遇 - 金融机构将落地更多B端生成式AI应用,C端场景商业化可能落后于B端 [10] - 目前应用以简单对内场景为主,未来两年聚焦员工助手角色,如客户助手、投顾助手等 [10] - 应用3 0阶段将向复杂对客场景渗透,如财富管理规划、智能推荐、个性化承保等 [11] AI治理与挑战 - AI治理面临幻觉问题、"黑箱"特征、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潜在金融风险、技术滥用风险等挑战 [13][14] - 金融行业需本地化部署大模型以规避隐私泄露,大型机构多采用一体化部署,中小机构采用一体机试点 [14] 瑞银的AI实践 - 瑞银致力于成为AI驱动机构,已部署100多个实时AI模型支持决策和流程自动化 [16] - 向员工分配50000份Microsoft Copilot许可,专有AI助手Red覆盖4万名员工,Q1工具使用量达600万次,较2024Q4增三倍 [17] - AI治理涵盖从构思到监控的全流程,包括模型治理、数据隐私等规范 [17] 赋能中国科技企业 - 瑞银为科技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服务,覆盖互联网科技、生物科技等行业 [18] - 2023年完成比亚迪435亿港元H股配售(汽车行业最大闪电增发)和宁德时代港股IPO(近4年最大) [19] - 参与科创板制度设计,首家独家保荐科创板IPO的外资券商 [19]
亚马逊CEO andy Jassy:预计生成式AI将让公司的劳动力规模缩小。预计大规模应用AI将带来效率方面的好处。
快讯· 2025-06-18 01:32
生成式AI对亚马逊的影响 - 亚马逊CEO Andy Jassy预计生成式AI将导致公司劳动力规模缩小 [1] - 大规模应用AI预计将为公司带来效率提升的好处 [1]
科技巨头加速推进AI生成广告技术,AI望驱动广告营销行业全面变革
选股宝· 2025-06-17 23:16
Meta AI广告技术升级 - Meta升级图像转视频广告工具 允许营销人员利用AI将产品图片转化为多场景视频广告 最多可上传20张图片并添加背景音乐和文本 [1] - 新功能发布与法国戛纳CannesLions广告节同期进行 同期TikTok也推出AI广告工具包括广告视频生成功能 [1] 生成式AI对广告行业的影响 - 生成式AI赋能广告营销各环节 从创意获取 内容生产到广告投放和消费转化 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并降低优质内容生产门槛 [1] - AI有望带动广告营销行业全面变革 行业处于技术驱动高速增长期 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10.23亿美元 预计2031年达103.2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39.7% [1] 相关公司AI广告布局 - 易点天下深化AI智能体研发 通过自研多模态大模型与阿里云 智谱AI技术协同 实现电商场景AI视频广告端到端生成能力 加大AI及算法侧研发投入优化广告投放平台 [2] - 思美传媒开发AIGC在广告传媒和文化旅游行业应用场景 自主研发AI广告生成和智能投放系统 [2]
2025年十大工业技术趋势分析
搜狐财经· 2025-06-17 21:06
2025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十大工业技术趋势 核心观点 - 工业技术趋势呈现AI、边缘计算、数据治理与可持续性深度融合的特征,推动行业向智能化、自动化与绿色发展转型 [1][14] 分项技术趋势 生成式AI工业应用 - 生成式AI已成为工业软件标配功能,主要应用于代码编写简化、数据分析和用户支持的聊天机器人场景 [4] - 几乎所有头部工业软件公司都展示了集成GenAI能力的应用方案 [4] 代理型AI发展现状 - 代理型AI仍处于早期阶段,当前演示多局限于简单自动化任务如数据检索和工作流执行 [5] - 大型云服务商和软件厂商重点宣传代理能力,但尚未实现真正的自主行为 [5] 边缘计算转型 - 工业边缘计算从硬件设备向集成AI软件栈演进,实现操作型AI本地化运行 [6] - 新一代边缘AI堆栈包含模型训练、部署、推理和MLOps工具,完成工业环境下的AI生命周期闭环 [6] DataOps平台演进 - DataOps平台从数据集成向工业AI使能者升级,成为展会访问量最高展区之一 [7] - 数据治理成为平台标准功能,支持GDPR合规、数据血缘追踪等需求 [7] 数字主线技术 - 融合AI的数字主线打通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流,实现设计-制造-服务全流程协同 [8] 预测性维护革新 - PdM从纯软件转向集成专用传感器的软硬一体方案,竞争焦点转向传感器质量与系统兼容性 [9] - 应用范围扩展至螺栓、润滑系统等传统忽视的资产类别 [9] 专用5G发展 - 专用5G在美亚地区采用率提升,但受限于基础设施适配、行业设备开发和频谱监管等集成难题 [10] AI赋能可持续性 - AI升级碳排放管理系统,优化能源消耗预测并简化ESG合规报告流程 [11][12] 机器人交互创新 - 认知AI与语音交互成为机器人技术新方向,通过语音命令降低非专业用户使用门槛 [13] 数字孪生进化 - 数字孪生从虚拟镜像发展为实时决策助手,应用于运营、培训和质量控制场景 [14]
20多家公司排队候审,AI企业再掀赴港上市潮
第一财经· 2025-06-17 18:12
AI企业赴港上市热潮 - 生成式AI爆发推动大量AI企业赴港上市 云知声通过港交所聆讯 卧安机器人、群核科技等20余家AI企业正在排队候审 数量较往年激增 [1][2] - 2023年以来已有20家AI企业在港上市 总市值突破2800亿港元 香港上半年IPO募资额同比暴涨711% 科技行业新上市公司贡献显著 [1][2] - 已上市AI企业表现亮眼 地平线机器人-W以906.86亿港元市值领跑 优必选、晶泰控股分别以349.23亿港元和245.61亿港元紧随其后 半数个股年内上涨 越疆、脑动极光-B、地平线机器人-W涨幅超90% [3][4] 政策环境与市场表现 - 港交所特专科技上市新规持续松绑 允许部分领域未盈利企业上市 推出"科企专线"提升审核效率 18C章节将范围扩大至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五大领域 [1][5] - 香港证监会与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 允许18A、18C企业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 更新《新上市申请人指南》进一步降低科技企业上市门槛 [5] - 港股IPO市场显著复苏 上半年预计40家公司首发上市 筹资额约1087亿港元 同比上涨33%和711% 新股破发率从57%降至32.1% 为过去几年新低 [5][6] 财务表现与研发投入 - 20家港股上市AI企业中仅5家2024年盈利 15家处于亏损状态 地平线机器人-W累计亏损超76亿元 黑芝麻智能、趣致集团、优必选2024年分别亏损17.54亿、16.24亿、11.55亿元 [7][8] - 高研发投入导致亏损 黑芝麻智能研发费用从2020年2.55亿元增至2024年17.54亿元 趣致集团研发投入从2022年3011万元激增至2024年9154万元 [7][8] - 市场对估值合理性存疑 黑芝麻智能7年估值上涨122倍 从1.27亿元攀升至155亿元 但上市后表现疲软 最新市值114.9亿港元 [8] 代表性企业案例 - 晶泰科技为首家通过18C规则上市的特专科技公司 地平线机器人和越疆也通过该渠道登陆港股 [2] - 地平线机器人-W在上市不足8个月后寻求配股融资47.193亿港元 每股配售价6.93港元 [4] - 黑芝麻智能成立后完成10轮融资 总额约52亿元 获得腾讯、小米、蔚来资本等知名机构投资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