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产融合

搜索文档
普宝堂青梅产业链启动大会圆满举行 政企协联动助力乡村振兴——全国11省代表聚首成都,共启青梅产业三产融合新篇章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30 15:03
产业方向与政策支持 - 美江控股集团提出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科技赋能"的青梅产业闭环,旨在实现果农增收与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2] - 普宁市农业农村局计划依托"中国青梅之乡"地标优势深化三产融合 [2] - 平武县商务局将以千年青梅文化为基础打造"唐风青梅"文旅IP [2] - 大邑县投商局计划整合梅文化资源构建"种植-加工-文旅"生态链 [2] 企业实践与技术创新 - 普宁小梅屋强调通过品种优化重塑市场竞争力 [3] - 揭阳中元农业展示国家级青梅产业园成果并倡议共建产业带 [3] - 普宝堂技术总监演示AI智慧营销系统,利用大数据精准触达消费端 [3] 文化创新与品牌建设 - 《千里江山》情景剧和《龙腾九州》舞蹈融合非遗元素,展现青梅文化的现代生命力 [4] - 美江集团与景丽瑜伽签署战略协议,计划拓展"健康产业+青梅衍生品"消费场景 [4] 市场拓展与产业布局 - 四川中农美集规划"种植基地+连锁体验店"一体化网络 [5] - 普宝堂西南分公司认为青梅产业正迎来黄金窗口期 [5] - 创业者代表分享青梅产品改善亚健康的商业机遇 [5] 产业成果与发展规划 - 深圳"梅好家园"500份青梅饮品3小时售罄 [6] - 政企协作推动"市场反哺生产"机制 [6] - 以成都为起点辐射11省市打造全国影响力 [6] - 持续搭建产学研协作平台,通过科技赋能和文化激活品牌价值 [6]
智造领航!珠海白蕉海鲈冲刺500亿全产业链生态圈
南方农村报· 2025-05-26 21:06
智能生产线与产能提升 - 新工厂投产后年加工产量达2万吨,年产值超5亿元,产品涵盖30余个品类包括即食海鲈、预制菜料理包等 [9][10] - 格力首次为水产行业定制研发智能自动化生产线,采用分段式智能布局,覆盖"三去"和分拣包装环节,日均分拣量超20000件,效率较传统人工提升300% [15][16][18] - 生产线配备国际领先速冻技术,可将产品中心温度降至-45℃,最大限度保留海鲈鲜嫩口感与营养成分 [24][25] 新品开发与品牌战略 - 新开发自有品牌"鲜城故事"系列产品包括海鲈鱼丸、鱼饼、鱼面等,市场反馈口感Q弹、真材实料 [22][23] - 公司目标在未来五至十年内推动珠海白蕉海鲈全产业生态产值突破500亿元,从优质生产者转型为海洋健康生活方式倡导者 [28][30][31] - 通过"预制菜+文旅"模式创新,推动产业从初级加工向"食材-食品-消费品"全价值链升级 [53][54] 全产业链生态构建 - 发起"蓝色产业生态合伙人计划",联合海洋集团、华南理工科研团队、格力设备、京东/本来生活等电商平台、绿茶餐饮连锁及顺丰冷链,构建"从海洋到餐桌"闭环 [36][37][38] - 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推行"五统一"模式,辐射4万亩养殖水域,引入水质监测与智能投喂设备实现精准管控 [43][49][50] - 规划冷库储存总量超21万吨,未来将形成珠三角最大水产品冷链物流基地,破解华南地区加工与仓储瓶颈 [55][56] 市场渠道拓展成效 - 与南方菜篮子创新"渠道共建"模式,短期内实现白蕉海鲈直供全国市场超10万条销量 [60][61] - 通过联动主流电商、新零售及冷链物流,形成"养殖-加工-销售-体验"完整生态闭环 [64][65][66]
和龙市南坪镇:多措并举促发展 三产融合“兆丰年”
中国新闻网· 2025-05-23 16:26
一产发展 - 雪鹅养殖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形成孵化、育雏、养殖一体化产业链,年孵化量200万羽、育雏80万羽、出栏60万羽,年产值超2000万元 [3] - 2025年计划投资3200万元建设屠宰基地及鹅绒深加工项目,延伸至羽绒制品、羽毛球加工领域 [3] - 兴化村蛋鸡养殖基地通过二期扩建规模从2万只增至12万只,年产值预计突破1500万元,采用自动化养殖技术 [3] - 龙渊村"龙渊红"辣椒种植面积从4公顷扩展至12公顷,年产值达100万元,通过订单农业模式推动增长 [3] 二产升级 - 龙渊村投资5000万元建设温水地板加工基地,生产环保供暖建材,预计2025年7月投产,年产值2000万元 [5] - 采用"334模式"推动民房改造为"零碳"供暖示范村,打造边境绿色低碳样板 [5] - 冷榨豆油、五味子加工等项目提升农产品附加值,2025年加工产业集群预计带动村均集体收入突破120万元 [5] 三产融合 - 柳洞村2025年投入600万元提升旅游配套,建设一汽主题民宿、房车营地等设施,预计年创收60万元 [6] - 整合边合区酒店、文化节、红色教育基地等资源,推出"工业游+生态游+红色游"精品线路,借助G331旅游大通道建设,全镇年游客量有望增长30% [6] - 2025年计划建成乡村直播间和物流云仓,已注册6个边境村IP,通过直播带货预计新增销售额2000万元 [6] 基础设施 - 2025年总投资3481.22万元实施5个基建项目,包括道路、旅游公厕、垃圾处理等设施 [7] - "十百千万"工程实现边境村全覆盖,为农文旅产业提供硬件支撑 [7]
从“一骑红尘”到“一键下单” 岭南荔枝来了
央视新闻· 2025-05-22 09:03
荔枝产业概况 - 广东荔枝种植面积超420万亩,覆盖粤西、珠三角、粤东三大优势产区,形成早中晚熟品种梯次上市格局[1][10] - 茂名是全球最大荔枝产地,产量占全国25%、全球20%,拥有80多个品种及700多份全球种质资源[3] - 全省荔枝优质品种占比从2018年40%提升至75%,综合产值突破350亿元,带动超50万荔农增收[8] 产业链发展 - 构建三产融合全产业链体系,包含1个国家级和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工企业超200家[3][8] - 建成中国荔枝博览馆、国家种质资源圃等"国字号"平台,形成种植智能化、加工多元化、销售全球化布局[3] - 创新"鲜果+加工+文旅"模式,如柏桥服务区联动荔枝公园、博览馆形成农商文旅黄金动线[2][10] 品种与市场 - 主栽品种妃子笑占比32.74%,白糖罂18.06%,黑叶13.41%,八大品种占总产量85%[8] - 特色品种超100个,包括仙进奉、冰荔等高端品种及蜜糖罂、灵山香荔等小众品种[8][9] - 2023年茂名产销会达成2.6万吨采购意向,通过田头冷链和航空运输实现全球销售[11] 文化赋能 - 融合千年贡园历史底蕴与现代品牌建设,茂名荔枝获"粤字号"品牌2个、地理标志6项[3] - 以荔枝文化主题服务区等创新载体提升产业附加值,全产业链产值达120亿元[2][3]
东阿阿胶(000423)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2025-05-16 08:28
公司战略规划 - 以“1238”战略为指引,推进胶类产业链“三产融合”,做强阿胶主业,拓展潜力产品,深化研发创新体系建设 [1] - 投资并购是“1238”战略重要一环,坚持“双轮驱动”策略,关注滋补健康领域药品和健康消费品投资目标 [1][2] 原料供应举措 - 重视驴皮持续性保供,布局海外驴皮供应,建立供应网络,推动政策引导,加强技术转化;优化国内毛驴资源涵养工程 [3] 新品规划 - “壮本”品牌:布局上游获原料优势,创新精制产品,搭建矩阵,渗透高频场景 [4] - 阿胶枣:深化品牌认知,焕新品牌,拓展市场,与院校合作研发产品 [4] - 阿胶燕窝:创新细分品类,重塑品牌,优化渠道,强化功效验证 [4] 利润与分红规划 - 结合实际情况,保障业务资金使用前提下,做好资本市场回馈,提升投资者回报 [5] - 1996 年上市以来总计分红 26 次,分红金额 84.69 亿元,平均分红比例 65.75%;2024 年年中分红 7.37 亿元,年度拟分红 8.18 亿元,分红比例 99.87%;未来保持稳定积极分红政策 [6] 产品营收占比 - 2024 年,东阿阿胶块占总体营收比例约 45%,复方阿胶浆占总体营收比例近 35% [6] 品牌规划 - 皇家围场 1619:男士健康领域品牌,2025 年围绕“四大战役”开展工作 [7] - 桃花姬阿胶糕:健康消费品领域战略品牌,2025 年深入品牌化运作,定位气血养颜,拉新焕新,布局养颜赛道 [7] 财务状况原因 - 2025 年一季度实施阶段性授信清零策略,额度内使用授信发货致应收账款增加;部分银行承兑汇票未到期,加大战略物资储备使采购资金支出增加,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水平 [8]
湖北英山县村企“联姻”激活茶产业 小茶叶撬动乡村振兴“大经济”
中国发展网· 2025-05-14 13:00
在车间外,满载鲜叶的三轮车穿梭往来;在车间内,数字化屏显实时跳动着生产数据。野山香茶业 的"落户",不仅是产能的升级,更是产业生态的重构: 前端扩规模,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免费提供茶苗改良、机采培训,带动周边村新增茶园200 亩;中端提品质,引入智能温控杀青机、全自动揉捻生产线,实现从鲜叶到成品茶的标准化生产,单斤 加工成本降低15%;后端强品牌,牵手电商平台开辟"云端销路",同步打造"茶园观光+手工制茶体 验"茶旅线路,让"采茶季"变身"旅游季"。 中国发展网讯 5月13日,湖北野山香茶业公司英山县石头咀镇毛家坳村生产车间内,杀青、揉捻、烘干 等工序在全自动设备中有序流转,一幅"机器轰鸣制茶忙"的乡村产业新图景正徐徐展开。作为英山 县"村企合作兴茶"的典型样本,这里正通过产业联姻激活绿色经济,让"一叶青"变身"百姓富"。 村企携手破困局:从"弃茶务农"到"茶草成金" 毛家坳村300亩茶园曾面临"春茶过后无人采"的尴尬——传统农时与茶叶采摘冲突,让茶农无奈舍茶种 粮。2024年,英山县通过招商引资引入湖北野山香茶业公司,投资建设"大绿茶"自动化加工车间,一举 破解产业瓶颈。 "车间5月初投产后,每 ...
科海观澜/AI为调查监测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13 11:43
AI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中的应用 - "国土调查云"新增AI地物识别功能 可精准识别具体树种如白桦 榆树 连翘等 显著提升林地 草原 湿地等精细化调查水平 [1] - AI技术已融入政务应用 实景三维 铁塔视频等自然资源业务场景 在数据提取 外业核实 成果分析等全流程发挥作用 [2] - 通过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库和遥感智能解译实现监测图斑自动提取 结合标准样本训练持续优化解译精度 [2] - AI辅助人工判读林木覆盖度 道路宽度 工业用地分类等地类判定 减少30%人工工作量 [2]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演进 - 调查模式从纸质资料→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实现"掌上"调查监测 技术迭代显著提升效率 [3] - 江苏省地理信息中心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地图更新机制 成图时间从1个月缩短至4小时 提升应急决策效率 [10] 海洋防灾减灾技术升级 - 2015-2024年中国累计发生213次海洋灾害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49亿元 需构建"空天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 [5] - 利用遥感卫星 无人机 大数据 云计算等技术研发精细化海潮倒灌预警模型 提升沿岸灾害风险预警能力 [6] 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 湖南桂东县"村厨大赛"促成1.56亿元农产品订单 "村字头IP"推动农业向文化创意 绿色产业等方向转型 [11] - 通过赛事场景将农户 合作社 企业编织成增值网络 实现三产融合创新 [12]
万宁和乐镇:贴心服务加速项目落地
海南日报· 2025-05-13 09:30
招商引资成果 - 2024年和乐镇签约项目总投资达11.84亿元,涵盖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文旅康养等领域 [2] - 一季度新增2个落地项目及3个在谈项目,实现招商"开门红" [2] - 万宁信安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农产品预冷初加工项目从落地到投产仅用时一年 [2] - 海南华牧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二期30万只蛋鸡项目正在推进 [2] 产业体系构建 - 以"一港两带三园区"为核心构建三产融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3] - 海洋经济板块重点发展海产品加工、休闲渔业,如万宁市海产品加工项目和休闲渔船制造项目 [3] - 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板块引进斑兰叶精深加工、华牧蛋鸡等项目 [3] - 万宁和南广发万全水产综合发展有限公司依托港北港区位优势发展工厂化养殖 [3] 企业服务机制 - 创新"容缺+协调"模式解决企业个性化需求,如为信安食品建设临时燃气站 [3] - 为万宁和南广发万全水产40天内铺设高压电缆解决电力供应问题 [3] - 提供全程"帮办代办"服务,万宁盛棵商贸通过"云端协办"两周完成注册开户 [4] 企业运营情况 - 万宁信安食品标准化餐食生产线每小时完成1800份盒饭打包,供应14所学校 [2] - 海南华牧农业每日发运5万颗鲜鸡蛋至本地市场 [2] - 万宁和南广发万全水产拥有3000多个养殖池,东星斑养殖规模达4000池 [3]
杭州10个名优产品入选新一批省级“土特产”
每日商报· 2025-05-09 06:25
地理标志矩阵 - 余杭甲鱼以3年仿生态养殖周期成为杭州水产业代表 [2] - 钱塘白对虾在盐碱沙地环境中形成高蛋白特质 [2] - 富阳鲜竹笋依托"金衣白玉"千年美誉转化竹林碳汇优势为"舌尖经济" [2] - 临安高山蔬菜与天目小香薯借势天目山富硒土壤与垂直气候带构建"海拔经济"立体发展模式 [2] - 桐庐新合索面六道手工工序被列入非遗保护成为"诗画浙江"乡村美学符号 [2] - 阳山畈蜜桃积累"甜酸黄金比例"千岛湖枇杷具备"入口即化"口感均成为"气候地理标志"案例 [2] - 建德西红花从汉晋药用记载到全国唯一农产品地理标志实现农业文化遗产活化 [2] - 建德油茶以古法压榨工艺对接3000家销售终端覆盖20国市场 [2] 创新产品集群 - 余杭6家茶企推出抹茶系列将径山茶优势延伸至精深加工领域 [3] - 淳安丸新柴本制茶引入日式抹茶工艺推动传统茶产业国际化转型 [3] - 临平与建德发展果莲、羊肚菌突破传统种养边界 [3] - 富阳太秋甜柿以精品水果培育抢占市场 [3] - 桐庐鲟鱼鱼子酱通过水产深加工进入餐饮供应链实现"田头到餐桌"价值跃升 [3] 区域产业表现 - 杭州10个产品入选浙江省第四批名优"土特产"14家企业产品成为首批"土特产"新品数量居全省前列 [1] - 杭州"山水农产"与"产业智慧"深度融合展现"浙里优产"实力 [1]
聚焦“四大板块”降成本 打造物流枢纽经济区
新华日报· 2025-05-09 05:53
繁荣"大市场",供应链服务降成本。实施大宗商品精细物流工程,推进"期货转现货"业务,打造区域重 要的生产原料供给基地,为某铝原料加工企业降物流成本超3000万元。同时,通过引进期货交割、现货 交易、保税物流、金融服务等专业功能平台,在物流链与产业链"中间地带"有所作为,实现多业"链"动 的共生共荣和降本增效,促使整个原料供应链资金成本降低超1亿元。 培育"大冷链",三产融合降成本。聚焦冷链物流产业,集聚多家冷链物流企业;牵头组建协会,引导企 业"错位运营""互补发展",年周转量超150万吨,农产品占比60%。推动新零售业态与盒马食品智能产 业园、盒马村建设,使海安特色农产品登上盒马鲜生超市货架,有效推动了乡村振兴与一二三产融合发 展。 建强"大联盟",枢纽联网降成本。加强与区域内行业联盟、产业协会合作,组建合作紧密、支撑有力 的"服务网";与国家物流枢纽合作,组建覆盖全国、联通全球的"物流网";与中西部上游生产基地合 作,组建大宗原料贸易、仓储、配送一体的"供给网",物流时效与成本大幅控降。 江苏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探索物流枢纽经济区建设路径,开拓物流与产业同发展、降本与增效共发力的 崭新蓝海,年货物吞吐量达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