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用

搜索文档
辽宁大连推动育苗、养殖、加工等环节创新发展 小海参撬动超300亿元产业链
人民日报· 2025-06-09 05:58
大连海参产业概况 - 2024年大连海参养殖面积达218万亩,产量8.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9% [1] - 海参全产业链年产值超300亿元,带动就业超30万人 [1] - 大连海参捕捞季节为每年5月中旬至6月底,覆盖全市九大产区 [1] 产业技术突破与种业发展 - 大连通过良种选育、现代化生态养殖和精深加工技术推动产业量质齐升 [2] - 大连海洋大学选育的"水院1号"海参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比原有品种提高30%以上 [2] - 全市建成1家国家级刺参原种场、2家种质资源场和13家省级良种场 [2] - 平岛国家级海洋牧场利用人工鱼礁增殖海藻,并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测水下环境 [2] 产业标准化与加工能力 - 大连建设32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绿色食品认证生产面积8.31万亩,有机认证29.7万亩 [3] - 辽参集团加工厂日加工鲜海参70万斤,实现从捕捞到加工的高度自动化 [3] - 海参产品实现全程溯源,涵盖育苗、养殖、加工等环节 [3] - 大连拥有50余家精深加工企业,产品包括盐渍、干制、即食等4大类十几个品种 [3] 政策支持与未来规划 - 大连发布海参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涵盖种业提升、数字化转型等10项行动 [3] - 政府以奖代补鼓励水产原良种场建设及新品种认定 [2] - 产业目标是将质量为先理念贯穿全链条,以科技引领发展 [3]
第十期开学倒计时!上海交大医健未来领军人才班
思宇MedTech· 2025-06-06 20:25
课程核心价值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拥有13家附属医院、21位院士及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为企业家提供学术支持与临床转化资源 [5][6] - 独创"价值引擎方法论",以产学研用协同构建企业家思维体系,培养战略眼光与领导力 [7][8] - 医疗产业全生态布局,通过资源匹配与创新机会助力行业领先 [9] 课程收益 - 产业深度布局:解析医疗行业趋势、挑战与创新方向 [11] - 企业稳健经营:教授战略执行路径与风险规避方法,推动持续成长 [12] - 机会精准把握:培养不确定市场中的增长战略制定与投资决策能力 [13] 课程模块设计 - 思维跃迁模块:涵盖宏观经济增长逻辑、医疗行业周期突破及科学革命研究 [16] - 战略与执行模块:包括战略定制、商业模式设计及创新增长工作坊 [16] - 跨界融合模块:聚焦银发经济产业链、消费医疗新业态及AI/大数据医疗应用 [16][17] 校友会资源 - 年度医健未来大会、科学家企业家对接会等10+场高端活动 [20] - 全球游学覆盖斯坦福、梅奥诊所等顶尖机构,国内参访瑞金医院及迈瑞/联影等头部企业 [21][24][25][26] 师资与校友网络 - 师资包括国家卫健委前司长许树强、冬雷脑科创始人宋冬雷等跨界专家 [36] - 校友涵盖君联资本、高特佳等投资机构高管 [39]
栖霞市与陕西科技大学共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揭牌
齐鲁晚报网· 2025-06-06 14:37
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揭牌 - 栖霞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正式揭牌,标志着栖霞在打通"产学研用"链条、构建创新生态体系上迈出坚实步伐 [1] - 陕西科技大学与栖霞市共建该中心,校方特色优势学科与栖霞主导产业高度契合,合作前景广阔 [2] - 中心将打造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全方位交流合作平台 [2] 校地合作内容 - 陕西科技大学将聚焦栖霞产业需求,引育更多科创企业,加快推动技术、资本、市场高效耦合 [1] - 校方将发挥学科专业和人才优势,破解企业难题、加速重点项目孵化、定向培养专业人才 [2] - 栖霞市政府承诺为专家团队创造最优环境,支持更多院地合作项目落地 [1] 产业发展规划 - 栖霞市正全面打造胶东生态圈中心城市和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 [2] - 市政府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持续加大科技投入 [1] - 该中心是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 [2]
合力打造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圈”(人民时评)
人民网· 2025-06-06 06:00
企业一端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一端与科研院所紧密合作,最了解市场需求和技术趋势,具有得天独厚 的资源配置优势 丁兆丹 算力合作伙伴组成"算力调度平台",依托实验室、语料公司搭建"开放数据平台",超千亿规模基金入 驻"金融服务平台",法律方面专业人士组成"合规指导平台"……在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 区,科创企业"足不出园",就能尽享各类平台服务。 为什么要不遗余力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专班式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 时指出,"要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人 工智能从理论上的科学设想、论文里的数学公式,变成生产线上的真材实料、应用场景中的便捷高效, 企业在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不断深化产学研用融合,方能打造好人工智 能领域的"创新生态圈"。 "向新逐质",企业一马当先。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4500家,相关企业超424万家,形成了完 整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企业一端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一端与科研院所紧密合作,最了解市场需求和 技术趋势,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配置优势。加强产学研用融合,企业要扮演好"出题人"" ...
西安拓展新能源汽车应用场景 推动汽车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6-05 21:24
工业经济表现 - 2024年全区332家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突破2460亿元,同比增长12.9% [1] - 汽车产业产值过千亿,同比增长12.7%,吉利汽车产量突破30万辆 [1] - 新能源产业产值265亿元,同比增长75.3% [1] 汽车产业布局 - 形成以陕汽集团、吉利汽车为龙头的"商用车+乘用车"制造基地 [1] - 聚集30余家核心零部件企业及上百家配套企业,具备60万辆整车产能 [1] - 2023年汽车产业整体规模突破千亿,2025年一季度产值增长超20% [1] 产业发展策略 - 通过政策扶持、创新服务和精准招商推动产业集聚 [2] - 开展"百人助千企"活动,设立交管服务站提升物流效率 [2] - 实施"以商招商"策略,吸引十余个扩能项目落地 [2] 未来规划方向 - 聚焦汽车产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 - 强化整车制造牵引,深化供应链协同,搭建对接平台 [2] - 重点引进培育关键环节头部或"专精特新"企业 [2] 技术创新与应用 - 联合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建创新平台,突破前沿技术 [2][3] - 推动重大技术成果产业化,拓展新能源汽车应用场景 [3] - 支持共享出行、换电模式、电池梯次利用等模式创新 [3] 要素保障措施 - 精准供给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3] - 增强产业链抗风险能力,提升零部件配套水平 [2][3]
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经济日报· 2025-06-01 06:04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达2.5万亿元 同比增长5.7% [1]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 高于海洋生产总值增速1.3个百分点 [2]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发展 - 自动化集装箱和干散货码头数量居世界首位 作业效率全球领先 [2] - 国际枢纽海港港内集卡清洁能源使用率超60% [2] - 新承接绿色船舶订单国际市场份额达78.5% [2] - 广东省成立大湾区海洋能源创新联合体 探索海洋能源开发创新模式 [2] - 企业部署AI模型于智能航线规划、供应链控制塔、智能仓储调度等环节 [2] 科技创新方向 - 聚焦极地能源与生物资源开发、港口清洁用能、高端海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 [3] - 提高海洋科技研发项目财政支出比重 设立专项资金激励科技领军人才 [3] 产业体系构建 - 推动数字技术赋能海洋油气化工、船舶工业、交通运输、渔业等传统产业 [3] - 发展海上风电、远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天然气水合物、海洋新材料等未来产业 [3] - 推动"生态+"海洋绿色经济转型升级 构建优势产业集群 [3] 人才培养机制 - 实施跨学科定向培养计划 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及科技领军企业 [4] - 通过海外科教机构、交流访学等方式引进海洋科技创新人才 [4] - 构建覆盖高科技人才的中长期资助体系 [4]
海南已建成136家科技小院
海南日报· 2025-05-30 08:47
科技小院发展现状 - 海南已授牌建立136家科技小院 其中国家级83家 省级53家 [2] - 科技小院作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载体 在海南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2] - 科技小院建设以县域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 紧扣农民生产问题设置科研选题 [2] 科技小院成果案例 - 昌江鲜食大豆科技小院采用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 试验田亩产达1860斤 较传统种植增产560斤 增幅43% [2] - 东方农村电商科技小院培育本土电商主播30余人 打造"东方味美"区域公共品牌 实现农产品溢价15%以上 [2] - 临高菠萝科技小院推动"临高凤梨"进入百果园、盒马鲜生等高端市场 售价反超进口产品 [2] - 乐东火龙果科技小院研发"测土施肥"一体化方案 使亩产提升10% 每亩肥料成本降低15% [3] 科技小院人才培养 - 海南科技小院入驻导师团队超220人 入驻研究生超250人 [3] - 入驻研究生每年有120天以上活跃在农业科学传播一线 [3] - 多名研究生毕业后成为乡镇农技员和企业技术骨干 [3] 未来发展计划 - 将持续支持科技小院建设 实施集群化发展战略 [4] - 围绕南繁种业、深远海养殖、热带水果等重点产业打造科技小院集群 [4] - 创新"小院+"融合模式 拓宽人才培养覆盖面、科技创新领域和服务功能 [4]
8000户抱团发展,产值超过18亿元
齐鲁晚报· 2025-05-30 08:38
20余个新品种 高官寨街道以新质生产力领航,伟丽种苗、东方骄子以科技育种为引擎,突破传统生产边界,自主培育20余 个新品种,以"智慧基因"重构农业生产力版图。"甜瓜双断根嫁接技术""甜瓜双干嫁接技术"的成熟应用, 实年工厂化育苗可达3亿株以上;"景甜5号""博洋9号""威龙7号"等多品种的开发,实现了亩均收益翻番的 甜蜜;联合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组建现代农业科创团队,大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学研用"在瓜 田里融合。 近日,第二批"泉城好品"名单正式发布,63个品牌脱颖而出,章丘区高官寨街道"高官寨甜瓜"入选"泉城好 品"济南市区域公共品牌。这一荣誉的获得,不仅是对高官寨甜瓜品牌建设成果的充分肯定,更是对高官寨 甜瓜产业未来发展的有力推动。 支倩倩 通讯员 胡有燕 报道 连续十七年 举办甜瓜采摘节 高官寨街道锚定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目标,积极探索"生态+农业+文化+旅游"的发展路径。连续十七年举办 甜瓜采摘节,以节庆会展等业态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形成了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果蔬采摘、民俗体 验、拓展运动等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高官寨人以甜瓜为笔、以人才为墨,绘就了一幅"科技赋 能产业、人才撬动振兴"的 ...
构建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的高校劳动教育体系
新华日报· 2025-05-30 04:56
新质生产力对劳动教育的影响 - 新质生产力通过"数字孪生"和"人机协同"等技术深刻改变劳动形态、内容和方式,重塑劳动教育底层逻辑 [2] - 高校劳动教育需实现三大战略转向:从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转变、从单一物理空间迈向虚实融合场景、从封闭教育体系转向开放协同生态 [2] - 劳动教育需培育"数字公民责任"和"人工智能伦理"等新型劳动价值观以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 [2] 高校劳动教育创新模型 - 文化生态再造通过"环境赋能—文化浸润—场景创新"三阶方式构建"劳动+"多维育人场景 [3] - 环境赋能包括建设"工匠精神长廊"等实体空间,文化浸润开发VR故事馆等数字文化品牌,场景创新举办跨学科嘉年华活动 [3] - 形成"劳动尊严—劳动创造—劳动幸福"的价值闭环,培育新时代劳动精神 [3] 课程体系重建 - 构建"基础通识—专业特色—前沿拓展"三级课程矩阵,分类分层开展劳动教育 [4] - 基础层开设"智能时代劳动伦理"通识课,专业层开发"数字营销创意工坊"等选修课,拓展层建设"区块链劳动权益保护"等前沿项目 [4] - 建立"技能证书+实践学分+素质档案"立体化评价体系,引入企业认证与社区反馈 [4] 实践平台重构 - 通过校地共建、校企共创、校社联动实现资源共享,创建实训基地和"AI训练师培养计划"等项目 [5] - 组织社区智慧养老、数字助农等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5] - 打造"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四链融合的协同育人格局 [5] 劳动教育建构路径 - 以技术创新为动力重构教育模式,以文化浸润滋养价值根基 [6] - 创建政府主导机制,高校执行课程体系,企业融入实践育人,社会支持资源供给 [6] - 通过多方协同培育卓越人才,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6]
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厦门主场活动举行
环球网· 2025-05-29 16:54
来源:厦门日报 文/本报记者 张珺 图/本报记者 林铭鸿 在科技的光辉下,时代的脉搏更加澎湃。5月28日,在厦门理工学院明理楼内,一场属于科技工作者的 盛会——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厦门主场活动隆重启幕。今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主题格外耀眼,它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时代赋予厦门科技人的历史使命。 本次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科技局、厦门理工学院共同主办。来自全市的科技工作者代表、高 校师生代表欢聚一堂,以一场科技含量高、互动性强的盛会,致敬这座城市的科技创新脊梁。 签约现场,厦门市科协与厦门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厦门海 洋职业技术学院、厦门南洋职业学院等7所高校科协郑重签署合作互助协议。各方将以"资源共享、优势 互补、协同创新、服务社会"为原则,在学术交流、科技普及、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化合作。 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校地协同,进一步打通了厦门科研资源"活水渠",标志着高校丰富的科研资源 将更有效地对接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产业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机器狗吸引参会嘉宾关注。 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厦门主场活动昨日在厦门理工学院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