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公司治理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韩国股市,“崩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8-01 14:55
韩国股市暴跌事件 - 首尔综合指数暴跌近4% 创自4月初以来最大跌幅 指数收于3129.72点 下跌115.72点 跌幅3.57% [3][4] - 暴跌原因为政府计划提高对企业和投资者的税收 引发市场谨慎情绪 [3] 税收政策调整细节 - 股票资本利得税起征额从50亿韩元降至10亿韩元 交易税将从0.15%上调至0.2% [4][8] - 企业所得税最高税率从24%上调至25% 逆转上一届政府减税政策 [4] - 股息收入在2000万至3亿韩元部分按20%税率征税 超过3亿韩元部分按35%税率征税 [8] 市场反应与投资者情绪 - 税收计划引发散户投资者强烈反弹 全国性请愿要求撤回 已获得超过1.7万人支持 [5][6] - 首尔综合指数今年以来仍上涨逾30% 在全球前十大主要指数中名列前茅 [5] - 三星电子因财报未达分析师预期连续第二天下跌 [6] 宏观经济与政策背景 - 新政府推动公司治理改革带来乐观情绪 但增税计划可能削弱散户和外国机构投资者信心 [5][6] - 政府增税旨在增加疲软财政收入以刺激消费 因企业税收大幅下滑且经济增长放缓 [6] - 总统李在明推动韩国股市站上5000点的目标面临挑战 该目标比当前水平高出逾50% [8] 国际贸易环境 - 美国与韩国达成贸易协议 对包括汽车在内的进口商品征收15%关税 避免25%高关税 [9][10] - 协议包括一只规模达3500亿美元的韩国基金用于投资美国 类似日本此前承诺的5500亿美元投资 [10]
突发!韩国股市突然崩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8-01 14:35
韩国股市暴跌事件 - 韩国首尔综合指数在8月1日暴跌近4%,创下自4月初以来最大跌幅,领跌亚洲市场[4] - 股市暴跌主要原因为韩国政府计划提高对企业和投资者的税收,引发市场谨慎情绪[4] 税收政策调整详情 - 股票资本利得税起征额从50亿韩元(约71.425万美元)降至10亿韩元[6] - 股票交易税将从0.15%上调至0.2%[9] - 企业所得税最高税率从24%上调至25%[6] - 股息收入在2000万至3亿韩元之间的部分按20%税率征税,超过3亿韩元的部分按35%税率征税[9] 市场反应与投资者情绪 - 税收调整计划引发散户投资者强烈反弹,全国性请愿已获得超过1.7万人支持[6][7] - 若请愿在一个月内获得超过5万人签名,将提交相关常设委员会讨论[7] - 拟议的资本利得税调整将显著增加纳税投资者数量,令投资者感到担忧[6] - 市场关注点正从企业业绩转向政府政策改革,最新举措正在动摇投资信心[9] 韩国股市背景与政府目标 - 首尔综合指数今年以来仍上涨逾30%,在全球前十个主要指数中名列前茅[6] - 上涨主要受益于新政府推动的公司治理改革乐观情绪[6] - 李在明政府目标推动韩国股市站上5000点,比当前水平高出逾50%[9] - 政府愿景的一部分是将集中在房地产的家庭财富引向股市[9] 企业表现与外部环境 - 韩国最大市值股票三星电子连续第二天下跌,因其财报未达分析师预期[7] - 美国与韩国达成贸易协议,对包括汽车在内的进口商品征收15%关税[10][11] - 协议包括一只规模达3500亿美元的韩国基金用于投资美国[11] - 韩国已同意15%关税,为亚洲最低之一[6]
突发!韩国,“崩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8-01 14:31
股市表现 - 韩国首尔综合指数8月1日暴跌近4% 创4月初以来最大跌幅 领跌亚洲市场[2] - 尽管暴跌 首尔综合指数今年以来仍上涨逾30% 在全球前十大主要指数中名列前茅[5] - 三星电子连续第二天下跌 因财报未达分析师预期[6] 税收政策调整 - 韩国政府计划将股票持有资本利得税起征额从50亿韩元降至10亿韩元[4] - 股票交易税将从0.15%上调至0.2%[8] - 股息收入征税调整:2000万至3亿韩元部分按20%税率征收 超过3亿韩元部分按35%税率征收[8] - 企业所得税最高税率将从24%上调至25%[4] 市场反应 - 税收调整计划引发散户投资者强烈反弹 全国性请愿要求立即撤回 已获得超过1.7万人支持[5][6] - 拟议资本利得税调整将显著增加纳税投资者数量 引发投资者担忧[6] - 税收政策调整动摇了投资信心 是市场未料到的负面消息[8] 政府政策目标 - 李在明政府寻求增加疲软政府财政收入 以便加大补贴刺激消费[6] - 政府推动将集中在房地产的家庭财富引向股市 目标将韩国股市推上5000点 比当前水平高出逾50%[8] - 此前市场乐观情绪主要受益于新政府推动的公司治理改革[5] 国际贸易协议 - 美国与韩国达成贸易协议 对包括汽车在内的进口商品征收15%关税 避免了25%关税[9] - 协议包括规模达3500亿美元的韩国基金用于投资美国[9] - 该协议类似于美国与日本达成的交易 日本承诺投资5500亿美元[9]
突发!韩国,“崩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8-01 14:28
韩国股市暴跌 - 韩国首尔综合指数8月1日暴跌近4%,创自4月初以来最大跌幅,领跌亚洲市场 [4] - 暴跌主因是政府计划提高企业和投资者税收,包括资本利得税起征额从50亿韩元降至10亿韩元,企业所得税最高税率从24%上调至25% [4] - 股票交易税将从0.15%上调至0.2%,股息收入2000万至3亿韩元部分按20%税率征税,超过3亿韩元部分按35%税率征税 [9] 市场反应 - 全国性请愿要求撤回税收政策,已获超1.7万人支持,若达5万人将提交国会讨论 [6] - 散户投资者强烈反弹,可能削弱政府在散户群体中的支持度 [6] - 三星电子连续两日下跌,因财报未达分析师预期 [6] 韩国股市背景 - 首尔综合指数今年以来仍上涨逾30%,在全球前十大主要指数中名列前茅 [5] - 上涨主要受益于新政府推动的公司治理改革乐观情绪 [5] - 李在明政府目标推动韩国股市站上5000点,比当前水平高出逾50% [9] 美国与韩国贸易协议 - 美国与韩国达成协议,对包括汽车在内的进口商品征收15%关税 [10][11] - 协议包括一只规模达3500亿美元的韩国基金用于投资美国 [12] - 韩国避免了在关税期限前一天被征收25%关税 [12]
新公司法实施一年 5家保险公司监事会相继退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1 16:03
公司治理架构变革 - 新公司法实施后保险公司逐步取消监事会 中国人保 泰康保险 大家保险集团 日本财险及中国太保相继宣布不再设立监事会 [1] -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通知明确金融机构可通过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 不再强制要求设立监事会 [2] - 五大国有银行及招商银行 华夏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在2024年同步撤销监事会 职能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承接 [2] 审计委员会职能强化 - 审计委员会作为董事会下设机构 由独立董事占多数 承担财务审核 审计监督及内部控制评估职责 [3] - 相比监事会 审计委员会具有信息优势与独立性优势 能更有效制衡公司内部决策 实现嵌入式监督 [3] - 治理模式变革源于政策驱动与企业成本效率优化需求 可减少管理层级并节省监事薪酬开支 [2] 董监高责任风险与保险需求 - 新公司法强化董监高合规义务 董事高管因重大过失造成第三方损害需与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4] - 新公司法第193条首次规定公司可为董事职务赔偿责任投保责任保险 并要求董事会向股东会报告投保细节 [4] - 2024年上半年A股超过270家上市公司公告购买或拟购买董责险 平安产险收到询价近1000件同比增长24.1% [4][5] - 2024年已采购董责险的上市公司达1397家创历史新高 投保率达26%较2023年提升5个百分点 [5]
格林大华期货早盘提示-20250728
格林期货· 2025-07-28 07:30
行业投资评级 - 宏观与金融板块全球经济品种投资评级为偏多 [1] 核心观点 - 全球经济保持上行方向,中国作强国内大循环、整治内卷式竞争,美国零售销售增长、制造业扩张且市场预期美联储降息,欧洲央行已降息8次、德国工业产出增长,美国发布《AI行动计划》且Meta准备砸数千亿美元建设大型数据中心 [1] 重要资讯总结 人工智能相关 - 特朗普政府发布23页AI行动计划引用“不惜一切代价”表述,将人工智能视为重塑全球力量平衡的零和博弈,最大挑战是能源需求激增,数据中心用电量预计从2023年占全美4.4%飙升至2028年的6.7%-12% [1] 美股财报相关 - 美股已有30%的公司公布业绩,84%的企业每股盈利(EPS)超预期,79%营收超预期,本轮财报中营收端惊喜创4年最强 [1] 韩国市场相关 - 韩国政府以“日本经验”为蓝本推进公司治理改革,7月单月外资净流入超30亿美元,KOSPI年内涨逾3%,总市值重返2万亿美元 [1] 日本市场相关 - 日本央行内部人士重新考虑年内再次加息可能性,美日达成关税协议推动日股创新高但多项技术指标亮起红灯 [1] 欧洲市场相关 - 欧洲小盘股地域分布优势明显,60%收入来自欧洲,地域封闭性提供天然保护屏障,欧元升值冲击相对有限,欧洲中小型企业已连续10周录得净流入 [1] 黄金市场相关 - 未来金价冲高关键在于ETF资金流入能否重新点燃 [1]
换届!英大基金
搜狐财经· 2025-07-25 18:42
公司治理调整 - 英大基金董事会成员由7人增至9人 最近12个月内变更比例超过50% [2] - 股东方英大集团一次性委派4名新董事进入董事会 同步替换2名老董事 职工董事席位也完成更替 [2] - 调整后董事会规模净增2人 成员完全洗牌 股东委派董事占比显著提升 [2] - 撤销监事会的举动成为新《公司法》实施后行业治理优化的先行样本 [4] 业务结构分析 - 英大基金债券型基金规模达446.11亿元 占总规模的73% [3] - 股票型与混合型基金合计规模仅9.71亿元 占比不足1.6% 业务结构失衡问题突出 [3] - 范育晖从职工董事转为股东委派董事 权责边界厘清使其更能聚焦业务战略落地 [3] 未来发展展望 - 新入董事具备投资管理、风险管控等背景 可能助力探索能源主题权益产品、绿色金融等特色赛道 [3] - 撤销监事会通过减少监督层级提升决策效率 为战略快速落地铺路 [3] - 公募行业竞争将更聚焦治理效能与业务特色的双重优势 [4] - 治理改革若能与业务转型形成合力 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4]
上海电气: 上海电气关于取消监事会并修订《公司章程》及附件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23 00:16
公司治理结构改革 - 公司拟取消监事会,由董事会审核委员会行使原监事会职权[1] - 修订公司章程及附件《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废止《监事会议事规则》[1] - 修订内容包括将"股东大会"统一调整为"股东会","半数以上"调整为"过半数",删除"监事""监事会"等相关表述[2] 公司章程修订内容 - 法定代表人制度调整:担任法定代表人的董事辞任视为同时辞去法定代表人[3] - 高级管理人员范围扩大: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总审计师、首席运营官、董事会秘书、总监等[5] - 股份发行方式调整:将"公开发行股份"改为"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股份","非公开发行股份"改为"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7] 股份回购与转让规定 - 明确六种允许回购股份的情形,包括减少注册资本、员工持股计划、股权激励等[18] - 公司合计持有股份不得超过已发行A股股份总数的10%[21] - 董事、高管每年转让股份不得超过所持本公司同类股份总数的25%[24] 股东权利与义务 - 股东享有股利分配、表决权、监督权、查阅权等权利[28] - 股东会决议无效或可撤销的情形及救济程序[30][31] - 控股股东需遵守九项规定,包括不得占用资金、不得违规担保等[35] 股东会议事规则 - 年度股东会应于会计年度结束后六个月内召开[46] - 股东会通知需提前20个工作日发出,临时股东会提前10或15个工作日[48] - 单独或合计持股10%以上股东可请求召开临时股东会[47] 表决与决议机制 - 普通决议需出席股东所持表决权过半数通过,特别决议需三分之二以上通过[61] - 关联股东应回避表决,其代表股份不计入有效表决总数[63] - 同一表决权出现重复表决时以第一次投票结果为准[78]
3373亿元巨额收购告吹,7-11便利店不卖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1 20:49
收购案终止 - 加拿大便利超商巨头ACT撤回对日本7&i近47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373亿元)的收购提案,原可能成为2025年全球最大并购案[1] - ACT指责7&i在一年谈判中提供有限尽职调查机会,管理层接触程式化且缺乏信息,特别委员会与伊藤家族拒绝真正讨论[1] - 7&i回应称ACT单方面终止协商,对公告中的不实描述难以认同[1] - 收购撤回后7&i股价暴跌9.16%,创三个月最大单日跌幅,ACT股价则飙升17%[1][10]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便利店市场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竞争,运营效率替代规模成为核心竞争力[2] - 日系便利店三强分化:罗森单店日均销售额58.4万日元(五年连涨),全家客单价提升4%,7-Eleven客单价降0.1%[2] - ACT旗下Circle K以3.8%门店份额居全美第二,7&i以8.5%份额居第一[5] - ACT单店日均销售额比7-Eleven高出18%[6] 公司经营状况 - 7-Eleven日本2025财年Q1营收2234.74亿日元(同比降0.7%),营业利润545.32亿日元(同比降11%),连续五季度负增长[10] - 7-Eleven中国门店数远不及本土品牌,销售额增速从2023年30%跌至2024年19.7%[10] - 7&i进行领导层洗牌,任命美籍CEO Stephen Dacus替换日籍社长[12] - 7&i以8147亿日元出售超市业务"YORK Holdings",计划2026年分拆北美7-Eleven业务上市[12] 收购过程与影响 - ACT近十年完成17起跨国并购,若成功收购7&i将在北美形成压倒性优势[6] - 7&i曾拒绝ACT每股14.86美元报价,后ACT提价至18.19美元仍被拒[6] - 高盛担任ACT财务顾问,摩根士丹利等为7&i提供咨询,交易失败导致各方损失数千万至数亿美元佣金[7] - 三井物产错失以约10亿美元出售所持7&i2%股权的机会[7] 日本市场特殊性 - 收购案体现日本市场特殊性和外资收购日企的复杂性[8] - 日本2025年上半年并购市场交易额达2320亿美元(同比增超两倍),推动亚洲并购总额至6500亿美元[8] - 7&i考虑通过管理层收购(MBO)实现私有化以抵御外资收购,已获日本金融机构和伊藤家族资金支持[8]
今年全球最大并购案告吹:Seven&i拒谈致加企弃购,投行错失数亿佣金
智通财经网· 2025-07-17 17:43
交易终止影响 - 加拿大便利店巨头Alimentation Couche-Tard Inc终止收购日本Seven & i Holdings Co,导致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投行损失数千万至数亿美元佣金收入[1] - 高盛作为Couche-Tard财务顾问,原计划为其6.77万亿日元(约460亿美元)收购要约提供咨询服务[1] - 摩根士丹利联合三菱日联金融集团为Seven & i提供咨询,野村控股等机构深度介入交易环节[1] 市场反应与公司策略 - Seven & i股价暴跌9.16%,创三个月最大单日跌幅[2] - Seven & i计划通过股票回购、战略合作及北美业务IPO等方式,在2030财年末实现2万亿日元股东回报[2] - 三井物产错失以10亿美元出售Seven & i 2%股权的机会,Seven Bank 10%股权将以300亿日元(约2.08亿美元)出售给伊藤忠商事[2] 日本并购市场动态 - 2025年上半年日本并购交易额达232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两倍,推动亚洲并购总额至6500亿美元[2] - 日本政府修订《公司法》推动公司治理改革,要求提升盈利能力并优化股东参与机制[2] - 低利率环境刺激外资与私募股权活跃度,丰田、日本电信电话等企业推动上市子公司私有化[3] 投行业务布局 - 摩根士丹利增设专项融资部门并引进精英交易员,高盛强化在日团队以应对并购热潮[3] - 日本市场的相对稳定性被视为全球资本重要布局方向,佣金收益对投行亚太区盈利至关重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