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开放合作
icon
搜索文档
170家全球企业成为八届进博会“全勤生”
新华社· 2025-07-25 16:16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筹备进展 - 已有超过5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加国家综合展,瑞典、阿联酋担任主宾国,吉尔吉斯斯坦首次参展 [1] - 企业商业展签约展览面积超33万平方米,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参展企业规模创历史新高 [1] - 170家海外企业和27家机构连续八届参展,体现对中国经济和进博会的信心 [1] - 新增国内外友好城市合作题材,打造特色联合展台 [1] - 首次设立最不发达国家产品专区,扩容非洲产品专区并打造"跨境电商甄选平台" [1] 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及配套服务 - 论坛主题为"开放共创新机遇 合作共享新未来",将发布《世界开放报告》及世界开放指数 [2] - 聚焦四大议题:重振多边合作、数智赋能、绿色可持续发展、中国开放政策 [2] - 上海推进264项重点保障任务,新增外籍展客商电子口岸签证便利措施 [2] - 海关拓宽保税展示交易范围,设立进博会专窗及专用通道 [2] - 推出"进博专享·溢出联动"品牌,开发"进博专线""进博专属"系列产品及"票根经济"进博版 [2]
期指:震荡走势
国泰君安期货· 2025-07-25 09:5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7月24日四大期指当月合约悉数上涨,IF涨0.71%,IH涨0.49%,IC涨1.61%,IM涨1.6%;本交易日期指总成交回落,投资者交易热情降温,IF、IH、IC、IM总成交分别减少16976手、13034手、9753手、6634手;持仓方面,IF、IH、IC、IM总持仓分别增加2311手、135手、1553手、35手;IF、IH趋势强度为1,IC、IM趋势强度为1 [1][2][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期指数据 - 沪深300收盘价4149.04,涨0.71%,成交额4870亿;IF2508收盘价4147,涨0.71%,基差 -2.04,成交额376.2亿,成交量30340手(↓1946),持仓量47426手(↑357)等多组数据 [1] - 上证50收盘价2812.44,涨0.40%,成交额1181.4亿;IH2508收盘价2815.4,涨0.49%,基差2.96,成交额107.7亿,成交量12773手(↓3448),持仓量20633手(↓224)等多组数据 [1] - 中证500收盘价6293.6,涨1.56%,成交额3201.9亿;IC2508收盘价6269.6,涨1.61%,基差 -24,成交额322亿,成交量25848手(↓1438),持仓量53361手(↑1361)等多组数据 [1] - 中证1000收盘价6701.12,涨1.42%,成交额3744.1亿;IM2508收盘价6675.8,涨1.60%,基差 -25.32,成交额575.1亿,成交量43342手(↑960),持仓量64427手(↓557)等多组数据 [1] 期指前20大会员持仓增减 - IF2508多单增减197,空单增减808,空单净变动2370;IF2509多单增减 -108,多单净变动 -645,空单增减1821等多组数据 [5] 重要驱动 - 国家主席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强调中欧加强合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就《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上证指数涨0.65%,深证成指涨1.21%,创业板指涨1.5%,北证50涨1.1%,A股全天成交1.87万亿元,上日成交1.9万亿元,大盘低开高走,沪指2022年1月以来首次收于3600点上方,创业板指日内领涨,近4400股飘红 [6]
努力开辟中欧关系更加光明的下一个50年(和音)
人民日报· 2025-07-25 06:27
中欧关系发展 - 中欧建交50周年之际双方就深化关系达成重要共识 强调相互尊重 开放合作 互利共赢原则 [1] - 中欧关系定位为不针对第三方 深化战略沟通可增进互信并实现共同进步 [2] - 中欧合作领域广泛 包括经贸 生态环保 绿色产能等 规模和深度持续拓展 [2] 经贸合作成果 -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 有效维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2] - 大批欧盟企业在中国市场获得丰厚回报 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 [2] - 中欧经贸本质为优势互补 可在动态平衡中实现互利共赢 [2] 全球治理合作 - 中欧共同推动《巴黎协定》达成 加强生物多样性和人工智能治理合作 [3] - 双方发表《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 坚持多边主义应对全球挑战 [3] - 中欧主张维护二战后国际秩序 推动构建更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 [3] 合作前景展望 - 中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将为中欧合作提供新机遇 [2] - 中欧关系积累足够经验应对挑战 需相向而行顺应时代潮流 [3] - 双方合作有助于提升各自经济繁荣和人民福祉 [2]
第一观察·瞬间 | 中欧携手合作意义重大而深远
新华社· 2025-07-25 00:55
中欧关系发展 - 习近平主席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强调中欧关系的重要性 [5][8] - 中欧建交50周年,双方围绕中欧关系发展进行深入交流,回顾历史、立足当前、展望未来 [8] -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欧是国际社会中的"大个子",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应展现大担当 [8] 中欧合作意义 - 中欧是主张多边主义、倡导开放合作的建设性力量,国际形势严峻复杂时更需加强沟通、增进互信、深化合作 [8] - 中欧经贸交流和人员往来日益密切,在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开展富有成效的协调合作,为近20亿中欧人民带来福祉 [9] - 中欧关系积累了足够经验和正能量,不断走向成熟稳定,应从容应对风云变幻、困难挑战 [9] 中欧未来主张 - 习近平主席以"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总结中欧建交50年的重要经验和启示 [9] - 提出三点主张:坚持相互尊重巩固伙伴关系、坚持开放合作妥善处理分歧、践行多边主义维护国际规则秩序 [10] - 强调中欧领导人应展现远见和担当,作出符合人民期待、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战略抉择 [11]
外交部:中欧举行领导人会晤 深化对话合作
快讯· 2025-07-22 15:32
中欧关系与领导人会晤 - 今年是中国同欧盟建交5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 [1] - 中欧关系已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双边关系之一,合作成果丰硕,惠及近20亿中欧人民 [1] - 中欧合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是经济全球化时代互利合作的典范 [1] - 当前中欧关系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时刻,既有机遇也面临挑战 [1] - 在国际局势动荡、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欧领导人会晤有利于加强战略沟通和深化合作 [1] - 中方愿与欧方共同努力,通过会晤发出维护多边主义和开放合作的积极信号 [1]
开放合作 互利共赢 和合共生(人民观点)
人民日报· 2025-07-22 06:12
(一) 百年变局之下,人类命运与共,"同球共济"、和合共生是人间正道。 以"供应链"打造"共赢链"—— 国际形势变乱交织之际,7月16日至2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举行。现场共签署 合作协议、达成合作意向超过6000项,中外参展企业和机构达到1200家,线上线下观众超过21万人次, 比上届增长5%……"链接世界、共创未来",彰显了共赢发展理念。 自2023年首届链博会开始,致力于促进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融通、产学研用协同、中外企业互 动,搭建产供链国际合作平台,这一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又一 公共产品。 "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 自2018年以来,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举办7届,累计超过 180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参展,累计意向成交金额超过5000亿美元,成为中国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 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中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最近,多家国际民调机构调查显示,中国在 全球的好感度持续上升。 开放合作,互利共赢。 "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维护开放 ...
新华时评丨稳中向好,为全球注入信心——中国发展增益世界之稳定性
新华社· 2025-07-21 17:20
日前发布的中国经济"半年报"显示,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在全球经 济复苏乏力、地缘冲突频发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确定性"已成为稀缺品。作为世界第 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稳健表现不仅关乎自身发展,更为动荡不安的世界经济注入宝贵的信心 与活力。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今世界,中国持续扩大开放的明确姿态和巨大市场潜力,为全球资本和企业 提供了宝贵机遇。从不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到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从全面实施跨境服 务贸易负面清单,到便利跨境数据流动,中国以制度型开放不断打破壁垒,以政策的连续性与开 放姿态,为外资提供了长期稳定的锚点。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 24018家,同比增长10.4%。中国用行动向世界证明,中国是可以信赖并携手创造美好未来的伙 伴。施耐德电气高管阿里·哈吉·弗拉杰的感受颇具代表性:"在全球制造业加速转型的过程中,中 国市场展现出惊人的创新活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面对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逆流,中国持续为全球经济治理注入稳定的力量。从发展绿色金融、数 字经济,到参与气候治理、捍卫多边贸易秩序,中国向世界持续提供更多优质公共产品,推动全 球经济 ...
全球供应链报告发布:开放合作与创新成发展关键词
搜狐财经· 2025-07-18 18:52
全球供应链发展趋势 - 全球供应链整体发展趋势向好 正朝着更有效率、更具活力的方向发展 [2] - 2018年至2024年 全球供应链促进指数由基值1增长至2.71 增幅最大 [2] - 创新指数攀升至2.16 创新投入供应链上中下游、创新活动、创新环境共同拉动指数上升 [7] 开放合作成果 - 全球十大智能手机品牌中 中国厂商占据八席 体现全球产业链开放合作成果 [3] - 高通公司与产业伙伴携手推动AI能力在各类终端快速部署 开创人机交互新范式 [3] -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围绕科技、媒体和通信、医疗健康、高端制造、现代农业等重点行业开展投资 [8] 供应链韧性挑战 - 全球供应链韧性指数上升幅度小于其他三个指数 且波动幅度大 [4] - 当促进指数、连接指数、创新指数出现下降时 韧性指数都会下降 表明全球供应链内在质量不稳定 [4] - 英国商业与贸易部建议各国政府加强政策协调 提升响应速度以增强供应链韧性 [6] 创新驱动转型 - 增强现实、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推动全球供应链进入数智化发展阶段 [7] - 碳捕集与封存、智能电网等绿色低碳技术加快推广应用 [7] - 思爱普帮助客户实现从数字化到自动化再到智能化的跨越式发展 数字技术重塑供应链每个环节 [8] 政策与企业建议 -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建议提高经贸、投资等政策的透明稳定和可预见性 避免政策频繁变动 [6] - 中国贸促会建议坚持开放包容的多双边规则 通过对话协商解决贸易争端 [6] - 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 促进要素自由流动 是提升供应链韧性的关键 [8]
中国用一组数据告诉全球,中美关税战分出胜负,特朗普应感到庆幸
搜狐财经· 2025-07-16 11:57
中美贸易数据 - 2025年上半年中美进出口总值2 08万亿元 同比下降9 3% 其中出口1 55万亿元下降9 9% 进口5303 5亿元下降7 7% [1] - 二季度中美贸易同比降幅达20 8% 6月进出口从5月不到3000亿元回升至3500多亿元 但难改整体下滑态势 [1] - 同期中国外贸进出口21 79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2 9% 二季度同比增长4 5% 连续7个季度保持增长 [1] 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对中日韩等盟友加征关税 加拿大面临35%关税 欧盟墨西哥面临30%追加关税 形成"连环套"施压 [3] - 美国取消800美元以下包裹免税政策 限制中国材料新能源项目税收抵免 阻挠中美技术合作 [3] - 威胁对俄罗斯及贸易伙伴加征100%关税 但5月美俄贸易仅进口3535万美元大豆和100万美元锆石 [5] 中国开放举措 - 给予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零关税 上半年自这些国家进口实现两位数增长 将扩展至53个非洲国家 [5] - 深化与东盟欧盟中亚中非合作 完成东盟3 0版谈判 通过自贸朋友圈拓展经贸空间 [5] - 中国稀土资源仍具战略影响力 反对美国胁迫式制裁破坏第三方关系 [7] 全球贸易格局 - 美国关税政策扰乱全球供应链 导致其贸易伙伴关系疏离 [3][7] - 中国开放合作理念吸引更多国家加入 中美对话是实现全球共赢的唯一途径 [7][8] - 全球贸易环境需稳定性 中国外贸韧性数据证明开放决心 美国单边主义将加剧孤立 [8]
(和音)点燃创新引擎 引领高质量发展——读懂中国经济何以破浪前行②
人民日报· 2025-07-15 05:49
科技创新成果 - 中国连续15年稳坐全球制造业"头把交椅",22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 [2]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达1.2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 [2] - 中国空间站"天宫"全面建成运营,嫦娥六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2] - 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建成运营 [2] - 国产大飞机C919实现商业飞行,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投入商业运行 [2] 高铁与交通技术 - 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在北京举行,全球行业领袖探讨高铁发展未来 [1] - 雅万高铁圆了印度尼西亚人民的"高铁梦",匈塞铁路改变了塞尔维亚的交通面貌 [3] - 中国高铁技术和装备"走出去",极大便利当地民众出行,助力地区发展 [3] 绿色技术与出口 -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12.7% [3] - 中国绿色产品和技术加速出口,引领全球绿色转型潮流 [3] - 杂交水稻、菌草种植等技术加快推进当地农业现代化 [3] 航天与国际合作 - 国际深空探测学会成立大会在安徽合肥举行,中国首个深空探测领域国际科技组织成立 [1] - 中埃联合设计研制的埃及二号卫星在中国酒泉成功发射,巴基斯坦第二颗通信卫星在中国西昌成功发射 [4] - 中国牵头发起金砖国家遥感卫星星座、"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等多边合作项目 [4] - 中国同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近200份政府间航天合作协议 [4] - 嫦娥七号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 [4] 人工智能技术 - 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以低成本、高性能、开源,让人工智能技术更加可及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