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

搜索文档
辽宁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6-03 05:43
文体旅融合新业态 - 辽宁大连冰山慧谷老厂区改造为文体旅消费集聚区,保留1650平方米专业级冰面和完整铸造生产线,吸引游客体验滑冰、购物、休闲一体化服务 [1] - 辽宁省博物馆通过创编舞蹈《簪花仕女图》和开发文创产品(仕女冰箱贴、簪花手捻等)实现文物活化,文创销售火爆 [2] - 鞍山千山景区定向越野活动刷新门票销售纪录,铁岭城市马拉松带动当地美食(铁锅炖、锅包肉)热搜,锦州奉国寺因游戏《黑神话:悟空》取景成为打卡地 [2] 产业数据与政策支持 - 2024年辽宁接待游客6.52亿人次(同比+28.1%),旅游收入6325.2亿元(同比+25.9%) [1] - 辽宁省成立文体旅融合发展领导小组(含24家省直单位)和产业发展集团,整合资源并打造20余条精品线路,推动区域联动差异化发展 [2] - 辽宁推出"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赛事去旅行"等特色玩法,博物馆、纪念馆、演出场馆人气显著提升 [2] 科技与服务升级 - 沈阳老北市运用航空阻燃材料和无人滑翔机技术打造"凤舞"表演,大连部署智慧交通大屏和"海上游大连"管理平台提升出游便捷性 [3] - 辽宁文旅部门采纳网友建议优化服务(如沈阳地铁站名调整、大连港东五街设拍照专区、丹东开放机关停车场),"听劝"成为服务新标签 [3] - 辽宁省委提出加快培育文体旅融合新增长点,目标打造高品质示范地,呼应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大力发展旅游业"要求 [3]
再获3项国际大奖,北京城市图书馆已累计获7项国际级荣誉
新京报· 2025-05-30 19:52
国际奖项与荣誉 - 北京城市图书馆凭借智慧空间、可视互动、多维展览获得Vega Digital Awards、A'Design Award、iF设计奖3项国际大奖,累计获得7项国际级荣誉 [1] - 元宇宙体验馆荣获2025年度Vega Digital Awards最佳交互金奖,数据可视化系统荣获2024-2025年度A'Design Award大奖白金奖 [1][2] - 2024年获得国际图联(IFLA)"2024年度公共图书馆奖"和DFA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2025年被《TIME时代周刊》选为"最受期待的公共图书馆" [8] 技术创新与沉浸式体验 - 元宇宙体验馆运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多模态交互及大型语言模型技术,构建沉浸式阅读与学习场景,复刻实体场馆至云端并融合AI、VR、AR技术 [1] - 数据可视化系统融合数字孪生、三维GIS和实时渲染技术,通过18米宽、3米高的互动屏幕展示,实现"物理空间+数字服务"双轨融合及智慧管理中枢功能 [2] - 沉浸式交互体系还原绿心公园等地标,提供馆内空间漫游、三维导航、智慧场景生成、文旅融合推荐等功能 [2] 文化展览与创新实践 - "版画中轴——珍藏版画典籍展"以版画为核心线索,分为四个单元及互动探索板块,空间设计汲取北京中轴线对称与阵列特征,2025年斩获德国iF设计奖 [2][5] - 少年儿童馆"阅读花园"项目获2025年IFLA PressReader国际营销奖第二名,打造共成长、可交互的"数字花园" [5][7] - "版画中轴"和"阅读花园"体现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标志中华文化基因在当代设计语境下的创新表达 [7] 运营数据与社会影响 - 开馆以来累计开展超5000场文化活动,线上线下参与人次超2657.6万,到馆读者达479万人次 [8]
就业服务20条重在落实
证券时报· 2025-05-27 02:13
政策核心内容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20条服务举措,覆盖就业市场多个关键痛点 [1] - 政策强调"信息匹配"和"精准服务",推出"政策计算器""直补快办"等创新模式,旨在提高政策触达效率 [1] - 政策回应当前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包括高校毕业生"求职难"与企业"招工难"并存的现象 [1] 均等普惠措施 - 政策明确要求"就地就近服务",统一服务标准,缩小城乡、区域间就业服务差距 [1] - 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将获得更公平、更便捷的就业支持 [1] 数字赋能举措 - 政策提出通过大数据匹配岗位、AI职业指导等智能化手段提升就业服务效率 [2] - 强调线上服务必须与线下支持相结合,避免技术成为新的门槛 [2] 区域协同机制 - 政策要求建立公共就业服务联动机制,解决跨地区就业信息不对称、保障不衔接等问题 [2] - 旨在打破地域壁垒,促进劳动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高效配置 [2] 政策落实重点 - 需强化基层服务能力,避免政策执行中的"上头热、下头冷"现象 [2] - 建议建立动态反馈机制及时调整政策偏差,并加强监督考核杜绝形式主义 [2]
陕西咸阳:巧用项目“加减乘除法” 聪明算账智慧花钱
搜狐财经· 2025-05-24 14:02
投资项目规模与进展 - 2025年咸阳市安排市级重点建设项目356个,总投资2156.9亿元,年度投资728.5亿元,截至4月底完成投资294.1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0.38% [1] - 谋划储备项目累计2133个,资金需求1283.2亿元,申报项目697个,资金需求521.05亿元,包括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54个(53.9亿元)和专项债券项目401个(405.7亿元)[3] - 纳入市级"四个一批"清单项目1785个,总投资9370.17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43个,如地铁11号线、"引泾上塬"供水工程 [6] 重点产业项目与技术突破 - 永寿县年产1500吨高能效耦合制氢及10万吨工业气体示范项目推动能源绿色转型 [2] - 高新区年产5.8万套专用轮胎建设项目实现智能芯片与轮胎制造工艺融合 [2] - 彬州市薄膜封装关键材料及核心装备生产项目解决显示面板领域国外"卡脖子"问题 [2] - 秦都区正泰输配电产业数智化改造项目预计年产值12.6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聚集 [2] - 陕西金灃科技建设国内首条5层以下石墨烯示范线,年产40吨高品质石墨烯,2025年产值目标5000万元 [8] 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 - 中国西部AI创新港开放后5天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成为数字产业化重要载体 [5] - 计划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较2023年增长25%,规上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9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75% [9] - "咸企通"智慧服务平台集成2600余条政策,AI智能匹配使政策解析准确率提升45%,响应速度加快70% [10] 要素保障与政务服务 - 省级重点项目用地保障80/88个,市级重点项目用地保障256/286个,环评手续完成177/231个 [11] - "咸企通"平台实现政策直达、诉求响应等功能,通过DeepSeek技术升级提升服务效率 [10] - 推行"清单化管理、数字化赋能、人性化服务",涉企执法检查执行"有需必应、无事不扰"25条 [12] 城市基建与民生工程 - 世纪大道综合改造工程2026年完工,雨污分流改造2025年底完成 [5] - 文兴路体育公园、咸平路智慧停车场等项目优化城市功能 [5] - 咸阳博物院(新馆)、法士特高端智慧农机装备等123个重大项目计划二季度开工 [6]
中石化四建公司推动技术创新—— 焊枪作笔绘出新图景
经济日报· 2025-05-24 06:12
清晨6点,渤海湾的晨雾还未散尽,在天津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工地上,就已响起金属碰撞的清脆声音。 中石化第四建设有限公司焊工刘学调整着自动焊机的参数,淡蓝色电弧在储罐纵缝间划出轨迹。在他身 后,矗立着由中石化四建公司承建的高达42米的巨型液化天然气储罐。 自成立以来,中石化四建公司持续推动石化基建技术创新,以数字赋能和绿色发展引领传统企业向智能 化、低碳化转型,将诸多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应用于石化建设领域,推动企业运行效能和发展动能不断 增强,实现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公司累计申请专利222件,获得专利授权138件,申请并获得软件著 作权9项,承担中石化集团公司技术研发课题6项、炼化工程集团技术开发课题15项。 技术突破 天津南港码头防波堤边,几艘驳船缓缓停靠在9座白色液化天然气储罐旁。截至目前,天津液化天然气 接收站二期工程已安全投运近2年。 "这些大型储罐的总储气能力在国内已投产的同类接收站中居前列。"中石化四建公司天津液化天然气接 收站项目经理康帅说,"由于储存能量巨大,为便于海运,这些储罐通常建于沿海地区。但建于海边, 储罐易受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一旦发生泄漏或爆炸将产生次生灾难,这对设计提出了更高要 ...
近岸蛋白: 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5-22 20:15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2,755.51万元,同比下降16.73% [2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441.63万元,同比下降523.68% [24]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174.86万元 [24] - 报告期末总资产22.18亿元,较期初减少3.51% [2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31.58万元,同比下降80.75% [25] 董事会工作情况 - 2024年共召开9次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多项重要议案 [16] - 董事会下设战略与发展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提名委员会 [7] - 独立董事勤勉尽责,出席相关会议并认真审议各项议案 [9] - 公司高度重视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举办多次业绩说明会 [12] - 截至2024年底,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公司股份 [13] 监事会工作情况 - 2024年共召开7次监事会会议 [18] - 监事会认为公司财务体系完善,财务状况良好 [20] - 募集资金使用和管理规范,无违规行为 [20] -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21] - 2025年监事会将继续加强监督检查,防范经营风险 [21]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业成本4,798.96万元,同比上升28.75% [25] - 销售费用5,193.39万元,同比上升19.17% [25] - 管理费用4,915.38万元,同比上升11.06% [25] - 研发费用4,992.29万元,同比上升11.46% [25] - 财务费用-3,395.57万元,同比下降23.53% [25] 2025年计划 - 推进公司治理建设,提升规范运作水平 [13] - 深化降本增效,强化运营管理 [14] - 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保证信息披露质量 [14] - 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提升管理效能 [15] - 监事会将继续加强监督检查,防范经营风险 [21]
司法部发布行政执法监督典型案例
新华社· 2025-05-22 16:06
行政执法监督典型案例 核心观点 - 司法部发布一批行政执法监督典型案例 旨在优化营商环境和规范涉企行政执法 [1] - 典型案例涵盖严格执法 程序规范 权限协调 监督协同和数字赋能等多个方面 [1][2] 严格执法 - 山东某市市场监管局监督机构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 对违法行为处以行政处罚并启动行刑衔接程序 [1] 程序规范 - 重庆某区司法局纠正区住建委未作出行政决定直接要求缴纳滞纳金的程序违法行为 强调程序合法保障实体公正 [1] 权限协调 - 甘肃某市司法局协调解决部门间行政执法权限争议 完善当地监督制度体系 [2] 监督协同 - 云南交通运输部门联合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法行为 对不当行为给予处分并开展全系统警示教育 [2] 数字赋能 - 江苏某市司法局开发"扫码入企"信息化平台 解决重复检查 多头多层检查难题 [2] - 浙江某市司法局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监督精准度 解决人员不足和监督手段少问题 [2]
将千年运河IP培育为文旅新增长极
新华日报· 2025-05-20 05:07
大运河文旅超级IP培育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运河是宝贵遗产和流动文化 需统筹保护传承利用 在文化强国与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 加速培育大运河文旅超级IP成为文旅新增长极 [1] - 大运河江苏段贯穿8座设区市 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31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世界文化遗产要素28个 遗产河段325公里占全线三分之一 世界文化遗产区7个占总面积46% 遗产点22个占全线40% 全国重点文保单位214处 国家级非遗131项 [2] - 大运河文旅IP面临文化特质挖掘不足 生态保护压力 品牌矩阵未成型等瓶颈 文化资源转化效能低 跨区域协同机制不健全 项目同质化严重 区域发展失衡制约超级IP打造 [3] 文化价值体系构建 - 需系统挖掘大运河文化内核 建立省级研究中心 联合高校智库形成权威文化阐释体系 整合3000项旅游资源 运用区块链AI技术搭建文化资源数据库 实现文物非遗数字化管理 [4] - 通过VR/AR技术复原漕运场景民俗活动 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 推动传统文化资源向数字文化资产转化 [4] 生态空间治理 - 构建"一核引领 五带协同"生态格局 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为核心 推进生态景观带 城市休闲带等功能区建设 建立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 实施统一水环境标准 [4] - 重点推进岸线生态修复 航道生态化改造 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集群 布局清洁能源生态农业等产业 探索"生态+文旅"协同模式 [4] 文旅产业升级 - 构建"文化+科技+产业"融合体系 依托南京苏州数字经济高地 建设数字文创产业园 发展影视动漫数字演艺等新业态 [4] - 开发内河游轮水陆空联运产品 打造"运河十二时辰"主题线路 配套智慧旅游服务平台 推动区域资源整合 建立城市文旅联盟 实施"一票通游"政策 [4] - 引入国际文旅品牌 打造集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商务会展于一体的世界级文旅目的地 [4]
从7只到1.1万只,朱鹮保护带来哪些启示?
中国环境报· 2025-05-19 09:51
坚持法治筑基,以《野生动物保护法》构建物种保护等级体系,以《自然保护区条例》划定刚性生态屏 障,为朱鹮保护筑牢制度根基。2019年汉中划定生态红线,保障朱鹮核心栖息地免受侵扰。洋县创 新"四不准"铁律(不准伐木、不准狩猎、不准开矿、不准污染),从源头切断生态破坏链。洋县人民法 院发挥秦岭保护法官工作站、环境资源审判巡回点、"秦岭四宝"司法保护基地作用,推进"行政执法+检 察监督+司法审判"综合治理。同时,加强朱鹮保护国际合作。我国自1999年向日本输出7只朱鹮种源, 以"基因共享"打破种群孤立困境以来,截至2024年重建起了包括500余只朱鹮在内的野外种群。这一跨 境朱鹮保护协作范例,彰显了生态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濒危物种保护提供了"中国方案"。 数字赋能,构建智慧保护链 从1981年在陕西汉中市洋县发现全球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到如今全球种群数量突破1.1万只,朱鹮保护 的成功绝非偶然,这揭示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思维——既保持法律权威又预留创新空间,既攻克 专业瓶颈又注重实用转化,既强化可持续发展又共享生态红利。中国生态治理经验为全球濒危物种保护 贡献了中国方案。 系统治理,筑牢生态安全网 从法律条文规 ...
田间地头开直播!金昌供销社以电商助力乡村振兴
搜狐财经· 2025-05-17 18:53
电商布局与数字化转型 - 金昌市以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为突破口,全面布局电商领域,推动传统农业向数字化转型升级 [1] - 通过搭建抖音、拼多多、美团外卖等主流电商平台,打通线上线下融合通道,探索"互联网+农业"发展新模式 [1] - 今年一季度,金昌供销系统商品销售总额达4.17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农产品销售额0.65亿元,实现利润35万元,同比增加9万元,增长34.62% [7] 创新销售模式与消费者互动 - 创新推出"产地直采直播"模式,将直播间搬到田间地头和蔬菜大棚,通过沉浸式场景展示,让消费者"云体验"农产品的生长环境 [3] - 线上发放限时折扣券、满减福利,线下同步开展"八五折惠民促销",实现消费场景无缝衔接 [3] - 以"金域甄品"为主题的300余场助农直播累计吸引超150万网友围观,有效破解农产品上行"最后一公里"难题 [3] 产销对接与资源整合 - 整合供销社流通网络、农民合作社生产资源及农业科技推广技术优势,打造"全品类农资供应+技术帮扶+大数据共享"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5] - 社有企业直接深入田间地头,批量采购农户滞销的蔬菜、水果等季节性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和线下生鲜超市双渠道发力,建立常态化产销对接机制 [5] - 200余款本地优质农货借力电商"飞"向全国,包括土豆、白菜等民生刚需品与藜麦、沙漠茶等特色产品 [5] 线下展示与品牌推广 - 在供销社便民生鲜超市设立线下农产品展示专区,集中展示藜麦、沙漠茶、苹果、葡萄、玉米等金昌本地特色产品,通过品鉴试吃、优惠促销吸引市民 [5] - 下一步将打造区域公用品牌,让"金昌产""甘味金品"通过数字浪潮走向全国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