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一代信息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打造“长三角企业入沪第一站” 上海青浦向世界发出邀约
搜狐财经· 2025-07-25 19:38
青浦新城战略定位与发展规划 - 青浦新城作为上海"新城发力"和"两翼齐飞"战略叠加区域,规划面积91.1平方公里,占青浦13%国土面积却贡献全区40%的GDP和65%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 - 定位为"长三角企业入沪第一站",以"1+3"重点片区(中央商务区+城市更新实践区/未来城市样板区/产业创新园区)为核心,其中6.5平方公里的中央商务区为发展核心[10] - 依托与江浙两省接壤的区位优势,成为上海链接长三角城市群的关键节点[10] 产业生态与重点项目 - 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构建以华为为核心的全产业生态链[10] - 华为与青浦区政府合作启动"长三角AI+联合创新中心",百信信息技术等企业将参与智能终端产业集群的本地化研发与生产[1][11] - "北斗及低空经济"作为特色产业,与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协同发展[10] 企业服务与配套建设 - 推出"企呼我应"数字化服务平台,整合市/区两级资源实现企业诉求闭环管理,覆盖全区域、全过程、全方位服务[11] - "十五五"期间将完善产业社区住房供应体系,提供租赁住房、研发创新空间等复合功能,降低创新创业成本[11] 战略合作与资源整合 - 上海理工大学、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等40个项目集中签约,与青浦区政府建立战略合作框架[1] - 青浦新城以服务长三角一体化、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进博会等国家战略为牵引,加速"长三角创新枢纽"建设[5]
科顺股份参设一支并购基金
FOFWEEKLY· 2025-07-25 17:58
科顺防水科技设立产业并购基金 - 公司通过董事会决议设立产业并购基金 总认缴规模达4 81亿元人民币 其中子公司横琴逸东作为有限合伙人出资2 4亿元人民币 [1] - 基金合作方包括专业投资机构高新创投和科创集团 其中高新创投担任普通合伙人/执行事务合伙人/基金管理人角色 [1][2] - 基金主要投资方向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 新材料 新科技 先进制造等前沿科技领域 以及国家大型战略工程相关产业 [1][2] - 设立目的为推动公司产业创新 智能转型 提质增效 探索第二增长曲线 加快战略转型升级 [1][2] 行业投资趋势 - 上市公司当前阶段对设立并购基金表现出较高热情 该现象成为行业关注热点 [4]
上海经济半年报出炉:GDP同比增长5.1%
第一财经· 2025-07-25 15:38
经济增长 - 上半年全市GDP达26222.15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20739.70亿元(占比79.1%),增速5.4%领先整体[1][10] -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5.6%,较一季度加快2.1个百分点[2][11] - 服务业优势行业表现突出:信息传输/软件业增加值3637.29亿元(+14.6%),金融业增加值4500.81亿元(+8.8%),合计贡献超六成GDP增长[3][10] 产业结构 - 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产值增长9.1%,其中人工智能(+12.3%)、集成电路(+11.7%)、生物医药(+4.4%)[2][12] - 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增速达16.0%,高于工业整体10.4个百分点,智能手机产量增长1.3倍,平板电脑增长49.0%[12] -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增长6.7%,新一代信息技术(+13.9%)、新能源(+12.5%)、高端装备(+10.7%)领跑[2] 投资与消费 -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2%,其中工业投资(+19.8%)、城市基建投资(+17.9%)表现强劲,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投资激增43.0%[4][13]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60.41亿元(+1.7%),家具类(+18.8%)、家电类(+18.7%)、体育娱乐用品(+27.8%)增速显著[5][13] - 以旧换新政策拉动高能效家电零售额增长63.9%,计算机及配套产品零售额增长1.3倍[6][13] 创新与贸易 - 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9.37万件(+12.2%),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0家、外资研发中心19家[12]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5月营收增长27.1%,人工智能算力相关咨询服务业营收暴增1.3倍[12] - 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增长23.6%,高于全市21.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民营工业总产值增长8.8%[14] 金融市场 - 主要金融市场成交额增长6.6%,上交所证券成交额(+28.6%)、上期所(+23.0%)、黄金交易所(+54.4%)[7] - 6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2.90万亿元(+7.5%),贷款余额12.85万亿元(+8.4%)[7]
柴天佑: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工业智能化发展
新华网· 2025-07-25 12:53
科技创新与工业智能化 - 新一代信息技术正驱动工业自动化与信息化向工业智能化跨越,需将工业智能化从技术研究到工程化、产品化全链条打通 [1] - 工业智能化的核心是构建具有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的智能系统,当前工业革命的关键在于此 [3] - 互联网、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需与工业场景深度融合,加快构建工业智能系统以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1][3] 新工业革命的驱动因素 - 能源流的改变(如新能源技术)使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绕过传统发动机技术难题,实现国际领先 [3] - 信息流的变革(工业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工业元宇宙)推动工业技术快速发展,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优化 [3] - 新一代工业信息技术为研发工业智能系统开辟新途径,使中国制造业处于新型工业化前列 [3] 产业协同与跨界合作 - 政企学研用领域数百名嘉宾围绕科技创新协同合作、发展新质生产力展开跨界研讨 [1] - 需推进科技创新力量协同合作,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产业升级提供策略支持 [1]
中国推动多领域扩大开放 鼓励外资布局中西部和东北地区
中国新闻网· 2025-07-21 15:11
制造业对外开放政策 - 中国将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推动电信、互联网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 [1] - 鼓励外资更多地投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支持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合作 [1] - 强化重点外资项目服务保障,构建高能级开放合作平台,推动产业跨境合作、园区跨境共建 [1] 产业转型升级 - 中国正支持地方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改造升级传统产业 [1] - 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鼓励东部地区科技创新成果在中西部、东北地区异地孵化、转化 [1] 区域合作与外资布局 - 广西深化与东盟产业合作,加快建设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中心,鼓励外资参与创新链、产业链投资 [1] - 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为外资企业布局中国内陆地区提供重要合作平台 [1] 活动签约成果 - 活动促成签约项目296个,签约金额2173亿元人民币 [2] - 涉及领域包括人工智能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特色轻工产业等 [2]
涉及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签约金额超2100亿元
快讯· 2025-07-21 09:05
7月20日,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广西)在南宁举行。本次活动共促成签约项目296个,签约 金额2173亿元,涉及人工智能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特色轻工产业等领 域。(央视新闻) ...
高技术制造业宏观周报:信周频高技术制造业扩散指数涨幅持平-20250713
国信证券· 2025-07-13 13:23
周度观察 - 截至2025年7月5日当周,国信周频高技术制造业扩散指数A录得0.2,指数B为51.0且较上期有所修复[1][10] 数据跟踪 - 6 - 氨基青霉烷酸价格230元/千克,较上周上升50元/千克[3][12] - 丙烯腈价格8200元/吨,与上周持平[3][12] - 动态随机存储器价格1.4490美元,较上周上升0.031美元[3][12] - 晶圆价格2.68美元/片,与上周持平[3][12] - 六氟磷酸锂价格5.05万元/吨,较上周下降0.12万元/吨[3][12] - 中关村电子产品价格指数:液晶显示器报91.04,与上周持平[3][12] 政策动向 - 7月9日,两部门印发行动方案,面向10个重点产业领域解决关键计量问题[4][12] 前沿动态 - 7月7日,阿里通义开源网络智能体WebSailor,其实测结果超越部分闭源模型[4][13][15] 风险提示 - 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或致指标失灵,存在政策干预和经济增速下滑风险[5][24]
中国物流信息化市场动态监测及竞争格局分析报告2025~2031年
搜狐财经· 2025-07-13 05:16
全球物流信息化发展概况 - 全球物流信息化市场规模从2018年到2024年持续增长,2024年达到XX亿美元[20] - 美国物流信息化行业在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有优势,其发展经验对中国有启示意义[12] - 欧洲物流信息化行业重点布局在智能交通和可持续发展领域,欧盟《可持续与智能交通战略》推动行业转型[13][18] - 全球物流信息化行业预计在2025-2031年期间保持增长趋势,到203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XX亿美元[21] 中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 - 中国社会物流总额从2018年到2024年持续增长,2024年达到XX万亿元[23] - 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呈现下降趋势,2024年为XX%[25] - 物流业景气指数在2020-2024年间保持稳定,2024年为XX%[29] - 中国物流信息化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XX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XX亿元[35] - 物流信息化发展呈现四大特征:供应链一体化、平台专业化、技术融合发展和智能装备加速布局[4] 物流信息化技术应用 - 大数据技术在物流信息化中的应用包括需求预测、路径优化和资源调度,2024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达XX亿元[60] - 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从2019年的XX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XX亿元,在物流领域应用于需求预测和供应计划[65][7] - 云计算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XX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XX亿元,主要应用于物流信息平台建设[67] - 5G技术在物流信息化中发挥重要作用,2024年全国5G基站累计建设达XX万个,用户渗透率达XX%[74][77] 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 中国公路总里程从2018年的XX万公里增长到2024年的XX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占比XX%[102] - 铁路营业里程从2018年的XX万公里增长到2024年的XX万公里,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104][105] - 民航运输机场数量从2019年的XX个增加到2024年的XX个,货邮吞吐量达XX万吨[107][108] - 自动分拣设备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XX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XX亿元,在电商物流中广泛应用[116] 物流信息化企业案例 - 中国外运开发的蓝星水滴IoT平台实现了物流全流程数据采集和智能分析,提升了运营效率[8] - 京东物流的链上签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了传统纸质单据的痛点,提高了结算效率[9] - 顺丰控股在自动分拣系统方面投入大量资源,提升了分拣效率和准确性[118] - IBM、Oracle和SAP等国际企业在物流信息化解决方案领域具有技术优势[15]
奇德新材:拟出资2500万元共同设立合伙企业
快讯· 2025-07-11 18:58
合资成立基金 - 公司与广东粤科风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广东省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开平市国承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广东粤科开平高质量发展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1] - 合伙企业总认缴出资金额为5亿元 [1] - 公司拟以自有资金认缴出资2500万元 [1] - 粤科风投拟认缴出资100万元 [1] - 粤科新兴产业基金拟认缴出资1.74亿元 [1] - 国承交通拟认缴出资3亿元 [1] 基金投资方向 - 合伙企业重点投资于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开平市重点产业领域等相关项目 [1]
参考: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评审标准及申报策略建议
仪器信息网· 2025-07-10 12:36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评审标准 基础条件评审标准 - 依托单位资质:需为北京市内注册的企业、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法人,近三年无重大失信或安全生产事故不良记录 [1] - 科研条件:科研用房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科研仪器设备原值不低于1500万元(新领域可放宽) [1] - 企业单位要求:近3年年均销售收入≥10亿元且研发费用占比≥5%,或年均研发费用≥2亿元(技术含量高、投资周期长的企业),研发费用境内占比≥60% [2] 研究方向与任务 - 研究方向需符合北京市重点领域(如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聚焦"卡脖子"技术或关键共性技术 [3] - 需提出切实可行的任务目标和技术路线,具备承担国家/市级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 [3] 实验室团队与人才 - 实验室主任需为本领域学术带头人,具备全时在岗能力和科研前瞻性 [4] - 固定人员不少于40人,队伍稳定且专职投入实验室建设 [5] - 鼓励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团队需体现梯队结构 [6] 科研诚信与安全 - 固定人员近三年无科研失信行为或重大科技伦理违规 [7] - 实验室近三年未发生一般及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8] 综合能力评审标准 科研成果与创新效能 - 需掌握细分领域核心技术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如专利、软件著作权) [9] - 具备技术服务和成果孵化能力,需提供产业化案例(如技术转让、示范工程) [9] - 代表性成果包括国家/省部级奖项、重大科技项目、标准制定、高价值知识产权等 [10] 运行管理与开放合作 - 实行主任负责制,需具备完善的科研组织管理制度 [11] - 鼓励产学研合作,需体现与高校、科研院所及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计划 [12] - 涉及国际合作需符合《北京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管理办法》要求 [13] 经费与条件保障 - 依托单位需承诺提供持续稳定的经费支持(科研经费、运行费用) [14] - 需提交科研条件证明材料(如科研用房、设备清单、经费预算) [15] 定期评价与动态管理标准 综合评价指标(三年一次) - 运行管理:制度建设、团队稳定性、开放共享程度 [16] - 人才培养:青年人才成长、人才梯队建设 [17] - 创新效能:关键技术突破、论文/专利产出、标准制定 [18] - 成果产出: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19] - 任务目标完成:是否实现申报时提出的核心研究目标 [20] 评价结果与退出机制 - 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21] - 不合格者给予一年整改期,整改不通过则撤销资格 [22] - 撤销资格情形包括未提交年度报告、学术造假、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或司法认定的重大违法行为 [23] 申报材料评审要点 材料完整性与规范性 - 申报书需完整填写研究方向、团队介绍、科研条件、经费保障等内容 [24] - 所有材料需真实有效(如科研用房证明、设备清单、知识产权证书),逾期不予受理 [25] 创新性与产业关联性 - 重点考察技术成果的原创性和产业化潜力,如是否解决行业痛点或推动产业链升级 [26] - 联合共建实验室需提交共建协议,明确各方职责分工(科研攻关、经费投入、成果转化) [27] 评审流程与时效 - 专家评审重点关注技术突破性、团队能力、成果落地性,部分领域需答辩或现场核查 [28] - 申报截止时间通常集中在6-7月,评审后公示拟认定名单 [29][30] 申报策略建议 - 聚焦北京市优先发展方向(如智能制造、新能源、医药健康),明确实验室在产业链中的独特定位 [31] - 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及产业链企业,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化"闭环 [32] - 提供典型案例(如专利转化、标准制定、示范工程)以体现技术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 [33] - 提前梳理科研条件证明、团队履历、成果清单,确保材料齐全规范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