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
搜索文档
传统与新兴共鸣,制造与智造共生 从这场活动,看四川“十四五”工业成就
四川日报· 2025-11-13 15:33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通过“十四五”期间及近期的实地探访,展示了四川省工业整体“量质齐升”的转型路径,重点描绘了从传统产业“智改数转”到新兴绿色动能、未来产业赛道布局的全面跃升 [7] 看转型:从"制造"迈向"智造" - 五粮液集团与6位院士共建技术创新平台,培育1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旗下两家子公司入选《2025年5G工厂名录》[8] - 东方汽轮机厂通过数字化装配系统将国内最大火电机组集群的装配周期缩短40%,其叶片加工“黑灯产线”加工精度达0.03毫米,合格率99%,人均效率跃升650%,设备利用率超90%[9] - 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近两年提升20多个百分点,计划2027年底实现全覆盖,已打造全国“数字领航”企业5家、卓越级智能工厂21家、国家5G工厂48个,建成数字化车间1200余个[10] 看"新"潮:绿色动能重塑产业版图 - 四川领克汽车实行双班生产,日整车产量稳定在1100台以上,今年全年预计产量21万台,其中新能源车占绝大部分[11] - 1—9月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70%,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产量同比增长55.0%[11] - 四川时代“零碳工厂”每两秒便有一颗电芯下线,宁德时代宜宾基地规划10期项目,总占地6400亩,为全球单体最大动力电池生产基地[11][12] - 预计2025年四川动力电池产能达400GWh,全产业链产值超5000亿元[12] 看未来:积极抢占新兴赛道 - 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贡嘎一号”人形机器人整机重25公斤,为国内唯一、全球仅有三款的超轻量级人形机器人之一[14] - 东方电气(成都)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已全面掌握氢能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并在交通、发电、低空经济等多场景拓展应用[14] - 沃飞长空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架大型载客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最大航程200公里,可搭载1名驾驶员和5名乘客,预计2026年投入商业运营[15] 看支撑:打造企业发展的港湾与后盾 - 全省“企业之家”服务体系1—9月围绕17条重点产业链举办供需对接活动19场,吸引超3300家企业参与,开展政策宣讲直播30场,服务企业突破11万家次[16][17] - 英发睿能20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从开工建设到首片产品下线仅用4个月28天,2025年5月更名为四川英发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半年N型TOPCon电池片出货量跃居全球第二[17] - 宜宾光伏产业从2022年“从零起步”到2024年产值突破300亿元,2023年9月有6家百亿级光伏企业集体落户[17]
德迈仕(301007) - 2025年11月1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1-13 15:14
短期发展规划 - 聚焦运营提效、产能优化及现有业务深化,确保稳健增长与核心竞争力 [2] - 依托"量产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研发策略,加快技术成果转化,配合客户加大新产品开发与资源投入 [3] - 通过针对性扩张、柔性生产优化、成本控制中心建设及专项工艺改善小组推动"提质、降本、增效" [3] - 持续完善数字化平台,重点推进生产环节数据采集与分析平台搭建,逐步引入数字孪生、云架构等技术 [3] - 实施人才梯队计划,优化员工激励与关怀机制,打造具有凝聚力团队 [3] 长期发展战略 - 在巩固传统汽车零部件业务基础上,积极拓展消费电子、医疗健康、核电、机器人等新领域,形成多轮驱动发展格局 [4] - 持续学习"阿米巴"等先进管理模式,增强组织韧性与风险防控能力,推动"技术-管理-市场"良性循环 [4] - 深化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在工艺开发与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实现从"制造"向"智造"全面转型 [4] - 通过收购、合作等模式整合先进技术、扩大生产规模、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 [4] - 依托光伏发电、新能源设备等绿色制造体系,践行"双碳"目标,构建环境友好、资源高效发展模式 [4] 资金管理与资本运作 - 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较2024年水平有一定改善,应收账款周转效率提升和供应链管理持续优化 [4] - 公司努力聚焦主业投资,减少非核心资产支出,目前资金以及预留措施可满足现有资金需求 [4] - 未来将继续优化资本结构,加强经营性现金流管理,通过加速回款、合理安排付款、优化库存等手段提升资金周转效率 [5][6] - 在符合监管规定前提下,积极与商业银行沟通洽谈项目贷款或流动资金贷款,支持技术升级与产能优化 [6] - 探索与自身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融资工具,进一步优化债务结构 [6] 主营业务发展策略 - 主要产品包括精密轴及精密切削件,广泛应用于汽车视窗系统、动力系统、车身及底盘系统,同时涵盖工业精密零部件 [7] - 发挥自身优势,更深入参与客户前端产品设计与研发环节,紧抓汽车产业发展浪潮 [7] - 重点开发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传动系统、线控底盘执行系统以及丝杠零件等领域,提升产品附加值 [7] - 加大客户开发力度,推动从"供应商"向"战略合作伙伴"角色升级 [7] 公司治理与股东关系 - 持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与内控制度,提升决策效率与质量,加强信息披露透明度,切实维护上市公司及中小股东权益 [4] - 公司实控人将为公司提供全方位支持,以战略互补、合规运作和价值创造为核心,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7] - 关于未来三年营收和利润目标,公司遵循信息披露合规性原则,具体财务预测涉及重大不确定性,请关注后续发布的定期报告 [8][9]
第二届“汽”势磅礴看合肥媒体摄影采风活动举办
中国新闻网· 2025-11-13 14:49
感受"汽"势磅礴 采风团首站前往尊界超级工厂。 作为江淮汽车与华为联手打造的世界级智能工厂,这里不仅诞生了中国首款百万级超豪华旗舰轿车尊界 S800,更凭借全链路数字化生产线、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创新成果,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树 立了中国高端汽车智能制造的新标杆。 走进工厂,只见众多的智能机器人精准舞动机械臂,抓取、装配一气呵成,一条条自动化产线高效运 转。展厅内,崭新的尊界S800一经亮相便成镜头焦点,快门声不断。 "我们的尊界S800上市4个月,大定就突破1.5万台,实现了产品力的强势'破圈'。"听完工作人员的介 绍,不少采风团成员都竖起大拇指。 参观完尊界超级工厂,大家驱车前往合肥的另一座世界级智能工厂——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 得益于"天工"智能制造管理系统、"魔方"车辆存取平台、"飞地"自动装配岛等一系列前沿技术,蔚来第 二先进制造基地打破了传统大规模生产与个性化定制需求的矛盾,从收到订单到整车下线只需要14天。 中新网安徽新闻11月13日电 (李后祥)近日,第二届"汽"势磅礴看合肥媒体摄影采风活动在合肥举 办。在为期两天的行程中,来自全国各地的主流媒体记者、摄影名家穿行于合肥的工厂车间、科研院 ...
宁德时代曾毓群:第五代磷酸铁锂电池产品已经开始量产;优必选Walker S2人形机器人开启量产交付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11-13 11:15
2.【宁德时代曾毓群:第五代磷酸铁锂电池产品已经开始量产】11月12日消息,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 群在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表示,目前,我们量产的第四代磷酸铁锂电池,在高比能、长寿命、 高功率方面,全面领先行业主流的第二代、第三代产品。在此基础上,近期,我们的第五代产品已经 开始量产,在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第一财经) 3. 【消息称三星电子为晶圆代工业务设立2027年目标:重返盈利、市占达20%】三星电子已为其晶圆代 工部门设立了2027年管理目标,到后年实现重返盈利、按销售额计算市场份额达到20%。三星电子的晶圆 代工业务自2022年以来由于缺乏外部先进节点合同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业内人士预计每季度亏损额在1~2 万亿韩元水平。而在特斯拉下达巨额先进制程订单、得克萨斯州泰勒晶圆厂即将贡献营收的推动下,三 星晶圆代工的整体状态有望迎来好转,这是三星定下这一目标的底气。 (华尔街见闻) 1.【ASML韩国华城园区竣工】11月12日消息,荷兰芯片设备制造商阿斯麦(ASML)韩国华城园区 竣工。阿斯麦华城园区总面积1.6万平方米,设有深紫外(DUV)光刻、极紫外(EUV)光刻等设备 零部件再制造 ...
一百多名科技英才为何来杭?
杭州日报· 2025-11-13 10:55
"杭州在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两个领域都有非常强的产业布局,有充沛的人才储备,这样的交叉优 势在全国绝无仅有。"南加州大学分子学博士李逸石带来的司南智药项目,可以通过AI大模型深度分析 全球生物医药数据,精准挖掘早期药物资产潜力,定向孵化满足药企未来3-5年需求的产品。 来自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圆炬科技团队,更想在杭州找到应用场景和耐心资本。"我们的技术 就像'微观世界的机器人抓手',通过激光精准控制高分子材料,能轻松转移LED微芯片、光电子器件, 能应用在下一代显示器和硅基光芯片领域。"圆炬科技CEO张顺介绍,团队面向显示领域的项目在绍兴 设有初创公司,但基于硅基光电子和新型可穿戴电子的项目有意向落地杭州,"杭州在这一领域的产业 集聚度、人才吸引力和投融资环境更活跃,而且像光子嫩肤医美、脑机接口等应用场景非常丰富,能帮 我们快速打开市场,实现技术商业化落地。" 自2006年以来,海外英才杭州项目对接会已连续举办20届,吸引近1100位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携 1200多个项目来杭对接,签约金额突破1.55亿元,近3年项目落地转化率高达17.3%,已成为杭州链接全 球创新资源的重要平台。 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 ...
汇川技术将在南京打造全国最大机器人产业基地
南京日报· 2025-11-13 10:52
公司战略与投资动态 - 公司于11月12日签约南京基地二期项目,旨在打造其全国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 [1] - 二期项目将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关键精密零部件及导轨、丝杠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以形成多产品组合方案能力 [2] - 公司采用“边生产、边建设”的“跑步”模式,一期项目于2022年4月开工,2023年4月竣工投产,开工当年即实现税收 [1][2] - 公司董事长解释持续投资源于对中国经济的信心、科技创新机遇以及与南京的长期合作基础,定位南京为公司在智能制造和新能源领域的战略策源地和腾飞地 [2]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中国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的领军企业,当前市值约2000亿元 [1] - 业务板块涵盖通用自动化、新能源汽车、智慧电梯、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等领域 [1] - 公司伺服电机国内市场份额第一,工业机器人和工业软件国内排名位居前列 [1] 地方政府支持与产业前景 - 江宁区计划携手公司共同打造超百亿级链主企业、四千亿级高端智能装备产业链 [3] - 江宁区预计年内构建形成3个两千亿级和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规上工业总产值有望迈上5000亿元台阶 [3]
全链条持续发力,以硬核技术竞逐市场
南京日报· 2025-11-13 10:47
机器人是智能制造的核心组成部分。2025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将于11月27日至29日在南京举行,同 期举办的市场化展览设置四大板块,国内外工业机器人与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集中亮相,将展示最新成 果。 作为东道主,南京机器人产业已形成整机、关键零部件以及系统集成应用的全链条体系。大会前 夕,记者深入埃斯顿、天创机器人、南京工艺装备,看这些优秀"链"上企业如何抢抓机遇、向"质"攀 升,全面推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产业强市建设。 领跑中国机器人市场,重载"大力士"应用广泛 工业机器人挥舞"巨臂"轻松举起千公斤重物,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精准完成螺丝锁付、巡检搬运 ——在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研发与展示厅内,一批高端机器人正以硬核技术展现"南京智 造"的实力。 "我们已拥有3千克—1200千克负载的90多款机器人产品,今年上半年市场份额达10.5%,连续两 个季度位列中国机器人市场第一。"埃斯顿执行总裁周爱林介绍。截至目前,埃斯顿工业机器人已连续7 年稳居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国产品牌出货量首位,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光伏、锂电池等30多个细分 领域。 竞逐市场,持续发力。在重载机器人领域,埃斯顿今年重磅推出的国产 ...
浙江美大荣获“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以创新科技和智能智造树立行业标杆
全景网· 2025-11-13 10:06
行业活动与公司荣誉 - 浙江省燃气具和厨具厨电行业协会于11月5日至7日在湖州成功举办第五届第三次会员大会暨2025厨具产业创新发展论坛 [1] - 大会旨在探讨行业工作成果、新技术应用及未来发展方向,共谋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1] - 浙江美大在大会上荣获两项2025燃气具和厨具厨电行业"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1] - 获奖案例分别为《集成灶产品全嵌安装技术的突破与应用》与《集成灶智能工厂的转型升级实践》 [1] 技术创新与产品突破 - 公司聚焦用户痛点,通过模块化设计、精准尺寸控制与嵌入式接口标准化,实现集成灶与各类橱柜的无缝对接 [2] - 全嵌安装技术的创新突破提升了安装效率,推动了厨电产品从功能导向向空间融合美学的升级 [2] - 该技术为厨电安装提供了标准化范本 [2] 智能制造与生产升级 - 公司构建了深度融合工业4.0理念的智能制造基地,该基地是浙江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 [2] - 智慧工厂系统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实现生产全流程精准管控与质量追溯可视化 [2] - 智能化转型大幅提升了产能与品控水准,重塑了行业制造新范式 [2] 公司战略与行业影响 - 作为集成灶行业的开创者与引领者,公司始终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引擎 [2] - "高质量发展"理念贯穿于公司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与用户服务的每一个环节 [3] - 公司获奖体现了行业对其技术研发实力与智能制造水平的高度认可 [1] - 公司举措标志着其在推动厨电产业向"高质量、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中迈出坚实一步,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1] - 公司未来将继续创新引领、强化智造根基,为消费者提供更智能、更美观、更绿色的厨房解决方案 [4]
第八届中华设计奖在甬揭晓
新华网· 2025-11-13 09:47
大赛概况与核心成果 - 第八届中华设计奖主题为“智创未来 设计共生”,在宁波颁奖 [1] - 大赛分为文化创新、乡村振兴、智能科技、数字艺术与交互四个类别 [1] - 产品组和概念组共评选出2个金奖、4个银奖、6个铜奖、12个新锐奖及181件优秀作品 [1] -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的《科大讯飞AI双屏翻译机2.0》荣获产品组金奖 [1] 参赛规模与影响力 - 本届大赛参赛作品总数达到22624件,相比首届的3537件有显著增长 [1] - 台湾地区参赛作品数量从首届的205件增至本届的2687件 [1] - 累计已有超过1.2万名台湾青年设计师和学生参与,成为海峡两岸最具影响力的设计类品牌赛事之一 [1] 行业趋势与活动 - 获奖作品涵盖智能交互、绿色环保等多领域创新设计,尤其在智能制造方面表现突出 [1] - 大赛彰显了设计及新技术在生活运用中的无限可能性 [1] - 颁奖当天举办了设计赋能城市发展主题沙龙,5位设计与科技交叉领域的专家进行了探讨与分享 [1]
如何培养新时代数智工匠(杏坛随笔)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1-13 08:54
创新素养是新时代人才的核心要求之一,提升数智工匠的创新素养不可忽视。如何培养?首先要有平台 载体,以北京为例,围绕高精尖产业和超大城市运行需求,学校可以精准对接北京市科技园区的产业, 建设中关村市域产教联合体、人工智能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平台,联合"三城一区"的领军企业,共建 产业学院、研发中心、中试基地等载体,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其次可以建立校企"双导师"制 度,针对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产业里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让他们在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提升创新能力。 职业院校也需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借鉴和吸收先进的国际标准及行业企业标准,把世界前沿技术和先进 工艺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让学校的专业教学标准和国际接轨,培养既懂专业技能、又有国际 视野的高技能人才。还可组织学生参与海外项目实践,借助世界技能大赛等活动,让他们在跨文化协作 中积累国际工程经验。 (作者系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数智工匠作为融合工匠精神与数智技能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已成为新时代城市发 展与产业升级亟需的重要力量。对职业院校来说,怎么培养数智工匠?结合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 下几点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