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基

搜索文档
华恒生物(688639):新项目稳步推进,一季度盈利能力改善
天风证券· 2025-06-08 15:1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基础化工/化学制品,6个月评级为持有(调低评级)[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华恒生物2024年年报显示营收增长但净利润下降,产能释放带动产销规模增加,缬氨酸价格走低拖累盈利,一季度收入增长,在建工程推进有望为25年提供增量,综合考虑产品价格和项目进度,下调投资评级为持有[1][2][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华恒生物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1.78亿元,同比增长12.4%,净利润1.9亿元,同比下降58%,2025年一季度营收6.87亿元,同比增长37.2%,净利润0.51亿元,同比下降41%,拟每10股派2.5元现金红利[11] 点评 - 产能释放带动产销规模增加,缬氨酸价格走低拖累盈利,各经营主体营收和净利润有不同表现,氨基酸产品是主要营收来源,产销量增加推动收入上涨但价格下滑[2][12][13] - 2024年毛利和毛利率下降,一季度综合毛利率同比下滑、环比提升,推测与缬氨酸价格企稳回升有关[3][19] - 2024年期间费用增加,研发投入加大,新增多项专利,研发人员情况稳定[22] - 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规模增加,多个项目在建,落地销售有望成后续重要增量[2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3、3.71、4.18亿元,下调为“持有”投资评级[4][27] 财务预测摘要 - 给出2023 - 2027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项财务数据及比率,展示公司成长、获利、偿债、营运等能力及每股指标和估值比率情况[30][31]
25位生物基行业领袖闭门会,「Bio-based 2025」总结6个观点和3个核心结论与您共享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6-05 18:36
核心观点 - 生物基产业面临上游原料依赖、中游认证壁垒、下游应用局限三大矛盾,需通过市场重塑、政策协同、技术突围解决 [1][6] - 行业共识认为生物基材料需从"性能替代"转向"价值创造",全产业链协同是破局关键 [20] 品牌用户需求 - 认证溯源成刚需:国际品牌要求非粮生物基原料认证(C14检测+供应链追溯),部分企业提出"梯次替代"策略(从20%生物基含量起步) [10] - 价格容忍度:品牌方普遍接受10%以内的价格上浮,成本翻倍则难以推广 [11] - 性能场景化突围:汽车零部件需轻量化与装饰性材料,化妆品需不影响灌装效率的包装材料,粘合剂需定向开发生物基单体 [11] 生物基企业破局策略 - FDCA产业化面临挑战:当前价格是PTA的40倍,需解决纯度问题(产品泛黄等技术痛点)和万吨级产能落地 [14][16] - 挖掘独特价值场景:PLA纤维混纺羊毛防虫蛀,FDCA基胶粘剂强度跃升,PEF包装气体阻隔性远超PET [16] - 政策协同:呼吁中欧共建生物基材料标准体系,引导非粮原料开发并通过碳足迹认证打通出海通道 [15] 技术创新 - AI赋能:某企业通过AI蛋白质改造使酶效率提升,研发成本降低30%,研发周期和准确率提升30% [15] - 产业链协同:需打通"HMF→FDCA→PEF"全链条,避免节点卡位 [16] 区域布局 - 舟山重点引进PLA、PHA、FDCA-PEF、戊二胺等项目,提供原料供应、化工用地、产业基金、中试场景四重支持,已集聚糖能科技、华康股份等标杆企业 [17] 行业共识 - 上游原料:非粮化(如秸秆糖)是商业化前提,需政策与技术创新双驱动 [20] - 中游认证:加快构建国际接轨的碳足迹标准 [20] - 下游应用:品牌方与材料商需联合定义场景 [20]
柠檬酸马罗匹坦原料药,全球前7强生产商排名及市场份额
QYResearch· 2025-06-05 17:58
根据 QYResearch 头部企业研究中心调研,全球范围内柠檬酸马罗匹坦原料药生产商主要包括 Alivira Animal Health Limited 、 PROCOS SPA 、青木制药、上海彩迩文生化科技、青木制药等。 2023 年,全球前四大厂商占有大约 69.0% 的市场份额。 柠檬酸马罗匹坦 API 是马罗匹坦的柠檬酸盐,呈白色至灰白色结晶粉末。柠檬酸马罗匹坦是一种关键的活性药物成分 (API) ,广泛 应用于兽医学,尤其用于治疗和预防犬猫的恶心和呕吐。 据 QYResearch 调研团队最新报告"全球柠檬酸马罗匹坦原料药市场报告 2024-2030 "显示,预计 2030 年全球柠檬酸马罗匹坦原料药 市场规模将达到 3.1 亿美元,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 CAGR 为 7.8% 。 全球 柠檬酸马罗匹坦原料药 市场前 7 强生产商排名及市场占有率(基于 2 025 年最新调研数据) 柠檬酸马罗匹坦原料药 ,就产品类型而言,目前纯度 ≥ 99% 是最主要的细分产品 就产品类型而言,目前纯度 ≥ 99% 是最主要的细分产品,占据大约 63% 的份额。 柠檬酸马罗匹坦原料药 ,全球市场规模,按应用细分 ...
国内首家!合物致知科技携“植物靛蓝40%纯度”亮相生物基大会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6-04 22:21
5月26-27日, 第十届生物基大会暨展览(Bio-based 2025) 在上海隆重举办, 合物致知科技 展示了 植物靛蓝40%纯度 产品。 蓝根植物靛蓝异科的提纲 application of hino-root pla 度的植物质量,本公 术,让成品会科达到 工艺,扭升色审度。 篮给相不仅属管理 过目最化白理生产 连,成为专后主 奶 致 知 以自然为淳·以植物为染 ↑ ↑ ↑ 合物致知科技 已入驻由DT新材料运营的 「 bio-basedlink全球生物基和生物制造产业服 务平台」 新品库 ,拥有独立 "小官网"!欢迎行业对接咨询! 合物致知新品库网址: https://www.bio-basedlink.net/index/brand/brand_show/article_id/187.html 更多产品信息请搜索 www.bio-basedlink.net 新品库 ,或点击 文末的"阅读原文 " 查 看! ▌ 参考信息: 本文部分素材 来自合物致知生物及DT新材料,由作 者重新 编写,系作者个人观点,本平 台发布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观点,不代表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15356 ...
专场回顾 | AI赋能新材料创新发展论坛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6-03 20:36
欢迎扫码加入AI未来材料交流社区: 针对生物制造产业与中国发展趋势,易凯资本合伙人 廖洁莹 分享了《 生物制造本质上是"制造业",中 国正在成为全球的生物制造中心之一 》。报告重点 分享全球 及中国生物制造产业定义及市场规模;中 国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土壤及发展趋势;2024年全球生物制造资本市场回顾;2025年全球生物制造产业 发展与展望(AI技术、明星产品等)。 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研究员 曹风雷 分享了《 数据与机理双驱动的分子预训练大模型及其中化学、材料 中的应用 》,报告指出团队开发了 数据与机理双驱动的燧人分子基础大模型,该在很多化学、材料相 关的任务中超过其他模型。并且,与科研机构合作,基于燧人基础大模型,优化某催化反应的条件,将 反应选择性提高了5倍;且 基于燧人基础大模型,设计了新型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单体,并在实验中 得到初步验证。 镁伽科技化工新材料部门市场总监 龚雁 则分享了《 AI辅助化工新材料研发和生产智慧分析检测落地 》。与大家分享了AI在化工新材料研发、生产和智慧分析检测中的应用,以及AI辅助化工新材料研发和 生产智慧分析检测落地的挑战。 接着,在 【先锋对话●Bio-based T ...
生物基纳米纤维素及高阻隔膜材企业完成新一轮融资
搜狐财经· 2025-06-03 01:17
本轮投资完成后,森奇新材将在临沂临沭县启动二期生产基地的建设,进一步提升高阻隔薄膜的产能,满足下游客户的旺盛需求,同步加快纳米纤维素改 性母粒等新产品的研发步伐,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线,深入挖掘纳米纤维素的产业价值。 据悉,森奇新材是国内领先的纳米纤维素材料创新研发与应用引领者,依托国内生物基新材料研究领军院校南京林业大学,掌握了生物基纳米纤维素材料 制备和复合改性多项核心技术,打通全工艺产业化流程,掌控从材料到应用的各个环节,具备原材料来源广泛、成本可控的突出优势,且同时满足生物基 来源、可生物降解两大要求,推动了纳米纤维素材料与食品药品包装、化妆品原料、塑料改性等下游应用行业的深度融合。 基于自研自产的纳米纤维素材料,森奇新材开发并推出了首期应用——生物基高阻隔膜材产品,在提升包装阻隔性能的同时降低综合成本,大幅提高包装 食品的保质期,解决了食品软包装行业因传统材料阻隔性能差、成本高而导致的保质期和货架期短、销售半径受限等问题。 日前,森奇新材已建成国内首条日产十吨级生物基纳米材料量产线和年产亿平米生物基高阻隔薄膜高速量产线,完成从原料到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布局。 自2024年下半年高阻隔薄膜产线量产以来,不 ...
港股收盘,恒生指数收涨1.35%,恒生科技指数收涨2.46%;线上零售、生物基础概念股走强,美团(03690.HK)收涨6.62%,药明巨诺(02126.HK)收涨近20%。
快讯· 2025-05-29 16:12
港股收盘,恒生指数收涨1.35%,恒生科技指数收涨2.46%;线上零售、生物基础概念股走强,美团 (03690.HK)收涨6.62%,药明巨诺(02126.HK)收涨近20%。 ...
100+热点话题分享!第十届生物基大会暨展览完美收官!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5-29 09:36
5月26-27日,2025(第十届)生物基大会暨展览在上海完美收官! 来自全球 10 余个国家和地区的 100+ 演讲人、 60 余家参展和合作企业共 1000 余位参会代表和以创新 成果构筑起绿色科技长廊! 点击更多 : 第十届生物基大会暨展览在上海盛大开幕! 5月26-27日, 由 苏尔寿 冠名 的在 关键化学品与材料创新技术论坛 上,杭州市化工研究院院长 姚献平 、苏尔寿全球许可业务总监 Alex Battu 、宁波诺丁汉大学首席教授 吴韬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市场开发经理 陈子雄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王小慧 、恒碳科技总经理 张炽坚 、聚维元创联合创始人 李 振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 刘小青 分别分享了关于 纳米纤维素、苏尔寿应用于生产PLA和PCL 的技术、生物基烯烃、低碳弹性体材料、新型生物基造纸化学品与生物质材料、生物基1,3-丙二醇及其 在可降解化妆 品包材应用、秸秆糖生物合成柔性生产平台、可持续热固性树脂 等重要话题报告。 除此之外,京博中聚分公司总经理 刘超 ,诺华赛分离技术中国区销售总监 马立新 、珠海金发生物产品 线总经理 张佳龙 、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课题组长 ...
总投资2.1亿!年产6万吨生物基PTT项目
DT新材料· 2025-05-28 00:07
华峰瑞讯生物基PTT扩建项目 - 公司计划新增年产6万吨生物基PTT聚合智能工厂项目 总投资21270万元 建成后全厂产能将达9万吨/年 [1] - 该项目为扩建工程 位于原产业园内一期PTT聚合装置南侧 由浙江华峰瑞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负责实施 [2] - 母公司华峰集团2022年收购杜邦生物基业务 子公司获得Sorona®PTT工艺及生物基PDO与PTA缩聚法核心技术 [1] 生物基PTT技术特性 - PTT纤维由PTA和1,3-PDO聚合而成 兼具涤纶和锦纶特性 具有防污 易染色 柔软手感等优势 [1] - "Z"字型分子结构赋予其弹性介于PBT和氨纶之间 回弹性能和记忆功能更突出 [1] - 生物基PTT采用微生物发酵法制备的1,3-PDO 区别于石油基路线 杜邦与Genencor曾实现该技术产业化 [1] 华峰集团产业布局 - 集团创办于1991年 总部位于浙江瑞安 旗下拥有华峰瑞讯和华峰合成树脂等子公司 [2] - 华峰合成树脂2024年5月已完成3万吨生物基PTT项目投产 现业务剥离至华峰瑞讯统一管理 [2] - 生物基PTT潜在应用领域主要瞄准替代氨纶和锦纶的市场机会 [1]
2025年中国正丙醇产业供给及进口结构分析:进口总量虽从峰值回落,仍维持在年均3-4万吨水平 [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27 09:44
正丙醇产业发展概述 - 正丙醇在化工和消费品工业中广泛应用,主要用作溶剂、化学合成中间体和表面活性剂原料 [2] - 正丙醇在溶剂领域兼具亲水亲油特性与低毒环保优势,满足涂料、油墨行业对高效挥发与安全性的双重需求 [2] - 作为关键中间体,其羟基反应活性支撑医药、塑料增塑剂等高附加值产品合成,催化工艺创新显著提升转化效率 [2] - 生物基制备路径与低生态毒性推动其在化妆品、生物燃料等新兴领域替代传统溶剂,助力碳减排目标 [2] - 高纯度电子级、医药级产品突破半导体清洗、锂电池电解液等高端场景 [2] 正丙醇行业政策背景 - 中国正丙醇政策体系构建了内外协同与绿色发展的立体框架,国家层面通过反倾销措施维护产业安全 [4] - 地方层面以区域特色实践推动转型升级,例如宁夏依托绿色技术创新促进化工工艺低碳化,山西通过集群化环保设施建设实现溶剂全生命周期管理 [4] - 政策重心聚焦技术端激励清洁生产工艺研发,市场端强化环保标准倒逼产品升级,贸易端平衡国际竞争与产能优化 [4] - 政策导向呈现保护性监管与创新性引导并行的双轨特征,既通过关税工具抵御外部冲击,又借助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等机制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5] 正丙醇行业产业链 - 上游以石油化工(丙烯、丙烷)和生物质(玉米淀粉、糖蜜)为原料基础,受国际油价波动和农业周期双重影响 [7] - 中游生产呈现化学合成法(催化加氢/羰基合成)与生物发酵法并行格局,头部企业通过工艺优化实现规模化降本 [7] - 下游应用覆盖涂料、医药中间体、食品包装油墨等传统领域,并向锂电池电解液、半导体清洗剂等高端场景延伸 [7] - 环保替代与新兴需求驱动市场扩容 [7] 正丙醇下游需求 - 传统化工领域仍占据主导地位,其中醋酸正丙酯作为核心衍生物支撑着溶剂应用的基本盘 [9] - 医药与农药中间体构成高附加值板块,依托原料药合成、高效低毒农药开发等精细化工场景 [9] - 环保溶剂作为新兴增长极,受益于生物基材料研发与碳中和政策引导,逐步拓展至电子清洗、锂电池电解液等战略新兴领域 [9] 正丙醇产业发展现状 - 行业通过技术升级与头部企业扩产实现了名义产能的持续增长,并逐步提升产能利用率,推动产量进入上行通道 [11] - 受制于下游醋酸正丙酯等新兴领域的需求激增,供需矛盾尚未完全缓解,部分市场仍依赖进口补充 [11] - 行业集中度较高,四大龙头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且通过乙烯羰基合成法等成熟工艺形成规模效应 [11] - 2024年中国正丙醇产量达到20.08万吨,标志着国产化替代进入新阶段 [11] 正丙醇进口情况 - 中国正丙醇产业长期受制于国内产能不足,形成对进口的高度依赖 [12] - 进口渠道以美国为主导,但自2020年7月商务部对美国进口正丙醇实施反倾销制裁后,美国进口量锐减 [12] - 2024年中国正丙醇进口量为3.86万吨 [12] 正丙醇产业企业竞争 - 市场结构以大型综合化工集团主导,中小型企业通过差异化策略寻求生存空间 [15] - 三维化学凭借全产业链布局和灵活产线切换技术,稳居产能榜首并掌握高端市场定价权 [15] - 鲁西化工通过乙烯一体化项目持续扩张产能,其工艺优化与成本控制能力形成后发优势 [15] - 三维化学2024年营收25.54亿元,同比下降3.88%,但第四季度营收环比增长28.89%至8.61亿元 [16] 正丙醇产业发展趋势 - 未来将聚焦于绿色生产技术的深度革新与生物基原料的规模化应用 [18] - 行业正加速推进生物发酵法替代传统化学合成工艺,利用微藻、酵母等可再生生物资源实现低碳排放路径 [18] - 企业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重构生产流程,构建智能控制系统以提升反应效率与产品质量稳定性 [18] - 以固态电池电解质、生物医药载体、功能性复合材料为突破口,延伸至新能源、生物降解材料等战略新兴领域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