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经济
搜索文档
收钱吧9月实体商业活力指数|一场“苏超”球赛,让夜间消费激增45%?
搜狐财经· 2025-10-17 08:01
赛事热度与消费关联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球票需求旺盛,近期比赛平均中签率低于7%,最低达3.3%,赛事已从体育圈破圈成为消费狂欢 [2] - 收钱吧实体商业活力指数作为国内首个基于线下真实交易数据的实体商业综合评价指数,清晰捕捉到苏超效应带来的消费波动 [2] 城市商业活力表现 - 在9月实体商业活力指数城市榜单中,无锡指数分值达87.4,创2025年以来最高分,并在全国总榜单中排名第9位,排名较上月提升13位 [3][5] - 无锡的线下消费者活力指数高达85.1,在所有城市中排名第3,其节假日消费活跃度(89)、地区多样性(83.1)、消费结构均衡度(104)等细分指标长期高于全国均值 [7] - 多个苏超参赛城市消费能级显著提升,赛事成为提升区域商业活力的共同密码 [5] 消费增长驱动因素 - 跨城观赛作为新兴文旅场景,对城市消费产生显著提振作用,无锡能持续在周末和节假日有效吸引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 [9] - 赛事激活夜间经济,以盐城奥体中心体育场周边3km为例,整体消费金额环比提升40%,夜间消费金额显著提升45%以上 [11][14] - 球迷聚集拉高客单价,啤酒、烧烤等足球伴侣品类及地方特色餐饮订单额增长突出,周边便利店、应援物品销售点营业额也有所增长 [11] 赛事经济连锁反应 - 赛事带动文旅消费联动,数据显示赛事当天及次日,无锡部分酒店、热门旅游景点消费出现小幅增长 [12] - 盐城、南通、南京等八强城市借势发力,夜间经济与跨城消费叠加,类似的消费增长特性在南京奥体中心、宜兴市体育中心等赛事场馆周边同样出现 [11][13]
2025冬博会开幕,“乒雪转换”持续引领京西赛事经济热潮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16 19:04
赛事经济与区域发展 - 2025国际冬季运动博览会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 吸引全球500余家知名品牌参展[1] - WTT中国大满贯2025赛事直接收入近1.54亿元 门票收入近8800万元 同比增长54.3% 累计售出门票超8.8万张[3] - 国庆中秋假期前五天 全区文商旅体消费总额近3.2亿元[3] 奥运遗产利用与产业模式 - 通过“冰乒转换”创新举办WTT中国大满贯 实现奥运遗产可持续利用[1] - 采用“乒雪转换”模式实现从国球向冰雪运动切换 为奥运遗产利用提供“石景山方案”[8] - 首钢滑雪大跳台连续举办国际雪联世界杯赛事 首钢冰球馆成功承办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等国际赛事[1] 产业生态与政策支持 - 构建“赛事引领、产业集聚、全民共享”的冰雪经济生态体系[1] - 率先出台冰雪产业专项政策 发布《石景山区促进赛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动形成涵盖装备研发、场馆建设、教育培训、赛事运营的完整产业链[6] - 连续11年打造“市民快乐冰雪季” 在商圈、社区、浅山林地搭建冰雪消费场所 持续巩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示范区建设成果[6] 消费场景与文旅融合 - 赛事期间永定河亮出滨水活力岸线 “永定河集”集合自然山水、工业遗存与时尚商业[4] - 首钢园内融石广场焕新开业 十余家首店首发亮相 涵盖机器人集合店、德式面包房等精品商户 吸引大量年轻消费群体[4] - 模式口法海寺成为游客打卡游览的热门目的地 实现“观看一场赛、玩遍一座城”的效应[4] 未来赛事规划与产业前景 - 即将举办国际雪联单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世界杯等赛事[8] - 国际大赛的持续举办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8] - 冬博会设置冬季及高山技术、国家组团展区等展示区域 呈现冰雪产业最新成果 并配备实景雪屋、模拟滑雪器等互动体验活动增强参与感[6]
四店联动开业焕新:迪卡侬加码大湾区,激活运动消费新场景
搜狐财经· 2025-10-16 17:56
公司动态 - 迪卡侬在大湾区实现“双开两焕”,深圳建安和广州沙园两家新店开业,同时深圳新湖和彩田两家门店焕新升级 [1] - 公司旨在通过融合城市体育氛围与赛事经济,将短期关注转化为长期可持续的运动体验与消费增长动力 [1] - 迪卡侬中国零售副总裁表示公司坚定看好大湾区市场前景,并将持续为当地市场注入运动活力 [1] - 迪卡侬进入广州市场已三十一年,布局零售业务二十一年,目前在广州已开设13家门店和1家智能制造办公室 [3] 行业背景与政策支持 - 国务院办公厅提出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7万亿元,并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赛事 [3] - 广州和深圳双双入选国家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城市,试点周期覆盖2025-2027年关键发展期 [3] - 广州2024年体育消费总规模超630亿元,人均消费超3,300元,位居全国前列,并将于2025年承办全运会数项重点赛事以推动“全运经济” [3] 区域市场机遇 - 深圳长期推动“体育+消费”发展,将赛事引入商圈,并依托前海冰雪世界等新地标构建辐射大湾区的“一小时冰雪经济圈” [3] - 体育产业在深圳正成为拉动本地消费、旅游与社区生活的复合型产业 [3] - 广州作为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是迪卡侬全产业链业务进入中国内陆的第一站 [3]
“蜀里安逸”消费品牌引领能级跃升!四川消费市场连续四年年均增长7.4%,总量跃居全国第五
搜狐财经· 2025-10-16 16:05
消费总体表现 - 四川省通过政策、活动和场景三轮驱动,消费市场呈现总量升位、增速领跑的发展态势 [1] - 全省消费连续四年年均增长7.4%,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总量跃居全国第五位 [1] 大宗消费与以旧换新 - 高品质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建立家电以旧换新信息系统和汽车置换更新服务平台 [3] - 今年以来汽车、家电数码等换新量达1319万辆(件),直接带动消费超过1327亿元,综合拉动比达到1:9.82 [3] - 政策吸引2.6万家经营主体参与,惠及消费者1300万人,家电参与门店数量超过5.4万个,位居全国第一 [3]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从2020年末17万辆增长至目前180余万辆,增长近10倍,新车销量占比从4%大幅提升至40%以上 [3] 服务消费提质扩容 - 出台《四川省促进川菜发展条例》,成为全国第二个为地方菜系立法的省份 [4] - 培育天府名菜116道、名厨100位、名店106家,打造22个川派餐饮发展先行区,2024年餐饮收入占社消零比重达14%,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 [4] - 培育家政产业园,推动行业向品质服务型转型,带动就业约90万人 [4] - 打造熊猫旅游专列品牌,自2021年以来开行140余列,发送旅客约4万人次 [4] - 2024年举办汤尤杯等国际国内赛事近90场,吸引参与人群超200万人次,拉动体育相关消费达450亿元 [4] 数字化转型 - 电商直播、即时零售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实施品质川货直播电商网络流量新高地行动 [4] - 建立直播好物库、直播人才库、电商企业库三大资源库 [4] - 建成国家电商示范基地7个、省级电商新业态基地13个、数字生活消费新场景10个 [4] - 十四五时期前四年,全省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10.6%,直播电商销售额保持15%以上增速 [4] 城乡消费协同发展 - 城市端引进各层级首店超1600家,举办首发、首展、首秀活动超2500场 [5] - 通过步行街改造提升打造1条全国示范步行街和42条省级示范试点步行街,宽窄巷子被列为全国首批步行街改造提升优秀实践案例 [5] - 成都、绵阳成功入选全国首批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 [5] - 乡村端投入专项资金9.2亿元,支持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以及60个县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 [5] - 累计建成县城商贸中心超500个、乡镇商贸服务中心超3500个、村级便民商店超11万个,实现商业网点乡镇一级全覆盖 [5] 未来规划 - 下一步将继续把提振消费作为经济工作重中之重,以打造新时代川字号特色品牌为牵引 [5] - 将通过出台政策、举办活动进一步丰富消费供给,提升消费品质 [5]
全国糖酒会在宁举办在即,“展城融合”持续释放城市魅力——
南京日报· 2025-10-15 10:32
核心观点 - 第113届全国糖酒会(秋糖季)在南京举办,模式从3天传统展会升级为贯穿整个季节的城市嘉年华,通过“会、展、商、演、赛”多元化活动实现展城融合,带动城市消费与经济发展 [1][2][5] 场景模式创新 - 打破传统展会时空限制,将城市打造为“没有屋顶的超级展馆”,使会展效益从“短暂爆发”转向“持续升温” [2] - 实现文商旅体展深度融合,例如E3 PARK体育公园的帐篷大会、结合“苏超”赛事的商圈第二现场、以及规模近8万平方米的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与度假房车展联动 [3] - 创新商业场景促进消费,如商场快闪、艺术节、时尚秀等“动静结合、有序混搭”的模式,满足多元化需求,实现“看完秀场,即进卖场” [4] 经济活动与消费数据 - 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与度假房车展联合举办,展会规模近8万平方米,参展品牌91家,近千款车型亮相,新能源车占比超80% [3] - 车展6天吸引20.8万人次参观,现场汽车总订单量8526台,总订单金额15.17亿元,订单量和关注度较去年提升 [3] - 元通商圈和万达商圈系列活动吸引百万客流,客流环比增长19%,营收环比增长30% [5] - 老门东商圈街舞联赛客流同比上升20.7%,新街口商圈甜蜜微醺嘉年华营业额环比上升30.87% [5] 文旅活动与带动效应 - “狮跃金陵·舞动世界”2025年世界华人狮王争霸赛吸引多国冠军队伍及海内外游客 [6] - 第14届咪豆音乐节吸引超6万乐迷,门票及周边收益超3500万元,带动餐饮住宿等旅游收入超1.68亿元 [7] - 园博园寻梦焰火季吸引客流量超6万人次,同比增长16% [7] - 南京森林音乐会期间中山陵景区人流量超100万人次,单日最高超25万人次,同比增长17% [7] - 国庆中秋假期文旅消费十大目的地城市中,南京出行订单量位列第一 [7] 产业与文化融合 - 秋糖季活动如“甜蜜微醺嘉年华”成为网红打卡点,中粮、悠蜜等品牌携手10家知名精酿厂牌亮相,推出具有南京特色的特调饮品 [9][10] - 新街口商圈作为“中华第一商圈”,拥有4个年销售额超40亿元购物中心,是南京的城市名片和形象窗口 [10] - 秋糖季期间举办十多场产业对接会、推介会,如食品行业商务活动、招商推介会等,使其成为聚人气、展形象、促招商的平台,吸引重大项目与产业平台落户 [11]
多项消费数据增长 成都双流区解锁赛事经济“新玩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4 05:29
赛事活动与商业联动 - 四川城市足球联赛第四轮成都队3-0战胜广安队,赛事场馆外同步举办包含63个商业展位、40余家“票根经济”企业及4大“第二观赛区”商业体的足球嘉年华,将体育赛事升级为区域消费总动员 [1] - 国内领先深海食材供应商美沿远洋在嘉年华现场举办开鱼仪式并提供免费品鉴,利用赛事平台连接体育热情与本地消费,让球迷近距离感受深海三文鱼魅力 [1] - 味道攻略鲜货火锅基于首轮赛事积极反响,推出凭比赛日门票3天内消费满300元立减50元等专属优惠,通过多渠道宣传进一步点燃消费热情 [1] 消费拉动效应 - 以双流区体育中心为中心半径1公里范围内餐饮门店销售额平均增长约15%,其中乔一乔单日销售额同比增长50% [1] - 欢乐田园、空港花田、公园水街、海滨城等双流区文旅企业实现营收近70万元 [1] - 彭镇老街、黄龙溪古镇、广都博物馆、瞿上田园、商瞿故里等文商旅融合消费新场景接待游客12.5万人次,较普通周末增长7.9% [1] 体育经济模式创新 - 通过足球赛事将“流量”转化为“留量”、“赛场”转化为“卖场”,使体育成为激活内需的新燃点 [2] - “票根经济”企业与商业展位、第二观赛区商业体共同构建消费生态,依托赛事平台优势实现体育热情与本地消费的连接 [1]
【省体育局】上半年陕西赛事经济产业链相关产业总规模超550亿元
陕西日报· 2025-10-13 07:08
赛事经济总体规模与活动 - 今年以来已举办各级各类体育赛事活动1933项、7.5万余场次,吸引超90万人次参赛、880万人次观赛 [1] - 上半年全省赛事经济产业链相关产业总规模超过550亿元 [1] 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 - 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快发展赛事经济的指导意见》,提出以赛惠民、以赛兴业、以赛营城的总体思路 [1] - 建立“一赛六案”审批制度,从制度层面保证赛事活动精彩安全有序举办 [1] - 建立由10余家省级部门参与的大型体育赛事活动常态化协调联动机制,为赛事筹办提供“一站式服务” [2] 市场主体与产业联盟 - 指导成立陕西赛事经济产业链企业联盟,吸引150余家赛事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机构、体育组织等参与 [2] - 近两年累计办赛近10万场,吸引36万余名群众参与 [1] 融合发展与消费促进 - 西安、宝鸡、咸阳、榆林等地探索发展“票根经济”,西安、咸阳、渭南等地探索发放体育消费券,拉动消费近2亿元 [2] - 超百场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 [2] - 商洛打造国际排球名城,安康举办生态运动会,推动体育与康养、生态旅游等产业融合 [2] 监测分析与研究支持 - 实行省市县三级体育赛事活动数据月报制度,依托高校智库开展课题研究,建立赛事监测分析模型 [2]
上海网球大师赛多指标有望创新高,文体商旅成外资流入新热点
第一财经· 2025-10-11 23:10
赛事经济规模与效应 - 2025上海劳力士大师赛预计吸引现场观众24万人次,上座率、票房及周边销售有望创历史新高[3] - 2024年F1中国大奖赛吸引境内外观众超22万人次,票房较2024年增长30%[5] - 2024年上海举办178项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13.78亿元,产出效益309.90亿元,对相关消费拉动效应达116.45亿元[6] - 国务院提出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的发展目标[6] 上海体育赛事战略布局 - 上海体育赛事布局系统化程度高,包括引进的顶级国际赛事和自主创办的品牌赛事[6] - 公司集中资源培育本土品牌赛事,形成“三上”(上海马拉松、上海赛艇公开赛、上海帆船公开赛)等城市形象名片[7] - 公司已培育成熟的赛事消费市场和专业的运营团队[7] 外商投资结构与趋势 - 2025年1-8月全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42435家,同比增长14.8%,同期上海新设外商投资企业4223家,同比增长3.9%[9] - 上海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最高的行业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额达52.44亿美元,同比增长61.9%[10] - 截至2025年9月,上海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060家、外资研发中心631家[10] 产业生态与投资环境 - 以文体旅为代表的服务商业新业态成为外商投资新热点,如乐高乐园开园和哈利波特制片厂之旅落地[9] - 迪卡侬将全球羽毛球研发实验室设在上海,原因包括上海强大的运动氛围和智能制造优势[11] - 公司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为企业在上海兴业发展创造更多机遇[11]
上海网球大师赛多指标有望创新高 文体商旅成外资流入新热点
第一财经· 2025-10-11 19:31
赛事经济规模与效应 - 2025年上海劳力士大师赛预计吸引现场观众24万人次,上座率、票房及周边销售有望创历史新高[1] - 2024年F1中国大奖赛吸引境内外观众超22万人次,票房较2023年增长30%[2] - 2024年上海举办178项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13.78亿元,产出效益309.90亿元,对相关消费拉动效应达116.45亿元[2] 体育产业发展目标与布局 - 国家政策目标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赛事[2] - 上海赛事布局系统化,包括引进的顶级国际赛事如F1、ATP1000大师赛等,以及自主品牌赛事如上海马拉松、赛艇公开赛、帆船公开赛[2][3] - 上海已形成成熟的赛事消费市场和专业的运营团队[3] 外商投资与产业结构 - 2024年1-8月全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42435家,同比增长14.8%,同期上海新设4223家,同比增长3.9%[4] - 上海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最高的行业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额达52.44亿美元,同比增长61.9%[4] - 截至2024年9月,上海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060家、外资研发中心631家[5] 产业生态与企业案例 - 迪卡侬在上海投资设立多家公司,其中两家被认定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并于2024年11月将全球羽毛球研发实验室落户上海[5] - 迪卡侬看重上海的运动氛围、智能制造优势及地方政府搭建的产业生态,包括政策先行先试和营商环境改善[5] - 企业期待在政府顶层设计下,让更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创造者融入体育产业生态[6]
上海网球大师赛多指标有望创新高,文体商旅成外资流入新热点
第一财经· 2025-10-11 19:28
文章核心观点 - 以文体商旅为代表的新业态正成为外商投资新热点,上海通过系统化发展体育赛事经济,有效拉动消费并吸引国际资本,展现出开放型经济的韧性与活力 [1][4] 体育赛事经济效益 - 2025上海劳力士大师赛预计吸引现场观众24万人次,上座率、票房及周边销售有望创历史新高 [1] - 2024年F1中国大奖赛吸引境内外观众超22万人次,票房较2024年增长30% [2] - 2024年上海举办178项重大体育赛事,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13.78亿元,产出效益309.90亿元,对相关消费拉动效应达116.45亿元 [2] - 国家政策目标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培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赛事 [2] 上海赛事体系与运营优势 - 上海赛事布局系统化,包括引进的顶级国际赛事(如F1、ATP1000大师赛)和自主品牌赛事(如上海马拉松、赛艇公开赛、帆船公开赛) [2][3] - 公司已培育成熟的赛事消费市场和专业的运营团队,形成3+3+3+X自主品牌赛事发展框架以建设国际体育赛事之都 [3] 外商投资趋势与结构 - 2024年1-8月全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42435家,同比增长14.8%,同期上海新设外商投资企业4223家,同比增长3.9% [4] - 上海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最高行业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达52.44亿美元,同比增长61.9% [4] - 截至2024年9月,上海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060家、外资研发中心631家,是外商投资首选地 [5] 产业生态与投资环境 - 国际资本通过项目如乐高乐园开园和哈利波特制片厂落地,对上海消费活力与创新环境投下信任票 [4] - 公司认为上海吸引力源于营商环境、前瞻政策、产业生态和人才密度的深度融合,企业受益于地方政府搭建的良好生态 [5] - 案例:迪卡侬在上海设立全球羽毛球研发实验室,利用本地运动氛围和智能制造优势进行产品创新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