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股IPO
icon
搜索文档
安永:今年A股IPO市场科技属性凸显,北交所吸引力不断增强
新京报· 2025-06-12 22:47
A股IPO市场表现 - 上半年A股共50家企业实现首发上市 合计筹资超过371亿元人民币 IPO数量和筹资额均同比上升14% [1] - 工业 科技和材料领域的IPO数量和筹资额分居前三位 汽车行业上下游企业占比超三成 [1] - 创业板和上海主板IPO活动分列数量和筹资额首位 科创板IPO筹资额创开板以来新低 北交所IPO平均筹资规模大幅上升 [1] 行业分布与政策导向 - A股"科技"属性显著增强 资本市场加速向科创型企业集聚 证监会强调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 [1] - 汽车行业作为支柱产业 在政策支持下加速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1] - 北交所对优质创新型中小企业吸引力增强 正从"中小微企业融资平台"向"硬科技企业聚集地"转型 [2] 香港IPO市场表现 - 中国香港地区IPO筹资额占全球总筹资额24% 与A股合计占比33% [2] - 港交所以140亿美元募资规模登顶全球 主要得益于大型IPO项目推动 [2]
今年前5个月43家企业登陆A股 IPO数量和融资额呈回暖态势,其中深圳有2家企业上市
深圳商报· 2025-06-03 06:32
A股IPO市场概况 - 前5个月A股新增IPO企业43家,同比增加5家,IPO募资规模达282.02亿元,同比增长3.74% [1] - 创业板IPO企业18家,沪市主板9家,深市主板6家,科创板6家,北交所4家 [1] - 新兴产业类IPO公司占比九成,汽车、电力设备、电子行业募资位居前三,分别为72.21亿元、43.56亿元、42.34亿元 [1] IPO地区分布 - 江苏省10家企业上市居首,浙江省9家、广东省8家分列二、三名 [1] - 杭州市、合肥市、苏州市各有3家企业上市并列第一,深圳市2家位居第二 [1] 各板块融资表现 - 创业板融资额101.24亿元居首,沪市主板94.89亿元、科创板36.81亿元分列二、三,创业板和科创板合计占比约五成 [2] - 北交所融资额17.88亿元,深市主板31.20亿元 [2] 企业融资规模 - 7家企业IPO融资额超10亿元,前三名为天有为(37.40亿元)、开发科技(11.69亿元)、兴福电子(11.68亿元) [2] - 前5个月IPO融资前三名合计60.77亿元,较去年前三名62.85亿元基本持平 [2] 未来市场展望 - A股将继续推行2024年监管措施,强化高质量资本市场建设 [3] - 新股发行将聚焦科技创新,增强制度包容性,预计发行数量及融资规模稳中有升 [3]
湖南长沙冲出一个A股IPO,年入超7亿,经营活动现金流承压
格隆汇APP· 2025-05-20 18:48
公司概况 - 公司位于湖南长沙 正在冲刺A股IPO [1] - 公司年收入超过7亿人民币 [1] 财务状况 - 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面临压力 [1]
A股IPO市场回暖 预计今年新股发行数量和融资规模稳中有升
深圳商报· 2025-05-13 01:23
新股发行市场概况 - 5月首只新股天工股份上市,为今年以来发行价最低的新股[1] - 3月以来新股发行市场回暖,3月14家A股公司IPO募资92.18亿元,4月10家公司IPO募资82.69亿元[1] - 今年以来37只新股首发募资近250亿元[1] - 目前A股市场尚未首发上会的在审IPO公司约有160家,其中逾半数来自北交所[1] 新股上市后表现 - 星图测控上市后收益率约为15.39倍[1] - 宏海科技、天和磁材、江南新材与浙江华远上市以来收益率超过300%[1] - 海博思创、赛分科技、超研股份、开发科技等10只新股上市以来收益率超过2倍[1] - 惠通科技、胜科纳米、常友科技等15只新股上市以来收益率翻倍[1] 机构对2025年新股市场展望 - 德勤预计2025年A股新股发行数量及融资规模将比2024年稳中有增[2] - 国泰海通证券预计2025年A股新股发行速度将回暖,中性预测下5亿元规模A类账户全年打新增厚收益率约为3.03%[2] - 中金公司预计2亿元A类账户打新收益有望达到4.5%,A/B类账户收益提升幅度或将在10%~20%附近[2] - 中金测算中性假设下,2亿元A/B类账户2025年全年打新收益或可达4.54%/3.69%,5亿元A/B类账户有望达2.97%/2.42%,10亿元A/B类账户或可达1.69%/1.38%[2] 发行制度与政策影响 - 监管部门多维度持续深化IPO发行制度改革,推动IPO高质量发展[2] - 今年一季度《证券发行承销管理办法》等4项规则修订落地,新增理财机构作为网下投资者并纳入A类配售范围[2] - 未盈利企业约定限售方式落地,鼓励长线资金参与新股申购[2] - 3月沪深交易所完善发行承销制度,对网下打新市场有影响,预计保险资管产品网下打新收益将有一定幅度上行[2]
外资券商2024年平均减员10%!这家外资最新出击,重启“招兵买马”
券商中国· 2025-05-12 13:35
外资券商2024年员工变动情况 - 2024年我国外资券商员工人数平均减少10%,其中瑞信证券(中国)减员幅度最大达18.25%,高盛中国、瑞银证券分别减少10.63%和11.23% [1][2] - 渣打证券(中国)员工总数保持64人不变,大和证券(中国)减员幅度最小仅减少2人 [3] - 减员主要集中在经纪业务条线,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和东亚前海证券经纪业务员工分别减少41%和24% [5] 外资券商业务结构特点 - 高盛中国和摩根大通(中国)侧重投行业务,投行部门分别有65名和55名员工,但2024年投行净收入分别减少97%和91% [4] - 瑞银证券研究团队占比最高达22.9%(78人),投行与财富管理部门各52人 [4] -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经纪业务员工46人,研究82人,资产管理40人,未披露投行和财富管理人员 [5] 外资券商经营表现 - 高盛中国2024年净利润5亿元同比增长158%,主要来自固收/大宗商品自营及经纪业务 [4] - 摩根大通证券(中国)净利润2.59亿元同比增长117.22%,自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 [4] - 瑞银证券2024年净利润增长近6倍,摩根士丹利证券(中国)实现扭亏为盈 [8] 外资机构中国市场战略动向 - 瑞银集团正推进对瑞银证券实现100%持股(当前持股67%) [8] - 摩根大通中国4月底重启招聘,发布11个业务条线职位覆盖资管和研究部门 [8] - 9·24政策后A股活跃度提升,外资机构加大配置力度,多家券商表示将推动中国企业全球化 [8]
今年前4个月37家企业登陆A股 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涨幅超200%,江南新材首日上涨606.83%
深圳商报· 2025-05-07 00:44
A股IPO市场概况 - 今年1月至4月A股新增IPO企业37家,较去年同期增加2家 [1] - IPO合计募资规模达247.45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6% [1] - 创业板IPO企业16家,沪市主板8家,深市主板5家,科创板5家,北交所3家 [1] 板块融资分布 - 创业板融资91.35亿元,沪市主板83.99亿元,深市主板25.16亿元 [2] - 科创板融资31.80亿元,北交所融资15.16亿元 [2] - 科创板和创业板IPO融资占A股总融资额五成 [2] 行业募资排名 - 汽车行业募资72.21亿元,电子行业42.34亿元,电力设备行业38.28亿元 [1] - 新兴产业类IPO公司占比九成 [1] 企业融资规模 - 21家企业IPO融资额超5亿元,11家超7亿元,6家超10亿元 [2] - 天有为募资37.40亿元,开发科技11.69亿元,兴福电子11.68亿元 [2] - 汉朔科技、恒鑫生活、永杰新材等公司募资额均超10亿元 [2] 新股上市表现 - 上市首日平均涨幅235.98%,较去年同期108.00%显著提升 [2] - 34只新股首日涨幅超100%,22只超200%,10只超300% [2] - 江南新材涨幅606.83%,星图测控407.23%,浙江华远389.02% [2] 单签盈利情况 - 沪深两市34只新股中29只首日单签盈利超1万元 [3] - 11只新股单签盈利超2万元,6只超3万元 [3] - 弘景光电单签盈利5.91万元,矽电股份5.28万元,中国瑞林3.97万元 [3]
拟上市公司应当如何更规范合理确认上市主体?
搜狐财经· 2025-05-04 21:19
A股IPO主体资格要求 - 上市主体必须是股份有限公司,若为有限责任公司需按原账面净资产值折股整体变更,持续经营时间可从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日起计算[1][2] - 有限公司由自然人控股且无其他经营实体时可直接变更为股份公司,无需资产重组[2] - 若控制人同时经营多个实体或存在相似业务,需通过资产重组搭建上市主体[3] - 创业板发行人需主营单一业务,主板/中小板发行人可经营多种业务[6] 上市主体独立性要求 - 人员独立:高管不得在股东单位兼任职务或领薪,财务人员禁止关联公司兼职[6] - 资产完整:生产系统、知识产权等核心资产需全部纳入上市主体[6] - 财务独立:需独立开设银行账户、核算体系,禁止与控股股东共用账户[7] - 业务独立:需具备完整产供销系统,关联交易需遵循市场公平原则[7] 规范性及财务要求 - 需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最近三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8] - 财务需体现连续盈利能力,内控健全,关联交易价格公允,无利润操纵行为[8] OTC市场上市条件 - OTC-QX国际板要求:净有形资产500万美元(运营<3年)或200万美元(运营≥3年),或三年平均营收600万美元[11] - OTC-QX国际精选板要求:净有形资产200万美元或三年平均营收600万美元,需5年运营历史[11] - OTC市场分为OTCQX、OTCQB和粉单三部分,是上市门槛最低、速度最快的板块[12] 资本市场服务内容 - 服务涵盖境内外IPO、增发、并购、借壳上市、合规治理及债券发行[15] - 提供法律尽调、交易方案设计、协议起草及监管沟通支持[15][16] - 协助企业完成USGAAP审计、内部控制优化及投资者关系策略制定[17][18]
筹谋上市十七载,东莞银行“赶考”途中业绩倒退
北京商报· 2025-04-27 22:05
核心观点 - 东莞银行2024年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出现下滑,结束了此前三年的正增长态势,主要受利息净收入收缩等因素影响,这可能为其长达十七年的A股IPO进程带来不确定性 [1][3] 经营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为101.97亿元,同比减少3.69% [2][3] - 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7.38亿元,同比减少8.10% [2][3] - 利息净收入同比减少14.57%至71.19亿元,是业绩下滑的主因 [3]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减少11.91%至7.37亿元 [3] - 投资收益同比增长35.95%至20.86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大增522.51%至2.33亿元,部分抵消了业绩下行压力 [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3.50亿元,同比大幅下降128.26% [2] 业绩变动原因分析 - 业绩下滑受市场利率下行导致贷款利息收入减少,以及当地制造业企业经营情况影响 [4] - 公司持续支持实体经济也对业绩构成影响 [1][3] A股IPO进程 - 公司筹谋A股上市已长达十七年,期间经历多次中断与重启 [1][5] - IPO进程因财务资料过期已三度中止审核,截至2024年3月31日再度处于中止期 [5] - 复杂的股权结构及过往监管处罚是IPO进程缓慢的原因之一 [5] 股权结构变化 - 公司无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共有股东5190户,自然人股东占绝大多数 [6] - 前十大股东中仅东莞市财政局持股超过5%,比例为21.26% [6] - 2024年1月国有股份比例由37.52%增至42%,国有股份增加被认为有助于提升治理稳健性和市场信心 [6][7] 业务发展与战略机遇 - 公司在香港设立全资附属公司东莞银行(国际),聚焦香港本地及大湾区市场,业务即将开业 [8][9] - 2021年开业的香港分行报告期末实现新增跨境联动投放量46.01亿元 [8] - 公司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政策机遇,参与金融枢纽建设,通过境内外市场联动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需求 [9] - 分析师建议公司提升对科技企业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并利用金融科技强化风险管理 [10]
江苏常州和句容各迎来一家A股IPO,即将申购!
格隆汇APP· 2025-04-27 19:50
格隆汇新股 江苏常州和句容各迎来一家A股IPO,即将申购! 原创 阅读全文 ...
IPO市场释放回暖信号了?!
梧桐树下V· 2025-04-16 14:20
A股IPO市场动态 - 2月以来A股IPO逐步常态化,沪深交易所年内首单IPO相继受理,批文发放节奏提速,部分企业从提交注册到获批用时不足10天 [1] - IPO市场释放回暖信号,企业需关注规范准备、股改及中介协调以提升成功率 [1] 《境内IPO实操手册》核心内容 产品构成 - 包含254页纸质手册(12.3万字)、14案例解析线上课程及定制笔记本 [3][5] - 内容分为四大模块:上市前准备、企业上市规范、股改要点、其他重要事项 [5] 第一部分:上市前准备 - 涵盖6章节,包括IPO基本流程、中介机构选择、上市可能性评估等 [8] - 提出IPO时间规划双策略:申报期内需控制增量并梳理历史数据,申报期外仅需在基准日前整理资产负债余额 [9] - 上市障碍评估需关注突击入股、实控人稳定性及主营业务变更等问题 [9] 第二部分:企业上市规范 - 以"五步法"为核心框架:股权结构调整、组织结构调整、业务流程与财务规范、IPO财务规范、ERP上线运维 [19] - 财务规范案例详解:通过8步解决税收问题,包括收入确认政策调整、双月对账、客户余额确认等 [22][23] 第三部分:企业股改要点 - 重点解析股改实操,包括基准日选择禁忌(如避免3/6/9/12月末)及推荐日期 [25] - 提供股改方案制定全流程指导,覆盖方式选择、准备事项及成本优化 [27] 第四部分:其他事项 - 分析资本运作三大场景:投资人引入、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的注意事项 [30] - 梳理9个部门IPO分工(如财务部、研发部)及问询回复预演 [30] - 精选6大热门行业审核案例,总结监管关注点及成败关键因素 [32] 数据案例展示 - 某企业财务数据示例:2020年资产负债率7.08%,归母净利润亏损3967万元,经营性现金流-2.67亿元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