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制药
搜索文档
AI纳米“火箭” 让创新药研发从3年提速至3个月 | 进击的创新药企
搜狐财经· 2025-10-10 21:58
i . 1 - 7 an 10 AM . are of - 11 . - . ra 6 . 记者 张英 编者按 :2025年,创新药已成为最具活力与突破性的产业领域之一,也掀起了股市投资热潮。在这股浪潮之中,一批中国药企正悄然转身——它们不再满 足于快速跟进,而是勇敢挺进前沿领域,探索原创研发的深水区。我们试图探寻,这些企业如何在全球竞合、资本起伏与政策引导的复杂生态中淬炼核心竞 争力,走出一条属于中国的创新突围之路。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英 你们的技术能解决哪些"卡脖子"难题?这是赖才达经常被问到的问题。 他的回答是,创新药行业最大的痛点就在成药性上,太多的药在过去一年中因为递送问题而失败,剂泰科技的初衷就是要解决这个痛点。 5年前,致力于用AI纳米递送技术解决成药性问题的剂泰科技在杭州成立,创始人分别是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赖才达、王文首,以及研究药物递送材 料多年的美国工程院院士陈红敏。 5年里,剂泰科技共融资超20亿元人民币,在国内AI制药领域排前列。在近两年创新药一级市场整体冷清的背景下,剂泰科技仍完成了C轮和D轮融资。2025 年8月完成的4亿元D轮融资,由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和大兴区产业 ...
对话英矽智能任峰:让AI制药自我“造血” 目标是年年BD | 进击的创新药企
经济观察报· 2025-10-10 16:13
AI制药行业变革 - AI技术正改变传统制药行业"10年10亿美元"的高成本长周期研发模式[1][3] - AI制药行业进入从技术突破到临床应用的阶段[3] - 全球有超过300条AI药物管线但多数止步于临床Ⅰ期或折戟于临床Ⅱ期[6] 英矽智能研发效率优势 - 公司合成临床前候选化合物仅需数十到两百个分子相比传统方式的数百到两千个分子试错成本降低到十分之一[4] - 公司找到临床前候选化合物仅需9到18个月相比传统方式的两年半到四年半时间缩短到三分之一[4] - 公司找到临床前候选化合物仅需200万美元至300万美元相比传统方式的上千万美元成本降低到五分之一[4] 核心产品Rentosertib临床进展 - Rentosertib的IIa期临床研究结果于2025年6月刊登在《自然·医学》期刊是AI驱动药物发现领域的重要临床里程碑[6] - 该药物从靶点发现到临床前候选化合物提名仅耗时18个月[7] - Rentosertib在临床Ⅱ期数据揭盲时表现出逆转特发性肺纤维化疾病进程的潜力这是现有药物无法达成的治疗效果[8] - 公司计划在2025年或最晚于2026年上半年开启Rentosertib的III期临床III期临床约需两年半到三年时间[9] 中国临床资源优势 - Rentosertib临床Ⅱ期试验同步在美国和中国进行在中国用一年多时间入组71例患者并拿到积极数据同期在美国仅入组8例患者[4] 公司融资与资金状况 - 公司共完成11轮融资总额超5.3亿美元包括2021年C轮融资2.55亿美元2022年D轮和D+轮融资合计近1亿美元以及2025年6月完成的1.23亿美元E轮融资[11] - 公司于2025年5月第三次冲击港交所上市[11] 商业模式与商务拓展 - 公司通过4次药物对外授权合作最多可获得超过20亿美元收入包括2025年1月与意大利美纳里尼集团达成的5.5亿美元总额授权合作[12] - 公司探索"自研管线+license out"商业模式认为其确定性及投入产出比最高[12] - 公司有30多条在研管线期待每年成功达成1-2个授权合作[13] - 公司自行组建10人左右的BD团队覆盖北美、欧洲和亚太区域[14] 新业务领域拓展 - 2025年9月公司与迈威生物、皓元医药达成战略合作首次切入ADC药物赛道建立"AI+BioTech/BioPharma+CRO/CDMO"的ABC新模式[16] - 公司计划在未来一到两年内产出高质量ADC项目进行概念验证[17] - 公司还在老龄化研究、可持续化学和农业创新等前沿领域探索如2021年与先正达植保合作2023年与沙特阿美合作[18]
对话英矽智能任峰:让AI制药自我“造血”目标是年年BD
经济观察网· 2025-10-10 14:11
编者按: 2025年,创新药已成为最具活力与突破性的产业领域之一,也掀起了股市投资热潮。在这股浪潮之中,一批中国药企正悄然转身——它们不再满足于快速跟 进,而是勇敢挺进前沿领域,探索原创研发的深水区。我们试图探寻,这些企业如何在全球竞合、资本起伏与政策引导的复杂生态中淬炼核心竞争力,走出 一条属于中国的创新突围之路。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铃 2025年,明星AI制药公司英矽智能忙着做两件事,一是推进临床管线,在达成全球首个临床阶段药效概念性验证后,进一步验证AI平台跨领域、跨学科的 赋能效应;二是加大BD(商务拓展)力度,希望做出数量更多、范围更广的商业合作,将商业模式打通。 "现在,AI制药到了从技术突破到临床应用的阶段了。"英矽智能联合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官任峰对经济观察报说。 任峰是拥有近20年经验的药物开发老兵,曾先后在国际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和知名合同研究组织(CRO)美迪西(688202.SH)任职。对他来说,从传统制 药到AI制药的赛道转变让梦想近在咫尺:AI提高了药物开发的创新性和创造性,同时大大加快了研发速度。 在制药界,人们用"10年10亿美元"来形容做成一款原研创新药需要付出的成本,AI正 ...
阿斯利康5.55亿美元布局AI,全球头部药企争抢3500亿美元蛋糕!
新浪财经· 2025-10-10 13:59
阿斯利康与Algen Biotechnologies的合作 - 签署价值5.55亿美元的合作协议,旨在利用Algen的AI平台“AlgenBrain”推动免疫学领域新治疗靶点的发现[1] - 合作核心是结合前沿CRISPR基因调控技术与AI驱动的药物发现手段,开发下一代免疫学疗法[1] - 阿斯利康获得针对合作期间确定并筛选出的特定靶点组合,开发及商业化相关疗法的独家权利[1] AI制药的行业价值与驱动力 - AI技术预计将为制药业带来超过3500亿美元的年价值[2] - AI赋能新药研发,预计可将研发周期平均缩短1/2至2/3,研发投入降低10%,同时提高新药研发成功率[5] - 众多头部药企面临2030年约2360亿美元的专利悬崖,亟需借助AI技术降低成本并加速研发进程[2] 阿斯利康的AI战略与布局 - 公司是“AI先行者”,2021年其50%的小分子新药管线便源自AI研发[5] - 内部开发了两个AI平台:用于从头设计小分子药物的REINVENT,以及逆合成工具AiZynthFinder[5] - 2023年成立了AI-CRO公司Evinova,通过AI数字化解决方案助力新药临床研发[5] - 采用“表型关联机器学习工具(MILTON)”,具备疾病早期预测能力,可预测超1000种疾病的发生风险以挖掘潜在靶点[6] 阿斯利康2024年的其他AI合作 - 与石药集团达成53亿美元合作,共同开发治疗慢性疾病的口服药物[7] - 与Tempus AI、Pathos AI达成三方2亿美元合作,聚焦肿瘤治疗领域,联合研发新型抗癌药物[7] - 通过“内部技术+外部合作”双轮驱动,持续推进AI制药落地[7] 全球药企AI准备度排名与趋势 - 2025年CB Insights报告显示,礼来从2023年的第14名跃升至第1名,默克KGaA和拜耳分别位列第2和第3位[12] - 头部药企之间的差距显著缩小,第二与第五的差距从2023年的11分缩减至3.9分[12] - 对于药企而言,AI已从竞争优势转变为行业战略必需品[12] 供应链驱动的AI设施投资 - 受关税壁垒与地缘政治影响,药企加速建设本土AI集成设施以保障供应链稳定性[13] - 强生承诺投资550亿美元,罗氏承诺投资500亿美元,礼来承诺投资270亿美元[14] - 投资深度整合“自动化+ IoT+AI”技术,覆盖预测性设备维护、生产运营优化等场景[15] 内部AI平台与外部合作 - 几乎所有Top10药企都在构建内部AI系统,用于数据分析、预测药物-靶点相互作用[15] - 赛诺菲的CodonBERT平台可助力mRNA设计,艾伯维的ARCH平台能为靶点发现提供支持[15] - 头部药企的AI领先地位主要依靠“外部项目”来拉开差距,例如罗氏拥有22个AI合作项目,礼来完成13笔AI投资[12] AI在肿瘤领域的应用 - 肿瘤领域占所有药企AI合作的1/3,成为绝对焦点[12][18] - AI应用覆盖肿瘤治疗全流程,包括早期筛查、药物研发、治疗监测和诊断辅助[20] - 核心价值体现在缩短肿瘤药物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推动精准治疗以及提升治疗安全性[21] 数据协作与联盟趋势 - 生物制药企业普遍持有海量数据,通过“数据池化”构建更大规模、更多元化的数据集[21] - 礼来宣布为初创公司提供免费的人工智能模型以换取数据[22] - Astex Pharmaceuticals、百时美施贵宝、武田制药宣布加入Federated OpenFold3 Initiative,与艾伯维、强生共同组建AI数据协作池[22]
聚焦研发投入、加速国际化布局 创新药企获机构密集调研
中国证券报· 2025-10-10 07:25
机构调研热度 - 9月以来超170家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接受机构调研 [1] - 创新药企备受机构青睐,迈威生物获机构调研超330家次,甘李药业、兴齐眼药均获84家次调研 [2] - 博瑞医药、恩华药业、信立泰等公司接受机构调研频次均在75家次以上 [2] 创新药研发与国际化进展 - 机构重点关注创新药管线研发投入、研发进展及BD交易等话题 [1] - 迈威生物与Kalexo Bio就双靶点小核酸药物2MW7141项目签署独家许可协议,实现产品出海 [2] - 甘李药业约十年前开始布局创新药物开发,近年来在PROTAC、ADC等技术平台加大投入 [2] - 兴齐眼药的SQ-22031滴眼液已完成Ⅰ期临床试验,SQ-129玻璃体缓释注射液已完成临床前研究 [3] AI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 祥生医疗将AI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打造“AI+机器人扫查”系列解决方案,构建脑、眼、手三位一体的协同体系 [3][4] - 皓元医药利用AI算法提供化合物库定制化服务,并致力于搭建“AI+药物研发”复合型人才梯队 [4] - 恩华药业表示一直关注并探索AI技术在药物研发领域的应用,未来将建立用于早期研发的AI系统 [5] 行业趋势与展望 - 机构认为“创新+国际化”的产业趋势将保持不变,继续看好创新药主线 [1][6] - 预计围绕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大会的临床数据披露与BD交易将带来新一轮投资机遇 [1][6] - 中国医药产业已完成新旧动能转换,恒瑞医药、翰森制药等传统药企已完成创新转型,百利天恒、科伦博泰生物等公司正以全球FIC姿态崛起 [6] - 国内政策持续支持产业发展,创新药企全球竞争力预计持续增强,商业化盈利预计持续兑现 [6]
聚焦研发投入 加速国际化布局 创新药企获机构密集调研
中国证券报· 2025-10-10 05:45
行业调研热度 - 9月以来超过170家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接受机构调研 [1] - 创新药企备受机构青睐,重点关注创新药管线研发投入、研发进展及BD交易 [1] 重点公司调研情况 - 迈威生物获机构调研频次最高,累计超330家次,其双靶点小核酸药物2MW7141项目出海引发市场关注 [2] - 甘李药业和兴齐眼药并列第二,接受机构调研频次均为84家次 [2] - 甘李药业约十年前开始布局创新药物开发,近年来在PROTAC、ADC等技术平台加大投入 [2] - 兴齐眼药的1类生物制品SQ-22031滴眼液已完成Ⅰ期临床试验,正在开展Ⅱ期临床试验 [3] AI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 祥生医疗打造"AI+机器人扫查"系列解决方案,构建了脑、眼、手三位一体的协同体系 [3][4] - 皓元医药利用AI算法提供化合物库定制化服务,并在业务场景中推进AI能力覆盖以提升运营效率 [4] - 恩华药业表示一直关注并探索AI技术在药物研发领域的应用,未来将建立用于早期研发的AI系统 [5] 行业前景与趋势 - 机构看好"创新+国际化"的产业趋势,认为创新药板块高景气度有望持续 [1][6] - 国内工程师红利、丰富临床资源和支持性政策推动国产创新药走向FIC、BIC创新时代 [6] - 预计围绕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大会的临床数据披露与BD交易将带来新一轮投资机遇 [1][6]
维亚生物午后拉升逾10% AI制药商业模式逐步验证 公司前瞻布局AI制药
智通财经· 2025-10-08 14:06
股价表现 - 维亚生物午后股价拉升逾10%,截至发稿时上涨10.45%,报3.17港元,成交额为3201.42万港元 [1] 行业动态 - 近期全球AI制药领域新增多单合同 [1] 公司AI业务布局与进展 - 维亚生物于5年前已开始布局AI制药 [1] - 公司AI相关订单占比达到新签订单的12%,且呈增长趋势 [1] - 公司为客户推出了整合了AI的药物研发平台AIDD [1] - 截至2025年上半年,AIDD平台已累计参与175个项目的开发 [1] - AI赋能的CRO业务占总收入的10% [1] 业务模式与行业定位 - 维亚生物的CRO业务主要服务于药物发现的早期阶段 [1] - 药物发现早期是AI应用的重要场景,AI技术可提升药物研发的效率和成功率 [1]
晶泰控股午后拉升逾7% AI制药商业化加速落地 机构看好公司商业模式
智通财经· 2025-09-30 13:52
股价表现 - 晶泰控股午后股价拉升逾7% 报14.44港元 成交额17.51亿港元 [1] - 月内累计涨幅已超过40% [1] 业务进展与融资 - 8月份公布与DoveTree合作协议最新细则 有望获得最高58.9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创下AI新药研发领域订单规模新纪录 [1] - 9月完成新一轮配售筹集26.53亿港元 [1] - 融资资金将用于机器人实验室技术升级、AI平台能力升级、新型模态平台打造、产品商业化与业务拓展、投资收购及人才引进 [1] 商业模式与行业定位 - 公司定位为AI驱动药物研发的第三方服务商 同时服务于药企与Biotech公司 [1] - 管线以合作为主 强调技术中立性 对客户而言更像技术供应商 而非将客户锁定于特定药厂生态 [1] - 基于数据安全与生态考虑 药企和Biotech公司更倾向与独立第三方厂商合作 [1] - 第三方AI制药平台有望成为行业基础设施角色 [1] 行业前景与市场空间 - 随着AI在药物发现过程中渗透加深 第三方平台价值将持续放大 [1] - 长期来看 第三方平台商业模式更具可持续性 潜在市场空间更大 [1]
港股异动 | 晶泰控股(02228)午后拉升逾7% AI制药商业化加速落地 机构看好公司商业模式
智通财经网· 2025-09-30 13:48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午后拉升逾7% 报14.44港元 成交额17.51亿港元 [1] - 月内累计涨幅已超40% [1] 业务合作与财务进展 - 公司与DoveTree合作协议有望获得最高58.9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创下AI新药研发领域订单规模新纪录 [1] - 公司完成新一轮配售筹集26.53亿港元 [1] - 筹集资金将用于产品迭代升级与研发能力提升 包括机器人实验室技术升级 AI平台能力升级以及新型模态平台打造 [1] - 筹集资金亦将用于产品商业化与业务拓展 投资收购 人才引进与资金补充 [1] 商业模式与行业定位 - 公司定位为AI驱动药物研发的第三方服务商 同时服务于药企与Biotech公司 [1] - 公司管线以合作为主 强调技术中立性 对客户而言更像是技术供应商 [1] - 基于数据安全与生态考虑 药企和Biotech公司更倾向与独立的第三方厂商合作 [1] - 第三方AI制药平台有望成为行业的基础设施角色 [1] - 随着AI在药物发现过程中渗透加深 第三方平台的价值将持续放大 [1] - 长期来看 第三方平台的商业模式更具可持续性 潜在市场空间也更大 [1]
港股异动 | AI制药概念股走强 晶泰控股一度涨超8%
搜狐财经· 2025-09-29 11:55
股价表现 - AI制药概念股走强 晶泰控股盘中一度涨超8% 最高报13.21港元/股 [1] - 截至发稿时股价涨6% 报12.89港元/股 总市值超550亿港元 [1] - 当日振幅达7.81% 最高价13.210港元 最低价12.260港元 [2] 交易数据 - 成交量1.09亿股 成交额13.96亿港元 换手率2.52% [2] - 总市值554.65亿港元 总股本43.03亿股 流通值554.65亿港元 [2] - 市盈率TTM和静态市盈率均为亏损状态 市净率7.229 [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期报告显示收入5.1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加403.8% [2] - 股东应占溢利8279.5万元人民币 上年同期亏损12.38亿元人民币 实现扭亏为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