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

搜索文档
邮储银行北京分行将亮相 第二十七届北京科博会
经济日报· 2025-04-30 05:54
文章核心观点 邮储银行北京分行将以“金融科技助力科技金融发展”为主题参加2025年5月8 - 11日举办的第二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展示科技金融领域创新成果及服务科技型企业的产品体系,未来将深化科技与金融融合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1][4][5] 构建数字金融新基建 - 邮储银行北京分行科博会展台以“科技金融”为中心,融入鸿蒙等创新元素,展示科技金融创新举措和成果 [2] - 科技创新产品展示区有智能激光雕刻、MR元宇宙体验、数字人交互一体机、AI动漫形象一体机拍摄等前沿科技互动项目 [2] - 观众可体验由鸿蒙智能设备构成的“全场景智能岛”,银行借助鸿蒙系统实现跨设备无缝协同,提升服务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3] - 2025年1月,邮储银行北京分行在全国率先发布鸿蒙生态银行,实现多设备互联闭环服务场景及多项交易功能 [3] 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 邮储银行聚焦科技型企业金融需求,构建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丰富审查分析方法,服务“高成长型”科技型企业 [4] - 邮储银行北京分行将在科博会展示“易企营”等优秀产品成果,“易企营”可为中小企业提供九大场景应用并嵌入金融功能 [4] - U益创、科创贷、小微易贷产品体系各有特色,满足不同科创客群和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5] - 邮储银行北京分行未来将秉持创新精神,优化服务模式,深化科技与金融融合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5]
一季度六家国有大行合计日赚约38.27亿元 四家不良贷款率下降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4-30 02:38
业绩表现 - 六家国有大行一季度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444.2亿元,合计日赚约38.27亿元 [1] - 农业银行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双增,交通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54% [1] - 工商银行归母净利润841.56亿元居首,邮储银行252.46亿元最低 [1] - 农业银行归母净利润719.31亿元,同比增长2.20% [1] 资产规模与质量 - 工商银行资产规模51.55万亿元居首,较上年末增长5.58% [2] - 农业银行资产规模44.82万亿元,建设银行42.79万亿元,中国银行35.99万亿元 [2] - 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0.91%最低,中国银行1.25%持平 [2]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下降0.01、0.02、0.01个百分点 [2]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 工商银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3.5万亿元,制造业贷款4.8万亿元均居市场首位 [3] - 农业银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3.2万亿元,新增6213亿元增速24.1% [3] - 建设银行科技相关产业贷款超4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3.34万亿元 [3] - 邮储银行服务科技型企业近10万户,融资余额突破6000亿元 [3] 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 - 农业银行绿色贷款余额5.59万亿元增速12.06% [3] - 邮储银行绿色贷款余额9107.1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01% [3] - 中国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7.63%,贷款户数增38.07% [3] 数字金融与养老金融 - 工商银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超9600亿元较年初增长10.9% [4] - 交通银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3076.80亿元 [4] - 农业银行养老金受托管理规模3292亿元增速3.94% [3] - 农业银行养老产业贷款余额198亿元新增87亿元 [3]
深圳发布数字金融实施意见 18条举措助力打造“数字深圳”
深圳商报· 2025-04-30 02:14
数字金融政策支持 - 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等九部门印发《实施意见》提出18条具体举措 系统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赋能金融"五篇大文章"高质量发展 打造数字金融特色应用场景 完善数字金融治理体系 [1] - 《实施意见》要求金融机构建立"一把手"主责的统筹协调机制 强化跨部门资源调配与任务督导 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和国产推理大模型研究部署 加快关键软硬件技术金融应用研究攻关和科技核心系统信创改造 [1] - 推动金融机构依托前海、河套两大国家重大战略平台 拓展深港跨境合作、供应链金融等创新场景 [1] 数字技术应用与创新产品 - 鼓励金融机构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 深挖企业社保、税务、知识产权、创新积分等"技术流"信息 为企业精准画像 推动"腾飞贷""降碳贷""跨越贷""科技初创通""小微通""个体通"等特色创新产品增量扩面 [2] - 引导金融机构探索基于"数据+金融"的数据资产增信、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数据安全保险等创新服务 探索开发标准化、可追溯的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产品 [2] - 鼓励金融机构依托跨境金融服务平台 丰富"区块链+跨境业务"应用场景 推动航运贸易数字化 深化深港跨境征信和金融科技产学研合作 [2] 数字人民币与跨境支付 - 推进数字人民币在公共事业、预付式消费、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应用 积极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 深入开展智能合约、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等创新应用 打造具有示范性应用场景 [2] - 推动香港转数快与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互联互通首批应用场景落地深圳 打造全域支付示范区 [2]
北大刘俏:数智赋能重塑金融生态 数字金融“技术+场景+制度”三驱助力高质量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4-29 22:58
4月29日,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金融分论坛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金融学教授刘 俏表示,数智赋能重塑金融生态,推动金融行业向更高效、普惠、智能的方向发展,是一场深刻变革。 数字金融是金融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其发展路径为"技术驱动+场景落地+制度适配",可聚焦 于服务科技创新、绿色金融等关键领域。 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而数字金 融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组成部分,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刘俏表示,我国金融正处在由"大"到"强"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的数 字金融,其发展被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的新高度,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数字金融发展空间广 阔、大有可为。 他指出,数智赋能,正在重塑金融生态,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 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也催生了全新的金融业态和商业模式,推动金融行业向更高效、更普惠、更智 能的方向发展。数智化与金融创新的融合,不仅是技术演进,更是一场关乎发展方式、治理模式的深刻 变革。 刘俏表示,数字金融是金融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 ...
广发银行2024年延续不良“双降”态势 保银协同综合金融持续显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9 21:47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末资产规模达3.6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9% [1] - 全年实现营收692.4亿元、净利润152.8亿元 [1] - 不良贷款余额324.72亿元,较年初减少1.36亿元,不良贷款率1.53%,较年初下降0.05个百分点 [1] - 拨备覆盖率165.60%,较年初提升4.7个百分点 [1]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同比提升0.56个百分点至9.67%,资本充足率同比提升1.81个百分点至14.86% [1] 业务发展 - 2024年末贷款余额2.1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8%,对公一般贷款投放7895亿元,创"十四五"以来新高 [2] - 科技企业贷款余额2355亿元,较年初增长24.96%,绿色信贷余额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42.30% [2]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961亿元,新发放贷款利率3.29%、较上年下降111BP [2] - 服务社保客户超620万户,个人养老金累计开户约320万户,居股份行前列 [2] - 大湾区制造业、科技企业和绿色金融贷款余额分别为690亿元、694亿元、626亿元,较年初分别增长24.5%、25.9%和42.2% [2] 数字金融与综合金融 - 完成大模型能力规划及架构设计,构建六大智能服务板块 [3] - 综合金融服务模式项下合作投融资业务规模累计超7200亿元,保银协同托管规模超1.1万亿元 [3] 公司治理 - 选举蔡希良为公司董事长,延续国寿集团董事长兼任该行董事长的安排 [3][4] - 财政部持股5.218%,提名蔺雪冰为董事,反映对公司的重视和支持 [5]
国泰海通(02611) - 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落实情况年度报告
2025-04-29 20:52
业绩相关 - 截至2024年末,模拟合并后国泰海通总资产1.73万亿元、净资产3429亿元[3] - 截至2024年末,公司累计构建超300亿元科创主题基金矩阵[4] - 2024年公司境内绿色债券承销规模位居行业前三,碳交易规模行业领先[4] - 2024年公司MSCI ESG评级跨级提升至AAA级,连续两年入选“中国ESG上市公司金融业先锋30”榜单[4] - 2024年10月完成中期分红,每股分配红利0.15元(含税)[10] - 2024年度分红预案为每股分配红利0.28元(含税),金额较上一年度大幅提升[10] 用户数据 - 2024年末,君弘APP用户超4100万,月均活跃用户数位居行业前二[5] - 道合平台用户累计8.18万户、覆盖机构和企业客户1.06万家[5] 未来展望 - 正确处理功能性和盈利性关系,服务金融强国和上海“五个中心”建设[11] - 加快释放整合融合效能,构建新组织架构,优化体制机制[11] - 持续提升核心能力,推动客户经营“增量扩面、提质增效”[12] - 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强自主研发,拓展金融科技应用场景[13]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于2024年9月5日宣布合并重组,2025年3月14日完成交割,4月3日正式更名为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3] 其他新策略 - 公司已对接个人养老金基金管理人55家,代销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上架率位列行业第一,华安基金养老目标基金产品规模超16亿元[4] - 修订公司章程,召开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拟定中期分红方案,增加分红频次[10] - 组织董事、监事和高管参加培训,加强对资本市场法规和专业知识学习[11] - 持续完善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加强与利益相关方沟通[9] 技术与资质 - 公司核心交易系统安全运行率保持100%[6] - 信创工作连续4年获评优秀,新增获批多个项目及奖项[6] - 连续17年获中国证监会A类AA级分类评价,持续入选“白名单”,连续4年获行业文化建设实践评估最高评级[7] 会议召开情况 - 年内累计召开战略及ESG委员会3次、薪酬考核与提名委员会8次、审计委员会8次、风险控制委员会4次、独立董事专门会议5次[8]
一季度江苏新增贷款、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均居全国第一,企业贷款利率创新低
搜狐财经· 2025-04-29 20:29
金融总量与信贷增长 - 一季度江苏金融总量保持全国领先 新增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均居全国第一 [1] - 3月末江苏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7.59万亿元 同比增长10.1% 高出全国增速3.2个百分点 [3] - 一季度政府债券融资增加2707亿元 同比多增1983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06万亿元 同比多增2528亿元 [3] 信贷结构与利率水平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8% 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7个百分点 [3] - 3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和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分别为3.26%和3.43% 同比分别下降0.5%和0.47% 处于历史低位 [4] - 工业企业问卷调查显示企业总体融资成本指数和银行贷款利率水平指数分别为42%和39.5% 均处于"下降"区间 [4] 重点领域金融支持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3.7% 增速居各行业之首 [4] - 绿色贷款余额新增5945亿元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2.9% 贷款户数增长14.2% [4] - 养老相关行业贷款同比增长20.7% 信息传输和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贷款同比增长28.4% [4] 科技金融创新 - "苏创融"政银产品累计支持6.8万户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贷款3247亿元 [5] - "苏创积分贷"累计发放2092亿元 通过量化评价帮助企业精准画像 [5] - 南京设立60余家科创金融专营组织和18家服务驿站 推出200余款专属产品 [6] 政策性金融工具 - 科技创新再贷款支持名单内企业(项目)发放贷款738.51亿元 工作进展全国前列 [5] - 设立江苏科技金融教育专项基金 支持高校技术转移转化 [6] - 建立南京市科技金融人才库 推进全生命周期科创金融服务 [6]
先进数通(300541) - 300541先进数通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429
2025-04-29 19:04
行业发展前景 - 2024年11月,七部门联合印发方案,目标到2027年底基本建成与数字经济发展高度适应的金融体系,提升数字化金融产品服务适配度和普惠性,健全数字金融治理体系和基础设施 [1] - 202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构建数字支付服务体系 [2]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度,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47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较大 [4]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58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697万元,同比增长610.55% [5] 未来盈利增长驱动因素 金融行业 - 2025年深耕金融行业,争取“东数西算”IT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机会,保障AI算力设备需求,提供互联光网络解决方案 [3] - 以自有软件产品为核心,融合AI大模型,推出金融智能应用,推动云计算应用系统建设 [3] 互联网行业 - 2025年扎根互联网行业,为客户提供服务,与顶尖供应商合作确保高性能算力设备供应 [3] - 推进高性能智能网络及数据中心光通讯解决方案,增强数据中心处理和网络传输能力 [3] 数字文化产业 - 2025年尝试拓展数字文化产业,开展ToC业务 [3] 烟草行业 - 2025年深化与烟草行业信息化战略合作,以前沿技术赋能烟草产业数字化转型 [3] - 围绕智慧供应链、智能制造、全域数据治理及精准营销等领域协同创新 [3]
深圳九部门联合发布18条举措,将打造“数字中国”深圳样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9 17:54
深圳数字金融政策概述 - 深圳提出打造"数字中国"深圳样板的目标,由九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意见》,包含五个方面18条具体举措 [1] - 深圳在金融科技领域具有先发优势,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排名全球第三、全国第一 [1] - 目标未来3年形成与数字经济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到2027年新增9个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测试运行,累计达22个 [1] 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 要求金融机构建立"一把手"主责机制,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和国产推理大模型研究部署 [2] - 加快关键软硬件技术金融应用研究攻关和科技核心系统信创改造 [2] - 鼓励大型金融机构向中小机构技术输出,发挥前海、河套平台作用拓展深港跨境合作等创新场景 [2] 数字技术赋能金融服务 - 运用AI、大数据等技术深挖企业"技术流"信息,推动"腾飞贷""降碳贷"等特色产品增量扩面 [2] - "腾飞贷"已为82家企业发放贷款24.5亿元,"科技初创通"助力2516家企业获贷27.5亿元 [3] - "降碳贷"累计授信3.8亿元,普惠金融产品服务超11万户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授信近20亿元 [3] 数字金融创新应用场景 - 推进数字人民币在公共事业、预付式消费等领域应用,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 [4] - 推动香港转数快与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互联互通首批应用场景落地深圳 [5] - 加快知识产权、绿色环保等领域信用信息归集整合,提升"征信+信贷"服务效能 [5] 数字金融治理与监管 - 已推动15个金融科技创新应用项目测试,探索数字技术在监管领域的创新应用 [5] - 用好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合作机制,提升监管数字化水平 [5] - 鼓励金融机构完善数据全链条治理体系,防范数据和个人隐私泄露风险 [5]
中银三星人寿2024年净利润创新高 实现连续八年盈利
证券日报网· 2025-04-29 17:53
本报讯 (记者苏向杲 见习记者杨笑寒)近期,中银三星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中银三星人寿")披露了2024年 度业绩情况及社会责任报告。2024年,中银三星人寿总资产突破千亿元,净利润4.83亿元,突破历史新高,实现连续八年盈 利。 2024年中银三星人寿资产总额达1277亿元,原保费收入298.62亿元,同比增长20.08%,净利润4.83亿元,同比增长536%。 从细分业务看,中银三星人寿实现新单规模保费136亿元,续期规模保费收入178亿元,同比增长62.76%,业务质量持续向 好;资产配置不断优化,实现投资收益48.56亿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45.86%,公司业务稳健增长,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普惠金融方面,中银三星人寿进一步发挥普惠型人身保险保障民生作用,2024年成立普惠保险部,深化落实"普惠金融推 进月"活动,开展多形式专项宣传活动361次,覆盖广大人民群众2.4万人次,团体意外险受益群众达3263人次,累计保额12.8亿 元。 养老金融方面,中银三星人寿聚焦养老保险产品及服务研发,积极发挥保险公司补充养老保障作用。2024年末为60岁以上 老人提供的人身险保险产品数量达44款,同比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