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

搜索文档
关税战火淬炼军工硬核 中航证券王宏涛九大主线解码国防军工投资新逻辑
新浪证券· 2025-05-08 16:45
美国国防预算与军工产业机遇 - 美国2026财年国防预算达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2%创历史新高,重点布局AI军事化能力建设 [1][5] - 国防安全领域呈现九大投资主线,涵盖无人化智能化装备、战略武器、深海监测等方向 [1][4] 军事无人化与智能化 - 无人化智能化装备技术正应用于多作战领域,包括自主控制、协同作战等,成为军事技术发展重点 [5] - 智能化装备具备颠覆性潜力,将推动军事需求革新及军工产业变革 [5] 新一代武器装备发展 - 美国国防预算侧重核威慑,全球安全格局恶化加速战略武器储备,高超声速武器成为发展重点 [6] - 中国新一代武器装备研发加速,"六代机"、057型驱逐舰亮相,"十五五"进入批产阶段 [6] 深海军事与监测体系 - 深海安全成为国家战略新疆域,中国构建"立体化、智能化、全域化"监测网络应对国际竞争 [7] - 远洋掌控能力对保障海洋资源及贸易渠道至关重要 [7] 军工材料与3D打印 - 美国关税战推高材料成本,加速3D打印及回收料在军工应用的发展 [7] - 军工材料趋势向轻量化、高性能化、低成本化演进 [7] 高端军工电子与信创 - 关税推动国产集成电路、半导体设备替代,信创产业从党政向金融及多行业深化落地 [8] - 2018年制裁后信创招投标数量迅速提升,国产替代逻辑强化 [8] 商业航天与卫星互联网 - SpaceX已发射超8000颗低轨卫星,中国加速卫星互联网建设追赶国际进度 [8] - 空天一体化及多领域应用场景为商业航天提供增量机会 [8] 大飞机自主可控 - 美国关税使波音采购成本增32.5%,C919国产化率达60%,供应链全球化特点显著 [9] - 关税风波加速大飞机自主可控,国产供应链助力海外市场拓展 [9] 低空经济与机器人产业 - 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发展低空经济,广东、长三角、川渝形成产业集群 [10] - 机器人产业通过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拉动内需,AI自动化或年增GDP 08-14个百分点 [11] 军贸产业增长潜力 - 中国军贸出口因产能提升、政策引导及全球需求缺口短期持续增长 [11] - "十四五"末期军贸从恢复式增长转向供需共振驱动 [11]
免费!鹅厂最新3D生成模型火爆外网,CG导演都已经用上了
量子位· 2025-05-07 15:11
比如这位CG导演,就利用混元把生成了精致的模型,然后通过3D打印做出了实物。 还有3D艺术家比较了多款工具之后,夸赞混元就是现在(AI生成3D)的王者。 克雷西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鹅厂最新的3D生成模型,狠狠地圈了一波粉,甚至有人拿它来创作小游戏动画了。 只要一张人物照片,就能直接把人放到游戏世界中畅游。 当然基本功也非常扎实, 不仅支持文/图生成3D模型,还能把生成的模型变成3D动画 。 而且这波混元3D还火到了国外,被X上的网友们玩出了花。 还有人评价称,3D的生成式AI,就快要被解决了。 混元3D V2.5 到底有多强?量子位也上手体验了一波,下面就一起看看这位"3D建模大师"的精彩表演吧。 实测混元3D生成 文生3D 先看文生3D,只需要描述生成的内容,官方建议是按照物体+特征+风格的方式进行描述。 一辆经典款复古汽车,圆润的车身线条,双圆形前大灯,车身为深蓝色 可以看到,提示词中的关键点在模型当中都有体现,整体上也符合人们对"复古汽车"的印象。 继续提升难度,这次不仅增加细节,还涉及到了AI最不擅长的数数。 一把实木餐椅,采用橡木材质,椅面为弧形设计,椅背由五根垂直木条 ...
奥比中光:公司顺德基地一期已顺利投产
快讯· 2025-05-07 11:47
公司动态 - 公司顺德基地一期已顺利投产 [1] - 2023年底在佛山市顺德区投资建设"3D视觉感知产业智能制造基地建设项目" [1] - 基地可为机器人等智能端侧硬件领域客户提供整机ODM/OEM服务 [1] 技术能力 - 公司实现从底层芯片架构、核心算法开发、一体化光机引擎到上层应用方案的技术闭环 [1] - 关键供应链环节均可实现国产化适配 [1]
X射线三维成像“飞入寻常实验室”
科技日报· 2025-05-07 08:53
技术突破 - 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团队成功研制出实验室级3DXRD系统,首次在常规实验环境下实现X射线三维衍射技术(3DXRD)[1] - 新技术采用液态金属喷射阳极,避免了固态金属阳极的熔化风险,大幅提升X射线输出强度[2] - 实验室级3DXRD准确识别了96%的晶体结构,对60微米以上的大晶体解析效果卓越[2] 技术优势 - 3DXRD技术通过多角度X射线照射构建三维图像,光束强度达到医用X射线的百万倍量级[1] - 新技术使原本依赖同步加速器的尖端技术可在常规实验室使用,全球仅有70余台同步加速器且排队时间长达半年到两年[1] - 未来配备更高灵敏度探测器后,将能捕捉更细微的晶体特征[2] 应用前景 - 3DXRD技术能清晰呈现多晶材料的精细结构,揭示材料承受机械应力时的奥秘[1] - 通过观察承重钢梁样本的晶体变化,可了解建筑物结构老化的微观机制[1] - 新技术打破了同步加速器6天的时限枷锁,对研究材料在反复应力作用下的长期演变具有革命性意义[2]
MedTech Stocks' Earnings to Watch on May 7: COR, QDEL & INGN
ZACKS· 2025-05-06 23:15
医疗设备行业一季度表现 - 行业销售额稳步增长 主要受AI技术、可穿戴设备和个性化护理创新驱动 但盈利增长较为温和 因全球关税、通胀成本和供应链问题持续挤压利润率 [1] - 截至4月30日 医疗行业45%的公司(占市值57.9%)公布财报 其中85.2%盈利超预期 70.4%收入超预期 盈利同比增长4.7% 收入增长9.4% [1] - 一季度行业盈利预计改善40% 销售额预计增长8.3% 优于2024年四季度13.4%的盈利增长和9.4%的收入增长 [3] 技术创新与市场趋势 - AI诊断工具提升临床准确性 可穿戴设备(如持续血糖仪和智能手表)在预防性护理和远程监测领域扩大应用 [4] - 医疗物联网(IoMT)实现实时数据收集和预测分析 3D打印技术在定制植入物和假体领域取得进展 推动个性化医疗发展 [4] - 手术相关产品需求持续上升 但原材料成本上涨、劳动力短缺和供应链中断制约生产分销流程 [2] 全球贸易与成本压力 - 美国2025年4月起实施10%基础进口关税 叠加国别附加税 GE Healthcare预计成本增加5亿美元 Philips预计影响2.5-3亿欧元 Zimmer Biomet下调全年利润预期 [5] - 行业正重构国际供应链 增加供应商多元化 投资本土产能 优先选择贸易协定优惠地区 部分企业可能将成本转嫁给终端用户 [6] 重点公司业绩展望 Cencora (COR) - 美国医疗解决方案部门收入预计增长14%至740亿美元 运营收入增长10% 受益于专科分销和GLP-1药物需求 但COVID-19疫苗销售下滑可能影响增长 [8] - 国际业务收入预计增长5.5% 但受美元走强压制 专科物流业务面临临床试验活动减少和欧洲市场压力 [9] - 盈利超预期概率高 Earnings ESP为+0.82% Zacks Rank 2 [10] QuidelOrtho (QDEL) - 呼吸类产品收入持续疲软 2024年四季度收入同比下降4% 其中呼吸类收入锐减18% COVID相关收入仅4400万美元 [11] - 亚太区实验室业务表现强劲(中国增长13%) 但北美收入下降11% 非呼吸类业务(实验室、输血医学等)保持稳定 [12] - 一季度盈利可能不及预期 Earnings ESP +4.76%但Zacks Rank 4 预期EPS为58美分 同比改善31.8% [14] Inogen (INGN) - 一季度收入预计增长1%-4%至7900-8100万美元 主要来自B2B国际销售(2024年四季度增长31.5%) [15] - 直接消费者(DTC)销售预计下滑21% 租赁收入继续走弱(2024年四季度下降16.5%) [16] - 计划推出Simeox气道清除设备 与中国鱼跃医疗合作拓展呼吸设备市场 目标2025年毛利率43%-45% [17][18]
Align Technology (ALGN) 2025 Investor Day Transcript
2025-05-06 22:00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Align Technology(ALGN) - **行业**:牙科正畸、口腔医疗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发展历程与技术创新 - **核心观点**:Align Technology在数字化正畸领域经历了三十年的发展,不断推动技术创新,提升临床可行性和生产规模 [12][17]。 - **论据** - 2010年前,处于“Digital is Esoteric”阶段,从想法到实现用塑料移动牙齿,临床可行性仅30%,主要针对成人患者,3D打印未形成规模,ClinCheck几乎完全是模拟的,依赖PVS印模 [17][18][22]。 - 2011 - 2020年,进入“Digital is hybrid”阶段,临床可行性提升到80%,推出Invisalign First产品,实现每天生产100万副定制化矫治器,ClinCheck迁移到云端,消费者品牌影响力扩大 [30][32][33]。 - 2021年至今,投资于最佳扫描仪、生物力学、ML和AI软件等关键领域,临床可行性达到100%,可处理任何Invisalign病例,计划实现每天生产200 - 300万副矫治器,ClinCheck逐步实现自动化和无接触化 [35][37][38][46]。 市场现状与机会 - **核心观点**:全球正畸市场潜力巨大,但公司面临市场摩擦和竞争挑战,同时也存在诸多发展机会 [63][64][71]。 - **论据** - 全球75%的人有牙列不齐问题,每年有2200万正畸病例开始,公司目前市场份额为10%,青少年市场是主要目标 [56][61][62]。 - 美国正畸市场连续三年下滑,可能受COVID影响和经济环境因素,但预计未来将恢复增长 [64][65]。 - 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是传统的钢丝牙套,同时面临来自其他清Aligner品牌和直接面向消费者模式(如SmileDirectClub)的竞争,但这些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存在不足 [69][71][72]。 - GP市场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公司通过与DSO合作、提供数字化工具和模板等方式,帮助GPs整合牙齿移动治疗,提高临床信心和盈利能力 [59][60][100]。 产品优势与创新 - **核心观点**:Align Technology的产品具有临床优势、创新设计和个性化定制能力,能够满足不同患者和医生的需求 [82][135]。 - **论据** - 拥有2000万患者的数字数据库,通过机器学习和AI分析,验证了Invisalign与传统牙套在临床效果上的等效性,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87][88]。 - 产品组合丰富,包括Invisalign First、Mandibular Advancement、Palatal Expander等,能够满足儿童和青少年不同的正畸需求,如牙弓扩展、颌骨矫正等 [89][90][91]。 - 引入ClinCheck Signature体验,实现治疗计划的数字化和自动化,为医生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同时允许医生进行个性化定制和控制 [96][97][98]。 - 开发了多种数字化工具,如Invisalign Outcomes Simulator、Align Oral Health Suite、Align X-ray Insights等,帮助医生与患者沟通,提高患者接受度和转化率 [103][104][121]。 3D打印技术与应用 - **核心观点**:3D打印技术是公司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设计灵活性和生产效率优势,将为公司带来新的竞争优势 [39][135]。 - **论据** - 传统的间接3D打印方法存在设计限制和材料浪费问题,而直接3D打印能够实现绝对的设计灵活性,减少材料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39][40][41]。 - 公司在3D打印技术方面拥有核心竞争力,包括自主研发的聚合物、工艺和打印机,已经推出了Palatal Expander等产品,并在Retainer和Aligner产品上进行试点 [151][153][158]。 - 3D打印技术的应用场景包括制造无法通过间接方法实现的设备、改进现有设备的性能和作为未来的制造平台替代方案,有望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规模 [174][176][178]。 市场策略与增长驱动 - **核心观点**:公司通过多种市场策略,包括临床教育、产品创新、品牌建设和渠道拓展,推动业务增长,提高市场份额 [274]。 - **论据** - 在美洲市场,通过举办超过500场现场教育活动,加强临床教育,促进正畸医生的使用和推广,重塑正畸业务模式,加速正畸旅程 [276]。 - 针对GP牙医,开展全渠道营销活动,吸引新的提供者,通过与合作伙伴合作,加速实践增长,建立GP相关性 [277][278]。 - 加强与DSO和OSO的合作,通过品牌偏好和价值主张,推动深度参与,加速数字采用和ClinCheck创新,实现规模化增长 [278][279]。 - 通过展示真实人物和故事,激发消费者需求,塑造信心文化,强调医生的英雄角色,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28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会议安排**:会议于2025年5月6日上午10点开始,进行网络直播,相关幻灯片将在未来一两天内发布,会议进行录音,现场提供Wi-Fi,设有抽奖活动,将在会议结束时进行问答环节 [1][7][9]。 - **iTero扫描仪**:iTero已不仅仅是扫描仪,而是一个综合平台,能够收集数据、聚合洞察、实现无缝沟通和教育功能,连接全球超过20000家实验室,已售出超过100000台扫描仪,每年进行超过500万次扫描 [223][224][228]。 - **综合牙科解决方案**:通过Exocad软件,为实验室技术人员提供牙齿对齐的可视化工具,帮助牙医理解牙齿移动的需求和价值,实现综合正畸修复治疗,预计将带来100亿美元的增量收入 [252][257][267]。 - **医生实践案例**:通过展示David Galler医生的实践案例,展示了Invisalign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高效性和便利性,从患者就诊到开始治疗仅需两小时,通过虚拟护理实现每周与患者互动,提高患者依从性和医生盈利能力 [190][204][210]。
日月光控股:2025Q1业绩点评及法说会纪要:封测业务表现超预期,下游需求持续复苏
华创证券· 2025-05-06 19:1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公司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Q1日月光控股营收和毛利率同比增长 封测业务超预期 下游需求除汽车部分领域外逐渐复苏 公司对二季度业务有信心 按计划推进全年业务 [2][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5Q1公司业绩情况 - 总体业绩:2025Q1公司营收1481.53亿新台币 环比-9% 同比+12% 毛利率16.8% 同比+1.1pct 环比+0.4pct 营业利润96.71亿新台币 归母净利润75.54亿新台币 [7] - 分业务情况:半导体封测事业部营收867亿新台币 环比降2% 同比增17% 毛利率22.6% 高于前期指引 测试收入占比上升 产能利用率略超预期;电子代工服务营收623亿新台币 环比降17% 同比增5% 毛利率环比提0.6个百分点至8.9% 各应用领域营收占比与季节性有关 [10][12] - 2025Q2业绩指引:半导体封测业务二季度营收预计环比增9%-11% 毛利率预计环比提140 - 180个基点;电子代工服务二季度营收预计同比降10% 运营利润率预计同比降100个基点 [16] 问答环节 - 测试业务:公司积极投资 目标扩大市场份额 预计年底占比近20% 利润率高 回报与前沿封装业务类似 [18] - 美国投资:公司受客户邀请评估 未确定投资规模和时间 决策以经济可行性为依据 未考虑地缘政治因素 [20] - AI测试业务:公司在AI芯片晶圆测试占主导 拓展最终测试市场 预计下半年有成果 明年快速增长 业务按计划推进 [21] - 3DIC技术:公司投入资源 与各方合作 提前准备 待市场需求响应 [23] - 关税影响:难以预测下半年情况 按计划推进业务 灵活应对变化 [24][25] - EMS业务:二季度是淡季 虽需求提前拉动使下滑幅度减小 但仍为业绩最低季度 [26] - 毛利率和资本支出:未改变营收和资本支出预测计划 有信心实现利润率目标 [27] - 先进封装业务:按计划推进 有信心实现营收目标 做好产能规划应对技术迁移 [28] - 测试业务增长:致力于扩大测试领域份额 尤其AI和前沿测试 预计下半年最终测试有进展 [29] - 关税风险:直接对美业务风险低 EMS业务可调整生产地点应对 关税对竞争对手影响更大 [31] - 行业需求:除汽车部分领域 其他电子行业逐渐复苏 公司预计汽车业务今年增长 [32] - 面板级封装和硅光子技术:面板级封装筹备试点生产线 2025下半年和2026年客户认证 应用和时间取决于客户需求 [33]
解读美股云厂财报,继续看好AI产业趋势
2025-05-06 10:27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苹果、Meta、微软、亚马逊、谷歌、沪电、深南、生益电子、生益科技、南亚新材、胜宏、广和科技、建滔、Lucid、雷朋 - **行业**:美股科技行业、AI 产业、算力行业、PCB 行业、覆铜板行业、元宇宙行业、智能眼镜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美股科技巨头业绩表现 - 2025 年 Q1 美股五个科技巨头业绩整体优于市场预期,展现较强韧性,在 AI 领域领先,创新能力强劲[3] 苹果公司 - 2025 年 Q1 收入利润略超预期,总收入增约 5%,硬件增约 3%,服务增约 12%,可穿戴设备小幅下滑,中国区收入受汇率影响下滑 2 - 3 个百分点,去除汇率因素持平,预计下季度同比增 0% - 5%[1][5] - 二季度关税或增约 9 亿美元成本,但暂不提价,因 iPhone 转至印度生产,AirPods 和 Apple Watch 在越南生产,关税影响可控[1][5] - 未来四年投资 5000 亿美元在德州建服务器基地,过去每年资本支出约 90 - 100 亿美元,预计未来显著增加[1][5] - 未来创新方向为 3D 打印技术和折叠机型,3D 打印已用于小部件制造,明后年扩展到更多部件,折叠机型预计 2026 年底问世,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1][5] Meta 公司 - 元宇宙领域聚焦 Quest 和智能眼镜,与雷朋联名智能眼镜销量增超三倍,月活增四倍,引入实时翻译功能,有望推动销量增长[1][6] - 全球每年戴眼镜人数约 15 亿,AI 眼镜渗透空间大,今年将与 Lucid 合作推新款智能眼镜,包括带显示功能的 AI 眼镜,未来三到五年或成重要发展方向[7] 北美 CSP 厂商 - 算力需求强劲,微软 Q1 收入超预期,云服务收入增长 20%,上调全年 CAPEX 指引;Meta 上调全年 CAPEX 指引至 640 - 720 亿美元,扩大数据中心容量;亚马逊 Q1 收入符合预期,Q2 指引略低于预期;谷歌 Q1 收入利润超预期,维持全年 750 亿 CAPEX 指引[1][2] 国内算力链条公司 - 受关税影响小,多为 FOB 报价,关税由客户端承担[4][11] - 一季度业绩亮眼,AI 占比高的公司表现突出,如沪电、深南等 PCB 公司和生益科技、南亚新材等覆铜板公司业绩超预期[4][12] 覆铜板行业 - 目前接单景气,处于爆单状态,三四月份全行业集中涨价,后续仍有涨价机会[4][13] - 南亚新材高速产品占比提升,预计二季度出现利润拐点,全年盈利增速高[4][1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沪电一季度利润同比增长 48%,加回泰国工厂亏损部分同比增速超 50%,全年利润预期约 30%以上,对应 PE 约 15 倍,处于过去几年 PE 下限位置[12] - 深南在国内外算力市场卡位良好,PCB 订单需求旺盛,BT 载板业务持续向上,ABF 载板验证在推进[12] - 胜宏、生益电子和广和科技等 AI 领域公司 2025 年业绩预计有不错增长[12] - 生益科技一季度剔除生益电子部分,加回股权激励影响,仅覆铜板业务利润超 5 亿元,二季度接单爆满,有提价空间,业绩趋势向上[13] - 南亚新材 3 月收入创历史新高,4 月继续增长,高速产品占比达 20%左右,在国产服务器供应商排序中名列前茅[13] - AI 眼镜的显示和光机部分投资价值高,光机方面 Micro LED 技术预计成主流,显示部分反射波导和碳化硅技术的衍射技术有发展机会[8]
三巨头竞逐3D芯片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06 08:57
3D-IC技术竞争格局 - 英特尔、台积电和三星代工厂正在竞相提供完整的3D-IC基础组件,以实现未来几年内性能大幅提升和功耗最小化[1] - 3D-IC实现需要新材料、更薄基板处理、背面供电方案、桥接器技术、多芯片通信接口标准和新互连技术[1] - 该技术还要求EDA工具、数字孪生、多物理场仿真等领域的重大变革,并在设计到制造流程中融入人工智能[1] 3D-IC发展驱动力 - ChatGPT推出和AI数据中心建设推动了完整芯片堆叠技术的发展[1] - 分解SoC并采用先进封装成为趋势,小型功能芯片集比大型SoC良率更高且设计成本更低[4] - 内存墙问题成为关键挑战,HBM和SRAM结合成为解决方案,HBM4拥有2048个通道[4] 主要厂商技术路线 - 英特尔展示14A逻辑层直接堆叠在SRAM层上方的架构[5] - 台积电开发面对面集成技术,互连间距从9微米缩小至5微米以下[8] - 三星计划从2027年开始在SF2P上堆叠SF1.4芯片[11] - 台积电A14节点速度提升15%,功耗降低30%,逻辑密度提升1.23倍[23] 散热挑战与解决方案 - 散热是3D-IC最大挑战,可能导致芯片堆叠破裂[14] - 解决方案包括导热通孔、蒸汽帽、微流体技术、热界面材料和浸没冷却[12][13] - 背面供电技术成为关键,英特尔PowerVia、台积电Super Power Rail和三星SF2Z分别在不同节点推出[14] 光互连技术 - 共封装光学器件被纳入主要代工厂发展规划,光传输数据更快且功耗更低[15] - 光互连面临波导设计挑战,不能有直角且需要光滑表面[16] - 英特尔指出光纤技术允许太比特级带宽在机架间传输,正发展直接连接计算集群的方案[19] 未来应用场景 - 初期应用集中在AI数据中心,未来可能扩展至增强现实眼镜和人形机器人[27] - 人形机器人需要大量硅片支持AI能力、传感能力和功率输出[28] - 汽车自动驾驶被视为机器人发展的第一步,需要先进硅片支持[28] 行业挑战与机遇 - 3D-IC是将晶体管数量扩展到数千亿乃至数万亿的唯一途径[26] - 更薄电介质和基板可能加速损坏,导致串扰和信号干扰问题[26] - 行业需要建立弹性、稳健、分布式先进节点硅片供应链[30]
细节直逼亚毫米级!港科广分层建模突破3D人体生成|CVPR 2025
量子位· 2025-05-05 12:27
MultiGO团队 投稿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从人体单图变身高保真3D模型,不知道伤害了多少程序猿头发的行业难题,竟然被港科广团队一招破解了! 团队最新提出的 MultiGO 创新方案,借助 分层建模思路 ——将人体分解为不同精度层级,从基础体型到衣物褶皱逐级细化。 这有点像在搭乐高积木:先大模块构建整体轮廓,再用小零件补充细节,最后再处理材质纹理。 相关研究成果目前已入选CVPR 2025,项目代码也在加紧开源的路上。 更多详情,让我们接着继续看~ 技术改进路在何方? 传统方法的瓶颈 基于单目图像的三维人体重建存在固有深度歧义性,现有方法通常依赖SMPL-X等人体轮廓的预训练模板提供几何先验,但依然难以捕捉细 节特征和特定解剖学结构。 这些方法往往聚焦于人体整体几何建模,而忽视了多层次结构 (如骨骼、关节,以及手指、面部等部位的细密皱纹) 。这种过度简化的建 模方式导致骨骼重建不准确、关节位置偏差,以及衣物皱纹等细节模糊不清。 MultiGO创新框架 该研究提出三级几何学习框架实现突破: MultiGO技术解剖 MultiGO方法的核心在于 通过多层次几何学习框架全面提升单目纹理3D人体重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