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搜索文档
围观“韦神” 一场与韦东奕无关的造神运动 | 新京报专栏
新京报· 2025-06-12 08:05
韦东奕粉丝现象 - 韦东奕短视频账号粉丝数量突破2400万,被世界纪录认证机构确认为"72小时内抖音平台学术领域获得粉丝最多的人"[1] - 该账号由亲属代运营,韦东奕本人仅留下4秒钟三句话的内容,未参与实际互动[1] - 面对媒体采访请求,韦东奕明确拒绝并表示舆论已对其造成影响[1] 民间造神运动表现 - 评论区演变为许愿池,韦东奕被神化为文曲星等形象,业务范围从高考数学扩展到国防航天[3] - 牙科机构借韦东奕牙齿健康话题进行商业引流,引发北大被迫澄清其体检状况[3] - 北大官方呼吁保护学者治学环境,强调韦东奕持续参与体检并治疗牙病[3] 科学偶像崇拜的社会机制 - 现代社会中科学术语、科研机构的神秘性填补了宗教祛魅后的信仰空白[6] - 科学家淡泊名利的形象更符合大众对神圣性的想象,使科学偶像在信仰序列中排名靠前[6] - 历史上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神话不断被创作,尽管部分内容已被证伪[7] 造神运动的历史对照 - 陈景润在20世纪70年代因报告文学被神化,日均收到数麻袋信件,被迫长期从后门出入[7] - 陈景润50岁后帕金森病情恶化,显示"成神"压力对科学家身心的实际伤害[7] - 当前韦东奕现象与陈景润案例存在高度相似性[8] 科学传播的良性模式 - 霍金通过科普著作、影视客串主动塑造科学偶像形象,实现与公众双向互动[9] - 欧美社会普遍尊重科学家个人意愿,不强行推举新科学偶像[9] - 韦东奕与霍金的性格特征、职业阶段及曝光意愿存在本质差异[10] 人文素养的关键作用 - 防止科学崇拜狂热化的核心在于提升社会人文素养,而非强化科学信仰[9] - 健康的社会应尊重个体边界,避免多数人意志凌驾于科学家个人意愿[10] - 主流舆论过度抬高科学地位而忽视人文培养,是网络狂热病的根源[10]
陕西省弘扬科学家精神舞台剧展演活动举办
陕西日报· 2025-06-12 06:26
活动概况 - 第二届陕西省弘扬科学家精神舞台剧展演活动闭幕式在西安举行 由省科协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团省委 省科学院主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陕西科技报社承办 [1] - 活动旨在培育创新文化 弘扬科学家精神 涵养优良学风 营造创新氛围 [1] - 近800名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代表参加闭幕式 [1] 展演剧目 - 闭幕式展演剧目包括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原创话剧《黄土长歌——迁徙与传承的诗篇》 以刘东生 安芷生院士为原型展现科学家精神 [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原创话剧《破晓》以革命伉俪王一平 胡昌璧为主线 体现西电人红色基因与严谨学风 [1] 活动成果 - 活动自6月4日开幕 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等4个场地进行多场集中展演 [2] - 最终评选出21个获奖剧目 包括5个特等奖 如中航工业自控所《凌云之志》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青春·向西北》等 [2] 后续计划 - 省科协计划组织优秀剧目走进更多高校 社区 企业扩大传播覆盖面 [2] - 鼓励文艺工作者挖掘科技领域故事 推出思想性 艺术性兼备的作品 [2]
“让科技更好增进人类福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大家读)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2 06:11
全球科技治理与中国贡献 - 中国强调科技向善理念,旨在通过科技增进人类福祉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 - 中国科技合作强调分享与共赢,而非技术和财富垄断,有助于缩小国家间发展差距 [1] - 中国已在非洲建成20多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并通过"数字丝绸之路"加强电子商务应用 [1] 国际科技合作模式 - 中国与16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署118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 [1] - 中国企业参与非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帮助缩小"数字鸿沟" [1] - 中国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强调互利共赢与不干涉原则,区别于西方国家主导模式 [1][2] 具体合作项目与机制 -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项目已共同研制6颗卫星,建立"免费开放"数据共享机制 [2] - 数据共享范围扩展至非洲、拉丁美洲、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 [2] - 中国同"全球南方"科技合作路径包括知识共享机制、区域性技术中心建设和联合研发项目 [2] 全球科技治理倡议 - 中国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国际科技合作倡议》等多项全球科技治理方案 [1] - 中国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发起"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 [1] - 中国加入200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推动完善全球科技治理 [1]
威海强化政策举措,高标准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
齐鲁晚报网· 2025-06-11 22:46
威海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 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1—4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全省第6 [2] - 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利润率6.8%,全省第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73%,全省第1 [2]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75%,全省第3,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6%,高于全省6.1个百分点,全省第7 [2] - 工业领域百亿企业由2022年2家增长至6家,省级以上优质企业达857家 [2] 工业稳增长措施 - 力争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长7.5%,逐月分析35个工业大类,挖掘船舶海工等高增长行业潜能,帮扶汽车等承压行业 [4] - 推动威海恒邦、泓淋电力等龙头企业冲击200亿、100亿目标,服务48个预计新增产值过亿企业和项目 [4] - 带动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600个以上,力争全年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8% [4] - 企业诉求办结率目标95%以上,对接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帮助企业争取红利 [4] 优势产业打造方向 - 优化10条优势产业链推进机制,举办30场以上融链固链活动,保持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全省第一梯队 [5] - 新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优势企业100家,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现代医药等新兴产业 [5] - 前瞻布局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深海空天等新赛道,打造未来产业特色园区 [5] 产业创新推进策略 - 建设中试平台提升碳纤维等新材料技术研发能力,培育4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6][7] - 实施180项省级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造25项以上首台套装备等创新产品 [7] - 建立行业高层次人才库,推荐申报国家、省级重点人才工程,推进企业家"青蓝偕行"工程 [7] 数字化转型部署 - 新建5G基站900座累计超9000座,建设中科融合等算力项目,打造细分行业工业大模型 [8] - 龙头企业开展"链式"转型建设"产业大脑",专精特新企业打造晨星工厂、智能工厂 [8] - 实施集成电路"强芯"等九大工程,确保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5.5% [8] 制造业升级路径 - 推动"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提升威海钓具等名品影响力,培育省级管理标杆企业 [9] - 培育市级以上绿色制造示范单位20家,完善废钢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9] - 发展"制造+服务"新业态,建设国家工业设计中心,鼓励工业旅游等新业态 [9]
【寻访金长江之十年十人】九坤投资王琛:科学投资有深远生命力,价值不止在定价能力
券商中国· 2025-06-11 18:34
编者按: 十载春华秋实,鉴往知来;十年星河璀璨,与光同行。自破茧初啼至引领风潮,"金长江"评选始终以专 业为炬、以公正为尺,丈量中国私募基金行业的奔腾浪潮。值此华章再启之际,证券时报·券商中国倾 情推出"金长江风华录·十年十人",特邀十位穿越牛熊周期的行业翘楚,以躬身力行的灼见为经纬,以 栉风沐雨的征程为注脚,共同镌刻一部激荡人心的奋进诗篇。此间星霜,既见群峰竞秀,亦显大江奔 流。 本期"寻访金长江之十年十人",券商中国记者走进老牌百亿量化私募九坤投资。九坤投资CEO王琛是清华 大学数学物理学士、计算机博士,拥有16年量化交易经验,曾任职于美国千禧年管理公司(Millennium L.P.)的量化交易策略团队。2012年王琛和姚齐聪联手成立九坤投资,寓意"极竞天数为九,厚德载物为 坤",产品线有市场中性、指数增强、股票多空、CTA和债券等。 现代量化投资虽源于海外,但我国早在《礼记・大学》中,就有"格物致知"的说法,或许正好可以用来形 容量化的科学内核精神。量化投资凭借理性、科学、情绪稳定的特质,深刻影响着投资机构的发展。九坤 投资是中国量化发展史上绕不开的名字,也是量化投资在中国生根落地、发展成熟的典型案例 ...
AI生物学家诞生!我国学者开发元生智能体,自主发现抗癌新靶点并设计验证实验,能力超越人类专家和主流大模型
生物世界· 2025-06-11 17:22
药物研发瓶颈与靶标发现 - 治疗靶标的发现和鉴定是药物研发的核心步骤,但也是关键瓶颈,超过90%的候选药物在临床开发阶段失败,主要源于对靶标生物学作用、疾病相关性或成药性等初始假设存在缺陷[2] - 传统靶标发现过程缓慢、成本高昂且容易失败,单个靶标通常需要花费超过200万美元,依赖于疾病生物学家综合各种生物医学数据提出假设并进行实验验证[2] - 靶标发现通常通过CRISPR筛选发现靶标,通过类器官实验验证靶标,这一过程依赖于整合基因关联、信号通路和病理观察等相互独立的生物医学数据[2] 元生系统概述 - 元生(OriGene)是国际首个专注于靶标发现与临床转化价值评估的多智能体虚拟疾病生物学家系统,评测显示其能力超越人类专家和主流基座大模型[2] - 元生系统只需一句话提问即可自主发现肝癌和结直肠癌的新靶标,并在细胞及癌症患者来源的类器官中得到实验验证,具备发现原创靶标的能力[3] - 元生整合了500多种专家工具和生物医学数据库,支持对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等多模态数据进行推理,通过分析功能交互网络等证据自主生成并完善治疗假设[11] 元生系统架构与工作流程 - 元生构建了多智能体协同决策架构,包含任务协调器、策略规划器、科学推理器、批判验证器和报告生成器,实现从靶标假设生成到临床转化评估的闭环自主化科学决策[12] - 工作流程包括问题分解、资源调用、多模态输出综合、差距分析和原创生物学假说生成,最终反馈给实验人员进行验证[13] - 系统具有自我进化能力,通过迭代循环提升响应质量,并通过扩充模板库持续增强全系统推理能力,形成能力提升的良性循环[14] 性能评估与实战验证 - 研究团队构建了靶标发现专用基准测试集(TRQA),包含1921道多维验证题,元生系统在准确性、召回率和稳健性方面始终优于人类专家和其他模型[18][21] - 在肝癌研究中,元生锁定GPR160为关键靶标,临床数据显示其高表达与患者无复发生存率显著降低相关,实验验证其小分子抑制剂具有强效抑制作用并揭示"直接杀伤+免疫调节"双效机制[23] - 在结直肠癌研究中,元生优选ARG2靶标,临床证据显示其在癌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实验验证了抑制剂的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并在患者来源类器官模型中实现强效肿瘤抑制响应[25] 研究意义与前景 - 元生系统代表利用AI智能体系统性加速治疗靶标发现的重要一步,能够生成新型、可行且具有机制基础的假设,为加速药物开发提供新范式[27] - 随着生成式AI模型和生物医学数据资源的成熟,元生系统有望提供以AI为先的基础平台,用于可扩展的端到端药物发现,推进精准医疗的变革潜力[27] - 该研究标志在科学智能体时代靶标发现领域研究范式的重大突破,研究成果发表在bioRxiv预印本平台[4]
“三夏”生产一线观察丨听,种粮大户的“丰收密码”
新华社· 2025-06-11 14:43
农业机械化与效率提升 - 河南省滑县种粮大户杜焕永流转2048亩地并托管5万亩地,合作社投资1200多万元购置130多台套现代化农机设备,包括植保无人机、北斗导航等[5][7] - 新型收割机作业效率从每天50亩提升至200亩,配备空调改善舒适性,形成全程机械化作业能力[5][8] - 滑县投入4400台收割机,机收率达99.98%,自有2985台并引进1100台外援设备满足全县需求[10] 科学管理与稳产提质 - 陕西省岐山县杨晓飞合作社22000亩小麦通过喷灌微喷、一喷三防和抗旱剂应用,亩产超1000斤,达一等品质[11][13] - 河北省永年区50万亩小麦采用5G智慧农业系统,智能化播种机、无人机巡查和水肥一体化设备实现精准管理,预计总产量从24.16万吨增至28.93万吨[15][17] - 永年区通过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苗情,分区指导灌溉施肥,提升产量和质量[17] 科技合作与增产效益 - 四川省仁寿县王紫彬合作社5000亩地中3000亩种小麦,与四川农业大学合作推广绿色种植模式,亩产达521.3公斤[21][23] - 仁寿县现代农业园区52户大户流转8万亩地,完成3万亩水稻、4万亩夏玉米播种,正推进3万亩夏大豆种植[23] - 河南省商丘市闫照峰1200亩优质小麦亩产超600公斤,依托农技专家免费指导和"一喷三防"政策支持[25][27] 未来目标与发展规划 - 滑县杜焕永计划引进更先进种植技术和管理设备,目标从"吨半粮"(小麦玉米合计)提升至"双吨粮"单产[27] - 多地合作社强调通过技术培训、机械化升级和政府政策支持持续提高种粮积极性[25][27]
从质谱、色谱看科学仪器的国产化之路
信达证券· 2025-06-11 13:5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关税不确定性叠加出口限制倒逼国产替代加速,产业格局或重塑,国产替代从“备选项”跃升为“必选项” [3] - 分析仪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国内超300亿,但高端精密仪器依赖进口,面临“卡脖子”难题 [3][17] - 研发投入增加和政策引导双重驱动,有望加速科学仪器行业国产替代 [3] - 质谱、色谱行业壁垒深厚,国产高端化任重道远,但国产企业已逐步取得突破 [3] - 建议关注聚光科技、皖仪科技、莱伯泰科、雪迪龙等企业,其加大研发投入有望推动国产替代进程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长坡厚雪,科学仪器国产替代大有可为 1.1 关税不确定性叠加美国出口管制科学仪器,国产替代正在进行 - 美国关税政策变化,虽加征关税暂缓,但未来科学仪器进口成本或增长,供应链存在风险,国产替代重要性提升 [7] - 科学仪器环保板块上市公司股价受政策驱动异动,如科研机构免税进口政策、设备更新改造政策等 [7] - 美国出台文件对科学仪器实施出口管制,涉及约42%清单条款,部分设备禁止向中国出口,影响质谱仪采购和售后服务,或推动国内质谱仪发展 [9][10] 1.2 科学仪器市场细分众多,分析仪器属于科学仪器的主要分支之一 - 科学仪器行业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商、中游仪器制造商和下游应用领域,应用广泛 [11] - 科学仪器分为通用型和专用型,分析仪器是主要分支,包括色谱仪、质谱仪等 [13][15] 1.3 分析仪器具有高附加值,国内市场规模超300亿 - 2017 - 2023年,全球和我国分析仪器市场规模逐年增长,CAGR分别为4.92%和3.28% [17] - 实验分析仪器进口规模增长速率放缓,但高端精密仪器依赖进口,部分仪器品类进口金额和数量下降 [19][24] 1.4 研发投入强度增加,政策引导有望加速国产替代 - 我国研发投入总量和强度逐年上升,2024年经费与GDP比值达2.68%,超欧盟平均水平 [25] - 国家出台一系列支持科学仪器的政策,助力国产替代进程,全球科学仪器行业头部企业市场规模大,国内企业有成长空间 [27][31] 二、质谱、色谱行业壁垒深厚,国产高端化任重道远 2.1 质谱仪:市场规模超百亿,国产质谱仪向高端应用领域渗透 - 质谱仪用于物质定性、定量分析,由进样系统、离子源等五部分构成,有多种分类方式 [36][37][38] - 2023年我国质谱仪市场规模达167.04亿元,同比增长19.53%,全球市场预计2027年达94亿美元,CAGR为5.2% [42] - 全球质谱仪市场被国际巨头垄断,头部6家公司占70%以上份额,中国质谱仪进口市场近年量价齐跌,美国进口金额占比下降 [43][46] - 2024年质谱仪中标数量和金额大幅增加,国产质谱仪向中高端领域渗透,2025年一季度进口品牌仍主导市场,但国产企业取得突破 [52][55][59] 2.2 色谱仪:市场规模增长至160亿元左右,国产替代空间较大 - 色谱仪利用色谱法对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分为气相、液相等类型,由多个系统组成 [60][61] - 2024年我国色谱仪市场规模增长至160亿元左右,全球市场预计2029年达124.2亿美元,CAGR为5.23% [63][64] - 国内色谱仪市场由进口品牌主导,高端品类被国外厂商垄断,国产厂商技术和市场地位有差距,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67] - 近两年液相及气相色谱进口金额下滑,贸易逆差缩小,2024年色谱仪中标数量和金额增长,国产替代空间大 [69][71] 三、坚持创新研发,国产替代正当时 3.1 聚光科技:业绩扭亏为盈,构建“4 + X”多对多业务布局 - 聚光科技构建“4 + X”业务布局,涵盖多领域,2024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长,实现扭亏为盈 [80] - 公司业务、产品结构优化,降本增效显著,综合毛利率提高,期间费用率降低 [82] - 子公司谱育科技完善技术平台,多个产品达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实现多个高端质谱产业化 [86] 3.2 皖仪科技:检漏仪器龙头,持续投入研发多点开花 - 皖仪科技业务涵盖四大领域,氦质谱检漏仪和离子色谱仪等被认定为重点新产品 [87]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下降,受宏观经济、软件退税和研发投入等因素影响 [87] - 实验分析仪器板块发展较好,营业收入占比增加,2024年色谱仪中标金额前十中位列第八,氦质谱检漏仪应用广泛 [90][93]
从质谱&色谱看科学仪器的国产化之路
信达证券· 2025-06-11 13: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关税不确定性叠加出口限制倒逼国产替代加速,产业格局或重塑,国产替代从“备选项”跃升为“必选项” [3][7] - 分析仪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国内超300亿,但高端领域被国外厂商垄断,面临“卡脖子”难题 [3][17] - 研发投入增加和政策引导双重驱动,有望加速国产替代 [3][27] - 质谱、色谱行业壁垒深厚,国产高端化任重道远,但国产质谱仪向中高端渗透,高端色谱仪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3][55] - 建议关注聚光科技、皖仪科技、莱伯泰科、雪迪龙等企业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长坡厚雪,科学仪器国产替代大有可为 - 关税不确定性叠加美国出口管制,国产替代进行中。美国加征关税虽暂缓,但进口成本和供应链风险促使产业格局重塑,国产替代成“必选项”;科学仪器受海外出口管制,美国新规影响质谱仪采购和售后,或推动国内质谱发展 [3][7] - 科学仪器市场细分多,分析仪器是主要分支。行业产业链包括上中下游,科学仪器分通用和专用型,分析仪器含色谱、质谱等,光谱、质谱、色谱和实验室设备是重要分支 [11][13][15] - 分析仪器附加值高,国内市场超300亿。2017 - 2023年全球和我国分析仪器市场规模增长,但国内实验分析仪器在技术等方面与国外有差距,高端精密仪器依赖进口,部分仪器进口金额和数量下降 [17][19][24] - 研发投入强度增加,政策引导加速国产替代。我国研发投入总量和强度上升,超欧盟平均水平;国家出台系列政策支持科学仪器,助力国产替代;全球科学仪器行业头部企业规模大,国内企业有成长空间 [25][27][30] 质谱、色谱行业壁垒深厚,国产高端化任重道远 - 质谱仪市场超百亿,国产向高端渗透。质谱仪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由五部分构成,分多种类型;2023年我国质谱仪市场规模增长,全球预计2027年达94亿美元;市场被国际巨头垄断,2023 - 2024年进口量价齐跌,美国占比下降,日本稳定增长;2024年中标量和金额大增,国产向中高端渗透,2025年一季度外资仍主导高端领域 [36][42][55] - 色谱仪市场达160亿,国产替代空间大。色谱仪用色谱法分析,分多种类型,由多个系统组成;2024年我国色谱仪市场规模增长,全球预计2029年达124.2亿美元;国内市场由进口品牌主导,高端产品依赖进口;近两年液相和气相色谱进口金额下降,贸易逆差缩小;2024年中标量和金额增长,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60][63][67] 坚持创新研发,国产替代正当时 - 聚光科技业绩扭亏,构建“4 + X”布局。公司构建多技术平台,业务涵盖多领域;2024年营收和净利润上升,扭亏为盈;业务和产品结构优化,降本增效;子公司完善技术平台,多个产品达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 [80][82][86] - 皖仪科技是检漏龙头,研发多点开花。公司业务涵盖四大领域,氦质谱检漏仪等被认定为新产品;2024年营收和净利润下降,受宏观经济和研发投入影响;实验分析仪器业务发展好,销量保持较高水平;色谱仪中标金额前列,氦质谱检漏仪应用广,新能源行业有望带动检漏仪器发展 [87][90][93]
复旦大学法医学与法庭科学学院揭牌成立(附司法鉴定机构仪器设备配置标准)
仪器信息网· 2025-06-11 13:06
特别提示 微信公众号机制调整,请点击顶部"仪器信息网" → 右上方"…" → 设为 ★ 星标,否则很可能无 法看到我们的推送。 6月7日在第十一期"浦江科学大师讲坛"上,复旦大学法医学与法庭科学学院揭牌成立。国际 著名法庭科学鉴识专家李昌钰,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等为该学院揭牌。 据悉,新成立的法医学与法庭科学学院致力于培养具备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全球视野、创 新能力与团队精神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法医 学与法庭科学创新高地。金力为李昌钰颁发复旦大学名誉教授证书,李昌钰将为法医学与法庭 科学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宝贵支持和重要助力。 2022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正式将法医学列为一级学科,标志着该学科迈入全新 发展阶段。 复旦大学是中国最早设立法医学专业的高校之一。去年1月,复旦大学设立法庭科学研究院, 围绕医理工文交叉融合,积极探索服务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创新路径,一年多来已取得明显 成效。 今年5月,为进一步提升学校服务全面依法治国重大战略的能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与创新能 力的法医学和法庭科学拔尖人才,复旦大学在法医学系基础上,整合法庭科学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