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形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东华测试 (1)
2025-11-12 10:18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东华测试(公司)[2][5] * 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在线监测、PHM(预测性维护)、电化学工作站、自定义测控、实验仿真(行业)[2][5][8][11] 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业务与财务** * 公司收入主要来自三大块:结构力学测试(占比超60%,毛利率近70%)、结构监测和PHM(占比约20%,毛利率65%左右)、电化学板块(占比十几个百分点)[2][6] 2024年公司总收入约5亿元[2][6] * 公司财务稳健,毛利率常年保持在60%-65%,研发支出占收入10%以上,研发人员占比38%,财务费率一直为0,无负债[2][7] 今年前三季度现金流改善明显[2][7] * 结构力学测试下游客户集中在军工(占比60%以上)和高校(占比20%左右)[2][8] **成长逻辑与市场定位** * 成长逻辑基于军工领域深厚技术积累(抗干扰技术国内领先)以及传感器高端化需求和新兴领域(如人形机器人)需求落地[3] 与头部机器人企业交流理想,有望提供关节传感器及相关模组[4][16] * 与海外龙头NI(中国区收入约20亿人民币)和HBK相比,东华未来成长空间巨大,有机会扩大市场份额并通过新产品拓展市场[2][9] **具体业务发展** * 工业PHM市场国内处于蓝海阶段,总体规模约百亿,东华在该领域收入仅为两三千万元,与国内竞争对手(如融智日新,2024年收入约6亿元)相比仍有巨大增长潜力[4][12] 2025年公司针对该板块进行了扩招,预期未来几年增速将远超主业[4][12] * 电化学工作站业务2024年处于放量初期,实现八九千万收入,在国内同行中已处领先地位,未来3-5年预计可达到1-2亿元规模[4][13] * 在六维力传感器核心指标上已取得显著突破,处于国内第一梯队,凭借抗干扰核心技术及军工级向工业级的降维打击,有望在高端工业领域取得更大成就[4][14] **未来发展展望** * 中国研发投入强度为2.65%,相对于美国(3.6%)、日本(3.4%)及德国(3.1%)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十五五”规划将进一步推动军工领域研发投入[10] * 新产品如自定义测控环节,其价值量可达主业1.5-2倍,将显著提升公司整体营收规模[2][11] 民用领域也存在巨大潜力[11]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成立于1993年,2012年上市,2018年抓住军工装备国产替代机遇实现快速成长[5] * 预计2026年公司盈利可达2亿元,对应当前市值估值约30倍,人形机器人相关业务的定价可能未被充分反映[15] 公司近期估值相对便宜,新进展值得关注[16] * 公司产品品类相对竞争对手较少,目前主要集中在物理测试环节,但基于传感器应用可拓展性,长期发展潜力巨大[11]
东华测试20251111
2025-11-12 10:18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行业为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在线监测、PHM(预测性维护)、电化学工作站及传感器行业[2][5] * 纪要涉及的公司为东华测试[1] 核心观点与论据 **公司业务与财务** * 公司主营业务为结构力学测试,占比超过60%,毛利率接近70%[2][6] * 结构监测和PHM相关业务占比约20%,毛利率65%左右[2][6] * 电化学板块占比十几个百分点[2][6] * 2024年公司总收入约5亿元[2][6] * 公司财务稳健,毛利率常年保持在60%-65%,研发支出占收入10%以上,研发人员占比38%,无负债,财务费率一直为0[2][7] * 今年前三季度现金流改善明显[2][7] **市场定位与成长逻辑** * 公司成长逻辑基于军工领域的技术积累(如抗干扰技术)以及传感器高端化需求和新兴领域(如人形机器人)的需求落地[3] * 下游客户集中在军工(占比60%以上)和高校(占比20%左右)[2][8] * 与海外龙头NI(中国区收入约20亿人民币)和HBK相比,公司未来成长空间巨大[2][9] * 自定义测控环节的价值量可达主业1.5-2倍,将显著提升公司整体营收规模[2][11] **主要业务板块前景** * 工业PHM市场国内处于蓝海阶段,总体规模约百亿,公司该业务收入仅两三千万元,未来几年增速预期将远超主业[4][12] * 电化学工作站业务去年(2024年)处于放量初期,实现收入八九千万,未来3-5年预计可达1-2亿元规模[4][13] * 公司在六维力传感器核心指标上已取得显著突破,处于国内第一梯队,凭借军工级技术向工业级应用的降维打击,有望在高端工业领域取得更大成就[4][14] * 公司与头部机器人企业交流理想,有望提供关节传感器及相关模组[4][16]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成立于1993年,2012年上市,2018年抓住军工装备国产替代机遇实现快速成长[5] * 中国研发投入强度为2.65%,相对于美国(3.6%)、日本(3.4%)及德国(3.1%)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十五五"规划将进一步推动军工领域研发投入[10] * 预计2026年公司盈利可达2亿元,对应当前市值估值约30倍,人形机器人相关业务的估值未被充分反映[15] * 公司产品品类相对竞争对手较少,目前主要集中在物理测试环节,长期基于传感器应用可拓展性的发展潜力巨大[11]
人形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灵巧手产业化加速落地
2025-11-12 10:18
行业与公司 * 涉及的行业为人形机器人行业,特别是其核心部件灵巧手(末端执行器)子行业[1] * 涉及的公司包括特斯拉(Optimus系列)、火塞智能、宇树智源(DEX 3和DEX 5产品)、优必选(Walker S2)[8][9][19] 核心观点与论据 灵巧手的重要性与特点 * 灵巧手是实现人形机器人从演示到实际应用场景转化的关键因素,其泛化能力使机器人能执行多样化任务[2][4] * 与传统夹爪相比,灵巧手自由度更高(如特斯拉第三代产品达22个自由度,传统夹爪约6个),灵活性更强,但结构更复杂,精度要求更高[1][5] * 灵巧手在人形机器人成本中占比显著,以特斯拉Optimus为例,约占整机成本的17%[1][6] 技术迭代与发展趋势 * 特斯拉Optimus灵巧手经历显著技术迭代:自由度从第一代(2022年)的11个增至第三代(2024年)的22个;驱动方案从空心杯电机模组演变为直流无刷电机加丝杠方案;并增加了触觉反馈系统[1][8][18] * 国内厂商如火塞智能也呈现类似趋势,从11个自由度提升至20个或更多,并计划进一步增加主动自由度[9] * 灵巧手发展趋势是拟人化设计,增加手势识别数量(目前可识别26个,未来或超30个),技术路线在驱动、传动、感知模块持续迭代[10][20] 技术路线与核心部件 * 驱动方面:电机驱动是主流,空心杯电机(无铁芯转子设计)和无刷电机(寿命长、转速高)优势明显;液压驱动(扭矩大但体积大、响应慢)和气压驱动(响应快但控制难)应用较少[10][11][12][13] * 传动方面:主要有腱绳驱动(柔性好但精度控制低)、连杆传动(刚性好适合高强度抓取)、齿轮传动(精度和可靠性最高但体积重量大)三种方式,企业根据需求选择[10][11][14] * 感知方面:核心是六维力传感器(解析三维力及力矩,检测物体重量和受力方向)和触觉传感器(检测压力变化,提高操作准确性),触觉传感器包括压阻式、电容式、压电式、摩擦电式等多种技术路线[3][11][15][16][17] 成本构成与市场空间 * 特斯拉Optimus灵巧手成本构成中,空心杯电机占5.6%,六力传感器占7.4%,行星减速器、涡轮涡杆编码器等分别占1.7%至0.8%[6] * 随着技术迭代和降本措施推进,灵巧手成本占比预计会下降[1][7] * 灵巧手市场空间预计到2025年达3.62亿元,2030年达200亿元左右,2035年达1,356亿元左右,预计年均增长率超过45%[20] 其他重要内容 * 2025年被称为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但可能只是小批量生产,2026年才会真正进入量产阶段[2] * 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投资机会不仅限于整机企业,还包括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如丝杠、减速器、电机和传感器等,量产化进程将带来相关技术与产品需求的显著增长[3][21][22]
拓斯达跌2.05%,成交额6006.89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409.1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12 10:13
股价与资金表现 - 11月12日盘中股价下跌2.05%,报30.13元/股,总市值143.71亿元,成交金额6006.89万元,换手率0.60%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09.12万元,其中特大单净卖出138.01万元,大单净卖出271.10万元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涨18.20%,但近期表现疲软,近5个交易日下跌5.28%,近20日下跌8.97%,近60日下跌11.41% [1] - 今年以来3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5月13日,龙虎榜净卖出1.29亿元,买入总额4.06亿元(占比8.04%),卖出总额5.34亿元(占比10.59%) [1] 公司业务与行业 - 公司主营业务为下游制造业客户提供工业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及相关设备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31.50%,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应用系统29.39%,注塑机、配套设备及自动供料系统21.05%,数控机床(CNC)15.07%,其他3.00% [2]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机械设备-自动化设备-机器人,概念板块包括新型工业化、机器视觉、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机器人概念等 [2] 财务与股东情况 - 2025年1月-9月实现营业收入16.88亿元,同比减少24.49%,但归母净利润4933.65万元,同比大幅增长446.75% [2] - 截至9月30日股东户数为7.16万,较上期减少17.93%,人均流通股4638股,较上期增加21.85%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84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4817.81万元 [3] 机构持仓动向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多家机器人主题ETF大幅增持或新进成为十大流通股东 [3] - 易方达国证机器人产业ETF(159530)为第二大流通股东,持股1081.08万股,较上期增加905.76万股 [3] - 华夏中证机器人ETF(562500)为第三大流通股东,持股920.21万股,较上期增加171.63万股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五大流通股东,持股410.09万股,较上期增加120.22万股 [3] - 天弘中证机器人ETF(159770)和富国国证机器人产业ETF(159272)也分别增持64.25万股和新进成为第十大股东 [3]
金发科技跌2.01%,成交额1.01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473.3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12 09:58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1月12日盘中下跌2.01%,报18.51元/股,成交1.01亿元,换手率0.21%,总市值488.04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473.34万元,大单买入占比7.57%,卖出占比22.13% [1] - 今年以来股价上涨116.69%,但近期表现疲软,近5日跌2.48%,近20日跌9.09%,近60日涨25.15% [2] - 今年以来3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9月19日,龙虎榜净买入-8.64亿元,买入总计4.09亿元(占比5.22%),卖出总计12.73亿元(占比16.25%) [2]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状况 - 2025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496.16亿元,同比增长22.62%,归母净利润10.65亿元,同比增长55.86% [3]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67.40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1.36亿元 [4]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改性塑料52.07%,贸易品20.65%,绿色石化产品18.85%,新材料6.29%,医疗健康产品1.48%,其他0.66% [2]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9月30日股东户数39.54万,较上期增加94.23%,人均流通股6662股,较上期减少47.77% [3] - 十大流通股东中,鹏华中证细分化工产业主题ETF联接A(014942)为新进股东,持股3164.77万股 [4] - 南方中证500ETF(510500)为第七大股东,持股3070.90万股,较上期减少59.99万股 [4]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八大股东,持股2791.72万股,较上期减少282.76万股 [4] 公司概况与行业属性 - 公司成立于1993年5月26日,2004年6月23日上市,位于广东省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 - 主营业务为化工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基础化工-塑料-改性塑料,概念板块包括人形机器人、PEEK概念、无人机、机器人概念、医疗器械等 [2]
四会富仕跌2.02%,成交额1863.72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227.33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12 09:56
股价与资金流向 - 11月12日盘中股价报37.75元/股,下跌2.02%,公司总市值60.60亿元 [1] - 当日成交金额1863.72万元,换手率0.32%,主力资金净流入227.33万元 [1] - 大单买入金额475.37万元,占比25.51%,大单卖出金额248.03万元,占比13.31%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44.74%,近5个交易日下跌2.48%,近20日下跌4.36%,近60日上涨10.48% [1] - 今年以来公司1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9月12日 [1] 股东与股本结构 - 截至9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2.07万,较上期大幅增加49.61% [2] - 同期人均流通股为6804股,较上期减少31.37% [2]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十大流通股东中,平安先进制造主题股票发起A(019457)和华商优势行业混合A(000390)已退出 [3] 财务业绩 - 2025年1月至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96亿元,同比增长34.50% [2] - 同期实现归母净利润1.31亿元,同比增长6.65% [2]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四会富仕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四会市,成立于2009年8月28日,于2020年7月13日上市 [1] - 公司主营业务为印制电路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营业务收入中印制电路板占比93.96%,其他(补充)占比6.04% [1] - 公司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40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8380.23万元 [3] 行业与概念板块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元件-印制电路板 [1]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小鹏汽车概念、人形机器人、机器人概念、汽车电子、毫米波雷达等 [1]
鸣志电器跌2.04%,成交额2855.80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402.5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12 09:53
股价与资金表现 - 11月12日盘中股价下跌2.04%至66.13元/股,总市值为277.01亿元 [1] - 当日成交额为2855.80万元,换手率为0.10%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402.59万元,其中特大单净卖出100.42万元,大单净卖出302.17万元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涨22.52%,但近5个交易日下跌2.98%,近20日下跌7.19%,近60日上涨10.94% [1] - 今年以来公司已2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2月21日 [1] 公司基本面与业务构成 - 公司2025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20.43亿元,同比增长11.66% [2] - 2025年1-9月归母净利润为4983.79万元,同比增长5.43% [2] - 公司核心业务为控制电机及其驱动系统类,占主营业务收入的83.60% [1] - 其他业务收入构成为:贸易类产品8.39%,电源与照明系统控制类6.90%,设备状态管理系统类1.07%,其他0.03% [1] - 公司专注于运动控制领域和智能电源领域核心技术及系统级解决方案的研发和经营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6.33万户,较上期增加16.10% [2] - 人均流通股为6613股,较上期减少13.87% [2] - 十大流通股东中出现新进机构,易方达国证机器人产业ETF(159530)持股566.49万股,为第五大股东 [3] - 华夏中证机器人ETF(562500)持股460.91万股,较上期增加86.16万股,为第七大股东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392.80万股,较上期增加1797股,为第八大股东 [3] - 南方中证500ETF(510500)持股244.34万股,为新进第十大股东 [3] - 国泰智能汽车股票A(001790)和富国天瑞强势地区精选混合A(100022)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行业归属与分红历史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力设备-电机Ⅱ-电机Ⅲ [2]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减速器、伺服系统、人形机器人、LED、华为概念等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70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5626.02万元 [3]
上纬新材发布机器人新品预告,机器人ETF(159770)昨日获净申购超3700万份,已连续18日“吸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2 09:21
市场整体表现 - 市场全天震荡调整,三大指数高开低走,沪指跌0.39%,深成指跌1.03%,创业板指跌1.4% [1] - 沪深两市成交额不足2万亿元,较上一个交易日缩量1809亿元 [1] 机器人ETF资金流向 - 机器人ETF(159770)收盘跌0.78%,但获净申购3750万份,成交额超2.35亿元 [2] - 该ETF已连续18个交易日(10月16日至11月10日)获资金净流入,累计"吸金"超15亿元 [2] - 近60个交易日有43日获资金净流入,累计"吸金"近30亿元 [2] 行业动态与公司新闻 - 上纬新材将发布一款身高1.88米的全尺寸机器人 [2] - 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种机器人手指、机器手和人形机器人"专利获授权 [2] 机构观点与产业展望 - 东吴证券认为人形机器人是AI最佳载体,有望迎来10年产业大周期,2025年已开启小规模量产,产业链有望于2026年加速爆发 [2] - 中信建投证券表示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供应链呈协同发展态势,产业链正从技术研发向规模化制造与生态构建过渡 [2]
从入股上纬新材到股改,智元机器人资本棋局双线并进
华夏时报· 2025-11-12 09:18
公司资本运作与上市进展 - 智元机器人关联公司完成工商变更,企业类型由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标志着公司正式启动上市进程 [3][4] - 公司采取“双线并行”资本策略:一方面通过股改为独立IPO做准备,另一方面通过收购上纬新材掌控现有上市公司平台 [3][5] - 对上纬新材的要约收购已完成法律程序,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智元机器人董事长邓泰华,彭志辉被提名为董事 [6] - 收购上纬新材除上市考量外,亦有打通上下游产业链、获取材料供应保障、资本加持和客户资源的战略意图 [6] 公司业务与商业化进展 - 公司属于国内人形机器人“第一梯队”,成立以来共完成11笔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比亚迪、京东、高瓴资本等知名机构和企业 [7] - 2024年商业化进程加速:6月与宇树科技共同获得中移(杭州)超1.2亿元订单;8月与富临精工达成数千万元项目合作;10月获得龙旗科技数亿元G2框架订单及均胜电子过亿元采购合同 [7] - 2024年1月至9月交付量实现数量级以上增长,完成并确认收入的交付量达数千台,业务覆盖科研教育、交互服务及工业作业等多个领域 [8] - 公司计划拓展海外市场,目标为明年海外收入占总收入30%以上,看好海外市场对自动化产品的需求及更具吸引力的定价空间 [8] 行业动态与市场表现 - 人形机器人领域多家公司筹备上市:宇树科技正在进行上市辅导,预计10-12月提交申请;乐聚机器人已在深圳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 [4] - 行业专家认为明年人形机器人市场将保持较高热度,但竞争日趋激烈,行业正从故事概念阶段转向更实质性的发展 [5] - 智元机器人拟收购上纬新材的消息引发后者股价剧烈波动,股价从7.78元/股最高涨至132.1元/股,涨幅约1598% [5]
汉威科技(300007):业绩稳中向好,多维度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
山西证券· 2025-11-12 09:12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汉威科技“增持-A”评级 [1][9] 核心观点 - 汉威科技作为国内传感器及物联网行业龙头,在人形机器人、汽车电子、智能家居等高景气领域的布局持续深化 [9] - 短期看好主业增长与新兴领域突破带来的机会,中长期随着传感器在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逐步放量,有望打开公司成长空间 [9] - 公司战略剥离非核心资产(汉威智源65%股权,转让价格4.40亿元)将聚焦主业,并带来2025年归母净利润的大幅增长 [9] 近期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7.02亿元,同比增长8.44%;归母净利润8484.30万元,同比增长6.33%;扣非净利润3822.70万元,同比增长56.27% [2]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收5.25亿元,同比增长15.20%;归母净利润2576.97万元,同比下滑8.57%;扣非净利润1298.94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092.47% [4] - 2025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31.08%,同比提升1.33个百分点;净利率为4.99%,同比提升0.78个百分点,盈利能力持续修复 [4] 业务布局与技术优势 - 传感器业务聚焦新兴赛道,通过炜盛科技、嘉兴纳杰、苏州能斯达等子公司协同发展,产品覆盖气体、压力、柔性等多门类传感器 [5] -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构建了覆盖“触觉-平衡-力控-嗅觉”的多维产品矩阵:嘉兴纳杰基于6英寸晶圆MEMS传感器IDM产业链开发的IMU惯性传感器性能满足技术要求,并与多家相关企业合作对接;苏州能斯达的柔性微纳传感技术实现突破,具身智能相关电子皮肤和触觉传感器已小批量供货 [5] - 产能方面,苏州能斯达高标准产线正加快建设,同时公司参与起草并制定两个国内柔性电子行业标准,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5] 研发投入与技术储备 - 公司坚持“创新驱动”,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1.62亿元,同比增长5.70%,重点聚焦传感器核心技术与物联网应用突破 [6] - 技术成果涵盖双光源双光路红外气体探测器等关键技术,技术储备覆盖“传感器-仪表-物联网平台”全产业链 [6] - 研发项目有序推进,激光H2S/CO气体传感器等均按计划开发,其中MEMS超声波燃气流量计模组已完成验收并进入市场推广,为向人形机器人、氢能源安全等新兴领域拓展奠定基础 [6]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24.15亿元、25.86亿元、29.2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5亿元、1.89亿元、2.27亿元 [9]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1.57元、0.58元、0.69元,对应PE分别为32.1倍、87.4倍、72.7倍 [9] - 财务数据显示,预计公司毛利率将从2025年的32.0%持续提升至2027年的35.2%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