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乡村振兴
icon
搜索文档
国家能源局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召开2025年第二次会议
国家能源局· 2025-07-18 11:39
国家能源局乡村振兴工作会议核心部署 核心观点 - 会议强调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 需坚决扛牢政治责任 重点推进能源行业任务 [1] - 能源行业需聚焦农村电力保障提升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开发 充电基建及北方清洁取暖四大领域 [1] - 提出通过重大能源项目带动就业 推广以工代赈模式 并创新农村能源革命试点以促进就业增收 [1] 能源行业重点任务 - **农村电力保障**:巩固提升现有农村电力基础设施水平 确保稳定供应 [1] - **可再生能源开发**:加强农村分布式光伏 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应用 [1] - **充电基础设施**:加快农村地区充电网络建设 支撑新能源汽车下乡 [1] - **北方清洁取暖**:持续推进煤改电 煤改气等工程 改善冬季供暖结构 [1] 创新帮扶与就业带动 - 能源建设项目将优先采用以工代赈模式 直接拉动当地劳动力就业 [1] - 试点农村能源革命新路径 探索"能源开发+就业增收"联动机制 [1] - 通过技术培训 项目运营等开发式帮扶 增强定点帮扶县内生发展能力 [1] 政策执行要求 - 需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优化工作流程以减轻基层负担 [1] - 要求全年目标任务必须按期完成 强化责任考核机制 [1] (注:文档2仅为参会人员信息 无实质性行业内容)
开平打造“媒体+”多元矩阵,助推“土特产”破圈出彩
南方农村报· 2025-07-18 11:32
品牌升级 - 马冈鹅占据广东烧鹅市场70%份额,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6亿元[11][12] - 打造"马冈优品"行政区品牌,构建"行政区品牌+企业+基地+农户"产业集群模式[13][14] - 推出马冈鹅区域公用品牌标识、IP形象"M.Goose"及"冈小鹅"文创产品[15][16] - 品牌曝光渠道包括东莞食博会、中国农业品牌百县大会、广州塔、央视等[17][18][19] 产品创新 - 推出"马冈鹅×广东荔枝"超级美食IP,登上小红书热搜榜[3][4][5] - 创新组合基于食材特性研发,马冈鹅高蛋白与荔枝维生素C形成健康搭配[21][22] - 形成"鹅荔CP"创意市集,吸引大量食客参与[3][4] 销售渠道 - 线下展销会单日接待专业客商超500人次,试吃品多次补货[26][27][28] - 线上布局"马冈优品馆"电商平台,覆盖微信、抖音、京东等渠道[29][30][31] - 参与白云机场、广交会等场景线上销售[31] 文旅融合 - 央视《三餐四季》节目深度报道开平美食文化[34][35][36] - 将农产品与侨乡文化捆绑,推出《开平味·鹅为先》系列融媒报道[39] - 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让消费者从"吃产品"转向"体验文化"[38][39] 数字赋能 - 培育15名"乡村网红"参加省级培训,学习直播带货等技能[43][44][46] - 计划与小红书合作举办电商培训,探索创新营销模式[47] - 推动农产品线上销售数据分析,赋能产业升级[47] 政策支持 - 广东省推出全国首个"媒体+"助力乡村振兴省级文件[51][52] - 探索打造"小红书村""抖音村"等生产市场一体新模式[53][54] - 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产品与文化价值融合、多方力量融合[55][56]
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小城办大赛”助力乡村振兴
央视网· 2025-07-18 11:29
赛事规模与参与度 - 第三届"村BA"篮球比赛将于7月18日开赛,持续至10月,共有来自全国11个省市的110支队伍参与300多场对决 [1] - 赛事场馆为新建体育馆,用时100天建成,比赛期间座无虚席,现场氛围热烈 [3][4] - 参赛球员多为普通篮球爱好者和非职业选手,例如一位51年球龄的市民连续三届参赛并担任领队 [6] 基础设施与赛事保障 - 岚皋县130多座村庄均配备标准化篮球场,全县体育活动场地总面积达37万平方米 [6] - 新建体育馆特别设计顶棚以应对多雨天气,确保赛程顺利推进 [8] - 县城内篮球元素丰富,包括主题餐厅、汽修店福利、理发店服务等商业配套 [10] 商业转化与经济效益 - 组委会围绕体育馆引入观景咖啡厅、亲子娱乐区、纪念品展区等商业配套,主题集市吸引大量人流 [13] - 赛事带动住宿业、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增长,新增市场主体1700多家 [17] - 返乡青年创业案例增多,如杭州返乡音乐人成立工作室,企业返乡建厂并受益于赛事流量 [15][18] 社会影响与乡村振兴 - 赛事激发全民创业热情,拓宽就业渠道,策划"跟着赛事来旅行"旅游线路吸引游客 [17] - "归雁经济"效应显著,返乡企业利用赛事流量拓展业务,如生产纪念品球衣和T恤 [18] - 赛事组织依赖本地志愿者,形成"村村有球场、人人参与"的群众基础 [6][13]
萧山:垂直文旅,戴村这样“链”
杭州日报· 2025-07-18 10:39
戴村镇文旅发展模式 - 七都溪畔华克山庄推出"密度咖啡"体验项目 结合溪水休闲与咖啡文化 形成"躺平店"特色业态 [5] - 遐也空间成为戴村人文地理新地标 以城市审美激活乡村资源 提供云海夕阳观赏等差异化体验 [6] - 2025年布局"郊野运动赛事年" 包含山地马拉松 斯巴达勇士赛等十余项赛事 形成全年赛事矩阵 [7] 文旅经济数据表现 - 2024年底全镇22个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超150万元 2025年1-5月总收入达1632万元 5个村单村收入超120万元 [8] - 佛山村通过云山峡谷漂流项目带动周边6村合作 商业街与旅拍城堡年均保底增收85万元 [8] - 2025年6月斯巴达勇士儿童赛吸引6000名选手 带来2万人次客流 全镇30余家民宿提前订满 [8] 产业生态链构建 - 形成"山顶文旅+山脚智造"双引擎模式 山顶遐也空间引爆流量 山脚专精特新产业园注入科技动能 [9][10] - 垂直文旅消费带成型 涵盖密度咖啡 云石里自然中心等新业态 实现云端到溪谷的全链路覆盖 [9] - 中国视谷·专精特新产业园作为"新春第一锹"项目 开启戴村"时代大走廊经济" [9] 基础设施与资源整合 - 2018年建成80公里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 串联石牛山森林公园 船坞山等自然景观 [7] - 累计引进19个户外运动业态 包括云上滑翔 峡谷漂流 丛林探险等多元化项目 [7] - 未来乡村组团振兴示范带采取"运营+资金"双前置模式 实现村企合作收益分成 [8] 社会传播与品牌效应 - 遐也空间通过社交媒体快速传播 从概念发展为地标性项目 [6] - "街头旋律"文艺点亮计划每周六举办 为文旅项目注入文化内涵 [6] - "密度咖啡"谐音营销引发关注 青山绿水与消费密度形成双重吸引力 [6]
直播助振兴,金种传村韵 ——河南工业大学“金种子”团队直播助力冠军村文化传播
中国食品网· 2025-07-18 10:21
乡村振兴实践 - 河南工业大学"金种子"社会实践团队通过三场直播全方位展现冠军村的自然风貌与历史文化概况,促进乡土文化传播 [1] - 清晨首场直播带领观众走进当地玫瑰园,展示各色鲜花竞相绽放的景象 [1] - 午后直播以"历史人物与地方记忆"为核心,讲解与冠军村相关的历代名将故事 [5] - 傍晚直播围绕村庄的自然地理、自然资源与民俗文化展开,团队成员与观众积极互动 [5] 玫瑰园发展 - 冠军村玫瑰园占地50余亩,由村民许迅、冉德明2017年带领村民试种发展起来 [2] - 初期受病虫害等因素影响损失惨重,后在专家团队指导下逐渐具备完善技术 [2] - 现今已建成18个温室大棚占地30亩,带动村民增收,成为当地产业振兴亮点 [2] 养殖业发展 - 李峰养牛场是当地养殖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典型代表 [2] - 驻村干部钟月双依托河南工业大学资源为养牛场优化饲料肥料配比方案并拓展销售渠道 [2] - 河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刘志军提出学校将继续发挥优势支持定点帮扶工作 [2] 文化传播成效 - "金种子"团队将知识普及趣味化,展现冠军村人文风貌并普及地方历史文化知识 [7] - 直播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冠军村历史与现状,有效推进文化振兴 [7] - 团队将继续将直播宣传与村志编撰结合,形成系统文化传播流程 [7]
艾兴合:数字价值变现
财富在线· 2025-07-18 10:20
商业模式与生态构建 - 公司构建"全产业链生态",融合"社交+电商+实体店+O2O",形成"平台、商家、用户多赢生态" [1] - 主打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通过大数据、AI技术优化供应链,推动"线上+线下"消费生态 [1] - 聚焦商品流通效率提升,助力中小企业解决库存问题,尤其倾斜支持新疆、西藏等欠发达地区企业 [1] - 平台建立众多站点,线下超市和商城提供便利,商家可节省人力、营销、库存和财务成本 [2] 社会价值与战略亮点 - 深度参与乡村振兴,以数智技术激活县域经济,优先合作新疆、西藏、青海、宁夏等欠发达地区企业 [2] - 2024年联合发起10亿元深蓝携创文商旅产业投资基金,打造非遗文化展示交易平台 [2] - 通过公益投入、乡村振兴联动及中小企业赋能,提升非公企业的社会治理参与度 [4] 创新与行业前瞻性 - 以数字技术重构消费链,"生产型交易"模式和乡村数智化探索具行业前瞻性 [3] - 符合国家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政策导向 [3] - 展现了民营科技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转型活力,"商业向善"的实践值得肯定 [4] 挑战与可持续性 - 需平衡定制化品质与交付效率,聚焦核心资质壁垒,避免业务泛化导致的监管或运营风险 [4] - 可持续性依赖技术深耕与合规精细化运营 [4]
农业农村部“点赞”山东乡村振兴新路子
大众日报· 2025-07-18 08:59
夏粮产量与农业经济表现 - 今年全国夏粮产量达2994.8亿斤,为历史第二高产年,仅次于去年 [2] - 上半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4843万吨,同比增长2.8%,牛奶产量增长0.5% [2] - 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36元,实际增长6.2%(扣除价格因素) [2] - 夏粮占全年粮食产量两成多,25个省份中20个播种面积增加,亩产375.6公斤(同比增0.1公斤) [2] 秋粮生产与全年目标 - 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3/4,面积预计稳中略增,长势正常偏好,玉米等高产作物增加显著 [4] - 全年粮食产量目标为1.4万亿斤左右,秋粮是关键 [4] - 早稻已收获六成,丰收在望,夏油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 [2] 抗灾与农业基础设施 - 中央财政下拨16亿元支持小麦"一喷三防",3.76亿元用于抗旱浇麦 [3] - 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10亿亩,3.4亿亩冬小麦中80%以上具备水浇条件 [3] - 主产区山东、河北、四川夏粮分别增产4.1亿斤、3.6亿斤和2.2亿斤 [3] - 豫鄂皖强降雨期间5天抢收小麦超1亿亩,农业抗灾能力提升 [3] 乡村振兴与产业表现 - 山东探索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新路子,连片规划建设发展 [4] - 上半年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乡村文旅消费升温 [5] - 乡村建设项目库新增入库项目超30万个,落实资金超1000亿元 [5]
日照13个优质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齐鲁晚报· 2025-07-18 07:19
活动概况 - 日照银行联合市委组织部等五部门举办"乡村振兴金融杯"路演活动,13个优质项目从80余个预选项目中脱颖而出集中展示[1] - 参赛选手包括农村党组织书记、省派第一书记及新农人,项目体现党建引领、金融赋农和抱团发展三大特色[1] - 评选标准涵盖党建引领、创新性、可行性、效益及路演表现五个维度,最终评出一二三等奖[1] 项目特色 - 党建引领成效显著: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等模式实现联农带农,发挥"领头雁"作用[1] - 金融赋农路径创新:日照银行提供专业指导、奖金激励及后续授信支持,形成"社银企"深度合作机制[1] - 产业协同发展:立足"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结合"跨村联建"推动片区协同发展[1] 日照银行金融支持 - 截至6月末涉农贷款余额达351亿元,较年初增长37亿元(增幅12%),增速高于各项贷款4个百分点[2] - 创新推出"鲁担惠农贷""青茶贷"等十余款特色产品,构建全链条金融服务体系[2] - 通过"数字普惠金融进万户"活动打通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2] 后续规划 - 日照市将持续深化路演成效,培育特色产业并推动"跨村联建"与示范片区建设[2] - 目标实现乡村振兴从"点上突破"向"全域共兴"升级[2]
3.7% 农业保持平稳增长
经济日报· 2025-07-18 06:04
农业经济总体表现 - 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31172亿元 同比增长3.7% 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稳中向好 [1] - 夏粮稳产丰收 农民稳步增收 农村稳定安宁 为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提供坚实支撑 [1] 粮食生产情况 - 全国夏粮产量2994.8亿斤 是历史第二高产年 夏粮占全年粮食产量两成多 [2] - 夏粮亩产375.6公斤 比去年增加0.1公斤 25个省份中20个播种面积增加 小麦品质总体好于去年 [2] - 秋粮面积预计稳中略增 占全年粮食产量四分之三 目前长势正常偏好 玉米增加较多 [3] - 农业农村部启动"奋战100天行动" 抓单产提升和防灾抗灾 全力夺取秋粮丰收 [3] 畜牧业与"菜篮子"供给 - 上半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4843万吨 同比增长2.8% 牛奶产量1864万吨 增长0.5% [4] - 6月末能繁母猪存栏4043万头 比去年年末高点减少37万头 生猪养殖连续14个月盈利 [4][5] - 肉牛养殖连续3个月总体盈利 奶牛存栏同比下降4.2% 公斤奶成本同比下降7.7% [4] - 7月上旬蔬菜在田面积1.1亿亩 旬产量2623万吨 同比增加110多万亩和170多万吨 [5] - 上半年"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平均119.91 同比低4.13个点 [6] 农民收入与乡村建设 - 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2% 高于城镇居民 工资性和经营性收入贡献率达七成 [7] - 全国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5%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9% [7] - 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4% 行政村100%通宽带 90%以上通5G 建成30多万个村级寄递物流服务站 [8] - 累计建设农村敬老院超1.6万家 累计帮扶680万监测对象消除返贫风险 [7][8]
“从细节着手建设美丽乡村”(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人民日报· 2025-07-18 06:02
乡村振兴模式创新 - 返乡青年黎伟通过改造闲置农宅发展乡村旅游,将60%空置率的星光村转型为特色民宿集群[2] - 采用"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成立三大合作社,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并提升传统农业质量[3] - 通过庭院经济模式引导农户以宅基地入股,已带动200多名农户就业并创收270万元[3]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 打造有机农业、研学实践、乡村民宿多元一体的产业体系,累计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3] - 保留传统建筑元素如黄泥墙面、瓦罐门楼等,形成古色古香的民宿特色[3] - 正在建设养老社区项目,计划吸引城市养老群体形成新消费场景[5] 基层治理机制突破 - 通过党支部牵头激发内生动力,改变"干部干、村民看"为村民共同参与的治理模式[3] - 以自家院落为"试验田"示范改造,带动36座废弃院落完成特色改造[2][3] - 配套建设文化广场、手绘墙等设施,显著改善人居环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