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论

搜索文档
科海观澜/用科技打通更多“两山”转化路径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20 10:05
科技创新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 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绿色转型的核心动力,通过技术突破、机制重构和平台赋能系统破解生态产品"度量难、交易难、变现难"问题 [1] - 卫星遥感、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实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动态评估和量化 [1] - 新技术将森林固碳能力转化为可交易碳减排量,推动生态资源数字化确权与价值转化 [1] - 数字化平台实现一键核算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显著提升生态价值识别效率 [1] - 区块链与物联网融合重塑生态产品交易模式,"两山云交易""林业碳超市"等平台降低交易成本并确保全流程可追溯 [1] 生态产品数量质量双提升 - 关键技术攻关破解生态修复难题,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2] - 新技术应用助力传统绿色产业升级,通过深加工延伸产品链提升附加值 [2] - 新能源等绿色产业兴起为农民开辟新增收路径 [2] 核心技术突破方向 - 加快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生态价值核算中的应用,开发更精确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工具 [2] - 加强生态修复技术集成应用,推动实验室成果规模化转化 [2] - 加速绿色能源技术产业化,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 [2] 市场化机制创新 - 推动网络交易系统迭代升级,建设高效便捷数字化交易环境 [2] - 打通跨区域数据壁垒,实现生态数据互联互通互认 [2] 地质矿产研究突破 - 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聚焦紧缺战略性矿产,在川东北普光气田预测锂资源量55.5万吨 [8] - 在云南、湖南等矿集区新增锡资源量约10万吨,贵州、新疆等地新增锰矿石资源量 [8] - 四川会理矿集区深部铜矿调查新增铜资源量26万吨,阳山等矿区新增黄金资源量近10吨 [8] 找矿技术方法创新 - 实验室利用同位素质谱仪等设备在川西马尔康加达矿区新发现大型锂辉石矿,新增氧化锂资源量12.84万吨 [9] - 发展"天-地"矿产资源遥感勘查技术,创新高寒深切割地区"空地一体"快速勘查技术方法 [10] - 开发矿物电子探针分析方法,支撑河北丰宁窟窿山地区铂族金属矿找矿工作 [10] 华南古生物发现 - 中国地质大学课题组在广东肇庆怀集县首次发现华南白垩纪哺乳形类足迹,记录恐龙与哺乳形类足迹组合 [16] - 哺乳形类足迹呈扇形排列,形态与巴西切利足迹相似,显示该类动物具有广泛生态适应性 [16] - 兽脚类恐龙足迹长度95厘米,暂归类为兽脚龙足迹形态型 [17]
当生猪养殖污染治理与泡桐产业相遇,福建三明的EOD模式作用大
中国环境报· 2025-06-18 09:33
生态经济循环发展模式 - 三明市创新开展乡镇EOD模式试点,探索生猪养殖污染治理与新型泡桐产业融合发展,以产业盈利反哺生态环境治理 [1] - 通过引入经济和生态价值高的优良速生树种进行粪污消纳,解决传统生猪养殖行业粪污产生量大、污染物浓度高的问题 [1] - 三明市作为全国首个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创新投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进山入林,为发展林业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 [1] 政企银保四维联动机制 - 三明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多部门印发实施方案,推动EOD项目的策划、实施和全过程监督 [2] - 引入中铁、中建等国企央企和上海、福建多家创新型企业参与项目 [2] - 与光大银行、农业银行、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联动,优化项目审核评估流程 [2] - 探讨研究泡桐种植保险、泡桐价格指数保险,降低项目实施风险 [2] 多重效益协同共赢 - 新型泡桐每亩粪污消纳能力约是水稻田的5倍,显著提升单位面积土地污染消纳能力 [3] - 项目中标价格5.77亿元,计划建设新型泡桐基地4万亩,每亩收益约是传统树种6倍 [3] - 项目经营期预计年均利润总额3000万元,通过木材销售、林下经济、文旅康养、林业碳汇等路径实现收益 [3] - 泡桐花具有赏花和药用价值,为打造"泡桐"小镇和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奠定基础 [3] 可复制的绿色发展经验 - 胡坊镇规范项目程序,严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中标企业和明溪城发集团按9∶1股权比例设立项目公司 [4] - 以生态环境治理促进林业产业提效增值,项目收益反哺生态环境治理,探索"两山"转化新途径 [4] - 三明全市共有生猪规模养殖企业400余家,年存栏120余万头,胡坊镇EOD项目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复制经验 [4]
生态赋能 借“绿”生“金”——浙江海宁市盐官镇以“潮”文化为纽带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中国环境报· 2025-06-03 09:34
发展理念与生态建设 -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 以钱塘江潮文化为纽带探索经济与生态互融共生路径 [1] - 科学开发百里钱塘国际旅游长廊 兼顾工业企业腾退和老树保护修复 打造生态绿道和自然氧吧 [1] - 推进社会生产生活绿色转型 培育无废乡村 无废企业等无废细胞 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治理 [1] 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 -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推进工业企业废气治理和秸秆禁烧 [1] - 加强河道治理与生物多样性修复 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控制 生态岸线修复和鱼类增殖放流 [1] - 推进智慧监测与智慧化管理 创新实施盐官镇一线绿指标评价体系 从蓝天碧水土壤生态文明四个维度推进建设 [2] 生态价值转化与产业发展 - 率先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2] - 依托钱江潮自然禀赋开发特色文旅项目 形成生态+潮文化特色IP 生态馆+咖啡馆模式成为网红打卡点 [2] - 发展生态农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钱江潮粮油合作社案例入选全国典型 盐官汪菜进入省农博会 [2] 文化推广与未来规划 - 成功承办2025年浙江省我们的村晚 输出乡土文化大餐 [2] - 建设村级生态阵地 在六五环境日前夕开展宣传实践活动 推动两山转化向更高层次迈进 [2] - 文旅融合加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使生态产品发挥更大经济作用 [2]
林下生金
经济日报· 2025-06-03 06:12
林下经济概述 - 林下经济依托森林资源开展生态友好型经济活动,包括种植、养殖、采集加工和景观利用 [1] - 2023年全国林下经济年产值约1万亿元,带动数千万林农增收 [27] - 云南林下经济总产值从2019年650亿元增至2023年1481亿元,野生食用菌产量全国第一 [3] 林下种植模式 - 全国形成林药、林菌、林茶等8大类种植模式,福建竹笋年产量达213.6万吨 [2][4] - 云南利用3.7亿亩林地发展林草中药材,草果八角等种植面积超10万亩 [3] - 湖南安化县多花黄精种植12.6万亩,综合产值32.1亿元,亩产超4000斤 [13][14] 林下养殖实践 - 全国年出产林禽49亿只、林畜5000余万头,广西南宁树木园梅花鹿存栏近1000头 [6][9] - 湖南石门县林下养蜂11万群,年产蜂蜜1800吨产值2亿元,采用流动放养模式 [10][11] - 福建沙县养蜂覆盖90%林地,龙头企业大通农牧年产土鸡12万只、鸡蛋1500万枚 [11] 精深加工与品牌建设 - 湖南资阳区开发木槿花8类产品,产业综合年产值超亿元,亩产值1.5万元 [12] - 福建打造"沙邑珍品"公用品牌,紫灵芝种植4.24万亩,开发灵芝茶等系列产品 [15] - 广西建成26个精品示范基地,创建192个知名品牌如"高峰灵芝""防城金花茶" [16] 森林旅游与康养 - 全国生态旅游游客量达27.6亿人次,广西高峰森林公园年接待40万人次 [17] - 七坡林场开发研学基地,2023年接待8万人,融合自然教育实现差异化 [18][19] - 国家规划2025年森林康养服务超6亿人次,形成"康养+医疗"等融合模式 [20] 发展瓶颈与解决方案 - 林产品深加工率不足30%,云南勐腊县探索林权抵押贷款解决资金问题 [23][25] - 湖南启动林业基层特岗生计划,每年培养500名带编人才 [26] - 福建强化三产融合,广西推动建设"产供销"一体化基地 [27]
持续推动“两山”转化,看看江西省铜鼓县怎么做!
中国环境报· 2025-05-29 09:50
生态保护与治理 - 铜鼓县将"生态立县"作为首位战略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建设 开展系统科学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 [1] - 实施封山育林 人工造林和低产低效林改造 森林覆盖率高达88.04% 建成6个自然保护区包括天柱峰国家级森林公园 [1] 城市建设与规划 - 投入两亿余元完成932个新村建设 创建9个示范乡镇 50个示范村庄 5100个美丽庭院 实现宜居村庄整治建设全覆盖 [2] - 推动城中村 老旧小区等改造 建成凤凰山公园 红豆杉公园等多座森林公园及口袋公园 构建"一心 一环 两带 五斑 多节点"绿地体系 [2] 生态价值转化机制 - 建立生态智慧平台 通过GEP核算量化生态资产 实现土地 森林等资源确权 建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支撑平台 [3] - 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和土地经营权流转抵押贷款 累计达4532万元 推出绿色信贷产品支持生态产业发展 [3] 生态产业发展 - 构建"3+2"生态工业体系(电子信息 生物医药大健康 绿色食品 精细化工 竹木加工)和"1+3+N"现代农业体系 [4] - 富硒基地达3.5万亩 综合产值10亿元 有机认证面积70余万亩 黄精种植年产值近两亿元 [4] - 文旅产业创建4家4A级和2家3A级景区 发展研学旅游 康养 体育等融合业态 [4]
挖掘“长汀经验”,构建生态文明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环境报· 2025-05-29 08:12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 构建生态文明自主知识体系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的核心改革任务之一 [1] - 该体系需突破西方环境叙事主导的学术版图,通过东方智慧重构学科、学术和话语体系 [1] -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为知识体系构建奠定基础,当前重点在于总结规律性新实践 [1] 长汀经验的实践价值 - 长汀县从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转变为"绿富共赢"典范,实现"火焰山"到"花果山"的生态经济转型 [2] - 治理历时40余年,融合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中国特色环境治理体系 [2][4] - 经验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证明发展中国家可立足自身条件构建生态文明知识体系 [2]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自主性突破 - 长汀经验打破"以西释中"的知识依附模式,推动向"以中释中"的范式转变 [3] - 治理路径区别于西方生态资本主义、生态中心主义及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独创"分类施策+久久为功"的复合治理模式 [4] - 融合"天人合一"自然观与"家国同构"集体主义,实现传统文化在现代治理中的创造性转化 [4] 两山理论的原创性贡献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对立的全球性难题,提出动态统一的辩证关系 [5] - 理论包含三阶段认识论:从环境破坏到生态优先,最终实现生态反哺的经济优势转化 [6] - 长汀实践验证理论核心原理——保护生态环境即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即发展生产力 [7]
工业创新暨煤矸石高值利用项目发展大会举办
环球网· 2025-05-22 13:42
行业动态 - 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与山西恒通投资发展集团联合举办"工业创新暨煤矸石高值利用项目发展大会",500余名行业专家、科研机构及企业代表参会[1] - 会议聚焦煤矸石资源化利用进展趋势,涵盖治理现状、科研进展、产业政策及未来前瞻等议题[2] - 高平项目创新技术模式为煤矸石规模化高值利用开辟新途径,形成"固废消纳—产品制造—生态修复"循环产业链示范[4] 技术发展 - 在"两山理论"和"双碳战略"指导下,煤矸石综合处置利用技术取得新突破[2] - 大会展示煤矸石高值化利用前沿技术,推动产学研合作[4] - 考察团调研山西中科潞安紫外光电科技、山西日盛达光伏材料等高新技术企业[5] 区域合作 - 会议为全国煤炭产区提供可复制的资源型城市低碳发展方案[4] - 后续考察长治市高新经济开发区,涉及高新技术、文旅康养、乡村振兴等领域[4] - 考察团高度评价长治市营商环境、资源优势及政策支持,推动项目精准对接[5] 政企参与 -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晓峰等政府高层出席活动[1][4] - 商务部、科技部、发改委等多部门原领导参与研讨[1] - 香港铜锣湾集团等企业代表参加长治考察座谈会[5]
门头沟京西月季洲 30对新人集体举办古风婚礼
新京报· 2025-05-20 19:49
活动概况 - 北京市门头沟区永定楼前举办古风集体婚礼 30对新人参与 活动为第九届国际月季大会增添文化魅力 [1][3] - 活动主题为"香约京西 月季为证" 由门头沟区民政局主办 旨在弘扬中华优秀婚俗文化 展现生态与人文融合成果 [3] 活动特色 - 婚礼仪式充满古风韵味 新人在千年永定河畔以古礼共结连理 仪式后移步京西月季州 在月季花海中留下浪漫瞬间 [3] - 园内月季品种多样 或娇艳欲滴或清新淡雅 与新人的幸福笑容相映成趣 新人穿梭花丛 以花为景以香为伴 [3] 参与者反馈 - 新人张女士表示婚礼充满古意且依托国际月季大会盛事背景 留下独一无二的回忆 [3] - 新郎王先生认为婚礼文化氛围浓厚 未来将传承孝老爱亲互敬互爱的家风 [3] 活动意义 - 门头沟区婚姻登记服务中心主任翟颖指出集体婚礼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也是新时代婚俗改革的积极践行 [3] - 活动作为国际月季大会配套项目 展示门头沟区生态与文化双重优势 为"两山"理论实践提供生动注脚 [3] - 门头沟区未来将以活动为契机 依托生态资源和文化底蕴推进婚俗改革 为区域发展注入人文活力 [3]
工业创新暨煤矸石高值利用项目发展大会举行
人民网· 2025-05-18 17:01
行业动态 - 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主办、山西恒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工业创新暨煤矸石高值利用项目发展大会"在山西省高平市举行,500余名行业专家、科研机构及相关企业代表参会 [1] - 会议聚焦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的进展趋势,探讨技术创新和成果经验,涵盖治理现状、科研进展、产业政策、未来前瞻等议题 [1] - 在"两山理论"及"双碳战略"引领下,我国煤矸石综合处置利用不断取得新突破,迎来"变废为宝"的新机遇 [1] 公司项目 - 高平市煤矸石高值利用项目由山西恒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投资8亿元建设 [2] - 项目采用"脱硫—脱碳—分级分质"三级处理工艺,累计获得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 [2] - 项目参与完成《煤矸石集料在道路水稳层中的应用技术指南》等3项团体标准制定 [2] - 已建成煤矸石制备干混砂浆中试生产线,一期开发的聚合物防水砂浆、瓷砖胶获评"节能建材工程建设推荐产品" [2] - 全面投产后预计年消纳200万吨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年产值约20亿元 [2] 技术影响 - 高平项目的创新技术模式为煤矸石高质效、规模化开发利用开辟新途径 [2] - 未来各方将深化合作,打造"固废消纳—产品制造—生态修复"的煤矸石循环利用产业 [2]
科海观澜/AI为调查监测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13 11:43
AI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中的应用 - "国土调查云"新增AI地物识别功能 可精准识别具体树种如白桦 榆树 连翘等 显著提升林地 草原 湿地等精细化调查水平 [1] - AI技术已融入政务应用 实景三维 铁塔视频等自然资源业务场景 在数据提取 外业核实 成果分析等全流程发挥作用 [2] - 通过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库和遥感智能解译实现监测图斑自动提取 结合标准样本训练持续优化解译精度 [2] - AI辅助人工判读林木覆盖度 道路宽度 工业用地分类等地类判定 减少30%人工工作量 [2]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演进 - 调查模式从纸质资料→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实现"掌上"调查监测 技术迭代显著提升效率 [3] - 江苏省地理信息中心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地图更新机制 成图时间从1个月缩短至4小时 提升应急决策效率 [10] 海洋防灾减灾技术升级 - 2015-2024年中国累计发生213次海洋灾害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49亿元 需构建"空天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 [5] - 利用遥感卫星 无人机 大数据 云计算等技术研发精细化海潮倒灌预警模型 提升沿岸灾害风险预警能力 [6] 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 湖南桂东县"村厨大赛"促成1.56亿元农产品订单 "村字头IP"推动农业向文化创意 绿色产业等方向转型 [11] - 通过赛事场景将农户 合作社 企业编织成增值网络 实现三产融合创新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