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一体化
搜索文档
史上最大规模磷酸锰铁锂项目投产
鑫椤锂电· 2025-04-21 16:42
项目投产与规模 - 2025年4月18日年产10万吨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项目正式投产 其中一期2万吨产能总投资4.85亿元并于2025年2月完成设备安装 [1][3] - 一期2万吨项目为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磷酸锰铁锂专用产线 [3] 技术性能优势 - 公司实现磷酸锰铁锂材料0.1C比容量158mAh/g 1C比容量152mAh/g 粉体压实密度2.4g/cm³ 其中1C克容量152mAh/g为全球独有指标 [5][6] - 通过前驱体工艺创新实现锰铁原子级均匀分布 并采用纳米化、碳包覆及掺杂工艺解决锰溢出和导电性问题 [5][6] - 技术突破解决了LMFP电导率低和循环寿命短等核心问题 为规模化量产奠定基础 [5] 企业合作模式 - 公司由甘肃大象能源(持股60%)与白银有色集团(持股40%)合资成立 为民企与国企合作典范 [8] - 大象能源提供锰基正极材料技术、人才及市场资源 白银有色提供国企信用背书、碳酸锂资源协同、项目贷款担保及供应链支持 [8] 产业链布局 - 上游通过资本合作与联合开发保障原料供应稳定与品质控制 下游利用锰酸锂客户资源与电池企业联合开发个性化产品 [11] - 浙江大象新能源子公司配备0.7GWh生产线及实验室 可为材料至电芯环节提供完备评估验证数据 [11] 研发与行业前景 - 依托甘肃省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与中南大学、复旦大学等机构开展产学研协同 加速技术成果转化 [13] - 行业将于2025年迎来大动力乘用车爆发元年 2026年7月新国标GB38031-2025实施将加速磷酸锰铁锂在万亿级市场的应用 [16]
粤芯陈卫:矢志打造大湾区领先芯片企业
半导体芯闻· 2025-03-03 18:17
文章核心观点 文章围绕陈卫及其创办的粤芯半导体展开,介绍陈卫个人经历与创业历程,阐述粤芯对大湾区半导体产业的贡献,分析其发展模式与战略意义,提出产学研一体化助力科技自立自强的启示 [2][4][15] 人物故事:海归创业助力实干兴邦 校园岁月:绿茵场上的中大记忆 - 陈卫自幼热爱足球,大学前是汕头市足球队成员,1978 年考入中山大学半导体物理系,在校任足球队队长 [5] - 他感谢中大培养,认为足球让其学到团队精神等实用技能,助其取得如今成就 [6] 深耕业界:海归创业打造广州第一“芯” - 1982 年陈卫毕业任教,后赴英深造,30 年深耕半导体行业,见证中国芯片行业发展 [6] - 因广东省半导体代工制造落后,陈卫回乡与伙伴创办粤芯集团,大湾区营商环境和政府支持促使其落地开发区 [7] - 粤芯是大湾区首家 12 英寸晶圆代工量产企业,立项到投产仅半年,开创“粤芯模式” [8] 创新驱动:扎根湾区沃土,服务全产业链 - 陈卫牢记使命,带动大湾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粤芯以“芯科技服务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 [9] - 粤芯从服务消费类企业起步,解决“缺芯”难题,目标是高端模拟芯片,已与广汽等企业深度融合 [9][10] 案例分析:打通关键节点,服务湾区高质量发展 实体经济为本,打造半导体制造先锋引领高质量发展 - 粤芯顺应国家战略,为大湾区贡献“芯”力量,是国内以虚拟 IDM 为营运策略的 12 英寸芯片厂 [11] - 项目总投资 288 亿元分两期建设,三期、四期及研发中心在建,建成后产能将达 12 万片晶圆 [11] 高水平人才培养引领半导体产业创新之路 - 人才是半导体行业关键,我国半导体行业人才缺口大,粤芯研发人员占比 60% [12] - 粤芯与高校科研院所及职业学校合作,形成人才培养链,被誉为广东省半导体行业“黄埔军校” [12] “链主带动”赋能前沿科技产业化 - 大湾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带动半导体芯片需求,粤芯与广汽等“链主”合作,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13][14] - 陈卫发起多个行业协会,粤芯带动近 150 家企业集聚,实现上下游企业空间协同 [14] 启示:产学研一体化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企业所长,国家所需 - 粤芯发展离不开大湾区政府支持,其缓解广东“缺芯”难题,带动企业落地和产业链发展 [15] - 陈卫希望高校服务国家实体经济战略,学子走出象牙塔,结合学问与实业兴邦 [16] 为硬科技龙头企业构建优良营商环境 - 硬科技企业对要素投入要求高,政府应出台政策吸引半导体人才,防止人才外流 [17] - 国内半导体市场存在过度竞争,政府需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为科创企业营造公平市场环境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