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生态

搜索文档
政策留白孕育出人工智能等新兴赛道
南方都市报· 2025-07-18 07:11
创新生态发展 - 深圳南山从"三来一补"加工区转型为全球创新生态范本,形成"独角兽走廊",聚集年轻、高成长性、市场潜力巨大的独角兽企业 [2] - 南山区通过制度改革(如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工程招标)吸引跨国企业,为产业升级奠定基础,华为、中兴等企业在此完成技术积累 [3] - 2008年南山提出"自主创新核心区"战略,构建"创新金三角",成为独角兽走廊雏形 [3] 政策与服务支持 - 2010年起深圳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南山区推出"领航计划"等政策支持创新创业 [4] - 2016年南山推行政务服务"5个100%"模式,2018年设立5亿元融资担保基金和40亿元民营企业发展基金 [4] - 2023年推出"i南山企业服务综合平台",实现541项服务"一次办",2025年细化服务颗粒度,构建全周期创业支持体系 [4] 市场驱动与产业生态 - 南山区尊重市场规律,通过商事制度改革(2013年)激发活力,2024年商事主体达58.6万家,每3名常住人口1个市场主体 [6] - 政策留白引导市场自发形成金融科技、机器人、物流三大支柱产业,并孕育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新兴赛道 [6] - 开放自动驾驶测试场景(2022年),吸引元戎启行等企业形成技术闭环,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聚集 [6] 产业链与全球化布局 - "独角兽走廊"形成完整创新链:鹏城实验室等攻坚技术,高校促成转化,腾讯、大疆等主导市场落地 [7] - 2022年南山区无人机产值超550亿元(占全国50%),链上企业超150家,大疆创新占全球民用无人机70%以上市场份额 [7] - 产业链覆盖碳纤维、特种塑料、锂电池等上游产业,实现区域内无人机全链条制造 [7] 差异化赛道与全球影响 - 深圳以"链主"企业(如大疆)带动产业链协同,形成年产值超500亿元的无人机产业集群 [8] - 硬科技领域通过跨境制度创新和市场化容错机制开辟差异化赛道,改写全球创新地图 [8] - 南山区创新土壤持续催生"从0到1"的突破,独角兽企业不断涌现并影响全球竞争格局 [8]
【外企在中国——链博系列】惠普CEO洛雷斯:中国对今天的惠普至关重要 仍是惠普的关键市场
环球网· 2025-07-16 17:22
公司战略与市场定位 - 惠普将中国定位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市场之一,认为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关键角色 [1] - 公司总裁强调中国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尽管面临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但对华承诺从未动摇 [1][4] - 惠普在重庆和威海分别拥有全球最大电脑生产基地和打印机基地,作为在华投资的核心体现 [4] 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5财年第二财季净营收132.2亿美元,略高于市场预期的131.4亿美元 [2] - 第二财季毛利率21.03%,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创近三年新低,主要因零部件成本上涨和美国关税压力 [2][4] 供应链与生产调整 - 公司评估将部分业务转移至美国以应对关税压力,但承认供应商网络迁移面临挑战 [4] - 强调生产环节调整不影响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重庆和威海基地仍服务于全球市场 [4][5] - 重庆生产基地累计出厂电脑设备超4.5亿台,与当地政府合作推进AI智创中心落地 [5] AI战略与技术创新 - 惠普将AI整合至全系列产品,推动设备本地化运行大语言模型以降低成本并提升安全性 [6] - 行业预测2025年全球AI PC出货量超1亿台(Canalys)或1.14亿台(Gartner),同比增长165.5% [8] - 公司推出中国定制化AI解决方案,包括EliteBook、战系列商务本及Z系列一体机 [8] 本土化合作与生态建设 - 与国内AI厂商及ISV伙伴合作,落地智慧建筑、智能制造等场景化解决方案 [9] - 重庆生产基地部署自研视觉检测机械臂,通过深度学习平台提升产线质量 [9] - 外资企业在华研发投入显著增长,2013-2023年研发经费增长86.5%,有效专利数增长336% [10] 行业趋势与跨国企业动态 - 惠普参展链博会展现开放生态,联合上下游厂商展示全生产链周期解决方案 [1] - 跨国公司对华合作模式从"成本导向型"转向"创新驱动型",研发人员与产出显著提升 [10]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管理办法修订印发 营造奖惩分明、宽容失败的创新生态
快讯· 2025-07-14 13:22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管理办法修订 - 山东省科技厅修订印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管理办法》[1] - 建立全过程嵌入式监督评估机制 监督评估结果作为项目调整 资金拨付 绩效评价等重要依据[1] - 建立创新激励机制 对绩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项目滚动支持 择优委托遴选等参考[1] - 建立容错免责机制 对勤勉尽责但因技术路线失误 市场风险等未达目标的不予追责[1] - 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对执行不力的项目组织调查并严肃处理 结果向社会公布并纳入科研诚信记录[1]
九届大赛锻造山东创新“黄金赛道”:从赛事到生态的跃迁之路
齐鲁晚报· 2025-07-13 11:00
赛事成果与影响力 - 九年来"创客中国"山东赛区累计吸引7000余个创新项目参与,培育出500余家领军企业,带动产业变革 [4] - 赛事促成超过60亿元融资,验证其资源配置能力,成为山东展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名片 [4] - 山东创新型中小企业突破3万家,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达23家,数量全国第一 [5] 创新生态构建 - 产业链协同高地:打通"精准对接-孵化加速-产业落地"闭环,引入检验检测、法律等专业服务,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 [5] - 企业梯度培育高地:通过"资金赋能+专业服务+生态构建"体系,直通省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库,加速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 [5] - 创新人才集聚高地:以"项目引才、赛事聚才、生态留才"为核心,提供投融资资源、示范基地入驻及政策扶持 [5] 战略定位与未来展望 - 赛事内涵从项目选拔升级为系统性创新生态构建,成为山东制造强省战略的源头活水 [5] - 大赛搭建的舞台助力创新创业者成为科技"攀登者"和产业"弄潮儿",在"十四五"与"十五五"交汇期发挥更大作用 [6] - 赛事九年蝶变映照山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步伐,其延伸方向代表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图景 [6]
让更多硬科技“金种子”破土拔节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12 00:41
独角兽与瞪羚企业政策支持 - 上海、四川等地出台资金扶持、人才引进、场景开放等举措支持独角兽和瞪羚企业成长 [1] - 独角兽和瞪羚企业是衡量国家和地区创新生态的重要指标,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占全球近三成 [1] - 2024年中国新晋独角兽企业53家,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清洁能源等硬科技领域 [1] 梯度培育机制 - 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实施分类精准扶持:独角兽企业加强上市辅导和政策倾斜,瞪羚企业运用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政策手段 [2] - 动态筛选高潜力企业,完善制度保障以解决融资难、上市难等瓶颈 [2] 资本支持与融资渠道 - 设立长周期机制优化国有创投考核,加强金融资源供给以满足多样化融资需求 [3] - 引导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投向早期、小型和硬科技企业 [3] - 利用资本市场服务体系为独角兽企业上市创造有利条件 [3] 创新生态建设 - 推动链主企业向潜力独角兽开放供应链,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 [4] - 建设联动创新平台整合政策、资本、人才等资源,加速高校科研成果转化 [4] - 打造创新高地通过政策集成和生态集聚提升企业全球竞争力 [4]
“绿洲行动”启动仪式暨首场专题活动在北京科技大学举办
环球网· 2025-07-10 15:43
绿洲行动启动仪式 - 北京科大科技园与北京人大文化科技园联合发起"绿洲行动",旨在搭建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三方高端合作平台 [2][16] - 活动吸引了来自高校、政府、企业、投资机构等多方代表参与 [2] - 启动仪式后举办了首场新材料专场活动 [14][16] 参与方表态与支持 - 北京科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斌介绍行动建设初衷和筹建历程 [2] - 人大文化科技园总经理白连永强调人大在人文社科、科技创新和校友资源方面的优势 [2] - 北科大前沿交叉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康卓教授期待行动实现共创、共研、共享 [2] - 元禾厚望投资创始合伙人潘海东呼吁聚焦"硬科技"发展并融入文化元素 [2] - 工商银行海淀支行承诺提供全面金融支持与服务 [3] - 金木资本创始合伙人冯会波评价行动能汇聚多方资源弥补个体能力不足 [3] - 国新风险投资表态开放基金资源支持行动 [3][5] 政府与高校支持 - 北京市科委园区发展建设处副处长刘亚军强调将科教优势转化为产业动能的关键在于科技成果转化 [5][7] - 北科大副校长张卫冬指出行动旨在破解成果转化痛点,未来将打造"绿洲联盟" [8] - 中国人民大学原党委常务副书记张建明高度评价两校学科互补性 [10] 行动目标与模式 - 行动旨在打通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堵点 [16] - 构建"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8][16] - 促进三方深度互动,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16]
以路成链构筑“黄金走廊”——江西吉安吉州区精心培育电子信息产业
搜狐财经· 2025-07-05 09:26
产业链协同 - 吉州区吉贤路3公里范围内形成电子级玻璃纤维布到高端覆铜板、印刷电路板的全产业链垂直生态,贡献全区电子信息产业七成营收[2] - 上下游企业从"异地配套"变为"隔路协同",原材料供应响应时间从2天缩短至5分钟,包装运输成本节省10%[3] - 龙头企业宏瑞兴科技年需求1亿米玻璃纤维布全部实现本地化供应,仅运输成本每年节省超千万元[3] 垂直整合 - 通过"链长制"推动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设置"入企听诉"服务成效等指标提供全流程支持[4] - 上游振邦新材料攻克电子玻纤布纳米级改性技术,中游宏瑞兴科技覆铜板厚度公差控制在±0.02毫米内达到苹果供应链标准[4] - 产业链毛利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联动"模式[4] 数字赋能 - 宏瑞兴科技通过AI算法优化压合参数使高端覆铜板良品率提升至99.6%,去年营收突破15.6亿元并节省成本20%[6] - 振邦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平台使废品率降低10%,能耗下降15%[6] - 吉州区构建"一云三平台"数字基建体系,培育12家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6] 智能制造 - 摩比通讯5G基站天线AI仿真设计系统将研发周期从3个月压缩至7天[7] - 住电电装数字孪生技术实现汽车线束生产良品率99.8%[7] - 园区企业满意度提升至98%,项目落地周期缩短20%[7] 创新生态 - 电子信息产业创新中心将集聚15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培育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4家省级瞪羚企业[8] - 5G电子材料研究院攻克高频高速覆铜板介电常数稳定性难题,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接入187家企业[8] - 上海交大纳米银线柔性触控技术从实验室到量产仅用11个月,应用于折叠屏手机[8] 产业升级 - 全区电子信息产业研发投入强度达5.2%,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137%[9] - 70%专利为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产业规模将突破200亿元[9] - 实现从"制造基地"向"创新策源地"转变,探索"垂直整合、水平拓展"新型工业化路径[9]
新乳业(002946):低温延续增长势头,常温呈现积极变化
中邮证券· 2025-07-04 09:4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推新能力强,新品聚焦高毛利低温品类,提升收入并改善产品结构,其持续打造爆品能力源于系统化创新机制,包括明确新品考核体系、科技研究院提供技术支撑、注重组织活力建设 [3] - 常温奶二季度呈现积极变化,公司推动渠道一体化发展,加强经销模式下的渠道管理能力,链接主流销售系统助力夏进公司发展 [4] - 公司持续深耕高毛利的DTC渠道,从提升渗透率、消费频次、品质三方面推动低温品类发展,DTC业务全国化扩张依赖标准化和数字化建设,以提升人效和创造用户价值为关键 [4]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收入逐季向好、净利率持续提升,2025 - 2027年实现营收112.71/120.30/130.57亿元,同比增长5.68%/6.74%/8.53%;实现归母净利润6.78/8.30/9.98亿元,同比增长26.17%/22.34%/20.20%,对应EPS分别为0.79/0.96/1.16元/股,对应当前股价PE为22/18/15倍 [5] 公司基本情况 - 最新收盘价17.71元,总股本8.61亿股,流通股本8.51亿股,总市值152亿元,流通市值151亿元,52周内最高/最低价为21.35 / 7.98元,资产负债率64.6%,市盈率28.56,第一大股东为Universal Dairy Limited [2]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2.71亿元、120.30亿元、130.57亿元,同比增长5.68%、6.74%、8.53%;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6.78亿元、8.30亿元、9.98亿元,同比增长26.17%、22.34%、20.20%;EPS分别为0.79元/股、0.96元/股、1.16元/股;市盈率分别为22.47、18.37、15.28;市净率分别为4.31、3.60、3.00;EV/EBITDA分别为11.69、9.61、7.94 [5][9] 财务指标 - 成长能力方面,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5.7%、6.7%、8.5%,营业利润增长率分别为16.6%、23.6%、19.9%,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26.2%、22.3%、20.2% [12] - 获利能力方面,2025 - 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28.4%、28.8%、29.2%,净利率分别为6.1%、7.0%、7.7%,ROE分别为18.7%、19.1%、19.3%,ROIC分别为17.5%、16.2%、18.0% [12] - 偿债能力方面,2025 - 2027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3.3%、58.2%、52.3%,流动比率分别为0.62、0.64、0.70 [12] - 营运能力方面,2025 - 2027年应收账款周转率均为17.63,存货周转率均为10.31,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1.11、1.13、1.18 [12] - 现金流量表方面,2025 - 2027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1374百万元、1764百万元、2051百万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 - 1051百万元、 - 1040百万元、 - 1032百万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408百万元、 - 649百万元、 - 916百万元 [12]
探索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新路子
新华日报· 2025-07-01 04:33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核心动力,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价值飞跃,两者相辅相成、互促共进 [2] - 推动企业共建或引进新型研发机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推进协同创新合作 [2] - 简化企业研发加计扣除手续,加大企业创新税收优惠,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2] - 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和提供促进企业创新的金融产品 [2] 创新生态构建 - 发挥国有企业战略性科技攻坚主力作用,定位重大基础研究与核心技术突破 [3] - 发挥民营企业市场性创新引擎作用,推动产品迭代和应用创新,缩短技术转化周期 [3] - 深化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协同创新,构建创新联合体,推进"出题—解题"互动 [3] 高新园区与高校院所协同 - 促进高新园区和高校院所协同发展,推进"有组织科研+有组织转化+有组织产业化" [3] - 联合世界一流研究型高校院所,依托高新园区产业集群优势,打造新型研发机构 [3] - 实现"协同研发+就地转化",消除科技创新到产业创新"最后一公里"的瓶颈制约 [3] 产业创新场景开放 - 推进新技术、新业态与具体产业需求深度融合 [4] - 坚持"政府资源牵引+企业技术验证"双轮驱动模式,开放产业创新场景与清单 [4] - 推动AI、新能源、无人机和低空物流等前沿技术落地,培育新质生产力 [4]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 - 注重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改造提升传统金融业 [4] - 采取"政府引导+市场激励"模式,优化金融资源市场配置 [4] - 鼓励天使基金、风险投资、产业基金等投资现代科技产业,引导资本投早、投小、投硬和投长 [4] 教育与人才培养 - 分类培养学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和工匠型高技能人才 [5] - 依据产业发展需求动态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合理缩小各工种人才收入差距 [5] - 突出人才培养中的创新型思维和应用性能力,消除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鸿沟 [5] 政府服务与制度型开放 - 强化纪律红线意识,健全"能者上、庸者下"的工作机制 [5] - 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集聚世界优质科技产业资源 [6] - 全面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 [6] - 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进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制度型开放 [6]
广州拥有24家“独角兽”企业,接近韩国和日本两国总和
广州日报· 2025-06-26 19:49
广州独角兽企业现状 - 广州目前有24家独角兽企业 数量与去年持平但结构发生变化 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因上市退出榜单 同时新增芯粤能和趣丸两家企业 [1] - 文远知行成为全球通用自动驾驶公司第一股 现价值160亿元 小马智行成为全球无人驾驶出租车第一股 现价值340亿元 [1] - 广州独角兽企业数量位列全球城市第11位 国内城市第4位 相当于韩国和日本两国独角兽企业总数(27家) 超过洛杉矶(14家)近一倍 [1] 广州创新生态评价 - 独角兽企业数量反映地区创新能力 广州既有企业成功上市成为行业标杆 又有新企业涌现 显示扎实产业基础和丰富创新生态 [1] - 德勤中国评价广州政府通过汇聚全球资源 打破制度壁垒 搭建创新舞台 培育生态沃土等方式支持企业发展 尊重市场规律和企业需求 [1] 广州产业投资布局 - IDG资本累计投资56家广州企业 金额超80亿元 覆盖新能源 自动驾驶 先进制造 医疗健康等领域 包括小鹏汽车 希音 文远知行等独角兽 [1] - 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制造业立市新根基 IDG资本计划与广州国企协同 在新能源 半导体 先进制造 文化科技等领域引入优质项目 [1] 城市经济赋能 - 独角兽企业聚集推动广州创新潜力释放 赋能城市经济发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