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发展
搜索文档
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
新华日报· 2025-09-30 14:53
建设和美乡村的战略定位 - 建设和美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农村的具体实践[2] - 宿城区地处长三角北翼、淮海经济区核心,是宿迁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618.3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2万元[2] - 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分别为5.2%和7.1%,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2] 产业发展与融合 - 落实党管"三农"工作机制,2024年全区农林水预算支出数3.748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24%,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支持比例达9.03%[5] - 走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谋划"一核一廊一带四组团"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打造牛角欢乐田园度假区、朱海休闲运动小镇等文旅消费集聚区[5] - 去年国庆假期接待游客89.7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98亿元,分别增长33.2%和31.1%[5] - 巩固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2024年全区140个涉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村均达92.5万元,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下村居全部清零[6] - 44个省新认定经济薄弱村全部提前达标、村均达58.6万元[6]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 加快打造"五通十有"和美乡村,实现"15分钟生活圈"镇区全覆盖[8] - 编制《农村自建住房建设指南》《施工质量安全指导意见》等管理导则,区级提供不同户型20余套图册供农户选择[8] - 完成户厕改造3496户,生活垃圾分类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已排查出黑臭水体整治率达100%[12] 生态建设与环境整治 - 坚持推进"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以塑造"五美两宜"为抓手统筹推动和美乡村建设[11] - 编制《和美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统筹全区和美乡村建设,已创成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1个[11] - 特色化推动"两片一带"建设,北片区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中片区打造农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南片区打造富民强村示范带[11] 乡村治理与民生保障 - 深入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通过保底分红、二次返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拓宽增收渠道[9] - 建立健全困难群体救助帮扶主动发现机制,加强对7.63万已脱贫人口动态监测[9] - 建立省市区93个部门与全区62个经济薄弱村、重点帮促村结对帮促机制,2021年以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5093.82万元,实施各类帮促项目127个[9] - 持续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镇村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工作站)和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10] 未来发展规划 - 推进数字思维的智能化升级,将人工智能融入和美乡村建设[18] - 推进种源创新突破及本土化规模应用,增强种源宿城的创新策源地功能[20] - 创新"土特产"富民路径,加快宿城食品产业园建设步伐,提升食品加工、预制菜等产业链精深加工能力[21] - 拓展"美丽经济"富民路径,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共享农场、电商直播等新模式[21]
“阅读新时代”理论热点面对面 阅读分享活动走进中国移动
环球网· 2025-09-30 09:28
活动概述 - 活动名称为“阅读新时代”理论热点面对面首场阅读分享活动 由公司等三家单位联合主办 [1] - 活动期间公司“新动力量”宣讲团分3个篇章进行了阅读分享 展示公司典型实践 [3] - 活动前与会代表参观公司咪咕公司新质生产内容产品展厅 了解公司在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方面的成果 [8] 公司业务展示 - 公司展示了直面“时代之问”回应“人民之问”的典型实践 [3] - 公司实践案例涉及文化创新创造 城乡融合发展 基层社会治理 人工智能赋能发展等热点 [3] - 公司展示了“传习八闽”实干版图 包括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推动非遗传承保护等移动故事 [3] - 公司在人工智能与基层宣讲结合 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方面展示创新成果 包括数智阅读和红色“云集”等“新质内容” [3] - 公司咪咕公司展厅展示了在“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方面的最新成果及应用 [8] 行业合作与推广 - 学习出版社及相关出版单位向包括公司在内的多家中央企业举行《创新实干促发展》图书公益捐赠仪式 [5] - “阅读新时代”主题征文活动已连续举办三届 成为全民阅读工作的特色品牌和重要平台 [5] - 此次活动通过咪咕视频 学习出版社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中国出版等相关视频直播平台播出 [7] - 活动旨在搭建理论交流平台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 [5]
全国“一盘棋”凝聚发展合力
经济日报· 2025-09-30 06:16
区域协调发展 - 长三角地区产业协同效应显著,C919客机约10%零部件、50%铝材、50%复合材料结构件来自江苏,舱门和发动机隔热材料来自浙江 [4] -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体量占全国40%以上,长江经济带对全国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0.1% [5] - 东部地区40%用能依赖“西电东送”等能源大动脉,八大“东数西算”枢纽节点算力规模占全国70%,西部地区中欧班列累计开行3.7万列占全国近一半 [6] -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连接全国超80%县级行政区,服务全国90%左右经济和人口 [7] - 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由21.1%上升至21.4%,东西部GDP比值差距缩小0.021 [8] 城乡融合发展 - 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1200万人,典型案例显示通过电商平台带动50多种特色农产品销售,全网粉丝近4500万,视频观看超10亿人次 [9] - 2024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落户限制基本取消 [10] - 农村公路总里程达464万公里,行政村5G通达率超90%,2199个县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95%以上村卫生室纳入医保 [11] - 2024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收约18万亿元,支持建设21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5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 [12]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119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56:1降至2.34:1,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保持3000万人以上 [12] 物质与精神文明协同发展 - 2024年经济总量预计达140万亿元,保持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等多项领先地位,建成全球最多5G基站 [15] - 全国博物馆暑期接待观众3.04亿人次创历史新高,公共图书馆超3300个,文化馆和博物馆超1万家,90%以上博物馆免费开放 [14][16] - 文化产品海外影响力提升,网剧网文网游“新三样”受关注,2024年外国旅客入境量增长96% [17]
盛秋平副部长出席“交流互促 携手扩消”县域商业创新发展交流活动
商务部网站· 2025-09-28 14:47
活动概况 - 活动于9月24日在浙江杭州举办,是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的首场活动 [1] - 活动主题为“交流互促 携手扩消”,旨在总结推广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经验 [1] - 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浙江省副省长卢山等政府代表、专家学者及专业机构出席活动 [1] 政策与行业进展 - 商务部深化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推进流通设施提档升级,优化商品服务供给 [1] - 行业在健全物流配送体系,畅通城乡双向流通渠道方面取得进展 [1] - 截至目前,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已基本实现县域商业网点全覆盖 [1] 行业发展趋势 - 活动推动数字技术与县域经济深度融合,助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1] - 活动发布了《数字经济时代县域商业发展报告(2025)》 [1] - 活动公布了2025年县域商业“领跑县”典型案例 [1]
事关千万县中学子:县域居民注意了,你家孩子上高中迎来新机会
经济观察网· 2025-09-26 13:06
这份文件名为《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经国务院同意,由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文 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句话就是:加快推动城乡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促进县中振兴。这意味着,县域 普通高中迎来了振兴行动计划。 一起来看《行动计划》具体内容。 《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是:到2030年,适应学龄人口持续增长的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供给机制进一步完 善,县中布局更加合理,为初中毕业生就读普通高中提供充足学位;教师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进一步提 高,教师配备满足教育教学需要;更好适应人工智能对育人方式变革的影响,注重立德树人、全面发展 的质量评价体系基本建立,"唯分数、唯升学"的应试教育倾向得到有效扭转;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显著 提高,城乡基础教育协调发展机制更加完善,市域内普通高中发展差距明显缩小,优质特色多样发展格 局基本形成,有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对于千万县中的学子来说,《行动计划》的重点举措着力破解县域高中发展瓶颈,让更多学子可以享受 优质高中教育,切实拓宽成长成才路径。一句话说就是,让更多县域孩子可以读高中。 9月26日,六 ...
新闻发布厅丨河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之五 城乡提质焕新 民生幸福加码
河南日报· 2025-09-26 07:55
城镇化进程与人口 - 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20年的55.43%提升至2024年的59.22% [1] - 新增城镇常住人口287万人 [1] 基础设施投资与更新 - 累计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487个,完成投资10918亿元 [2] - 更新改造地下管网1.56万公里,新增供暖面积1亿平方米 [2] - 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到18.4平方米 [2] - 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51万个,惠及群众174万户 [2] 区域发展格局 - 形成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为龙头,洛阳、南阳副中心城市为带动,郑州都市圈为抓手,四大城镇协同区为支撑的“一主两副、一圈四区、多点支撑”发展格局 [3] - 郑开城际铁路贯通运营,125项高频政务服务实现“双城通办” [3] - 强化洛阳、南阳、商丘、安阳的交通枢纽、产业集聚等功能 [3] 城乡融合与社会保障 -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由2020年的2.16缩小至2024年的1.97 [4] - 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校生93.73万人,就读公办学校比例达94.13% [4] 县域经济发展 - 累计培育15个国家级、66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集聚企业超2.4万家 [5] - 特色产业集群2024年实现产值9800亿元,占所在县域工业产值的70%以上 [5] - 特色产业集群吸纳就业超95万人 [5] 未来发展方向 - 将县城作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深化产业园区“三化三制改革”以夯实产业基础 [6] - 强化要素支撑,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 [6]
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 ——写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
人民日报· 2025-09-23 21:19
农业政策与宏观发展 - 国家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 [2] - 各地区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全年粮食产量有望继续站稳1.4万亿斤台阶 [3] - 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去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7%,比上年末提高0.84个百分点 [13] 农业生产与科技应用 - 北大荒集团七星农场通过“四良融合、机制赋能、科技支撑”实现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高产创建示范户预计亩均增产50公斤 [4] - 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 [6] - 山东大户陈家村聘请专家团队科学决策,农业物联网实时监测作物长势,智能分选和冷链物流体系完善 [4] 乡村产业与价值拓展 - 大户陈家村延伸产业链条,建设从鲜果到果汁、果酒的全产业链,统一注册商标,并将果园打造成3A级旅游景区,带动周边10多个村发展 [5] - 福建澳角村做足“海”文章,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海产品加工、海鲜电商、海岛旅游齐头并进 [7] - 四川苍溪县科研团队杂交选育出猕猴桃新品种“鑫中1号”,填补市场空档期 [6] 农民收入与生活品质 - 去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119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20年的2.56降到2.34 [9] - 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2%,全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9% [9] - 福建澳角村去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万元,大多数村民过上有房、有车、有存款的生活 [7] 乡村建设与公共服务 - 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4%,行政村5G通达率超90%,95%以上的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建设农村敬老院超1.6万家 [11] -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2199个县(市、区)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13] - 江西罗坑村通过提升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92万元,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 [12]
讲好乡村故事,也是讲好中国故事
人民日报· 2025-09-23 15:05
乡村产业新业态 - 北京市昌平区辛庄村在原有草莓种植基础上培育新业态,吸引了8万余名游客[1] - 乡村产业向数字电商和农文旅融合方向转型升级,新型文化空间如民宿、餐饮、手作、教育等业态蓬勃发展[1] - 浙江杭州青山村引入新的环保理念和多元文化空间,陕西咸阳袁家村改造关中传统建筑特色和非遗体验融入乡村建设[3] 乡村环境与治理 - 浙江余村通过矿山复绿、水系治理改善环境,利用碳汇交易、零碳建筑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竞争力[2] - 通过数字技术工具强化村民参与以提升治理效能[2] - 现代化乡村建设需要自上而下的引导扶持与自下而上的自然生长相结合[3] 乡村人口与文化融合 - 高学历新村民参与建立整村运营机制,常住人口不足2000人的辛庄村发生巨大变化[1] - 新老村民融合体现在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变革,如新村民学做特色菜、老村民走进“村咖”[2] - 现代化乡村创造保留乡土根脉又融入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文明新乡风[3]
中国建设银行高质量做好县域乡村金融服务
金融时报· 2025-09-23 13:41
核心观点 - 中国建设银行通过健全县域乡村金融服务体系 提升涉农金融服务能力 重点服务国家粮食安全 支持乡村富民产业发展 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关键金融助力[1] 服务国家粮食安全 - 将服务粮食安全列为全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印发《中国建设银行"善建粮安"金融服务方案》[2] - 打造"善建粮安"品牌 实施建"基"助农 建"芯"助农 建"链"助农 建"垦"助农系列行动 创新推出"种业贷""粮食收储贷""高标准农田贷款""设施农业贷款"等系列产品 构建"一个品牌+系列行动+若干产品"服务体系[2] - 落实"藏粮于地" 开展建"基"助农行动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存量耕地治理 盐碱地改造金融服务 统筹农业防灾减灾和农田水利信贷支持 例如黑龙江分行支持望奎县 巴彦县等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3] - 落实"藏粮于技" 深化建"芯"助农行动 明确植物新品种权质押模式 创新信用方式和评价体系 已实现对国家种业阵型企业金融全覆盖 例如支持湖南隆平高科跨境收购"陶氏益农"巴西玉米种子业务 支持新疆九圣禾种业使用植物新品种权质押获得信贷资金[3] - 开展建"链"助农行动 围绕粮食全产业链条 聚焦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 支持粮食市场化收储和流通 专门设计"粮食收储贷"产品 以核心企业为抓手做好全产业链金融服务[3] - 开展建"垦"助农行动 积极支持各省农垦企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发展 以综合金融服务助力农垦改革并发挥粮食安全国家队作用[3] 支持县域富民产业 - 抓牢信贷服务"牛鼻子" 全方位做好"土特产"金融服务 构建金融联农带农机制[4] - 深化粮食安全 水果 蔬菜 奶业振兴 肉牛 花卉等六大产业链场景建设 打造新疆棉花 甘肃敦煌种业 蓝天马铃薯等特色场景[4] - "裕农产业"平台入驻核心企业66家 链条企业超500家 服务农户数超7万户[5] - 聚焦农批农贸市场 打造"裕农市场"服务品牌 搭建"裕农合作"综合服务平台 推出"合作社快贷"专属信贷产品 截至二季度末已服务全国农批农贸市场2000多家 在多家市场上线"裕农市场"综合服务平台 相关贷款余额460亿元 较年初增长18%[5] - 构建"裕农贷款"产品体系 推广数据直连 信息建档及"裕农贷"三类特色模式 截至二季度末农户经营贷款余额5543.87亿元 较年初新增506.39亿元 增速10.05% 农户经营贷款客户数131.45万户 较年初新增11.56万户 增速9.64%[5] - 创新推广"集体信用贷""集体三资""集建地贷款"等产品 截至二季度末已服务8.9万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为9785个村集体提供贷款余额168.89亿元[5] 数字化涉农生态服务 - 发挥数字化经营优势 打造涉农产业"圈链群"特色服务模式 提升乡村产业服务水平 助力延长产业链 提升价值链 完善利益链[6] - 形成"1+2+2"涉农金融服务"圈链群"总体模式 "1"是涵盖县域B C G端各类客群及多场景的涉农"生态圈" "2"是农业产业链(种业 农机装备制造等)和供应链(农资 冷链物流等) 最后一个"2"是涉农产业集群(食用菌 烟草 茶叶等)和商业集群(农批市场 农贸市场等)[6] - 甘肃分行围绕"牛羊菜果薯药粮种"八大产业集群 搭建"裕农产业""裕农市场"平台 以核心企业为圆点 沿产业链 供应链辐射延伸 推动县域业务贡献度持续提升[6] - 甘肃酒泉分行为敦煌种业量身定制数字农业云平台 构建数字农业生态圈 纵向连接"耕 种 管 收 加 销"产业链环节 聚拢C端制种农户客群 横向贯通农资 农机等供应链环节 连接B端供应商客群[7] - 通过对核心企业的深耕拓展 实现产业链客群的裂变营销 例如与敦煌种业23家分 子公司建立合作 联动B端带动C端制种户办理裕农通卡19344张 沉淀个人日均存款1.37亿元 累计发放裕农快贷1.85亿元 敦煌种业及其子公司在该分行市场份额提升至70%[7] 整体业务表现 - 截至二季度末涉农贷款余额36153.25亿元 较年初新增2722.67亿元 增速8.14% 规模比五年前翻了一番[1]
讲好乡村故事,也是讲好中国故事(新语)
人民日报· 2025-09-23 06:21
秋分,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在各地富有地域特色的庆祝活动中,我们看到了一幅宜居宜业和 美乡村的画卷。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辛庄村,便是千千万万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乡村之一。 当晨光漫过燕山南麓,村庄市集上飘来手冲咖啡香,研学木工坊里传出沙沙声。这是辛庄村的寻常周 末。近年来,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政策带动下,一批高学历新村民来到辛庄村,在政府引导下参与建 立整村运营机制。常住人口不足2000人的村子,在原有的草莓种植之外,培育了新业态。今年"五一"假 期,辛庄村吸引了8万余名游客。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辛庄村的变化启发我们思考:现代化的乡村是什么样 的? 先说"业"。乡村土地"长"出新产业新业态,离不开包容的市场环境和文化氛围。在北京市昌平区、大兴 区、密云区的很多村庄,一方面可以看到草莓、西瓜等农业产业正朝着数字电商和农文旅融合的方向转 型升级;另一方面可以看到经现代艺术、美学设计、文化创意元素改造过的乡村新型文化空间,民宿、 餐饮、手作、教育等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再看"村"。人们向往的乡村,一定是环境优美的乡村。践行"两山"理念,推动绿色发展,提升人居环 境,实践空间广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