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城乡融合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人民日报· 2025-08-04 08:17
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 - 习近平总书记时隔23年再次考察福建东山县澳角村,对乡村振兴成果表示欣慰,并勉励继续推进共同富裕[1] -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定位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特征[2] - 缩小城乡差距被确定为乡村振兴主攻方向,重点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3] - 2024年国家开工建设180万套保障性住房,有效解决新市民、青年人和农民工住房问题[5]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 党中央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2024年强调边疆地区现代化"一个都不能少"[4] - 闽宁协作成为东西部协作典范,通过定点帮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4] -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2024年覆盖2.38亿人次,提升民生福祉[5] 民生保障体系 - 中共中央政治局2024年7月会议要求强化重点群体就业保障和防返贫监测[5] - 国家部署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防止规模性返贫[5] - 医疗保障和住房保障双轨并进,体现共同富裕政策落地实效[5]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人民日报· 2025-08-04 06:04
共同富裕战略部署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1]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主攻方向[1]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2] 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 -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任务在农村 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2] - 党中央持续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2] - 2024年开工建设和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180万套(间)解决新市民等群体住房问题[4] 区域协调发展 - 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一系列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各地区经济联系更加紧密[2]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边疆地区一个都不能少[2] - 闽宁协作是党中央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决策[3] 民生保障措施 - 2024年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2.38亿人次[4]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和健全社会救助体系[4] -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在教育、社保、住房等方面不断取得实实在在成果[3]
陕西:城乡“一盘棋”携手共发展
陕西日报· 2025-08-02 08:48
城乡融合发展 - 陕西通过缩小区域、城乡、收入"三大差距"推动城乡协同发展,提升居民生活水平 [1] - 城乡各行业活力显著,包括农业合作社、技能培训就业、乡村旅游等多元化经济活动 [1] - 县域经济成为城乡融合核心抓手,83个县(市、区)2024年GDP达1.68万亿元,占全省47.3%,同比增长6.4% [7] 特色产业与县域经济 - 大荔县冬枣产业成为出口亮点,26家企业累计出口1200余吨,销往10余个国家 [3] - 大荔县以冬枣、生猪、蔬菜、渔业4条产业链为主,强化龙头企业和品牌建设 [4] - 丹凤县通过电商政策支持孵化直播团队,推动葡萄酒等特色产品线上销售 [4][5] - 各县聚焦"土特产"升级产业链,改革体制机制,推进农业园区和"千万工程" [6] 城乡要素流动与基础设施 - 陇县雷音山景区因道路硬化(陇三路57.355公里)带动农家乐、民宿等产业增长 [8][9][10] - 陕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6.3万公里,实现100%乡镇通客车和通邮,"农村公路+"模式促进农民增收 [10] - 西安城乡融合要素交易市场盘活农村资源,2024年前7月完成687笔交易,总成交额18.87亿元 [10][11] 公共服务与城镇化建设 - 外来务工人员享受跨区域医保和子女公办教育,户籍和社保制度改革提升市民化质量 [13][14] - 蓝田县通过政府补贴改善农村住房条件,推动二层楼房建设 [14] - 2024年陕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7.7%,卫生厕所83.1%,集体经济强村占比提升至12.3% [14] - 计划新建500个"千万工程"示范村,巩固现有503个省级示范村成果 [14]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开创性进展
齐鲁晚报· 2025-07-30 14:20
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研发支出与生产总值之比等9项指标超出预期,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增长等13项指标符合预期[1] - 坚持"6293"工作思路,五年内取得开创性进展和突破性变革[1] 产业结构优化 -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5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92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连续三年居全省第3位[2] - 打造12条标志性产业链,创建3个国家级产业集群(阳谷化工新材料、莘县绿色食品加工、高唐装备制造)及多个省级集群[2] - 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长14.7%,增速连续四年居全省前列[2] - 新增省级数字经济园区6个、智能工厂17个、数字化车间29家,"晨星工厂"330家[2] 基础设施建设与内需激发 - 累计实施省市县级重点项目超3900个,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连续四年超百亿[3] - 聊城机场立项,济郑高铁开通,雄商高铁建设加速,市大外环路通车[3] - 位山灌区改造等水利工程推进,现代水网体系构建[3] - "惠循环"以旧换新平台全省推广,打造赛事经济、运河经济、康养经济等消费新场景[3] 企业改革与对外开放 - 市属国有企业重组整合,新增嘉华、乖宝、金帝3家上市公司,总数达7家[4] - 深化与北京海淀区、朝阳区合作,融入济南都市圈[4] - 鲁西国际陆港实现"内陆港+海关监管场站"功能,保税物流中心上报海关总署[4] - "新三样"出口覆盖62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友城扩展至19国35城[4] 绿色低碳转型 - 13家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完成循环化改造,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5] - 关停26台小煤电机组,新增350万千瓦风电项目,新能源装机占比达30%[5] - 新能源发电量增加58亿度,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2%,水耗下降31%[5] - 空气质量指数下降14.74%,优良天数达245天(较2020年增22天)[5] 城乡发展与乡村振兴 - 茌平撤县设区,高铁新区加快建设,老旧小区改造推进[6] - 建设高标准农田189.2万亩,"吨半粮"产能区72万亩,粮食生产"二十二连丰"[6] - "莘县蔬菜"入选最具影响力区域公用品牌,打造"沿黄九品""画乡鲤都"等示范片区[6] 民生保障与公共服务 - 民生支出占比持续超70%,每年推进10个重大民生项目[7] - 义务教育集团联盟办学全覆盖,省市级特色高中县域全覆盖[7] - 建成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10个,改造村卫生室上千个,北京积水潭医院聊城医院投用[7] - 建成幸福食堂441个,三星级养老机构28家,千人口托位数5.3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90%[7] - 打造环东昌湖半程马拉松、龙舟公开赛等赛事品牌,运河文化博物馆获评国家一级馆[7]
以农文旅融合助力海南城乡融合发展
海南日报· 2025-07-30 08:57
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核心观点 - 农文旅融合发展是以农业农村为基础、文化为灵魂、旅游为平台的深度产业融合模式,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1] - 农文旅不是农业、文化和旅游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产业融合、功能互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1] 海南农文旅发展现状 - 海南依托青山绿水、田园风光、民族文化等资源,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载体推动城乡融合发展[2] - 典型案例:三亚博后村玫瑰谷延伸产业链至食品领域,实现花卉生产、观赏、销售一体化[2] - 海口结合琼北文化打造农业产业链,文昌探索休闲产业集群,琼海建设国家农业公园与乡村旅游品牌[2] 当前存在的不足 - 文化开发利用不足,乡村旅游多停留在简单复制层面,缺乏对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的深度挖掘[3] - 农文旅融合度不紧密,多数项目仍处于自然生态观光阶段,人文景观开发不足[3] - 基础设施薄弱,节假日交通拥堵,乡镇公共交通需提升[3] 发展对策与建议 文化融合策略 - 将海南特色文化(如黎族文化)与农业、旅游结合,打造可感知的文化体验[4] - 开发"舌尖上的琼菜"活动,民宿融入本土文化元素,环岛公路驿站展示民族特色[5][6] - 设立海南民俗周,利用媒体推广民俗节庆,打破农村"自娱自乐"局面[6] 规划与品牌建设 - 整合土地规划、旅游规划与文化要素,实现制度集成创新[4] - 将农文旅融合纳入干部培训专题,提升政策设计中对乡村文化的重视[4] - 开发手工创意伴手礼,避免工业品同质化,强化文化载体建设[6] 基础设施优化 - 根据客流量动态完善基础设施,重点区域预留扩容空间[6]
全国乡镇高质量发展交流会在苏举办
苏州日报· 2025-07-27 08:28
乡镇高质量发展交流会 - 2025全国乡镇高质量发展交流会在吴江区盛泽镇举办 聚焦城乡融合发展、产业升级、要素配置优化、乡村治理及共同富裕等议题 [1] - 会议由竞争力智库与北京中新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主办 国家部委负责人、专家学者及经济强镇代表参会 [1] - 北京大学教授陈章良、经济学家范恒山等专家提供理论支撑 湖北枝江市董市镇、贵州仁怀市茅台镇等代表分享产业培育、生态保护实践经验 [1] 《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报告2025》 - 报告由竞争力智库等机构基于2024年数据编制 连续8年发布乡镇综合竞争力研究 [2] - 评价体系涵盖经济规模、经济活力、人均水平三方面 发布全国及中西部百强镇榜单 [2] - 吴江区盛泽镇、黎里镇、震泽镇获评高质量发展范例乡镇和优秀乡镇 [2]
优“安居”活“文脉” 邮储银行提升城乡融合发展的品质力量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27 01:40
城市发展战略与金融服务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1] - 公司创新整合房地产行业金融服务产品体系 打造"外延式发展+精准化深耕"双轮驱动模式 [1] 城中村改造项目支持 - 公司为上海市松江区华阳桥社区城中村改造项目提供34.17亿元授信支持 解决项目停滞问题 [2] - 项目将建设27万平方米高品质综合社区 包含洋房 合院等住宅及幼儿园 商业中心 绿地公园等配套设施 [2] - 项目预计提升千余名原居民生活品质 带动区域商业价值提升 [2] 工业遗产活化与文旅发展 - 公司通过银团贷款方式为江西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项目累计投放7.57亿元信贷资金 [3] - 资金支持推动工业遗产活化 使陶溪川成为年吸引游客超百万人次的文旅新地标 [3] - 项目带动数千创客就业创业 实现文化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 [3] 古城保护与文化传承 - 公司为广东潮州古城保护项目提供4.8亿元资金支持 助力千年古城活化 [4] - 开发"潮游古城"文旅综合管理平台 提供门票购买 导览解说 出行预约等一站式服务 [4] - 为古城商户提供6亿元创业担保贷款意向授信 支持古城商业发展 [4]
广州市召开“十五五”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咨询会议
广州日报· 2025-07-26 09:52
广州市"十五五"发展规划专家咨询会议 - 广州市市长孙志洋主持召开"十五五"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咨询会议,听取各领域专家对规划编制的意见建议 [2] - 与会专家包括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等机构的资深专家 [2] - 专家建议涵盖城乡融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金融改革创新、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城市更新等领域 [2] "十五五"规划战略重点 - "十五五"是广州市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3] - 规划将紧扣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做强"6+4"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 [3] - 围绕建设中心型世界城市愿景和"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目标谋划重要任务和重大项目 [3] 产业发展方向 - 重点推进产业转型、科技创新、城市更新等领域 [3] - 专家建议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2] - 强调用改革思维、创新办法、开放视野解决突出问题 [3] 规划编制要求 - 要求各部门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 [3] - 规划需与国家、省"十五五"规划和各专项规划衔接 [3] - 强调巩固优势、补强短板,提升城市能级量级 [3]
探索独具特色的融合新路
经济日报· 2025-07-23 06:09
城乡融合发展策略 - 重庆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推进山区库区强县富民 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 [1] - 形成中心城区引领 区域中心城市带动 区县城支撑的协同发展格局 推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1] - 提升区县城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 增强小城镇服务"三农"功能 发挥乡村要素市场和消费市场作用 [1] 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 依托本土资源发展火锅食材 粮油加工 生态畜牧等特色产业 打造"三峡柑橘""巫山脆李""涪陵榨菜"等品牌 [2] - 发展观光采摘等生态旅游 推进生态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产业链壮大夯实城乡融合基础 [2] -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延链增效 联农带农 [2]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 构建"2小时重庆"交通圈 统筹建设农村水电路气讯"五网"基础设施 [2] - 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 实现区县城 乡镇 农村功能衔接互补 [2] - 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覆盖 边远地区延伸 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2] 体制机制改革 - 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改革 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3] - 提升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 实施"四进三回"行动 完善乡村人才体制机制 [3] -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 [3] 长期发展规划 - "十五五"时期将持续统筹推进"五个振兴"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和资源要素配置 [3] - 做优做强县域特色产业 提升公共基础设施便捷水平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3]
西安城乡融合要素交易市场探索资源流通新模式
中国新闻网· 2025-07-23 00:48
城乡融合要素交易平台建设 - 西安市于2023年11月设立全国首个"城乡融合要素交易市场"综合性平台 围绕农村资源资产 集体经济项目 公共服务采购等要素开展制度创新 [1] - 平台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流程交易体系 包含申请受理 形式审查 信息发布等八大环节 确保交易阳光运行 [2] - 截至2025年4月18日 平台累计成交项目479宗 为村集体增收13.62亿元 带动农民增收9730.9万元 交易溢价金额达7210.79万元 [2] 交易品类与机制创新 - 交易品类从最初8类12种扩展至土地类 资产类 服务类 设施类四大板块21个细分品种 [3] - 推出"揭榜挂帅""自主报名""集采组合"等灵活交易机制 激发市场供需双方积极性 [4] - 蓝田县东代寨村通过平台挂牌出租50亩"四荒地" 为村集体增收27万元 灞桥区务西村服务采购项目节省开支1.75万元 节省率达14.6% [3] 服务网络与配套支持 - 构建"市—区县—街镇—村"四级服务体系 设立9家子公司 1家分公司和一批服务窗口 [5] - 累计开展培训170场 覆盖15个区县 170个街镇 2416个行政村 培训5100余人 [5] - 联合秦农银行推出26类定制化金融产品 与天津 沈阳等城市交易机构建立合作机制 [5][6] 监管与标准化建设 - 建立"六统一"标准化交易管理体系 包括统一信息系统 交易规则 收费标准等 [7] - 每宗交易出具《交易鉴证书》 作为财务报账 权属确权等重要依据 [7] - 通过"系统审核+自动比对+平台监管"多重机制实现动态合规把控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