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并购
icon
搜索文档
Core & Main(CNM) - 2026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6-10 21:3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一季度净销售额增长10%,达到19亿美元,创第一季度纪录,有机销售额呈中个位数增长,收购贡献了其余增长 [5][20] - 第一季度调整后EBITDA增长3%,达到2.24亿美元,调整后EBITDA利润率下降80个基点至11.7% [23] - 毛利率第一季度为26.7%,上一季度为26.6%,去年同期为26.9%,环比改善得益于定价纪律和相关举措,同比下降因库存平均成本上升 [21] - 销售、一般和行政费用(SG&A)第一季度增长14%,至2.93亿美元,主要因收购和通胀影响,剔除收购和股权薪酬后增长约4% [22] - 利息费用为300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3400万美元,减少主要因ABL信贷安排下平均借款减少和浮动利率债务利率下降 [22] - 所得税拨备为360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3300万美元,有效税率分别为25.5%和24.6%,今年税率上升因合伙企业权益交换增加净收入分配 [23] - 摊薄每股收益增长约6%,至0.52美元,得益于净收入增加和股份回购后股份数量减少 [23] - 季度末净债务近23亿美元,净杠杆率为2.4倍,总流动性为11亿美元,主要为ABL信贷安排下的可用资金 [24] - 经营现金流为7700万美元,第一季度通常是现金生成较低的季度 [24]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仪表业务增长10%,处理厂和可熔性高密度聚乙烯产品增长超两位数 [9] - 风暴排水业务本季度增长17%,过去几个季度一直跑赢公司整体业绩,部分增长源于并购,有机增长主要来自道路和桥梁领域,以及产品类型的转变 [69][70][71]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市政建设活动稳步增长,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的资金持续为终端市场带来新的增长机会,相关项目管道正在扩大 [6] - 住宅地块开发年初表现良好,但受经济状况和 affordability压力影响开始出现疲软迹象,部分开发商减少项目规模 [7][8] - 非住宅终端市场中,数据中心建设销售强劲,机构建筑、多户住宅和路桥项目呈积极趋势,商业建筑、制造业和仓储活动仍较疲软 [9]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致力于通过产品、客户和地理扩张举措实现增长,执行相关举措获得了可观的市场份额增长 [9][20] - 持续投资人才,拥有获奖培训计划,提升员工专业能力,确保销售代表具备推动盈利增长的能力 [16] - 积极开展并购活动,收购管道健康,评估潜在目标以确保文化和战略契合 [12][25] - 通过绿地项目和螺栓式收购扩大业务版图,自2017年以来开设20个绿地项目,完成超40次收购 [14][15][18] - 注重通过自有品牌、采购优化、定价分析和数字化实现可持续的利润率扩张 [18]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宏观经济环境充满挑战,但公司终端市场具有韧性,业务模式强大,员工致力于推动可靠基础设施建设 [5] - 尽管住宅开发存在短期不确定性,但美国住房市场长期基本面强劲,预计随着利率和 affordability改善,需求将得到释放 [8] - 非住宅市场组合多元化提供了稳定性,公司有机会超越整体市场表现 [9] - 关税和贸易限制对公司供应链直接影响较小,但对更广泛经济和私人建设的影响不确定,公司正密切监测 [11] - 重申全年净销售额76 - 78亿美元、调整后EBITDA 9.5 - 10亿美元的指引,预计全年终端市场大致持平,上半年稳定,下半年不确定性增加 [25] - 预计全年定价影响为中性或更好,通过相关举措改善全年毛利率,SG&A增长虽近期超过销售增长,但已看到有机生产力提升,预计成本削减活动将推动全年改善 [26]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约85%的销售产品为国内制造和分销,进口产品通常有国内替代方案 [21] - 第一季度库存增加,一方面是对上半年业务量有信心,另一方面是为应对关税可能带来的供应商价格上涨 [57]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SG&A方面,二季度及下半年是否会看到SG&A费率的杠杆效应,本季度SG&A费用是否有异常情况 - 从有机角度看,本季度SG&A有生产力提升,整体费率较上一季度有所改善,预计二季度同比会有更多有机改善,随着时间推移,全年SG&A费率将逐步改善,公司在SG&A方面进行了增长投资和应对通胀,目前进展良好 [31][32][34] 问题2: 全年营收指引方面,考虑到一季度的市场份额增长和通胀前景变化,如何看待下半年的保守程度,以及上下半年市场和销量情况 - 预计全年市场大致持平,上半年较强,下半年因关税、高利率和 affordability等因素存在不确定性,对二季度业务有信心,定价较上一季度有所改善,预计全年定价至少持平 [37][38][39] 问题3: 商品与成品的定价情况,过去90天定价思路是否有变化 - 定价较去年同期有所改善,四季度略有下降,一季度基本持平,不同产品情况不同,钢材价格改善,PVC保持稳定,预计全年定价持平或略有上升 [44][45][46] 问题4: 四季度同比少一周,考虑周数调整后有机增长,下半年业绩是否受影响 - 四季度少一周会带来约2个百分点的不利影响,二季度因去年同期有湿天气影响,预计表现良好,三季度业绩对比会稍难 [48][49] 问题5: SG&A中股权薪酬部分的影响因素,全年EBITDA利润率扩张是否主要由毛利率驱动,SG&A是否保持平稳 - 股权薪酬影响并非来自高管薪酬,主要是IPO后三年股权归属导致的更正常化的运行费率,全年EBITDA扩张预计主要由毛利率驱动,SG&A方面随着收购协同效应显现,也将成为扩张的有利因素 [53][55][56] 问题6: 一季度库存同比和环比均有增长,是否是为应对供应商价格上涨 - 库存增加一方面是对上半年业务量有信心,另一方面是为应对关税可能带来的供应商价格上涨,确保有足够库存供应客户并减轻潜在成本上升影响 [57] 问题7: 住宅建筑市场放缓的幅度和对销售的影响时间 - 进入2025年,住宅市场并非强劲环境,一季度表现中性,部分地区有积极表现,但二季度开始有反馈显示项目规模缩小,预计全年住宅业务可能从持平转为略有下降,不过住宅业务占比仅20% [60][61][62] 问题8: 仪表业务未来的增长预期,以及销量与产品组合的关系 - 智能仪表业务表现强劲,一季度增长10%是在去年同期30%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的,主要是销量增长,预计市场会有价格上涨,公司在技术资源上的投入将推动智能仪表在大城市的应用,有望继续扩大市场份额 [64][65][66] 问题9: 风暴排水业务表现优异的驱动因素 - 部分增长源于并购,有机增长主要来自道路和桥梁领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推动了相关产品销售,同时产品类型的转变也促进了该业务增长 [70][71][72] 问题10: 2028年15% EBITDA利润率目标的实现,是否有新的或更强的杠杆 - 实现EBITDA利润率扩张的杠杆与投资者日提出的一致,公司在毛利率方面取得了进展,并购也提供了更多协同和规模效应机会,有信心实现目标 [74][75] 问题11: 供应商价格上涨的幅度、时间,以及对毛利率的影响 - 关税方面仍有不确定性,但预计对公司影响为中性或积极,大宗商品价格相对稳定,PVC仍有同比不利因素但已企稳,公司会通过库存管理和与供应商、客户的沟通来应对潜在价格上涨,预计毛利率保持中性或受益于库存投资 [80][81][83] 问题12: 公司的绿地战略愿景,是否会加大对绿地项目的关注 - 公司增长战略兼顾并购和绿地项目,预计2025年将开设5 - 10个新的绿地项目,对绿地项目的发展有信心 [86][87] 问题13: 市政政府客户对即将到来的财政年度和项目支出的看法,以及当前政策环境的影响 - 美国市政市场分散,市政资金状况良好,有多种资金来源,包括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资金、州级资金和地方公用事业费率收入,预计未来几年有足够资金用于项目,市政终端市场稳定且有韧性 [93][94][95] 问题14: 并购市场竞争情况 - 并购市场竞争情况无明显变化,行业具有一定专业性,公司在水系统领域有良好关系,被视为首选收购方,收购管道健康,预计将继续实现并购增长战略 [97][98] 问题15: 过去12个月员工保留情况,是否有竞争对手挖走公司销售代表 - 公司员工保留率极高,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偶尔会出现挖角情况,但公司通常能从中受益,预计未来员工保留情况良好 [102][103] 问题16: 新的成本削减举措预计在本财年实现的金额 - 目前在SG&A方面有多项举措,主要是将资源集中在有增长机会的领域,对表现不佳的领域进行调整,目前没有重大的成本削减金额,主要关注并购协同效应和资源合理配置 [104][105]
直击东湖高新股东大会:新任董事长刘洋“首秀”谈并购选择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9 22:39
公司转型与战略方向 - 公司自2023年剥离工程建设板块后,数字科技转型成为战略发展重点 [1] - 新任董事长刘洋首次主持股东大会,强调数字科技并购是当前"重中之重" [1] - 公司已组建3支专业并购团队,制定严格筛选标准(实际业务应用、技术积累、创新能力等) [2] 并购策略与进展 - 已研判上百家标的企业,重点关注成长性、产业链拓展能力及业务协同性 [2][3] - 并购市场竞争激烈,公司吸取过往失败经验提升筛选专业性 [2] - 政策环境趋暖但跨界转型仍面临考验,公司持谨慎态度推进并购 [3] 业务板块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77.05%,归母净利润下降51.07%,但扣非净利润增长13.06% [4] - 当前三大业务板块为环保科技、园区运营和数字科技 [4] - 园区运营板块2024年营收13.01亿元,同比增长7.65%,运营46个园区 [5] 园区运营升级 - 园区入驻企业中75.4%为上市公司、高新技术企业或专精特新企业 [5] - 公司转向精细化运营模式,强调提升服务品质和打造特色品牌 [6] - 园区企业以瞪羚企业为主,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个别经营困难属市场正常现象 [5][6]
力盛体育3.3亿元定增背后:连年亏损、频繁融资与并购暴雷
新浪证券· 2025-06-09 11:41
公司融资与项目进展 - 公司发布第四次修订的定增预案,拟募资不超过3 3亿元用于建设海南新能源汽车体验中心国际赛车场项目[1] - 自2017年上市以来三次募资:2017年IPO募资1 69亿元 2021年定增3 9亿元 2023年拟募6亿元后缩水至3 3亿元[1] - 募投项目屡现延期,如Xracing项目原定2022年底完工,因电动化改装推迟至2024年底[1] 财务表现与亏损情况 - 2021-2024年扣非净利润连续亏损:-0 09亿元 -0 76亿元 -1 96亿元 -0 6亿元,累计亏损达3 4亿元[1] - 上市8年未分红,未分配利润累计-1 59亿元[1] - 2023-2025年扣非净利润累计亏损超3亿元,商誉减值近1 5亿元[1] 并购暴雷与监管问询 - 2021年以1 77亿元收购悦动天下25%股权(增值率1523%),但标的2022-2023年净利润仅1500万元和-3114万元,未达业绩承诺[2] - 交易对手方杭州峻石成立仅4个月 参保人数为0 大股东关联企业已被列为被执行人[2] - 深交所两度问询定增必要性,要求说明新项目与现有赛车场的差异化及融资合理性[2] 股价表现与市场质疑 - 2023年定增预案发布时股价23 37元,至2025年6月跌至13 22元,跌幅达43%[3] - 市场质疑公司战略方向,需证明自身是赛道竞速者而非财务"漂移玩家"[4]
直击股东大会|东湖高新新帅首秀:“难上加难”的并购是“重中之重”,已筛选上百标的企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6 15:54
公司转型与战略方向 - 公司自2023年剥离工程建设板块后,数字科技转型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1] - 数字科技领域的并购工作是当前发展的重中之重,公司将以慎之又慎的态度推动并购 [1] - 公司已组建3支专业并购团队,并建立严格筛选标准,注重标的企业的成长性和产业链拓展能力 [3] 股东大会情况 - 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吸引了913名股东和代理人参加,代表表决权股份比例为21 99% [2] - 新任董事长刘洋首次主持股东大会,强调并购工作的挑战与重要性 [1][3] 并购进展与策略 - 公司已研判上百家标的企业,筛选标准包括业务协同性、技术积累和创新意愿等 [3] - 从之前未成功的并购中吸取经验,提升了筛选标的企业的专业性 [3] - 当前并购市场竞争激烈,公司面临从无到有和跨界转型的考验 [4] 财务表现与业务板块 - 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77 05%,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51 07%,但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增长13 06% [5] - 当前主要业务板块为环保科技、园区运营和数字科技,园区运营板块营业收入13 01亿元,同比增长7 65% [5] 园区运营情况 - 2024年开发及运营园区46个,招引企业中上市公司、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占比75 4% [7] - 园区企业多为瞪羚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公司注重提升服务品质和品牌特色 [7] - 公司积极推进园区运营模式转型升级,从粗放式转向精细化、特色化发展 [7]
Q1季度「上海市」投融资报告:已披露融资总额128.74亿,3家中国企业完成IPO,智能制造赛道最热
创业邦· 2025-06-05 07:45
一级市场投融资概况 - 2025年Q1上海市一级市场融资事件212个,环比减少14%(35个),同比减少34%(108个)[3][6] - 已披露融资总额128.74亿元人民币,环比下降46%(109.46亿元),同比下降65%(239.35亿元)[3][6] - 大额融资事件新增5个,占全国总数31%,涉及金额44.8亿元(占全国11%)[20] 行业分布特征 - 前五大行业融资事件147个(占比69%),金额105.59亿元(占比82%):智能制造(49个)、人工智能(41个)、医疗健康(28个)、企业服务、汽车交通[8][10] - 智能制造细分赛道中集成电路最热,占25个事件[11] - 人工智能行业融资金额居首[10] 区域与阶段分布 - 浦东新区融资事件最多(68个),其次为闵行(27个)、宝山(17个)、徐汇(17个)、嘉定(13个)[14] - 早期阶段主导:事件147个(占比69%),金额68.19亿元(53%);成长期54个(25%),金额43.75亿元(34%);后期11个(5%),金额16.8亿元(13%)[16] 投资机构动态 - VC/PE机构267家,环比减7%,同比减32%;CVC机构23家,环比减34%,同比减57%[24] - 活跃VC/PE:奇绩创坛(10个)、浦东创投(6个)、合肥产投集团(5个)、红杉中国(4个)、毅达资本(4个)[25] - 活跃CVC:腾讯投资(2个)、TCL创投(2个)、恒旭资本(2个)[27] IPO与并购市场 - IPO企业3家(港股2家、A股1家),募资23.84亿元,环比增136%,同比降55%;VC/PE渗透率67%(2家),CVC渗透率33%(1家)[30][31] - 并购事件12个(境内8个、跨境4个),总金额22.51亿元,环比降51%,同比降89%[4] - 教育培训为最热IPO赛道(1家),嘉定区IPO数量领先(1家)[30][33] 独角兽企业现状 - 全国新增独角兽2家,上海市零新增;当前上海市独角兽存量99家(占全国20%)[22]
中国本土EDA并购,抢在美国断供前
虎嗅· 2025-05-30 10:16
美国几乎要把芯片战的工具箱用尽了。这回传言祭出的是有"芯片之母"之称的EDA软件禁令。没有EDA,也不会有芯片的设计、制造、封装。一周前,小 米设计出的3纳米SoC玄戒o1问世。 但禁令仍然只是尚未证实的传言。FT援引几位知情人士的话称,美国商务部主管出口管制的工业和安全局(BIS)以信函(letters)的形式,要求 Cadence、Synopsys和Siemens ED停止向中国提供技术。路透社则援引两位知情人士的话称,上周五,多家EDA公司收到信函,仅在获得许可证后,才能 向中国客户服务。有关禁令的更多细节阙如。暂不清楚信函发往了个别企业,还将是整个行业都必须遵守的;也暂不清楚遭到禁止的究竟涉及到哪些芯片 类型或技术路线。两家媒体都在一定程度上怀疑,这是美国在对华暂缓对等关税的谈判期的筹码。目前,相关公司的中国业务仍在正常进行,各公司仍在 等待更多明确信息。 不管怎么说,这些都不再是空穴来风。中国的EDA龙头企业,正在加快并购,谋求平台化,构建更完整的解决方案。 整个EDA行业的股价"东升西降"又上演一回。Cadence、Synopsys等美国EDA巨头股价跌去了10%左右;华大九天、概伦电子这两家中国 ...
2025年04月中国一级市场发生融资事件632个,同比下降26%;全球独角兽企业新增5家丨投融资月报
创业邦· 2025-05-30 07:57
中国一级市场投融资概况 - 2025年04月中国一级市场融资事件632个,环比增加4%(24个),同比减少26%(221个)[3][7] - 已披露融资总额270.45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34%(68.23亿元),同比减少20%(68.15亿元)[3][7] - 阶段分布:早期事件497个(占比78.64%),成长期107个(16.93%),后期28个(4.43%)[4][20] 行业分布特征 - 热门融资行业:智能制造(176个,环比+21%)、医疗健康(85个)、人工智能(79个)[3][9] - 前五行业融资事件占比69%(439个),金额占比72%(194.56亿元)[9] - 金额前五行业: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材料、汽车交通、医疗健康,合计218.16亿元(占比81%)[11] - 智能制造细分赛道中,高端制造设备以80个事件成为最热赛道[14] 区域分布 - 融资事件前五地区:江苏(106个)、广东(94个)、上海(88个)、浙江(80个)、北京(75个)[3][16] - 热门城市:上海(88个)、北京(75个)、深圳(67个)、苏州(53个)、杭州(43个)[18] 全球大额融资与独角兽 - 全球新增41个大额融资事件(3542.74亿元),中国占9个(133.85亿元,占比4%)[23] - 全球新增5家独角兽企业,中国无新增;中国现存独角兽507家(占全球27%)[28][29] 投资机构动态 - 活跃VC/PE机构:麓山投资(12个)、工银资本(10个)、中科创星(8个)、深创投(6个)[33] - 活跃CVC机构:尚颀资本(4个)、中芯聚源(3个)、讯飞创投(2个)[36] IPO市场表现 - 中国企业IPO数量23家(环比-8%,同比+44%),募资103.04亿元(环比-43%,同比+98%)[40] - 上市板块:美股11家、A股10家、港股2家[40] - 热门IPO行业:传统行业(7家)、消费(3家)、智能制造(2家)[41] - 前五IPO地区:江苏(5家)、香港(5家)、浙江(4家)、广东(3家)[44] 并购市场分析 - 并购事件15个(环比-53%,同比-85%),披露金额4.54亿元(环比-60%,同比-99%)[47] - 行业分布:物流仓储/金融/传统行业各2个;金额前三为金融(3亿元)、能源电力(1.42亿元)[48] - 境内并购占比53%(8个),主要分布在江苏(2个)、浙江(2个)[53]
AbbVie Stock Down Around 13% in 3 Months: Time to Buy the Dip?
ZACKS· 2025-05-29 22:36
股价表现与宏观环境 - 公司股价在过去三个月下跌12.6%,且低于50日和200日移动平均线,主要受宏观不确定性影响[1] - 美中关税暂停但不确定性持续,抑制经济增长,虽首轮关税豁免医药产品,但下一轮可能成为目标[2][3] 新产品表现与替代效应 - 新药Skyrizi和Rinvoq 2025年一季度合计销售额达51亿美元,同比增长超65%,成功替代Humira(原占收入超50%)[4][5] - 两款新药在炎症性肠病领域表现强劲,临床数据优于竞品,预计2025年合计销售额247亿美元,2027年超310亿美元[5][6] 研发管线进展 - 公司拥有多个早期/中期重磅潜力管线,包括血液癌和实体瘤疗法如ABBV-383(多发性骨髓瘤)和Temab-A(结直肠癌)[7][8] - 2025年5月获批ADC药物Emrelis(非小细胞肺癌),免疫学药物lutikizumab和帕金森病药物tavapadon预计今年提交新药申请[8] 并购战略与领域拓展 - 2024年以来签署超20项早期交易,强化免疫学、肿瘤学和神经科学管线,2025年初收购肥胖症疗法ABBV-295进入减肥药领域[9] 核心产品挑战 - Humira因生物类似药竞争2025年一季度销售额下滑近50%,美国市场分子压缩加速份额流失[10] - 美容产品Juvederm因中美市场环境恶化,2025年一季度销售额下降10.2%[11] 估值与市场表现 - 公司股价年内上涨5%,跑赢行业(跌3%)和标普500指数,远期市盈率14.08略低于行业14.7[12][15] - 2025年每股收益共识预期从12.22美元上调至12.28美元,2026年从14.03美元上调至14.05美元[18][19] 增长前景 - 剔除Humira的平台药物2025年一季度销售额增长21%,预计2025年恢复中个位数收入增长,2029年前复合增长率达高个位数[20][21] - Skyrizi和Rinvoq的新适应症获批将驱动长期增长,未来十年无重大专利到期风险[21]
大全能源副董事长:未来若出现符合主营业务的优质标的,将审慎考虑并购机会
第一财经· 2025-05-29 21:53
行业现状与公司策略 - 晶硅产业链仍处于深度调整阶段,企业通过控产、技术升级和财务优化抵御周期性冲击 [1] - 公司正在关注行业趋势与市场动向,未来可能审慎考虑符合主营业务发展方向且具备战略协同价值的并购机会 [1] - 公司作为光伏产业主要参与者,支持并配合行业探索解决方案,同时将股东利益置于核心位置 [1] 成本控制与生产计划 - 2025年一季度公司硅料单位现金成本为36.82元/kg,单位成本为53.08元/kg [2] - 公司计划通过优化原辅料采购、工艺流程和数字化等方式继续降本增效 [2] - 预计第二季度产量为2.5万吨至2.8万吨,2025年全年总产量预计为11万吨至14万吨 [2] 财务表现与业务结构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74.11亿元,同比下降54.62%,净亏损27.18亿元,同比下降147.17% [3]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9.07亿元,同比下降69.57%,净亏损5.58亿元,同比下降268.78% [3] - 截至2024年底,公司N型料占比为70% [3] 市场与客户关系 - 公司目前没有明确的海外扩产计划,将持续聚焦主业、保持充沛现金和低资产负债率 [2] - 公司与隆基绿能、TCL中环、双良节能等头部客户签订的长单合同均在正常履行 [2]
2025年04月中国一级市场发生融资事件632个,同比下降26%;全球独角兽企业新增5家丨投融资月报
搜狐财经· 2025-05-28 18:25
一级市场融资概况 - 2025年04月中国一级市场融资事件632个,环比上升4%,同比下降26% [2] - 已披露融资总额270.45亿元人民币,环比上升34%,同比下降20% [2] - 热门融资行业:智能制造(176个)、医疗健康(85个)、人工智能(79个),智能制造环比上升21% [2] - 前五行业融资事件占比69%,金额占比72% [5] - 金额前五行业: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材料、汽车交通、医疗健康,金额占比81% [7] 地区与阶段分布 - 融资事件前五地区:江苏(106个)、广东(94个)、上海(88个)、浙江(80个)、北京(75个) [11] - 前五城市:上海(88个)、北京(75个)、深圳(67个)、苏州(53个)、杭州(43个) [13] - 阶段分布:早期497个(占比78.64%),成长期107个(16.93%),后期28个(4.43%) [15] - 金额分布:早期135.14亿元(49.97%),成长期108.16亿元(39.99%),后期27.16亿元(10.04%) [15] 大额融资与独角兽 - 全球新增41个大额融资事件,中国占9个(22%),涉及金额133.85亿元(占全球4%) [18] - 全球新增5家独角兽企业,中国无新增 [23] - 中国当前独角兽企业507家,占全球27% [23] 投资机构动态 - 活跃VC/PE机构:麓山投资(12个)、工银资本(10个)、中科创星(8个)、深创投(6个)、合肥滨湖金融投资集团(6个) [25] - 活跃CVC机构:尚颀资本(4个)、中芯聚源(3个)、讯飞创投(2个)、恒旭资本(2个)、创维投资(2个) [27] IPO市场 - 中国企业完成IPO 23家,环比下降8%,同比上升44% [29] - 募资总额103.04亿元,环比减少43%,同比增加98% [29] - 上市板块:美股11家,A股10家,港股2家 [30] - 热门IPO行业:传统行业7家,消费3家,智能制造2家,汽车交通2家,金融2家 [32] - IPO地区分布:江苏5家,香港5家,浙江4家,广东3家,北京2家 [35] 并购市场 - 中国企业并购事件15个,环比减少53%,同比减少85% [37] - 已披露金额4.54亿元,环比减少60%,同比减少99% [37] - 并购行业分布:物流仓储2个,金融2个,传统行业2个,能源电力2个,企业服务2个 [38] - 并购金额分布:金融3.00亿元,能源电力1.42亿元,企业服务1161万元,医疗健康70万元,物流仓储12万元 [38] - 境内并购8个(53%),跨境并购7个 [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