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

搜索文档
这个两岁半的省级新区,改革创新因何“走在前列”?
中国经济网· 2025-05-07 12:16
沂河新区发展概况 - 临沂沂河新区是山东省设立的4个省级新区之一,定位为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桥头堡、鲁南跨越发展示范引领区、产城深度融合综合试验区,2022年11月挂牌成立 [2] - 新区实施"改革创新突破年"行动,统筹推进十大集成改革,特色园区改革等经验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2] - 2024年园区内规上企业数量达94个,实现工业产值172.3亿元 [2] - 2023年"四上"企业突破1100家,规上工业企业总量达346家,总产值增长10%,省级以上科创平台达107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8.7亿元、增长6.5% [6] - 2024年一季度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4%,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2.9%,呈现"量质齐升"局面 [6] 特色产业园区建设 - 新区打造"11+1"个特色产业园区,包括凤凰五金智造产业园、仪表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和天河智能产业园等 [2] - 采用"一镇街一园区、一中心一园区"错位发展模式,由镇街、产业中心作为责任主体,一体推进项目招引、基础配套等事宜 [2] - 山东源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5G高端智能数控机床与工业智能机器人项目总投资12亿元,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0亿元、税收1亿元 [1] - 山东金利液压科技有限公司盘活200多亩低效闲置用地,投资10.5亿元新建20余条智能化生产线,投产后产能将实现翻番,预计年增产值30亿元 [3] 要素保障创新 - 2024年完成121家企业、4700亩闲置低效用地清理,新增供地6621亩、土地出让金32.9亿元,分别是2023年的5.1倍、7.7倍 [3] - 设立4亿元项目保障"资金池",专款用于园区土地征收、拆迁补偿等,保障52个项目落地建设 [3] - 设立总规模6.8亿元的产业基金体系,撬动社会资本4.6亿元,"以投带引"推进基金投资项目转化落户 [3] 体制机制改革 - 将12个产业部室调整为5个产业中心,建立"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 [4] - 建立平时考核和年末考核有机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结果与绩效薪酬、评先树优挂钩 [4] - 明确营商环境创新提升重点任务38条,大幅降低制度性交易、生产运营等十大成本 [4] - 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推出100余项"一件事一次办"创新服务 [4] - 首推跨境电商经营"一件事",审批环节减少67%,审批时限压缩60%,申请材料减少46% [4] - 与63个市县签订"一件事·跨域一次办"合作协议,实现29项"一件事"跨域通办 [4] 重点项目成效 - 格力电器(临沂)智能制造生产基地是格力电器在全球布局的第15个空调生产基地,也是北方地区投资最大的生产基地项目 [5] - 2024年一季度该基地生产空调32.5万套,实现工业产值4.79亿元,同比增长164% [5]
义乌老板,不怕了!
商业洞察· 2025-04-16 17:51
中美贸易摩擦对义乌的影响 -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导致义乌对美出口企业订单减少,日韩买家减少近半,商贸城文具店区商铺数量减少一成多,市场成交额增长率从25%下降至11% [4] - 2025年美国关税从34%涨至125%,部分企业受影响订单减少30%-40%,但企业积极转向欧盟市场和中国国内市场 [6][11] - 义乌企业展现出较强韧性,通过开拓新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应对挑战,如聂自勤的面具生意从美国转向欧盟和中国传统节庆用品 [8][11] 义乌出口市场结构变化 - 2018年义乌出口额2521亿元,对美出口占比19.7%;2024年出口额5889.6亿元,对美出口占比降至14.2% [15] - "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达4133.40亿元,占义乌进出口总值61.8% [15] - 义乌积极开拓中东市场,2022年在迪拜设立首个海外分市场,目标辐射10亿人口消费市场 [16] 义乌企业转型与创新 - 跨境电商交易额达1286亿元(2025年前11个月),企业采用AI数字人用40多种语言带货 [23] - 市政府成立小商品标准创新联合会,制定统一标准帮助企业转内销,某体育用品公司内销占比从不足10%提升至近40% [23][25] - 国内电商平台支持外贸转内销,京东计划一年内采购不低于2000亿元出口转内销商品 [20] 义乌商业生态发展 - 2025年一季度举办9个经贸性展会,吸引境内外专业采购商超20万人次,贸易成交额同比增长20% [18] - 义乌在日本东京设立分市场,80%客户为日本个体商户 [18] - 企业采取多元化策略应对挑战,包括开拓新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利用新技术等 [11][23]
学者建言改革重点!重磅年会,信息量大!
证券时报· 2025-03-24 07:52
改革创新激发增长动能 - 改革创新是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的核心手段,旨在建立创新发展的科学体系框架并提高经济效率[4] - 中国已进入技术引领经济发展阶段,技术进步依赖体制机制改革,从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需依靠科技突破[4] - 国际竞争本质是改革的竞争,全球多国正通过改革推动增长[4] 结构性改革政策建议 - 消费不足源于结构性偏差,需推动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化改革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提升低收入群体公共服务水平[6] - 激发地方政府积极性是关键,需通过央地财政关系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财力,延续分税制改革逻辑[7] - 地方政府应转变扶持策略,"抓小放大"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而非过度倾斜大企业[7] 产业创新融合趋势 - 产业科技创新正加速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中国完备的产业体系和超大规模市场为国际合作提供空间[9] - 外资企业持续加码在华投资,梅赛德斯-奔驰计划新增140亿元投入,宝马强调中国市场机遇涌现[9] - 需警惕"内卷式"恶性竞争,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和市场监管将释放增长潜力[10] 资本市场赋能作用 - 金融体系需从"钱多本少"转向资本驱动,发展资本市场是化解企业高负债风险的关键[12] - 香港通过互联互通机制改革提升市场活力,正构建耐心资本生态支持科创发展[12][13] - 人均GDP从1.3万美元向韩国水平迈进需高效金融体系支撑,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资金加持效应显著[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