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类

搜索文档
12家券商+177亿元!证券公司首批科创债来了;今年以来公募新发产品规模突破3400亿元,权益类占比超五成 | 券商基金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9 09:23
科创债发行 - 12家券商披露科创债发行公告 累计规模达177亿元 发行主体包括中信证券、国泰海通、华泰证券等头部机构 [1] - 募集资金主要投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科技前沿领域 [1] - 科创债扩容有助于提升证券公司服务科创企业融资能力 为科技产业开辟中长期增量资金渠道 [1] 公募基金发行 - 2025年公募新发产品规模突破3400亿元 权益类基金占比达54% 规模为1837.53亿元 [2] - 权益类基金发行占比显著提升 2022-2024年该比例均低于30% 2025年实现跨越式增长 [2] - 富国基金以143.23亿元权益类发行规模居首 华夏基金和易方达基金分别发行101.11亿元和99.89亿元 [2] A股开户数据 - 2025年4月A股新开户192万户 较1月157万户增长22.57% 较2024年4月147万户同比增长30.6% [3] - 开户数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2月达284万户峰值 3月突破300万户 4月受市场震荡影响回落 [3] - 192万户的开户数超过2024年7个月份水平 显示市场参与度维持较高水平 [3] 基金公司人事变动 - 信达澳亚基金近半年4位副总经理离任 包括明星基金经理冯明远 魏庆孔转任首席市场官 [4] - 公司旗下超六成主动权益类产品近三年收益率为负 混合债券二级基金表现较佳 [4] -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高管考核压力增大 可能加速行业洗牌和人员流动 [4]
证监会新规:中长期业绩差的基金经理,绩效薪酬应明显下降
搜狐财经· 2025-05-07 17:36
核心观点 - 中国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25条具体举措,旨在构建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的资本市场生态 [1] - 改革核心是"以投资者为本",优化基金运营模式、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提升权益投资能力,推动行业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源 [1] 收费模式改革 - 对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推行与业绩挂钩的浮动管理费率,根据持有期间产品业绩表现适用差异化费率 [3] - 持有期间产品业绩符合基准的适用基准档费率,明显低于基准的适用低档费率,显著超越基准的适用升档费率 [3] - 要求头部机构在未来一年内发行此类基金数量不低于其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发行数量的60% [3] 利益绑定机制 - 全面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降低规模排名、收入利润等经营性指标的考核权重 [4] - 基金投资收益指标涵盖基金产品业绩和投资者盈亏情况,包括净值增长率、业绩比较基准对比、基金利润率、盈利投资者占比等 [4] - 基金公司高管考核中基金投资收益指标权重不低于50%,基金经理考核中基金产品业绩指标权重不低于80% [4] - 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业绩低于基准超过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绩效薪酬应明显下降,显著超越基准的可适度提高绩效薪酬 [4] 权益投资扩容 - 优化权益类基金注册安排,推出更多场内外指数基金和中低波动含权型产品 [5] - 股票ETF注册周期从20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中低波动含权型产品注册周期缩短至10个工作日 [6] - 强化基金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力,对基金投资业绩全面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 [6] 监管执法强化 - 完善监管制度,丰富执法手段,大幅提高违法违规成本,从严打击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行为 [7] - 严把基金公司、基金销售机构准入关,加强股东资质审核,穿透核查入股主体股权结构、出资来源 [7] - 提高托管机构准入门槛,完善高管任职管理制度,将违法违规高管纳入诚信档案并适用禁业要求 [7]
证监会:在基金公司监管分类评价中 显著提升权益类基金相关指标权重
快讯· 2025-05-07 16:17
监管政策调整 - 中国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加强监管引导与制度供给 [1] - 在基金公司监管分类评价中,显著提升权益类基金相关指标权重,突出权益类基金发展导向 [1] - 依法强化分类评价结果运用,引导行业向权益类基金倾斜 [1] 行业投资指引 - 制定公募基金参与金融衍生品投资指引,满足风险管理需求 [1] - 新指引旨在稳定投资行为并丰富投资策略 [1]
证监会:研究创设专门参与互换便利操作的场外宽基指数基金试点产品
快讯· 2025-05-07 16:16
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 中国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推动权益类基金产品创新发展 [1] - 积极支持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创新发展,研究推出更多与基金业绩挂钩、投资者回报绑定、鼓励长期持有的浮动费率基金产品 [1] - 大力发展各类场内外指数基金,持续丰富符合国家战略和发展导向的主题投资股票指数基金 [1] - 研究创设专门参与互换便利操作的场外宽基指数基金试点产品 [1]
吴清:将优化主动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 扭转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的现象
财联社· 2025-05-07 13:12
同时,把业绩是否跑赢基准、投资者盈亏情况等直接关乎投资者切身利益的指标,纳入基金公司和 基金经理的考核体系,督促基金公司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5月7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证监会将于当日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 展行动方案》。他介绍,改革突出强化公募基金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将优化主动权益类基金收费 模式,业绩差的必须少收管理费,通过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扭转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的现象。 ...
险资入市又有新进展!鸿鹄基金持仓来了
格隆汇APP· 2025-04-30 15:45
文章核心观点 随着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披露完毕,鸿鹄基金投资动向浮出水面,一季度加仓伊利股份和陕西煤业,对中国电信仓位不变;新华保险与中国人寿拟合计出资200亿认购私募基金份额;保险资金入市提速,未来险资预计逐步增配权益类资产,A股市场风格或发生变化 [1][9][11] 鸿鹄基金持仓情况 总体情况 - 2025年一季度持股3家,加仓2家,仓位不变1家 [3] - 持股行业分布为通信服务占比47.56%(+1%)、煤炭开采占比18.33%(-1%)、数字化论占比34.12% [4] 个股情况 - 伊利股份: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共持有1.53亿股,持仓市值42.89亿元,持股比例2.41%,环比增9.70% [5][8] - 陕西煤业: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共持有1.16亿股,持仓市值23.05亿元,持股比例1.20%,环比增14.84% [5][8] - 中国电信: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共持有7.6亿股,持股市值59.80亿元,持股比例0.83%,仓位不变 [5][8] 险资投资动态 鸿鹄基金资金来源 - 2024年3月,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共同出资500亿元启动投资鸿鹄基金,截至2025年3月初,500亿元已悉数投资落地 [8] 新基金认购 - 新华保险与中国人寿拟各出资100亿元,合计200亿,认购国丰兴华鸿鹄志远二期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范围为中证A500指数成分股中符合条件的大型上市公司A+H股 [9] 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 - 今年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规模从500亿元增至1620亿元,参与试点的保险公司从2家增至8家 [10] - 今年1月,太保寿险等4家及相关保险资管公司获准以契约制基金方式参与试点,规模合计520亿元 [10] - 3月初,人保寿险等5家保险公司获批开展试点,规模合计600亿元 [10] 行业趋势与市场影响 险资配置趋势 - 低利率环境下,险资具备入市主动诉求,叠加政策支持,预计未来逐步增配权益类资产 [11] - 当前新配债券难覆盖新流入保费负债成本,非标资产大量到期,每年超3.5万亿资产面临再配置,配置权益类资产成重要路径 [11] 主力资金流向 - 保险、公募、养老金三大主力资金持续加仓,商业保险资金若按规划投资A股将带来几千亿长期资金流入,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预计每年增长至少10%,养老金权益投资比例提升空间大 [11] A股市场风格 - 中长期资金持续入市下,市场风格可能从“高波动高成长”向“低波动高确定性”演进 [11] - 保险资金偏好金融、消费、周期股,养老金关注稳定增长蓝筹股,公募基金可能加大对科技成长股配置,形成结构性分化 [11] - 险资在传统高股息配置之外,正迈向以“类公用事业型”科技股为代表的核心资产新阶段 [11]
每日市场观察-20250430
财达证券· 2025-04-30 13:25
市场表现 - 4月30日沪深指数近乎平收,成交额1.04万亿,较上一交易日减少约400亿,市场呈弱势震荡特征[1] - 4月29日三大指数微幅下跌,沪指跌0.05%,深成指跌0.05%,创业板指跌0.13%[3] 资金流向 - 4月29日上证净流入46.95亿元,深证净流入41.05亿元,主力资金流入前三为IT服务、通用设备、汽车零部件,流出前三为电力、证券、白酒[4] 政策消息 - 国家发改委下达第二批81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5] - 两部门要求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多地有明确运行或试运行时间节点[6][7] - 国家数据局局长表示确保60%以上新增算力在国家枢纽节点集聚,新建大型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超80%[8] 行业动态 - 湖北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经济回升[9] - 海南力争到2027年底推动15个以上院内制剂开展注册或备案[11] - Canalys预计2025年中国市场L2级及以上功能渗透率达62%,高速NOA与城市NOA分别达10.8%和9.9%[12] 基金动态 - 今年指增基金新发数量为去年同期近七倍,但规模增长停滞[14] - 年内基金发行规模超3000亿元,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回暖[15]
工银理财迎新董事长,去年利润增速在国有行理财子公司中垫底
南方都市报· 2025-04-28 21:45
高管变动 - 吴茜自2025年4月3日起担任工银理财董事、董事长及董事会战略与提名薪酬委员会主席,此前为工银安盛人寿总裁并在工商银行财务体系深耕20年[2][3][4] - 工银理财成立六年已更换三任董事长(顾建纲、王海璐、吴茜)和两任总裁(唐凌云、高向阳),初代高管团队基本已退出[6][7][8] - 现任高管团队背景多元化,除工行总行资管部外,还包括工银安盛人寿、工银土耳其及工行金融市场部等机构[8] 财务表现 - 2024年末工银理财产品管理规模达1.96万亿元,同比增长22%,在六大国有行理财子公司中排名第二[9] - 2024年净利润14.2亿元,同比增长7.3%,增速在六大国有行理财子公司中垫底,排名从第三降至第四[9] - 理财产品固定管理费率降至零以应对行业"价格战",规模扩张与效益平衡成为挑战[9] 产品策略 - 2024年下半年混合类产品发行占比从1.65%跃升至33.3%,募集金额从23.1亿元增至501.6亿元,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从98.4%降至66.7%[10] - 权益类资产配置规模达626.9亿元,同比增加335.6%,占总规模比例提升至3.1%但仍偏低[10] - 产品发行呈现"追涨杀跌"特性,如2020年混合类占比29.4%后随市场降温降至零[10] 战略方向 - 吴茜在工银安盛人寿期间提出"先做大再做优"理念,面临客群固化、销售导向等挑战,与工银理财当前困境相似[11][12] - 公司计划通过多市场、多策略、多资产配置提升竞争力,但需平衡净值化转型后的收益波动与安全性[10][11] - 吴茜的保险业经验可能为工银理财在权益资产配置和资产负债久期匹配上提供新思路[11][12]
一季度指数型产品继续领涨,两只权益类产品净值涨幅超10%丨机警理财日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8 18:25
混合类和权益类理财产品一季度表现 - 2025年一季度混合类和权益类公募理财产品业绩表现成为关注焦点,产品成立时间需在2024年12月31日前,结束时间在2025年3月31日后[1][2] - 权益类理财产品一季度平均净值增长率为2.81%,表现最优,其中两只产品净值增长率超过10%,五只超过7%[5] - 混合类理财产品一季度平均净值增长率为0.66%,高于固收类产品(0.53%),有6只产品净值增长率超过5%[9] 权益类产品具体表现 - 华夏理财"天工日开理财产品8号(贵金属指数)"以15.96%的净值增长率位居第一,跟踪的贵金属指数一季度上涨18.79%[5] - "华夏理财天工日开理财产品2号(数字基础设施指数)"以10.01%的净值增长率排名第二[5] - 光大理财"阳光红基础设施公募REITs优选1号"以8.84%的净值增长率排名第三[5] - 跟踪微盘成长低波指数、中证500指数增强型产品也实现不错收益[6] 混合类产品具体表现 - 兴银理财"富利兴成阿尔法日开1号混合类理财产品A"以10.78%的净值增长率排名第一[9] - "兴银理财睿盈优选平衡10号混合类净值型理财产品"以8.35%排名第二[9] - "兴合汇景1号混合类净值型理财产品"以7.89%排名第三[9] - 前五名混合类产品中有五只由兴银理财管理[9] 市场整体表现 - 一季度A股呈现先抑后扬走势,沪指微跌0.48%,中证500、中证1000、中证2000、微盘股指数分别上涨2.31%、4.51%、7.08%、11.67%[4] - 市场呈现明显小盘股跑赢大盘的特点[4]
为抵御风险,多位基金经理下调持股集中度,寻找确定性
快讯· 2025-04-27 14:50
Wind数据显示,如果按股票仓位超过50%的口径统计权益类基金,截至一季度,权益基金的平均持股 集中度为43.98%,相比去年末的44.19%有所下降,其中约2900只权益类基金的持股集中度下滑,占比 约48%,这意味着将近一半的权益基金的持股集中度都进一步分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