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权益类资产配置
icon
搜索文档
绩优基金二季度加仓科技医药板块
快讯· 2025-07-18 01:59
基金调仓情况 - 多只绩优基金2025年二季报披露显示最新调仓情况浮出水面 [1] - 二季度跌宕行情中绩优基金普遍高仓位运作 [1] - 绩优基金重点加仓科技与医药板块 [1] 后市展望 - 基金经理普遍看好权益类资产的配置价值 [1] - 认为有较多结构性机会可以把握 [1]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金融机构产品适应性管理办法》;国有险企长周期考核增五年周期指标;险资扎堆举牌港股获15%超额回报;|13精周报
13个精算师· 2025-07-12 10:56
监管动态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金融机构产品适应性管理办法》,要求金融机构划分投资型产品风险等级并进行动态管理,对保险产品进行分类分级管理[5][6] - 七部门鼓励托育服务机构投保责任险和企业财产保险[7] - 四部门开展货车司机护航专项行动,赠送互助保险[8] - 国办提高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最高提至90%[9] - 国务院推进再保险国际化进程[10] - 财政部对国有商业险企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增加五年周期指标[11] - 发改委表示"十四五"期间长护险参保人超1.8亿[12] - 医保局新增商保创新药目录,2025年医保目录调整启动[14] - 截至6月30日已有337个地区开通医保钱包[15] - 人社部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2%[16] - 职业伤害保障试点2026年扩至全国[17] - 债券通"南向通"参与投资者将扩容至非银机构[18][19] 公司动态 - 友邦保险收购上海松江2252套公寓,总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21] - 弘康人寿举牌郑州银行H股,持股比例达5.55%[22] - 众安在线完成配售2.15亿股新H股,募资39.24亿港元[23] - 友邦保险遭科威特投资局清仓3.7%股份,套现268亿港元[24] - 锦泰财险获批增资8亿余元[25] - 太保寿险上半年商保赔付99.2亿,其中重疾赔付52.3亿[27] - 太平人寿上半年完成理赔44.7万件[28] - 中国太保每股派发现金红利1.08元[29] - 新华保险与邮储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30] - 大家保险不再设立监事会[31] - 大家保险"城心养老"商标获批,6家在营社区综合入住率超80%[32][33] 人事变动 - 金融监管总局甘肃局局长调整[35] - 童天喜出任中意人寿董事长[36] - 牛增亮担任华泰人寿总经理[38] - 田耕担任中国人保副总裁[39] - 国富人寿高管调整,刘先云任副总经理[40][41] - 建信财险董秘张启航拟升任副总裁[42] - 大滨辉久出任长生人寿副总经理[43] - 席岳担任华泰人寿总精算师[44] - 张浩菁担任中宏人寿审计责任人[45] 行业动态 - 上半年保险业88起核心高管变动[47][48] - 上半年保险业罚单600余张,罚没金额1.16亿元[49] - 上半年"保险版ABS"登记规模超1800亿,同比增长46%[50] - 险资年内举牌20次,已达去年全年水平[51] - 险资举牌港股获15%超额回报,总规模达7622亿[52] - 险资下半年有望增配权益类资产[53] - 5家保险系私募证券基金公司获批[54] - 2025年保险毕业生平均薪资23.18万[55] - 特朗普税改法案或致1200万美国人失去医保[56] - 汇丰人寿推出带黄金追踪功能的指数型万能寿险[57] 产品服务 - 太保产险与蚂蚁集团合作推出"商保码·太平洋产险服务专区"[59] - 新华保险推出"强基工程产品组合能量魔方"理念[60] - 华泰人寿升级"康养3.0"战略,推出"泰享旅居"服务[61] - 2025年度"深圳惠民保"参保人数突破615万[62] - 平安产险推出北极星(免健告)中高端医疗险[63]
机构预计2025年险资将带来超4000亿增量资金
快讯· 2025-07-01 21:08
监管政策调整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4月印发通知 放宽偿付能力充足的保险公司权益资产配置比例限制 [1] - 监管政策持续引导保险资金通过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加速进入股市 [1] 保险资金配置预测 - 假设2025年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增长5% 其中25%配置权益类资产 [1] - 预计2025年险资将带来4125亿增量资金进入权益类资产市场 [1]
中国太保:积极把握政策机遇 稳步做好权益类资产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配置
快讯· 2025-05-09 13:28
政策机遇与配置策略 - 一揽子金融政策发布,包括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调降保险公司股票投资风险因子 [1] - 政策调整拓宽保险资金配置空间,优化权益资产资本占用,引导长期资金服务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稳定 [1] - 长周期考核机制与保险资金长期属性契合,有助于公司从容布局优质资产,提升跨周期投资能力 [1] 公司战略与投资方向 - 中国太保将积极把握政策机遇,稳步做好权益类资产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配置 [1] - 公司计划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稳健优势,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1]
12家券商+177亿元!证券公司首批科创债来了;今年以来公募新发产品规模突破3400亿元,权益类占比超五成 | 券商基金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9 09:23
科创债发行 - 12家券商披露科创债发行公告 累计规模达177亿元 发行主体包括中信证券、国泰海通、华泰证券等头部机构 [1] - 募集资金主要投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科技前沿领域 [1] - 科创债扩容有助于提升证券公司服务科创企业融资能力 为科技产业开辟中长期增量资金渠道 [1] 公募基金发行 - 2025年公募新发产品规模突破3400亿元 权益类基金占比达54% 规模为1837.53亿元 [2] - 权益类基金发行占比显著提升 2022-2024年该比例均低于30% 2025年实现跨越式增长 [2] - 富国基金以143.23亿元权益类发行规模居首 华夏基金和易方达基金分别发行101.11亿元和99.89亿元 [2] A股开户数据 - 2025年4月A股新开户192万户 较1月157万户增长22.57% 较2024年4月147万户同比增长30.6% [3] - 开户数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2月达284万户峰值 3月突破300万户 4月受市场震荡影响回落 [3] - 192万户的开户数超过2024年7个月份水平 显示市场参与度维持较高水平 [3] 基金公司人事变动 - 信达澳亚基金近半年4位副总经理离任 包括明星基金经理冯明远 魏庆孔转任首席市场官 [4] - 公司旗下超六成主动权益类产品近三年收益率为负 混合债券二级基金表现较佳 [4] -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高管考核压力增大 可能加速行业洗牌和人员流动 [4]
险资入市又有新进展!鸿鹄基金持仓来了
格隆汇APP· 2025-04-30 15:45
文章核心观点 随着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披露完毕,鸿鹄基金投资动向浮出水面,一季度加仓伊利股份和陕西煤业,对中国电信仓位不变;新华保险与中国人寿拟合计出资200亿认购私募基金份额;保险资金入市提速,未来险资预计逐步增配权益类资产,A股市场风格或发生变化 [1][9][11] 鸿鹄基金持仓情况 总体情况 - 2025年一季度持股3家,加仓2家,仓位不变1家 [3] - 持股行业分布为通信服务占比47.56%(+1%)、煤炭开采占比18.33%(-1%)、数字化论占比34.12% [4] 个股情况 - 伊利股份: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共持有1.53亿股,持仓市值42.89亿元,持股比例2.41%,环比增9.70% [5][8] - 陕西煤业: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共持有1.16亿股,持仓市值23.05亿元,持股比例1.20%,环比增14.84% [5][8] - 中国电信: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共持有7.6亿股,持股市值59.80亿元,持股比例0.83%,仓位不变 [5][8] 险资投资动态 鸿鹄基金资金来源 - 2024年3月,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共同出资500亿元启动投资鸿鹄基金,截至2025年3月初,500亿元已悉数投资落地 [8] 新基金认购 - 新华保险与中国人寿拟各出资100亿元,合计200亿,认购国丰兴华鸿鹄志远二期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范围为中证A500指数成分股中符合条件的大型上市公司A+H股 [9] 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 - 今年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规模从500亿元增至1620亿元,参与试点的保险公司从2家增至8家 [10] - 今年1月,太保寿险等4家及相关保险资管公司获准以契约制基金方式参与试点,规模合计520亿元 [10] - 3月初,人保寿险等5家保险公司获批开展试点,规模合计600亿元 [10] 行业趋势与市场影响 险资配置趋势 - 低利率环境下,险资具备入市主动诉求,叠加政策支持,预计未来逐步增配权益类资产 [11] - 当前新配债券难覆盖新流入保费负债成本,非标资产大量到期,每年超3.5万亿资产面临再配置,配置权益类资产成重要路径 [11] 主力资金流向 - 保险、公募、养老金三大主力资金持续加仓,商业保险资金若按规划投资A股将带来几千亿长期资金流入,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预计每年增长至少10%,养老金权益投资比例提升空间大 [11] A股市场风格 - 中长期资金持续入市下,市场风格可能从“高波动高成长”向“低波动高确定性”演进 [11] - 保险资金偏好金融、消费、周期股,养老金关注稳定增长蓝筹股,公募基金可能加大对科技成长股配置,形成结构性分化 [11] - 险资在传统高股息配置之外,正迈向以“类公用事业型”科技股为代表的核心资产新阶段 [11]
工银理财迎新董事长,去年利润增速在国有行理财子公司中垫底
南方都市报· 2025-04-28 21:45
高管变动 - 吴茜自2025年4月3日起担任工银理财董事、董事长及董事会战略与提名薪酬委员会主席,此前为工银安盛人寿总裁并在工商银行财务体系深耕20年[2][3][4] - 工银理财成立六年已更换三任董事长(顾建纲、王海璐、吴茜)和两任总裁(唐凌云、高向阳),初代高管团队基本已退出[6][7][8] - 现任高管团队背景多元化,除工行总行资管部外,还包括工银安盛人寿、工银土耳其及工行金融市场部等机构[8] 财务表现 - 2024年末工银理财产品管理规模达1.96万亿元,同比增长22%,在六大国有行理财子公司中排名第二[9] - 2024年净利润14.2亿元,同比增长7.3%,增速在六大国有行理财子公司中垫底,排名从第三降至第四[9] - 理财产品固定管理费率降至零以应对行业"价格战",规模扩张与效益平衡成为挑战[9] 产品策略 - 2024年下半年混合类产品发行占比从1.65%跃升至33.3%,募集金额从23.1亿元增至501.6亿元,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从98.4%降至66.7%[10] - 权益类资产配置规模达626.9亿元,同比增加335.6%,占总规模比例提升至3.1%但仍偏低[10] - 产品发行呈现"追涨杀跌"特性,如2020年混合类占比29.4%后随市场降温降至零[10] 战略方向 - 吴茜在工银安盛人寿期间提出"先做大再做优"理念,面临客群固化、销售导向等挑战,与工银理财当前困境相似[11][12] - 公司计划通过多市场、多策略、多资产配置提升竞争力,但需平衡净值化转型后的收益波动与安全性[10][11] - 吴茜的保险业经验可能为工银理财在权益资产配置和资产负债久期匹配上提供新思路[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