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价格战
icon
搜索文档
不到5万买智驾版秦PLUS,比亚迪再掀价格战
新浪财经· 2025-05-28 11:26
行业价格战动态 - 比亚迪在不到两个月内发起三轮降价促销,涉及王朝网、海洋网多款车型,降价幅度1万-3.5万元不等[2][3] - 吉利、零跑、智己、上汽通用等车企迅速跟进降价,其中零跑C16增程版优惠达4.4万-4.5万元[4] - 上汽通用旗下别克昂科威Plus和君越分别降价至16.99万和15.99万元起,凯迪拉克XT4焕新版降价7万元至15.99万元[4] 比亚迪降价策略分析 - 3月降价主要针对非智驾版老款车型清库存,5月转向智驾版车型并扩大补贴范围[3] - 秦PLUS DM-i智驾版叠加补贴后售价低于5万元,逼近A00级小车价格带[2] - 公司2025年销量目标550万辆(国内470万+海外80万),前4月完成138.09万辆,需后续月均销量超41万辆[8] 市场竞争格局 - 吉利通过技术降本实现对标车型价格比比亚迪低近3万元,如银河星耀8对比汉DM-i智驾版[7] - 合资品牌如日产轩逸、大众朗逸降价超3万元,销量与比亚迪秦系列相当[8] - 东风日产N7顶配价低于15万元,上市18天大定破万,对比亚迪汉EV形成压力[8] 财务与战略影响 - 比亚迪2024年销量427万辆同比增长41%,但汽车业务毛利率同比下降0.71个百分点至22.31%[11] - 公司管理层明确现阶段优先扩大市占率而非利润最大化[11] - 行业分析认为降价空间已接近极限,供应商端难以继续压缩成本[12] 市场反应 - 价格战未显著刺激终端客流增长,消费者对频繁降价呈现麻木态度[5] - 资本市场担忧加剧,5月26日比亚迪A股跌近6%,港股汽车板块普跌[6] - 行业进入淘汰赛阶段,各车企通过资源整合缩减成本以维持竞争力[13]
Wind风控日报 | 汽车价格战导致供应商压力大,业内称或直接影响汽车安全
Wind万得· 2025-05-28 06:47
// 今日关注 // 1 、美国公司拟竞购澳达尔文港,外交部:中企合法权益应受到保护 2 、中央网信办部署进一步加强"开盒"问题整治工作 3 、汽车价格战导致供应商压力大,业内称或直接影响汽车安全 4 、中证协建立自律处分典型案例通报机制 // 中国债券预警 // 1 、旭辉集团:" H20 旭辉 2 "付息存在不确定性 旭辉集团公告," H20 旭辉 2 "将于 5 月 29 日付息,本期债券适用 60 个工作日宽限期条款, 本次年度付息的宽限期截止日为 8 月 22 日。公司目前资金状况较为紧张,尚未足额筹集本次 利息偿付所需资金,本次年度付息存在不确定性。 5 、拼多多 Q1 净利润下滑 47% ,营销费用激增 43% 6 、 4 月特斯拉在欧洲新车注册量大幅下滑 7 、特朗普将终止与哈佛大学的所有联邦合同 // 宏观预警 // 1 、美国公司拟竞购澳达尔文港,外交部:中企合法权益应受到保护 据澎湃新闻,美国私募基金博龙资本管理准备对达尔文港发起竞购,该港口位于澳大利亚, 目前经营权由中国企业岚桥集团所有。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有关的中国企业是通 过市场方式获得达尔文港的租约,其合法权益应当受到充 ...
如何看待汽车价格战再起?
2025-05-27 23:2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汽车行业、零部件行业 - **公司**:比亚迪、小米、小鹏、吉利、理想、零跑、江淮、新坐标、龙腾股份、航能股份、祥鑫科技、拓普、新泉、地平线、伯特利、耐斯特、福耀玻璃、豪美新材、继峰股份、欧司朗光电、星宇股份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汽车市场消费趋势**:2025 年汽车市场消费降级趋势明显,5 - 8 万元以下车型增长近 70%,8 万元以上车型普遍下滑,8 - 25 万元区间下滑 4 个百分点,高端市场下滑 6 个百分点,消费者更倾向混动车型或六七万元代步轿车,如比亚迪海鸥;一季度合资品牌市占率回升约 1 个百分点,得益于一口价促销政策[1][4][5] - **价格战情况及影响**:2025 年 4 月汽车行业价格战加剧,5 月比亚迪约 7 款车型打折,智驾全系车型有 1 - 1.5 万元折扣;价格战由暗转明,背后是消费降级和竞争加剧;整车投资回归新车周期阿尔法收益和产业周期份额提升,通过量价对冲实现规模效应和盈利稳定,如 2024 年 2 月比亚迪全系荣耀版单车售价降但销量回升,单车盈利受损不严重;价格战可能带来整车股价买入机会,有竞争力品牌以价换量,后续新车型投放推动订单增长,股价可能反弹[1][3][8] - **新车投放对销量影响**:新车投放节奏和密度提高,一款新车销量稳定约三个月后衰退,因各价格区间车型丰富竞争加剧;2025 年 10 - 15 万元区间新车对老车型订单有挤压;新车投放是维持销量重要手段,如吉利星耀 8 上市订单增加,新款 161 和 181 投放将支撑销量[1][7] - **智能驾驶升级影响**:VELAN 技术和 Model 仿真技术等智能驾驶升级显著提升整车行业中长期竞争力,推动新一轮买入逻辑,成为重要竞争要素[1][9] - **部分公司表现及前景** - **比亚迪**:4 月超越特斯拉成欧洲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电动车品牌,外资大量买入股票,反映全球对中国电动车资产重组预期,未来可能替代丰田和大众,市值有望达两三万亿;二季度单车盈利与一季度相当,约 1.5 万元,70%由经销商承担,订单增长 20% - 30%时 6 月销量 45 - 50 万,二季度 130 - 140 万,同比增 30% - 40%,出口约 8 万台,每辆利润 9000 元左右;2025 年单车利润 7000 - 9000 元,出口增加单车盈利或稳定在 9000 元,欧洲市场一季度销量近 5 万,全年目标 20 - 30 万[1][10][17][18] - **小米**:预计 2025 年 6 月铺货,9 月销量接近 3 万,四季度超 3.5 万,2025 年销量 45 万,2026 年 100 万;2025 年汽车利润约 50 亿,2026 年 250 - 300 亿,对应市值八九千亿;IoT 空间值得期待;预计占据中高端市场 800 万辆销量的 20% - 25%[1][13][14] - **小鹏**:即将推出 Mona Max,是全系全域可智驾车型,性能成熟;2025 年 6 月后 G7 搭载图灵芯片及防御系统 model,提升智驾性能,定价 21 万;2025 年车型丰富,从纯电转向增程扩展市场容量,2025 年预计销量 40 - 45 万,2026 年 80 - 100 万[15][16] - **吉利**:处于新车周期,订单上升,星耀 8 交付量有望达 2 万,巩固龙头地位;下半年极氪和领克私有化及新车型订单上行;2025 年预计利润 140 亿,有修复空间[19][20] - **零跑**:市值约 700 亿,车型确定性高,后续看海外市场弹性[21] - **理想**:新车型推出后订单稳定,2025 年整体状态低位,但市场关注度高,价格战中有竞争优势[21] - **江淮**:华为系江淮 S800 通过邀请制体验吸引潜在客户,区域占报百台以上,有望稳定销售 1500 - 2000 辆,提升品牌调性和市场影响力,带动后续 MPV 及 SUV 发展;华为系若拿 20%份额,对应 15 万左右销量,支撑三四千亿市值[22] - **零部件行业预期**:2025 年二季度零部件行业业绩预计超预期,一季度年降谈判使二季度规模弹性好,单车盈利改善明显,重点推荐芯片、底盘电子、玻璃、座椅、车灯赛道,涉及地平线、伯特利等公司[2][23] - **整车制造领域关注公司**:新坐标、龙腾股份、航能股份、祥鑫科技、拓普、新泉等公司值得关注[24] - **新泉公司发展预期** - **全球化层面**:未来两年高速增长,2024 年海外收入约 10 亿,2025 年 30 - 40 亿,2026 年 70 - 80 亿,海外业务利润率有望超 10%[25] - **座椅业务**:打造新座椅业务战略,Cybertruck 座椅落地,年底可能大规模生产特斯拉座椅,收购奇瑞业务有望获 30% - 40%市场份额,两年内座椅业务规模达 50 亿[26] - **整体业绩和市值**:当前周期预计收入 300 亿、利润 25 亿,支撑市值四五百亿;二季度回升明显,业绩可能超预期,全年盈利 13.5 - 14 亿,目前估值十五六倍[27]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即便价格战致股价回调,仍对汽车行业前景乐观,零部件领域二季度有业绩支撑,下半年有投资机会;去年高基数下总量平稳可保证板块前景稳定;车架再升级和全球化推动汽车行业螺旋式发展,建议关注汽车投资机会并与长江汽车团队交流[28]
多支汽车股连续两个交易日下跌 理想、小鹏港股今日止跌回升
财经网· 2025-05-27 21:07
5月27日,港股方面,理想汽车、小鹏汽车止跌回升,多支汽车股跌幅收窄。A股汽车股跌幅亦同步收窄。 据新华财经,5月26日A股以及港股的汽车股全线下跌:截至收盘,A股比亚迪跌近6%,赛力斯、长城汽车等跟跌;港股方面,比亚迪收盘时跌近9%,多支 港股汽车股同步收跌。 截至5月27日收盘,港股方面,理想汽车、小鹏汽车止跌回升,前者涨2.18%;后者涨0.33%。A股方面,比亚迪下跌2.25%;赛力斯、上汽集团、广汽集团、 长城汽车继续跟跌。 图源:比亚迪官方 据新华财经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本次比亚迪22款车型的限时降价是企业的正常促销行为。前五月的销量表明车市整体竞争非常激烈,前期新能 源车库存逐步积累,必然出现价格博弈。但另一方面,车市降价也存在季节性特征,行业不会再出现低水平"内卷",景气度仍可期。 据智通财经,有分析认为,碳酸锂成本在下降,这都为车企创造了良好的盈利空间,其实也是车企进一步开展价格战的空间。下半年的价格战表现形式不仅 有降价,还有新车升级、调整车主权益等多元形式。 清库存是一方面,价格战产生的原因还有部分车企偏低的利润表现。乘联分会数据显示,2025年1-3月汽车行业利润为947亿元 ...
汽车价格战也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27 17:40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一经典名言出自《曹刿论战》,揭示了战争中士气与节奏的微妙关系。回顾这段历史,再看看当前汽车市 场的价格战,似乎在上演一场相似的剧本。 第二轮价格战:2024年 2024年的价格战再次由特斯拉打响,但真正引爆市场的则是比亚迪提出的"电比油低"战略。2月份,比亚迪推出秦PLUS荣耀版DM-i车型,起 售价直接进入7.98万元区间,较同级燃油车低30%。面对电动汽车的竞争,燃油车品牌如北京现代、上汽通用别克等也采取措施应战。 这一年价格战分为三个阶段:年初至3月、6月至8月以及11月至12月,各阶段均有不同的促销策略。然而,价格战不仅影响了主机厂,还波及 到零部件供应商和经销商,导致许多中小供应商面临困境,4S店退网数量增加。此外,新车价格战还对二手车市场造成了冲击。 第三轮价格战:2025年 第一轮价格战:2023年 2023年的第一轮价格战由特斯拉发起。1月份,特斯拉宣布Model 3/Y降价2万-4.8万元,创下历史新低,迅速引发行业连锁反应。比亚迪随后 推出了秦PLUS冠军版,起售价降至10万元以内,并提出"油电同价"的口号。小鹏、问界等品牌也通过改款增配降价的方式参与竞争。 ...
一季报凸显国内汽车企业业绩分化明显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27 15:59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一季度汽车行业产销两旺,产量7561万辆销量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5%和112% [2] - 行业收入24022亿元实现利润947亿元 [2] - 2025年1-4月乘用车批发销量8597万辆同比增长1291%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3981万辆同比增长4208% [2] - 2025年1-4月汽车出口1937万辆同比增长602%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642万辆同比增长5249% [2] 以旧换新政策影响 - 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达3225万份累积申请量突破1000万份 [2] - 政策刺激下行业整体表现良好但价格战导致部分企业净利润下降 [1] 零部件板块表现 - 2025年一季度零部件板块营收234426亿元同比增长740%归母净利润14323亿元同比增长1356% [3] - 2024年零部件板块毛利率1768%同比下降018%净利率524%同比上升019% [3] - 2025Q1零部件板块毛利率1763%同比下降063%净利率646%同比上升035% [3] - 期间费用率1129%同比下降082%其中销售费用率136%同比下降041%管理费用率320%同比下降013% [4] 乘用车板块分化 - 2025Q1乘用车板块营收434859亿元同比增长739%归母净利润14092亿元同比增长1635% [5] - 比亚迪2025Q1营收17036亿元同比增长3635%归母净利润9443亿元北汽蓝谷营收3773亿元同比增长15075% [7] - 上汽集团2025Q1营收13768亿元同比下降094%归母净利润4005亿元江淮汽车营收9801亿元同比下降1300% [7] 智能化与电动化趋势 - 智能化与电动化领先的车企经营较好动作迟缓的企业销量下滑明显 [9] - 消费者更看重车辆智能化与电动化功能部分传统豪华品牌因智能驾驶系统落后被替代 [9] - 2024年标配高阶驾驶辅助功能车型销量同比增长1479% [10] 价格战与行业分化 - 价格战从促销工具演变为行业分化催化剂部分企业凭借规模效应与技术壁垒扩张 [10] - 头部企业如吉利整合资源比亚迪推出"天神之眼"新势力车企通过差异化避免直接竞争 [11] - 海外市场开拓成为企业分化的重要因素 [11]
中国车市,如此美妙?
格隆汇· 2025-05-22 10:31
久违的"高增长"背后,一点不简单! 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很久没有如此高歌猛进了。各家上市车企2025年以来纷纷发力,市场激烈竞争下,经销商也只能陪太子读书,全面跟进。 5月11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简称"乘联分会")发布最新数据显示,4月中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75.5万辆,同比增长14.5%,环比 下降9.4%,成为仅次于2018年4月181万辆的历史同期第二高位。 01 今年以来,中国乘用车零售销量已累计达687.2万辆,同比增长7.9%。中汽协统计数据则显示,1-4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已经双双超过1000万辆大关。 与此同时,4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90.5万辆,同比增长33.9%,环比下降8.7%;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达51.5%,环比增长0.4个百分点,为年内新 高;1-4月累计零售332.4万辆,增长35.7%,是推动中国汽车产销增长的主要动力。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由于今年国家"以旧换新"政策启动早,补贴政策一步到位,年初市场增长较好,价格战因此相对温和,行业内卷状态因市场 增长而改善,今年4月零售同比增速是近十年正常年份同期的"最高增速"。 02 《汽车K线》从商务部获悉, ...
“五一”消费实探丨车市“价格战”再起 各大车企花式降价促销量
证券时报· 2025-05-04 23:32
车企价格战 - "五一"假期汽车市场价格战达到小高峰 多家车企升级购车优惠 包括直接降价 权益赠送 0息贷款等方式 [1] - 特斯拉首次全系推出"5年0息"活动 焕新Model Y首付7 99万元 月供3060元 门店客流量明显提升 [2] - smart精灵1限时"一口价"14 99万元起 较原价降1 4万元 哈弗全系车型限时优惠最高4万元 叠加补贴后二代大狗PHEV起价12 28万元 [2] - 领克900上市价28 99万元较预售价降4万元 东风日产N7上市价11 99万元较预售价降4万元 [3] 促销效果与政策支持 - 麦肯锡报告显示价格战净刺激效果仅3 6% 对销量刺激作用微弱 [5] - 深圳出台以旧换新补贴政策 报废更新最高补2万元 置换更新最高补1 5万元 [5] 新能源车市场表现 - 小米SU7 Ultra持续热销 4月交付超2 8万辆 全年目标35万辆 [6][9] - 4月新势力销量同比大幅增长 蔚来2 39万辆(+53%) 理想3 39万辆(+31 6%) 小鹏3 5万辆(+273%) 零跑4 1万辆(+173%) 阿维塔1 17万辆(+122 6%) 岚图1万辆(+150%) [9] - 新能源库存压力加大 2025年3月末库存达80万辆 较2023年初增长300% [9]
“五一”消费实探丨车市“价格战”再起,各大车企花式降价促销量
证券时报· 2025-05-04 23:21
车企"花式降价"促销 - "五一"假期汽车市场价格战达到小高峰 多家车企升级购车优惠 包括赠送冰柜、5年NOA免费使用、4000元补贴、5年0息贷款等 综合优惠达4.4万元[1] - 特斯拉首次全系推出"5年0息"活动 首付7.99万元月供3060元 焕新Model Y优惠拉动门店客流量提升[3] - smart品牌采取"一口价"直接降价策略 精灵1车型降价1.4万元至14.99万元 限时5月18日前购车[5] - 长城哈弗全系换新"一口价" 最高优惠4万元+2万元补贴 哈弗二代大狗PHEV综合优惠后12.28万元起[5] - 领克900和东风日产N7通过实际售价低于预售价方式降价 两款车型均较预售价下调超4万元[6] 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 - 小米SU7Ultra保持高热度 4月交付超2.8万辆 全年目标35万辆[8][10] - 4月新势力交付量同比大幅增长:蔚来2.39万辆(+53%) 理想3.39万辆(+31.6%) 小鹏3.5万辆(+273%) 零跑4.1万辆(+173%) 阿维塔1.17万辆(+122.6%) 岚图超1万辆(+150%)[10] - 新能源车库存压力显现 2025年3月末库存达80万辆 较2023年初20万辆增长300%[11] 政策支持与行业趋势 - 深圳出台以旧换新补贴政策 报废更新最高补贴2万元 置换更新最高1.5万元[6] - 麦肯锡报告显示价格战净刺激效果仅3.6% 降价对销量促进作用显著减弱[6]
李书福回应“汽车价格战会打到什么时候?”
凤凰网财经· 2025-03-05 23:08
汽车行业竞争格局 - 汽车行业价格战将持续进行直到市场上仅剩几家有竞争力的汽车公司 [1] - 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格局正在不断优化需要进入正常有序的竞争状态 [2] 教育体系改革提案 - 当前教育体系采用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导致万人走独木桥的现象 [2] - 初中阶段学生兴趣方向已开始分化建议允许学生自主选学科以实现因材施教 [2] - 教育体系改革需同步调整大学招生制度目前主要依赖总分分数线录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