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丰田铂智7
icon
搜索文档
宝马联手Momenta,跨国车企涌向中国智驾
北京商报· 2025-07-15 14:47
宝马与Momenta合作开发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 宝马集团宣布与Momenta合作开发面向中国市场的新一代智能驾驶辅助解决方案,基于国产宝马新世代车型的智能架构和硬件平台 [2] - 合作聚焦AI大模型驾驶辅助功能软件开发,支持全场景、点到点领航辅助驾驶,包括车位泊出、城区/高速行驶、车位泊入等跨城交通功能 [2] - 当前宝马在售车型仅支持基础功能如主动跟车巡航、转向辅助等,高阶功能如高速上下匝道、红绿灯通行尚未实现 [2] - 新世代首款国产车型iX3将于明年推出,搭载大圆柱电池、800V电气架构等与自主品牌看齐的技术 [2] 跨国车企加速与中国智驾企业合作 - 上海车展期间,通用别克、一汽丰田、本田中国、凯迪拉克、上汽奥迪均宣布与Momenta达成战略合作 [3] - 别克计划今年全面部署L2城区辅助驾驶技术,采用端到端大模型,不依赖高精地图 [3] - 丰田铂智7成为首款搭载华为鸿蒙座舱的D级轿车,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为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技术的燃油车 [3] - 奥迪自2019年起与华为深度合作,定制化应用乾崑智驾技术 [3] - 地平线、宁德时代等中国供应商展台吸引跨国车企考察团交流 [3] 中国智驾技术推动跨国车企转型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攀升背景下,自主品牌实现弯道超车,跨国车企以中国需求和技术为转型起点 [4] - 合资品牌消费者购车时对比新势力车型,智能化程度成为关键考量因素 [4] - 跨国车企通过本土供应链融合加速补齐智能化短板 [4] 中国智能驾驶市场现状与趋势 - 2023年上半年中国L2级智能辅助驾驶新车渗透率达55.7% [5] - 中国消费者对智能座舱、多场景出行与个性化配置的需求重塑全球汽车技术创新方向 [5] - 中国供应商能力已验证,吸引更多跨国车企采用本土解决方案 [5]
丰田汽车把华为小米都卷在一起了
格隆汇· 2025-06-18 02:25
行业合作与生态整合 - 丰田汽车在华合资公司广汽丰田在2025科技日上罕见地同时引入华为和小米作为供应商,打造"AI生态圈",标志着合资车企对中国本土科技公司合作态度的重大转变[4][5] - 广汽丰田铂智7将成为首款同时搭载华为DriveONE电机、鸿蒙座舱和小米生态的车型,展示出合资车企在智能化领域的快速布局[7] - 华为与小米的合作不仅基于丰田在华年销售近200万辆的规模,更看重进入丰田全球年销量超千万辆体系的机会,有助于双方汽车业务全球化[7][8] 市场表现与战略调整 - 2025年前5个月,广汽集团累计销量60.52万辆同比下滑13.48%,但广汽丰田累计销售27.36万辆同比增长近3%,在合资车企中表现突出[8][9] - 合资车企如丰田、大众正通过与中国企业合作(如大众与小鹏、丰田与华为/小米)快速弥补电动化、智能化短板,适应中国市场变化[12][14] - 广汽丰田提出"中国智慧赋能+丰田安全基因"战略,在研发、供应链等多维度重构合资模式,上汽奥迪A5L也成为首款搭载华为智能辅助驾驶的燃油车[14] 消费趋势与竞争格局 -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5月乘用车零售中换购用户比例近70%,早期新能源车主进入换购周期,可能为传统车企带来新机会[19] - 传统车企通过整合中国科技公司的三电、智舱等技术补齐短板后,有望重新获得消费者在新势力和外资品牌之间的权衡选择[16] - 一汽丰田副总经理指出市场出现"理性回归",消费趋势发生扭转,反映出消费者对传统品牌价值的重新认可[17]
冲销关口开启,车市发力“年中考”
北京商报· 2025-06-09 22:48
粤港澳大湾区车展成交表现 - 2025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为期9天,预定成交金额达100.7亿元,成交车辆超4.28万辆,吸引89万人次观展 [2][3] - 车展规模达26万平方米,设有8万平方米互动活动区,汇聚112家整车品牌、1039款车型及50场新车发布会 [3] - 比亚迪设置专馆及3万平方米户外智能化街区,展示仰望U7等全系列产品矩阵,并提供技术体验 [5] 车企新品与技术亮点 - 奥迪Q6L e-tron家族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技术,实现无图L2级驾驶辅助,体现奥迪与华为深度合作 [4] - 奔驰与吉利联合推出smart 1经典焕新款,售价15.49万—19.99万元,丰田铂智7、上汽奥迪A5L等热门车型参展 [4] - 小米汽车携小米YU7亮相,鸿蒙智行首次以“包馆”形式参展,自主品牌与新势力成为焦点 [5][7] 行业价格战与反“内卷”争议 - 中国贸促会汽车分会指出,去年200多款车型降价,今年一季度60多款降价,销量增长但利润恶化 [6] - 中汽协发文批评无序价格战挤压企业利润,影响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危害消费者权益 [6] - 车企高管在论坛上公开对立,吉利杨学良称内卷为“自杀式竞争”,比亚迪李云飞回应“又坏又蠢”论 [8] 市场现状与政策调控 - 今年4月乘用车均价17万元,同比降2.1万元,前4个月行业利润1326亿元,同比下降5.1% [10] - 5月消费者观望情绪浓,仅27.4%经销商对6月市场乐观,35%预计销量下滑5% [11] - 工信部提出整治新能源汽车“内卷”,行业协会呼吁稳定价格以释放消费潜力 [11][12]
新车云集人气旺 展现市场新动向 2025粤港澳大湾区车展前三日已吸引45万人次,成交预计40亿元
深圳商报· 2025-06-03 06:33
粤港澳大湾区车展表现 - 2025粤港澳大湾区车展前三日预计共有45万人次观众参观,成交预计40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届增长27.84%和8.1% [1] - 预测本届车展总客流量和总成交额将刷新历史纪录 [1] - 车展规模超26万平方米,其中8万平方米为户外活动展区,汇聚112家整车品牌、1039款车型及50场新车发布会 [1] 深圳汽车产业发展 - 深圳正全力建设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研发中心、高端零部件设计制造中心、前沿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和国际贸易枢纽中心等四大中心 [2] - 20家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圈新进成员上台集中展示,为深圳建设四大中心带来产业动能 [2] - 深圳港"汽车出海一站式平台"正式上线,提供汽车出海综合服务,助力打造全球新能源汽车国际贸易枢纽中心 [2] 新车发布与技术展示 - 超100家整车品牌亮相,多款重磅新车登场,包括尊界S800、小米汽车SUV YU7、上汽大众ID.ERA概念车等 [3] - 红旗天辇1号飞行汽车亮相,为未来交通开辟新思路 [3] - 蔚来世界模型NWM全球首发,自研的智能汽车"新三大件"全面量产上车 [4] - 蔚来今年共有9款新车上市,已建3300余座换电站、2万多根充电桩 [4] 华为和比亚迪展示 - 华为包揽2号展馆"鸿蒙智行馆",展现智能化创新生态 [6] - 比亚迪包揽1号馆,携全系产品矩阵亮相,展示兆瓦超充技术等创新突破 [6] - 腾势易三方科技体验区与仰望云辇-Z体验区同步亮相 [6] 未来出行生态 - 特设"未来驭行空间站"展区,呈现"空地一体化"的出行生态 [6] - 峰飞航空、亿航智能、小鹏汇天等企业展示低空飞行器 [6]
百度起诉小米,6月13日开庭;乐高中国已终止与涉事博主合作;余承东:华为将只有五个“界”;客服回应微信朋友圈可以折叠丨邦早报
创业邦· 2025-06-01 08:45
百度与小米不正当竞争纠纷 - 百度起诉小米及上海宜谊信息科技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将于6月13日在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3] - 案件原告均为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3] - 截至发稿前双方均未回应此事 [3] 华为汽车业务战略 - 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表示华为将只做五个"界"的汽车业务 [5] - 强调五个界对应的五个厂家都非常优秀 需要协同发展 [5] - 华为认为做五个界已经非常困难 能力已达极限 [5] 微信朋友圈功能更新 - 微信推出朋友圈"折叠"功能 可批量折叠营销类信息 [5] - 腾讯表示此举是为了优化用户体验 限制批量营销内容 [5] - 被折叠内容会显示"余下x条" 点击可查看完整信息 [5] 乐高品牌公关事件 - 乐高中国终止与发表对阿信不友好言论的博主合作 [7] - 品牌表示将永不与涉事机构和博主合作 [7] - 乐高强调始终支持阿信及其粉丝 [7] X平台私信功能升级 - X平台测试全新XChat私信服务 已向部分付费用户开放 [8][9] - 新功能将支持群聊、端到端加密、阅后即焚等功能 [8][9] - 消息内容将受四位数密码保护 [9] 汽车行业动态 - 2025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上多位车企高管反对价格战 [9][12] -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表示行业应卷科技而非价格 [9] - 岚图汽车CEO卢放称坚决反对价格战 将通过技术创新降本 [12] - 中国贸促会汽车分会会长王侠指出降价车型数量多但利润恶化 [9] 企业融资信息 - 舜景医药完成3亿元A轮融资 资金用于心梗抗体药临床试验 [11] - 联舌工坊将完成3亿元B轮融资 用于预制菜业务扩张 [11] - 优理奇UnixAI完成数亿元天使+轮融资 研发具身智能机器人 [11] 车企产品规划 - 丰田计划2026年推出首款搭载鸿蒙座舱的D级轿车铂智7 [14] - 岚图FREE+将于6月启动预售 [12] - 小米汽车5月新增29家门店 全国已达298家门店 [9] 电影市场数据 - 2025端午档新片总票房破2亿元 [16] - 《碟中谍8》《时间之子》《哆啦A梦》分列票房前三 [16]
面对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蛋糕,日系车企打出了明牌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5-01 17:33
文章核心观点 日系车企在华销量下滑,市场份额降低,加速融入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成共识,通过推出电动汽车、与中国科技领域供应商合作等方式应对市场变化 [1][2] 日系车在华市场现状 - 2024年本田、丰田、日产等日系车企在华销量下滑,市场份额降至11.2%,较2023年下降3.2个百分点,且连续2年下滑 [1] - 2024年中国自主品牌零售市场份额超60%,日系车市场份额再次下降 [2] 日系车在华推出电动汽车情况 - 2025上海车展上丰田、本田、长安马自达等亮出新能源车型,企图在竞争中获一席之地 [2] - 2024年本田在华两个合资公司启动新能源汽车工厂并已作业,目前电动车处于起步阶段,销量和收益不佳 [2] - 今年2月以来多家日系合资品牌在华推出纯电动汽车,注重提升性价比 [2] - 东风本田S7、广汽本田P7等车型通过降价以价换量,部分车型收获过万销量订单 [3] - 未来2年日系车企将密集在华投放电动汽车,到2027年本田投放10款电动车型,日产将投放新能源车型数量从8款提升到10款 [3] 日系车与中国科技领域供应商合作情况 - 丰田面向本土化建立ONE R&D研发机制,商品研发彻底本土化,已与比亚迪等车企建立合资公司,采用中国本土动力电池,规划搭载中国科技领域供应商产品 [4] - 日产与华为、Momenta达成合作,本田宣布与Momenta、Deepseek及宁德时代达成深度合作 [4][5] - 本田将在2030财年前投入约10万亿日元资源,其中软件定义汽车相关研发支出约2万亿日元,产品制造相关费用约6万亿日元 [5] - 马自达通过与长安合作压缩电驱、电池成本,发挥独特性提高收益 [5]
合资新势力出牌:日产豁出去,丰田支棱起来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29 23:00
2025上海车展行业观察 新能源汽车主导趋势 - 2023上海车展新能源汽车首发76款首次超越燃油车(58款),标志行业电动化转折点[5] -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电动化领域已建立领先优势,智能化成为新竞争焦点[6] - 合资车企加速转型,日产将2026年前新能源车型投放计划从8款增至10款,日产品牌占比提升至9款[28] 日系车企战略调整 日产汽车 - 东风日产N7以11.99-14.99万元定价颠覆中高端市场,上市1小时订单破万(10,138台)[15][21] - 研发周期缩短至24个月,追加100亿人民币投入新能源研发,技术中心扩招至4000人[24][27] - 采用Momenta智能驾驶方案和本土化NISSAN OS系统,整车本土化率达87%[19][46] 丰田汽车 - 铂智7搭载鸿蒙座舱,研发周期仅18个月,智能化系统成本降18%,电池成本降12%[43][46] - 实施"更中国"战略:雷克萨斯国产化(2027投产)、中国高管任命、ONE R&D研发体系[45] - 2024年在华销量177.6万辆(同比降6.9%),但bZ系列采用埃安平台实现14万元顶配定价[47][46] 本田与马自达 - 本田S7/P7降价6万元至19.99万元,仍采用自有云驰W架构,车机保留争议性竖屏设计[52][53] - 马自达EZ-6基于长安EPA平台开发,顶配价14.5万元,年推1款新能源车保持产品节奏[60][65]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日系三强(丰田/日产/本田)在华总销量较2020年峰值下降30%,电动化滞后是主因[58] - 合资车企普遍采用中国供应链:Momenta智能驾驶、华为座舱、宁德时代电池成标配[9][46] - 行业进入淘汰赛阶段,本土化研发速度(如日产24个月周期)和定价策略成关键胜负手[12][23] 产品创新方向 - 日产品牌强调"中国定义全球"战略,N7/Frontier PHEV将反向出口海外市场[33] - 智能座舱成为差异化重点:丰田鸿蒙系统、马自达26.45英寸5K屏、日产超级车机系统[35][65][19] - 设计更贴近中国偏好:横屏车机(丰田bZ4改进)、实体按键适度回归、科幻感灯语交互[19][52]
首发四款新车,聚焦四大出行场景,广汽集团“番禺行动”初显成效|聚焦2025上海车展
华夏时报· 2025-04-28 20:31
战略转型与智能化布局 - 公司提出向科技型企业转型的战略目标,聚焦"天、人、家、车"四大场景构建"AI+"全场景智行新生态,并发布广汽星灵AI全景图 [2] - 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智能化下半场,对数据处理能力、算力和算法提出更高要求 [2] - 公司展示飞行汽车、具身智能机器人等AI成果,飞行汽车品牌高域科技GOVY的多旋翼AirCar已启动适航认证,计划年内预订 [4] - 智能车居解决方案GoLife支持超1000个家电品牌与超4000种设备互联,计划2024年Q4实现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产品上市及L4级量产 [5] 新产品发布与技术合作 - 全球首发四款新车:广汽埃安L4级自动驾驶车(2024年底量产)、传祺向往S9(2025年Q3上市)、昊铂猎装概念车EARTH大地、领程皮卡概念车GAC PICKUP 01(2027年量产) [3] - 广汽埃安与滴滴自动驾驶合作推出L4级车型,传祺与华为乾崑、宁德时代联合开发传祺S9,搭载乾崑智驾ADS 4和鸿蒙座舱HarmonySpace 5 [3] - 合资品牌广汽本田推出纯电SUV P7及旗舰GT,广汽丰田发布中国自研鸿蒙座舱D级轿车铂智7 [4] 财务表现与改革措施 - 2024年营收1067.98亿元(同比下滑17.05%),净利润8.24亿元(同比下滑81.40%),扣非净利润亏损43.51亿元(同比下滑221.80%) [6] - 2024年Q4扣非净利润亏损24.8亿元(2023年同期亏损4.51亿元) [6] - 启动"番禺行动"三年改革计划,整合自主品牌一体化运营,2025年计划发布七款新车型覆盖纯电、增程、插混动力类型 [6] 销量目标与海外扩张 - 2025年销量目标230万辆,Q1销量37.12万辆(同比下滑9.42%),计划2027年自主品牌销量占比超60%(目标200万辆) [7] - 2024年出口汽车12.7万辆(同比增长67.6%),覆盖74个国家和地区,发布"One GAC统领、双子星驱动"出海策略及欧洲市场计划 [7] - 皮卡概念车GAC PICKUP 01被视为全球化关键落子,强调皮卡市场对出海战略的重要性 [3]
透过2025上海车展,看外资汽车企业的反击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28 09:10
中国品牌汽车崛起与外资品牌市场份额变化 - 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从2020年38.4%大幅提升至2024年65.2% [1] - 外资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份额从2020年64%下降至2024年37%-39.5% [1] - 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年销量超3000万辆 [1] 外资汽车品牌在华表现 - 大众汽车2024年中国市场销量292.8万辆占全球销量902.74万辆的32.4% [2] - 大众在华合资企业2024年投资收益17亿欧元占全球营业利润191亿欧元的8.9%较2023年下滑33.5% [2] - 丰田汽车在中国市场销量持续下滑但仍是重要市场 [4] 外资品牌战略调整与本土化举措 - 大众投入25亿欧元建设智能网联研发中心3000名本土工程师开发下一代车型 [6] - 大众与小鹏合作的两款电动车型2026年投产首款中型SUV搭载小鹏技术 [6] - 奔驰MBUX车机系统基于中国用户偏好开发并反向输出全球市场 [8] - 宝马"新世代车型"由上海团队主导设计2026年沈阳投产采用800V高压平台技术输出欧洲 [8] - 丰田在江苏常熟建设氢能研发中心整合中国研发力量形成"ONE R&D"独立体系 [8] - 日产与华为合作开发鸿蒙智能座舱利用通义大模型优化语音交互 [9] 外资品牌技术合作与研发模式创新 - 本田2025年与Momenta、DeepSeek、宁德时代合作推进智能化电动化 [11] - 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采用华为乾崑智驾技术共同定义下一代智能汽车架构 [11] - 大众ID.CODE概念车续航1400公里配备V2X模块智能驾驶算法由中国团队自主开发 [11] - 丰田铂智7由中方团队完全主导研发建立RCE体制下放核心车型决策权 [10] - 奔驰长轴距GLE SUV采用端到端大模型优化智驾系统技术反哺全球 [10]
车展观察 | 一词之差,跨国公司发生什么改变?
观察者网· 2025-04-27 07:38
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变化 - 大众汽车集团和丰田汽车在2025上海国际车展上强调"地域"概念,取代传统的"本土化"提法,反映全球化战略的深刻变化 [1] - 供应链体系呈现地域化特征,区域供应链优势明显优于全球一体化供应链 [1] - 区域内专业化人才既了解本地需求又熟悉跨国公司文化,成为关键竞争力 [1] - 跨国公司必须将地域作为未来发展的核心影响力量以增强全球竞争力 [1] 中国供应链与市场优势 - 中国是全球最大汽车产销市场,年轻消费者推动智能电动化汽车发展 [3] - 中国科技公司与制造业实力为全球汽车产业提供引领条件 [3] - 上汽通用总经理指出中国电动化、智能化产业链全球领先,能提供高价值产品 [8] -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认为中国产业体系强大,可缩短研发周期提升效率 [8] 跨国车企与中国技术合作 - 丰田全球首发D级纯电动轿车铂智7,首次应用华为鸿蒙座舱 [5] - 本田与Momenta合作研发端到端大模型辅助驾驶方案,并与宁德时代开发磷酸铁锂电池技术 [5] - 奔驰纯电长轴距CLA由中国团队主导开发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7] - 宝马与阿里巴巴定制AI智能体,2026年搭载国产新世代车型,并与华为合作鸿蒙生态应用 [7] - 上汽通用高端新能源品牌"至境"深度绑定宁德时代、Momenta等头部供应商 [7] 中国人才国际化 - 丰田中国高管层及四位本土"RCE"(中国首席工程师)成为展台亮点,负责产品全生命周期 [9] - 大众中国任命原华为高管韩三楚为CARIAD中国CEO,加强本土化研发 [10] - 一汽-大众表示中方将深度参与本土化商品定义及研发,承担更多开发责任 [10] - 上汽通用技术高层卢晓、王丛鹤等被委以重任,担任集团要职 [12] 本土化研发与生产 - 奔驰中国研发团队规模与实力居海外市场之首,未来在华投入超140亿元投产中国专属车型 [12] - 宝马上海设计团队主导开发国产新世代车型,2026年起实现全链路本土化 [12] - 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升级,聚焦"软硬一体"信息娱乐系统及驾驶辅助方案开发 [13] - 日产两款中国设计、研发和生产的全球车型将通过日产全球网络一年内走向世界 [15] 合资企业中国内核 - 雷克萨斯上海工厂选址长三角,参与新能源汽车竞争以反哺全球 [12] - 上汽通用强调27年扎根中国的"中国内核",代表中国实力 [15] - 一汽-大众认为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均由中国人生产,未来更多跨国公司产品将由中国人设计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