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穿透式监管
icon
搜索文档
“五一”期间,全市大型特种设备将实现智慧监管
新京报· 2025-04-27 13:05
文章核心观点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全国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北京)两周年建设“成绩单”并介绍未来重点工作计划,在电子营业执照应用、监管模式创新、特种设备监管、涉企收费监测、服务维权等方面取得成果并持续推进优化 [1][2] 电子营业执照应用 - 首创“不用章、不缴照”全流程无纸化办理模式,实现市场监管领域政务服务100%“全程网办”,外资企业开办最快当天办结 [2] - 30余个业务场景和自助服务终端支持电子营业执照认证登录,累计应用量超2.15亿次居全国首位 [2] - 为270余万存量经营主体生成电子营业执照,230万户下载应用占比超八成 [2] - 拓展应用场景实现“一照通办”,丰富集成服务功能实现“一照通查” [2] - 打造支持电子营业执照“一照通投”的省级政府采购电子交易平台,3.1万家企业开展业务30余万次 [3] 监管模式创新 - 49个监管部门应用八种非现场监管方式,2025年3月非现场检查量占比达40.9%,实现1682项监管数据跨部门共享 [4] - 2024年7月1日推行“扫码检查”改革,截至2025年3月检查29.3万次,重复低效检查提示阻断成功率88% [4] - 今年持续优化“扫码检查”,强化计划任务统筹和过程管理,减轻企业负担 [5] - 提升穿透式监管能力,建立工作体系和风险预警管理体系,打造数字化监管工具 [6] 特种设备监管 - 扩大“无事不扰”清单范围,2025年3月“无事不扰”企业达23.1万占比10.25% [7] - 本月底前31.6万台电梯实现“一梯一码”智慧监管全覆盖,“五一”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实现“一台一码” [1][7][8] - 居民扫码可查电梯安全信息、学知识、遇困一键报告,救援人员可精准定位 [7] 涉企收费监测 - 选取228家单位作为首批涉企收费监测点,企业可填报信息,监管人员核查违法违规收费 [9] - “京通”设“涉企收费政策专区”推送政策,2024年引导退还费用6565万元惠及1万多户企业 [9] - e窗通平台提供“证照超期”提示服务,累计发送提醒短信约24.1万余条 [9] 服务维权优化 - 2024年市场监管领域12345诉求解决率、群众满意率首次实现100% [10] - 今年对热线诉求工单进行AI智能清洗,分析研判集中问题,推动“主动治理,未诉先办” [10]
托管新规影响多大?最新解读
搜狐财经· 2025-04-13 21:28
核心观点 - 证监会发布《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旨在完善私募基金托管业务监管,避免"带病托管",重塑行业生态 [1] - 新规通过"严准入、强职责、优退出"三管齐下,强化托管人责任,明确私募基金适用"一托到底"情形,设置3年整改过渡期 [3][5][7] - 新规落地后将加速行业洗牌,预计3年内20%-30%中小托管机构退出市场,形成"强者恒强"格局 [21][22][23] 完善准入门槛与责任压实 - 新规大幅提高机构准入门槛,要求近三年评级在A类以上的券商,并强化托管人监督职能 [3][18] - 明确托管人需对基金管理人违法违规指令拒绝执行并履行报告义务,区分一般性投资监督和特定指令监督 [10][12] - 托管人需采取必要手段核查管理人提供的信息资料,无法有效履职则不得托管,避免"无效托管" [10][11] - 法院案例显示托管人因未履行合理审核义务被判承担投资者本金损失10%的赔偿责任 [14] 私募基金"一托到底"机制 - 明确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适用"一托到底",嵌套投资或关联交易产品必须由同一托管人托管,确保监督链条完整 [5][6] - 存量业务设置3年过渡期,要求不符合规定的私募基金通过变更托管人、修改合同等方式完成整改 [7] - 托管人需穿透核查底层资产,私募需提供四级估值表,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 [7][22] - 对无法有效监督的非标准化资产,基金合同需向持有人特别揭示风险 [7][8] 行业影响与格局变化 - 新规将推动行业从"牌照红利"转向"能力竞争",头部机构凭借技术、规模和牌照优势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15][21] - 托管机构需投入大量资金升级穿透式监管系统,中小机构可能因技术投入不足面临合规风险 [18][22] - 预计3年内20%-30%中小托管机构退出市场,部分转向代销、运营外包等辅助业务 [23] - 私募托管费率仅"万二"左右,成本压力加剧行业分化,合规记录优良的私募更受青睐 [7][19][22] 操作层面待解决问题 - 部分规定如"采取必要手段核查"等缺乏细化标准,实操中可能引发争议 [11][18] - 投资监督、净值核算等要求托管人在"当日"完成报送,对系统响应速度提出更高要求 [10][18] - 私募基金需建立更完善合规团队和系统,对投资策略、交易执行等进行实时监控 [18][22] - 托管机构需平衡高合规成本与低费率现状,规模效应成为生存关键 [19][21]
胆子太肥!冒充中基协,向机构开出近亿元罚单!协会严正声明
券商中国· 2025-03-25 07:26
冒充中基协处罚私募 - 有不法分子通过伪造协会印章、公文等方式假冒中基协名义发布虚假行政处罚公告,涉及罚款9593.07万元并责令限期缴纳 [1][3] - 中基协明确声明其无权对行业机构采取罚款、禁止出金、冻结账户等处罚措施,相关文件公章系伪造 [3][4] - 法律人士指出行业协会作为自律组织仅能实施警告、谴责等纪律处分,无权进行行政执法或罚款,此类通知均为骗局 [5] 私募行业监管动态 - 私募管理人数量自2016年峰值25901家持续下降,2025年3月首次跌破2万家至19995家,证券私募管理人数量同期跌破8000家 [7][8] - 2025年前两月合计注销301家私募管理人,新增仅19家,行业加速出清,累计较2022年减少超4600家 [8] - 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穿透式监管下合规成为私募基金生存关键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