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

搜索文档
又见“落袋为安”
中国基金报· 2025-07-04 14:03
港股ETF资金流向 - 7月3日全市场股票ETF资金净流出21.69亿元,其中A股股票ETF净流出超41亿元,港股通互联网ETF及恒生科技ETF吸引资金抄底 [2][3] - 港股市场ETF与行业主题ETF资金净流入居前,分别达19.46亿元与18.63亿元,宽基ETF净流出57.39亿元 [5] - 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单日净流入超5亿元,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等港股ETF包揽净流入前四名 [7] A股ETF资金动向 - 跟踪沪深300指数、中证A500指数、创业板指数的宽基ETF出现资金净流出,中证A500ETF净流出21.38亿元 [2][5][9] - 华夏基金旗下科创50ETF单日净流入3.4亿元,游戏ETF净流入1.6亿元 [6] - 易方达基金旗下恒生科技ETF净流入1.5亿元,中概互联网ETF净流入1.4亿元 [5] 港股市场投资机会 - 恒生指数年内涨幅逼近20%,科技、创新药及高股息资产被视为核心主线 [7][8] - 恒生科技指数2025年EPS增速预计达35%,ROE增速14%,显著高于沪深300指数 [8] - AI商业化加速与政策扶持推动互联网巨头盈利,创新药板块受益于国际化战略 [8] 头部基金公司动态 - 易方达基金旗下ETF总规模单日增加41.4亿元,达6457.5亿元 [5] - 华夏基金科创50ETF规模831.52亿元,近1个月日均成交额23.16亿元 [6]
“最牛天使投资人”龚虹嘉:如果未来10年只能投一个领域,那我投健康
聪明投资者· 2025-07-03 15:01
核心观点 - 天使投资本质是信仰与信心的较量,需在别人不看好的时候敢于下注并坚持陪伴[20][54] - 中国创新生态需要更多愿意相信并支持早期创业者的资本,如10亿级天使轮投入[1][40] - 优秀天使投资人需逆人性而行,具备长期主义视角和包容失败的心态[54][63] - 投资决策应避免过度理性计算,保持"漫不经心"的直觉判断[46][47] - 创业者特质比商业模式更重要,需关注学习能力、领导力和使命感[65][67][73] 投资案例 - 海康威视:2001年245万元投资获49%股份,回报超2万倍[4] - 芯原股份:2017年承接40余投资人股份,2019年拆除VIE架构后登陆科创板,市值达500亿[12][14][16] - 达梦数据:1999年投资国产数据库项目,经历24年培育后上市[23][24] - 富瀚微/中原协和/握奇数据:早期技术类投资均成为细分领域标杆[1][2] 投资理念 - "道地"哲学:尊重事物自然发展规律,强调人与环境匹配[5][93] - "根创新"战略:聚焦底层技术自主创新,近年获政策支持[25][26] - 逆向投资:在分歧最大时布局,如2018年预判中美脱钩[29][30] - 科学家创业:需平衡学术理想与商业闭环,采用专业团队补位[35][39] 行业趋势 - 硬科技投资:芯片/数据库等领域需长期耐心,回报周期超10年[23][30] - 生命科学:干细胞+中医药+精准诊断构成大健康服务体系[93] - 乡村振兴:提升农村群体收入是扩大内需的关键路径[32][33] - AI影响:将重构工作模式,但无法替代人类创造力[85][89] 创业者评估 - 核心特质:学习能力/领导力/使命感优于专业背景[65][67] - 团队构建:警惕"雇佣兵思维",需形成使命驱动型组织[67] - 心流状态:天赋与兴趣匹配才能产生持续创新力[73][74] - 失败容忍:允许天才型创业者存在认知盲区[44][64] 市场环境 - 资本寒冬:民间资金撤离风险投资转向低收益理财[53] - 国产替代:去IOE化推动自主技术迭代机会[25][27] - 全球化挑战:中国企业出海面临法律与文化障碍[83][84] - 政策导向:国资委强调AI领域自主创新与数据安全[26]
中国为何始终不低头?BBC向美国解释道:中国不吃压力这套
搜狐财经· 2025-07-01 16:48
贸易对抗 - 自2018年美国发起贸易战以来,中国对价值逾1100亿美元的美国产品实行反制关税,展现出坚决维护自身利益的态度 [7][9] - 尽管美国对中国征收的关税总额一度突破3000亿美元,但2022年中国贸易顺差达到创纪录的8.3万亿元人民币,出口仍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9] - 中国积极拓展多元化海外市场,与东盟的贸易额在2021年首次突破4.5万亿元人民币,成为彼此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11] 体制优势 - 中国的"集中力量办大事"体制在高铁建设领域表现突出,截至2023年运营里程突破4.5万公里,占全球高铁总里程的70%以上 [14][15] - 疫情期间中国迅速采取果断措施,展现出超乎寻常的应急能力,而美国因协调不畅导致疫情长期难控 [15] - 2022年中国在半导体领域投资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建立多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推动国产替代进程 [19] 科技突破 - 面对美国技术封锁,中国加快国产替代步伐,2022年5G基站建设速度位居世界第一,华为、中兴等技术标准保持领先 [23][25] - 北斗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实现对美国GPS的有效替代 [26] - 量子通信领域稳步推进,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投入实际应用 [27] - 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数量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领先者 [28]
沃德夫新材料:以自主创新突破材料封锁,铸就特种工程塑料中国芯
金投网· 2025-07-01 12:30
公司概况 - 苏州沃德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特种工程塑料材料方案供应的新兴企业,致力于为智能清洁家电、新能源、智能穿戴、半导体等行业提供客制化创新解决方案 [1] - 公司董事长马涛带领团队以自主创新打破国际垄断,在特种工程塑料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目前国内高端特种工程塑料进口依赖度超过70% [1] 产品与技术 - 核心产品体系分为两大类:绿色低碳型工程塑料(以聚酮PK为代表)和功能性改性材料(涵盖耐磨、导电、低介电等多元化性能解决方案) [2] - 聚酮材料通过独特的分子设计实现多维度性能协同提升:高强度特性可承受复杂工况应力冲击,耐化学性确保腐蚀环境稳定运行,尺寸稳定性保障精密部件装配精度 [3] - 聚酮材料全生命周期体现低碳足迹,成为洗地机、扫地机器人等高端装备领域的首选材料,显著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并推动终端产品迭代升级 [3] 核心竞争力 - 构建"宽频带、高振幅"的技术服务能力,形成从材料选型到成型工艺的全流程"端到端"支持体系 [4] - 采用"市场需求驱动为主、技术创新驱动为辅"的双轮研发策略,通过定制化解决方案精准匹配客户需求 [4] - 深度参与客户产品研发周期,在材料科学与终端应用之间构建高效的价值转化桥梁 [4] 发展战略 - 未来五年围绕聚酮和聚醚酰亚胺两大核心材料展开战略布局,分三步实现全球领导目标 [5][6] - 短期(1-2年)聚焦产品迭代与市场突破,切入通信与新能源汽车等高增长赛道 [5] - 中期(3-5年)筹建新研发中心强化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效率 [5] - 长期通过持续技术创新与全球化市场网络构建,确立特种工程塑料领域标杆地位 [6] 企业理念 - 以"聚焦客户压力与挑战,开放创新,持续创造最大价值"为使命 [5] - 积极践行ESG理念,将可持续发展贯穿环境责任、社会公平与员工福祉 [5] - 通过环保材料研发降低环境影响,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目标成为"行业标杆企业"与"可持续发展典范" [5]
松岩改进晶体合成工艺——完成氟化工“高难度动作”
经济日报· 2025-07-01 06:08
公司技术突破 - 公司通过改进"低温共晶—真空蒸馏"工艺 将六氟磷酸锂纯度提升至99 999% [1] - 新工艺使能耗降低约32% 单位产品蒸汽消耗量从行业平均10吨降至7吨 [2] - 采用AI视觉检测系统 产品缺陷检出率从82%提升至99 9% 每年减少原料浪费超300万元 [2] 研发投入与成果 - 公司每年将营业收入的12%投入研发 组建30多人的"科学家+工程师"团队 [2] - 通过200多次工艺参数调整 实现"零缺陷"材料生产 [1] - 开发废酸再生技术 将资源利用率提升60% 形成产业链闭环 [3] 产品应用与市场地位 - 六氟磷酸锂产品应用于航空航天 轨道交通等领域 [1] - 公司打破国外主导局面 与国内企业共同构建市场竞争力 [2] - 产品展示厅对比样品显示技术升级过程 从进口原料缺陷到"零缺陷"材料 [2] 数字化转型 - 中央控制室实时监控2000多个工艺参数节点 实现结晶过程三维可视化 [2] - 构建生产线"数字孪生体" 可预判98%设备故障 [2] 未来规划 - 投资近20亿元建设新能源材料创新基地 规划钠电池电解质材料产线 [3] - 预计2026年同时量产六氟磷酸锂和六氟磷酸钠 [3]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有可为 正当其时——我国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观察
新华社· 2025-06-30 18:42
民营企业创新成果展示 - 第二十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展出人形机器人、分体式飞行汽车、运输无人机等新技术产品,展现民营企业科技赋能新气象[1] - 截至5月底我国实有民营经济组织1.85亿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6.76%[1] - 民营企业涌现行业龙头和新晋"黑马",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发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1] 欧耐特线缆集团案例 - 从小微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15项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1] - 光伏电缆年产量达12万千米(可绕地球3圈),在青藏高原特殊性能光伏电缆领域填补空白[1] - 通过辐照交联工艺技术革新提高30%生产效率,产品在光伏发电传输等领域市场占有率达10%[1] - 新投资1亿元项目开工,预计明年实现20亿元产值目标[1] 佳都科技转型案例 - "小佳"智能客服系统承担长沙地铁85%人工票务工作,日均节省超200次人工处理[1] - "智慧地铁大脑"已落地全国40+城市、100+线路、2200+车站[1] - 2023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6.26%,净利润增长165.87%[1] - 从年营收300亿元的IT分销商成功转型为智慧交通AI技术企业[1] 海南华研胶原科技案例 - 研发鱼胶原蛋白肽新产品"环二肽",进行近3000次实验突破专利酶切技术[1] - 将鱼加工副产物转化为高附加值小分子肽,应用于食品、美容、医药等领域[1] - 建成两条年产4500吨鱼胶原蛋白肽生产线,产品销往50+国家地区,年产值持续翻倍[1] 行业发展趋势 - 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1] - 人工智能、具身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1] - 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和丰富应用场景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广阔舞台[1]
隋永枫:不惧欧美技术垄断 十年铸就“大国重器”
杭州日报· 2025-06-30 10:30
核心技术突破 - 杭汽轮集团自主研发的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HGT51F点火成功,打破美、德、日等国长期技术垄断 [3][4] - 该燃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核心部件压气机、燃烧室和涡轮技术均实现国产化 [6][7] - 燃烧控制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能在十级狂风等效气流中稳定燃烧,燃烧室温度达1330摄氏度,核心温度1700-2000摄氏度 [6] - 采用高温合金精密铸造、叶片表面涂层等创新技术解决400摄氏度温差的冷却难题 [6] 研发历程与团队 - 研发始于2014年,最初团队仅18人,现已发展为近百人的高学历跨学科团队,涵盖气体动力学、金属工艺学等专业 [8] - 累计投入超十亿元研发资金,三大核心部件试验均一次成功 [8][13] - 研发过程中带动整个产业链升级,上万个零部件均实现国产化配套 [13] 产品性能与市场 - HGT51F燃机转子重15吨,转速达每秒100转,轴承振动精度控制在半根头发丝范围内 [5][6] - 首台商机将于2025年6月交付,用于连云港示范电站,预计年发电量超6亿度,可满足中等县城全年用电 [13] - 产品定位F级(主流商用级别),未来计划向更高级别发展 [16] 行业地位与影响 - 重型燃气轮机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此前完全依赖进口,单台价格达几十亿元 [7] - 该突破标志着中国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实现从工业汽轮机到燃气轮机的产业升级 [14][16] - 公司目标是与西门子、通用电气等国际巨头同台竞争,计划用5-10年实现技术超越 [16]
奔图发布“扛打系列”新品,护航2025夏季达沃斯论坛
环球网· 2025-06-28 14:19
新品发布与技术突破 - 公司在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发布"扛打系列"新品,以"连续打印40万页、卡纸率低于0.02‰"的性能通过世界纪录认证机构(WRCA)认定,成为达沃斯会议指定用机 [1] - 新品通过四大技术升级实现可靠性跃升:陶瓷低温加热技术使加热组件寿命提升2倍,能耗降低30%;多辊协同给纸系统卡纸率低于0.02‰;三重稳态传送技术确保高速打印时纸张定位精度达±0.1mm;高强度送稿器铰链经10万次开合测试无损耗 [3] - 智能系统同步升级,支持批量任务优化、12种文档格式转换,驱动无感安装时间缩短至90秒,适配10+国产系统、20余种办公软件,并与Windows国际体系无缝对接 [3] 市场认可与应用场景 - 世界纪录认证机构WRCA为公司颁发"世界卓越的扛打耐用打印机"证书 [5] - 新品在2025天津夏季达沃斯期间完成72小时高强度文印保障工作,实现"零故障运行",此前已为博鳌论坛等20+国家级会议提供打印保障 [5] - 公司解决方案覆盖物流、医疗、金融等领域:物流领域实现千小时无故障打印;医疗行业5秒响应速度覆盖门诊全流程;金融政务场景集成可信计算3.0技术满足涉密文件安全打印需求 [5] - 公司已服务超500家百强企业,构建覆盖多领域的解决方案矩阵 [5] 自主创新与全球布局 - 公司2010年推出中国首台自主A4激光打印机,2024年攻克A3复印机技术,填补高端打印领域空白 [5] - 截至2025年,公司拥有全球6大研发中心、2000+研发人员,累计申请专利超6200项 [5] - 作为国内唯一掌握激光打印机全链条技术的品牌,公司培育300余家配套供应商,主导制定12项行业标准 [7] - 产品进入110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量突破2000万台,连续8年保持全球市场增速第一 [7] 服务体系与行业影响 - 公司构建覆盖全国400城、3000+服务网点的服务体系,配备专业工程师提供7×24小时响应 [7] - 新品推出"三年20万页"超长质保,远超行业平均标准 [7] - 公司以自主创新推动中国打印产业从技术跟跑到规则引领的跨越,为全球用户提供兼具性能与性价比的"中国方案" [7]
不仅要造大飞机,还要造更大的飞机
科技日报· 2025-06-27 09:12
大飞机战略意义 - 研制大飞机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能提升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2] - 国产大飞机问世前,中国每年进口波音、空客飞机超200架,价值约200亿美元 [2] - 未来20年中国民航市场需要增加9000多架大飞机 [2] - 大飞机产业具有经济和科技乘数效应,能带动材料、电子、制造等数十个领域的技术突破 [2] - C919零部件数量达100多万个,1000多家企业、73所高校、111家科研单位近30万人参与研制 [2] - 技术自主是国家安全的核心保障,大飞机技术受制于人将威胁国家战略安全 [3] C919发展现状 - C919已累计交付20架,开通20余条航线,承运旅客超200万人次 [1] - 从立项到首飞,从适航取证到商业运营,C919已实现全面突破 [1] - C919是中国首款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主研制的150座级大型客机 [1] 核心技术突破 - 攻克大型客机超临界机翼设计与分析验证技术等100多项关键技术 [6] - 在技术应用方面开创66项国内"首次" [6] - 全时全权限电传飞控系统控制律算法历经10年攻关,完成上千小时飞行测试 [6] - 完成极端气候环境试飞,包括43℃高温、-67℃低温、30节大侧风等严苛条件 [7] - 首次由中国机组驾驶中国设计的大飞机完成满足全球标准的自然结冰试飞 [7] 产业发展经验 - 采取"主制造商—供应商"研制模式,带动产业整体发展 [8] - 构建以中国商飞为核心,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商用飞机产业体系 [8] - 坚持举国体制,70多所高校参与技术攻关,建立协同创新平台 [9] - 注重人才培养,建成超过万人的技术和技能人才队伍 [9] 未来发展规划 - 中国民用飞机发展战略为"支线飞机—单通道干线飞机—双通道大型干线飞机"三步走 [10] - 大型远程宽体飞机正在开展初步设计 [10] - 未来20年宽体客机和窄体客机在全球市场的价值占比分别为59%和41% [10] - C929远程宽体客机将面临更大推力发动机、更高等级电力系统等技术挑战 [11] - C929将采用大比例复合材料结构以提高经济性 [11]
西南铝:高质量发展写新篇
人民日报· 2025-06-27 06:00
公司发展历程 - 1965年7月1日公司前身冶金部一一二厂开工建设 [1] - 1969年至2000年陆续建成2号天然气炉、2800毫米热轧机、1.25万吨卧式挤压机、3万吨模锻压机等关键设备,综合产能达26.3万吨 [2] - 2000年后建成2100毫米热连轧、2000毫米冷连轧、4300毫米厚板轧机等项目,累计产能提升至70万吨 [2] - 2027年计划建成5条新生产线,综合产能将跃升至100万吨 [2] 技术创新与产品应用 - 2015年实现6毫米至203毫米全厚度7050铝合金厚板工业化生产,应用于国产大飞机C919(占比50%)并通过波音、空客等认证 [3] - 2021年起开发6B05汽车用铝板,获国内首个量产车身铝合金牌号认证,形成年产10万吨产能并通过赛力斯等车企认证 [3] - 产品覆盖航空航天、深海探测、新能源汽车、高端消费电子等领域 [3] 经营与改革成效 - 2006年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成为行业首家"百亿俱乐部"企业 [4] - 2016年、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突破200亿元、300亿元 [4] - 2019年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机电公司利润从91万元增至1723万元(增长18倍) [4] - 2022-2023年连续获国务院国资委"双百企业"考核优秀 [4] 战略规划与党建 - 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打造5条生产线 [2] - 2024年通过"三个强化"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强化党委领导作用及党员先锋作用 [5][6] - 未来目标包括建设"三大基地"、实现"七个一流"、年产量100万吨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