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赛事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苏超”已成为江苏活力四射的新名片
经济观察网· 2025-07-02 15:37
赛事传播力与关注度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已成为江苏经济发展的新赛道和活力名片 [1] - 赛事短视频平台话题播放量突破110亿次 [1] - 95.2%江苏居民知晓"苏超",其中非常了解的占近三分之一 [1] - 58.5%居民因网络热点话题关注"苏超",非传统球迷群体占比近八成 [1] - 网络平台是主要了解渠道:短视频平台占79.6%,社交媒体占58.0%,电视广播占28.1%,口碑传播占24.3% [1] 赛事经济与消费刺激 - 80.4%居民认为赛事对日常生活和消费有积极影响 [2] - 58.9%居民计划因"苏超"增加体育消费(运动、培训、装备等) [2] - 65.5%居民计划因"苏超"增加文化旅游消费 [2] - 62.3%居民会购买"苏超"周边衍生品,30.6%有意愿购买"门票+文旅套餐" [2] - 88.7%居民认为赛事对经济发展有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拉动餐饮住宿消费(74.9%)和促进旅游业(70.2%) [2]
“苏超”带火消费 周末江苏商圈抖音团购订单环比翻倍
证券时报网· 2025-07-02 15:15
商圈消费 - 江苏商圈团购订单消费环比周四周五增长103% 销售额环比增长114% [1] - 运动休闲类团购订单消费环比增长113% [1] - 消费金额前五商圈为南京新街口 苏州山塘街 泰州三水湾/柳园 无锡崇安寺 常州和平中路商圈 [1] - 团购订单增速前五区域为南京钟山风景区/钟山陵景区(1157%) 南通如皋海阳路(918%) 苏州新区/浒墅关镇(167%) 淮安清江浦区万达广场(162%) 连云港海州万达广场(137%) [1] 城市消费分化 - 镇江酒旅团购订单消费环比增长108% 对比无赛事周末增长248% [2] - 宿迁 泰州 苏州酒旅团购订单消费分别环比增长41% 31% 34% [2] - 泰州 苏州 南通 扬州洗浴按摩团购订单消费均环比增长超30% [2] 地域美食带动 - 徐州烧烤团购订单消费环比增长近80% [2] - 扬州炒饭消费订单比上周末增长27% 消费额增长44% [2] - 盐城东台鱼汤面 镇江锅盖面团购订单消费分别比上周增长18% 15% [2] 文旅联动效应 - 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团购订单消费和消费额均环比增长超46% [2] - 盐城中华麋鹿园团购订单消费比上周末增长353% 消费金额增长368% [2] 夜间经济激活 - 淮安和连云港夜间烧烤/烤肉团购订单消费分别环比上涨17% 15% [3] - 抖音生活服务在淮安落地的快闪活动带动相关话题登上同城榜TOP3 [3]
“苏超”赛事影响力报告:赛事经济撬动消费 成为激发城市消费活力的新引擎
快讯· 2025-07-02 14:36
赛事影响力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成功收获群众的关注度与美誉度 [1] - 超八成(80.4%)居民感受到赛事对日常生活和消费带来的积极影响 [1] - 近九成(88.7%)居民感受到赛事对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1] 消费拉动效应 - 赛事经济撬动消费 成为激发城市消费活力的新引擎 [1] - 74.9%居民认为赛事拉动餐饮、住宿行业消费增长 [1] - 70.2%居民认为赛事吸引外地游客 促进旅游业发展 [1]
赛事流量变经济增量,今年已注册超8万家体育赛事相关企业
企查查· 2025-07-01 11:18
赛事经济规模与效益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场均观众超万人、社交媒体传播量数亿次,预计整个赛季创造超3亿元综合经济效益,平均每个城市增收2000余万元 [1] - 2024年全国共举办路跑赛事671场,参赛人次约656万,赛事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261个市、537个区县 [1] - 龙舟等新兴赛事蓬勃发展,赛事经济呈现新兴与多元并进趋势 [1] 体育赛事相关企业数据 - 国内现存体育赛事相关企业76.2万家,近十年注册量整体增长 [1][2] - 2024年全年注册15.66万家,今年已注册8.23万家,其中前5月注册6.76万家,同比增长6.26% [1][2] - 成立年限在1-3年的企业占比最高达31.95%,1年内和10年以上的企业分别占比20.51%、5.78% [1][3] 企业地域分布特征 - 新一线城市体育赛事相关企业占比最高达25.36%,一线城市占比24.16% [1][4] - 二线城市、三线城市相关企业存量占比分别为19.48%、16.56%,随城市线级递增而减少 [1][4]
连“苏超”,也想复制“苏超”
创业邦· 2025-06-29 18:03
文旅行业发展趋势 - 2025年中国文化旅游综合体行业规模预计突破1.5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5%以上,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文旅市场之一 [3] - 文旅产业从老牌景区的"资源竞赛"升级为融合发展的"脑力厮杀",流量城市的逻辑正在从单一事件触发转向策划全民赛事-全域联动-文旅市场转化 [4][5] "苏超"模式的核心机制 - "苏超"通过"全民赛事+全域联动+文旅消费转化"模式,将流量导入文旅市场,例如常州赛区单场比赛预约购票人数达76万,相当于每7个常州常住人口就有1人抢票 [7][8] - 无锡、扬州等5个主场城市在赛事期间外地游客量增长48.28%,异地文旅消费总额增长15.15%,其中无锡增幅达29.58% [9] - 江苏省政府明确将"苏超"作为撬动消费增量的支点,预计整个赛季创造超3亿元综合经济效益,平均每个城市增收2000余万元 [13] 赛事经济的商业价值 - "苏超"已吸引21家赞助商,包括京东、伊利等知名品牌,单赛季官方赞助席位价格飙升至300万元 [14] - 上海178项体育赛事创造直接经济影响113.78亿元,拉动消费92.88亿元,对旅游产业六要素的拉动效应达116.45亿元 [14] - 江苏省体育产业集团预测"苏BA"篮球赛将延续流量效应,保持文旅市场关注度 [11] 模式复制可行性分析 - "苏超"模式需具备城市群经济实力均衡、群众基础广泛等条件,山东、四川、河南等省份较具复制潜力 [22] - 广东省计划2025年7月启动"粤超",四川省筹备新版"川超"联赛预计10月推出 [22] - 专家指出文化、体育与旅游需有机融合,生硬结合可能导致失败,地方政府决策需谨慎 [23] 江苏文旅产业转型 - 江苏曾面临文旅产品同质化("景区+小吃街"模式)、产业链过短等问题,缺乏现象级IP [19] - "苏超"通过"散装江苏"等热梗打破流量瓶颈,带动13个城市联动出圈,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17][22] - 该模式推动江苏从"流量后进生"转变为文旅体商融合升级的标杆省份 [5][11]
乐言商业|“苏超”迈向顶流,“黄牛”和赛事统一运作如何破?
第一财经· 2025-06-28 23:18
赛事经济效应 - "苏超"赛事带动周边3公里范围内酒店预订热度环比增长25%,苏州市整体酒店预订热度环比增长19% [1] - 赛事核心经济圈涵盖酒店、餐饮、休闲娱乐及个体工商户,同时辐射城市景点、交通等业态 [1] - 江苏省体育产业集团预测赛季综合经济效益将超3亿元 [1] 赛事出圈条件 - 江苏省13个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如"楚汉争霸""早茶德比"等)形成天然看点 [3] - 城市经济发达且差距小,具备专业场馆和接待能力,非专业比赛性质吸引泛球迷群体 [3] - 分散化票务渠道包括"看个比赛"小程序及各地独立入口(如"运动扬州""宿心办"等) [5] 运营管理问题 - 黄牛倒票现象严重,苏州对战扬州比赛门票被炒至原价19.9元的14倍(280元) [3] - 公安机关已抓获105名黄牛,采取刑事强制1人、行政处罚37人 [4][5] - 宿迁足球队因商业活动违规遭调查,暴露赛事商业化运作缺乏规范管理 [6] 长期发展建议 - 需统一规划并由专业经纪公司运作票务、传播、商业转化及赛事管理 [1][5] - 建议整合分散票务入口以强化管理并打击黄牛 [5] - 商业化需合法合规,通过专业管理保障赛事可持续性和关注度 [6]
这场比赛,将创上座人数新纪录!
第一财经· 2025-06-28 20:28
赛事热度与上座情况 - 苏超第六轮南京队主场对战苏州队比赛将在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 球场容量为61000人 这场比赛将创下苏超上座人数新纪录 [1] - 赛事门票统一售价10元 开票不到10秒数万张球票即被抢光 开票前1小时关注人数飙升至接近70万 [1] - 苏超比赛经常出现数十万至上百万人抢票情况 热度持续爆表 [1] 赛事对文旅消费的带动效应 - 连云港队主场赛事期间 当地景区开放免费通道吸引客源 花果山景区停车场"苏H"牌照私家车数量显著增加 [1] - 连岛景区6月27日接待游客超一万人次 较前一日游客量大幅提升 [1] - 南京第三轮比赛期间 全市重点监测商场综合体实现销售额5.34亿元 同比增长22.54% 其中新街口商圈百货类企业销售额达3.66亿元 同比增长28.26% [2] 地方政府对赛事经济的政策支持 - 无锡推出首批40个"足球夜市" 利用商业街综合体11块户外广告大屏及30个特色集市大屏/投影进行推广 [2] - 南通市要求精心办好江苏城市足球联赛主场赛事 策划"啤酒嘉年华""足球夜市"等活动 做强"票根经济"促进消费转化 [3] - 江苏省政府会议强调要发挥城市足球联赛撬动作用 促进文旅体商深度融合 发展消费主导型经济 [3] 赛事经济运作模式分析 - 徐州发布指出成功关键在于深度挖掘赛事流量 精准嫁接本地特色消费资源 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实现"观赛人流"到"消费留量"转化 [2] - 专家认为苏超效应已外溢至文旅和城市历史文化展现领域 从更大程度上拉动经济发展 [2] - 多地政府将赛事与毕业升学、夏季暑期等消费窗口期结合 联动发展夜间经济、暑期经济 [3]
南京VS苏州比赛将创上座人数新高,苏超效应不断外溢
第一财经· 2025-06-28 18:43
苏超赛事热度 - 苏超比赛出现数十万至上百万人抢票现象 热度持续爆表 [1] - 7月5日南京队vs苏州队比赛将在61000人容量的南京奥体中心举行 预计创上座人数新纪录 [1] - 6月27日门票开售10秒内数万张球票被抢光 开售前1小时关注人数飙升至近70万 [1] 文旅消费带动效应 - 连云港队主场赛事带动景区免费开放 连岛景区单日游客量超1万人次 较前日大幅提升 [1] - 南京第三轮比赛期间全市重点监测商场实现销售额5.34亿元 同比增长22.54% [2] - 新街口商圈百货类企业销售额达3.66亿元 同比增长28.26% [2] 城市经济策略 - 无锡推出首批40个"足球夜市" 利用商业区大屏和特色集市进行推广 [2] - 南通市计划通过"赛事+"模式 组织"啤酒嘉年华"等活动 促进文旅体商融合 [3] - 江苏省政府强调要发挥城市足球联赛撬动作用 发展消费主导型经济 [3] 赛事经济模式 - 徐州发布提出要深度挖掘赛事流量 实现从"观赛人流"到"消费留量"的转化 [2] - 专家指出苏超效应已外溢至文旅和城市文化展现领域 更大程度拉动经济发展 [2] - 无锡计划持续放大苏超效应 发展赛事经济、夜间经济等消费主导型经济 [2]
赛事流量变经济增量
经济日报· 2025-06-26 05:53
近期,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火爆出圈,场均观众超万人、社交媒体传播量数亿次,成为现象 级社会事件,也直接带动了文旅消费爆发式增长。据预测,"苏超"整个赛季将创造超3亿元综合经济效 益,平均每个城市增收2000余万元。从"村BA""村超"再到"苏超",赛事经济正成为激活内需、推动经 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除马拉松、足球等传统赛事外,新兴赛事也迎来蓬勃发展。广东佛山南海区的"龙超联赛"通过四级联动 赛事体系,将500场龙舟赛事串联成链,覆盖龙舟制造、水上表演等12个产业链条。以"叠滘漂移"为核 心的赛事集群,2024年带动相关产业增收超3亿元。 四川巴中以2025年中国皮划艇马拉松公开赛为契机,将皮划艇赛道打造成文旅新地标,通过赛事推动城 市形象升级与旅游经济融合,借助"水上盛宴"打造"运动之城"的新名片。 溢出效应持续释放 据统计,"苏超"比赛第四轮球迷上座人数超越中超联赛部分比赛场次。球迷越来越多,关注度也越来越 高,赞助商已从最初的6家增至目前的19家。 "苏超"出圈后,影响力延伸至场外,转化为多场景消费活力。美团数据显示,6月1日,南通4∶0战胜泰 州、南京1∶0战胜无锡后,南通和南京的特色美食热度 ...
全运经济风起 赞助吸金近16.5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5 21:54
赛事经济与商业合作 - 十五运会赞助意向总额超过20亿元,已签约和可签约赞助企业覆盖21个类别29家企业,赞助总金额近16.5亿元 [3] - 体育服装、火炬、奖牌、礼仪服饰等类别首次实现全额赞助,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首次联合赞助赛会 [3] - 周大福、巴斯夫等港资、外资企业积极参与赞助合作,展现大湾区独特区位优势 [3] 票务与观众参与 - 十五运会可售票总体量接近甚至将超过杭州亚运会,整体票价亲民,预计9月前对外公布 [4] - 不低于65%的场馆坐席用作公开销售,公众销售分为实名注册、赛前赛时销售两个阶段,采取分批次销售方式 [4] 政企联动与城市发展 - 广州推出"城市合伙人"计划,已有168家海内外企业积极响应,首批15家企业包括京东集团、中国邮政、滴滴集团等 [5][6] - 合作内容覆盖战略咨询、数字科技、低空经济、智能制造等多个关键领域,包括低空经济生态共建、"丝路电商"创新场景打造等 [6] - 深圳结合赛事场景组织科技资源,汇集智能机器人、AI创制设备、自动驾驶等领域高科技产品 [7] 文体旅商融合创新 - 佛山端午假期间接待游客206万人次同比增长46%,旅游收入超10亿元同比增长49% [8] - 茂名打造"荔枝定制+体育赛事"新模式,联合电商平台进行跨界营销,建设"荔枝主题体育公园" [9] - 肇庆景区推动"体育+旅游"赛事活动如"肇庆七星岩GO亲子障碍挑战赛"和"2025年肇庆星湖龙舟赛" [10] 城市特色与赛事结合 - 深圳模型赛事突出科技元素,梅州承办五人制足球赛,云浮打造中国曲棍球之城,中山打造国际棒垒球之城,惠州打造滑板之城 [10] - 茂名设计"观赛+旅游"线路串联吃住游购娱全产业链,形成全季产品链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