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P衍生品
icon
搜索文档
阿里影业20250521
2025-05-21 23:1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现场娱乐、IP 衍生品、电影行业、演出市场、中国品牌授权市场 - 公司:阿里影业(更名后为大麦娱乐)、大麦网、阿里鱼、锦鲤拿趣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业务结构变化 - 2024 财年开始并表大麦,2025 财年大麦业务 100%并表,营收占比显著提升,整体营收约 67 亿元,大麦贡献超 20 亿元;电影科技与投资制作、宣发合并科目,2025 财年收入约 27 亿元,占比低于一半;电影相关部分分部业绩约 7000 万元,同比降幅大,大麦业务贡献利润达 12.3 亿元[3] 改名原因 - 为更准确反映业务结构变化,原有名称易掩盖真实业务构成,现场娱乐和 IP 衍生品成主要收入和利润来源[4] 现场娱乐及 IP 衍生品重要性 - 2025 财年大麦营收超 20 亿元,占总营收约 30%,利润贡献 12.3 亿元;IP 衍生品营收 14.3 亿元,阿里鱼转授权业务增速近 190%;两块业务合计占总收入一半以上,且为高增长领域[5] 现场演出市场前景 - 2024 年全国营业性演出票房同比增长 15%,大型演唱会增速 78%,拉动大麦整体收入增长,25 财年增长 236%,按 100%票房计算增速达三十几个百分点,是情绪价值消费重要场景,市场前景广阔[6] 大麦平台市场供需 - 需求旺盛,仅 20%用户能成功购票,80%用户无法抢到票,原因是演出场次和场馆容量限制;未来将增加一二线城市演出场次密度,拓展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市场[7][8] 大麦平台增长动力 - 品类拓展,覆盖旅游演出、体育赛事、脱口秀等全品类现场娱乐活动;国际化扩展,进行海外市场拓展,推出新客户端,合并电影与演出票务[9] 阿里影业核心业务逻辑及前景 - 从以电影为主转向以现场娱乐和 IP 衍生品为主,大麦和 IP 衍生品业务合计超半壁江山并贡献主要利润,预计 2025 财年综合增速 50%-60%,估值逻辑有望向新消费龙头靠拢[10] IP 衍生品业务发展及预期 - 阿里鱼 2025 财年增速达 90%,得益于新 IP 授权协议和 To C 业务转型;预计 2026 财年 IP 转授权业务仍有望实现 30%-40%增长,全产业链贯通可能带来数亿利润增量[11] 阿里影业战略转型 - 从传统电影业务向新消费现场娱乐和 IP 衍生品领域拓展,短期内依赖 ToC 电商平台和 ToB 线下渠道,未来可能品牌化并建立自己的渠道[12] 电影行业对阿里影业影响 - 短期内电影行业低迷,2024 年投资项目亏损拖累业绩,今年 4 月至今票房不佳;电影相关业务对估值贡献不显著,公司采取审慎内容投资策略[13][14] 阿里影业财务表现及预期 - 过去两天股价大幅上涨反映小幅超预期业绩,加回约 4.3 亿减值后净利润约 8 亿元,EBIT 口径约 8.1 亿元,实际归母净利润约 6.5 亿元;2025 年预计持续较快增长,IP 衍生品授权增速超 30%,估值有望提升至 25 到 30 多倍区间[15] 公司更名影响 - 更贴合现实业务情况,反映逻辑转变,使市场看清业务结构变化,给予匹配估值;26 财年归母净利润预计 8.7 亿左右,考虑渠道拓展投入内生利润可能超 10 亿,相比 2024 年增长超 50%[16] 各业务板块发展情况 - 大麦是核心业务,贡献约百分之六七十业绩;IP 衍生及创新业务营收 14.33 亿元;剧集制作与优酷合作,体量较小;电影科技与投资制作宣发平台包括内容投资、淘票票等业务[17] 大麦网业务表现 - 是中国领先的现场娱乐全产业综合服务提供商,业务覆盖多领域,演出票务占行业龙头地位,头部项目覆盖率近 100%,2024 年头部演唱会票房增速超 70%,一二线城市场馆使用率接近 100%[19] 大麦网竞争优势及业务推动 - 多元化产品业务布局、优质内容和庞大用户群体,VIP 会员规模突破 2000 万,黑钻会员突破 300 万,整合淘票票系统,实现娱乐票务场景全覆盖并打通会员系统[20] 演出市场规模及潜力 - 规模有望持续拓展,全国演出市场恢复良好且稳定增长,头部演唱会领域需求旺盛但购票率低,高票价反映悦己消费需求强烈[21][22] IP 衍生业务前景 - 核心驱动力是头部 IP 资源,通过扩大 IP 矩阵和推行 C 端战略打开成长和估值空间,2025 财年营收 14.33 亿元,同比增长约 73%,内生增速约 40%[23] 中国品牌授权市场及阿里鱼表现 - 2024 年中国市场年度授权商品零售总额约 1550 亿元,授权金收入规模约 60 亿元,连续 7 年稳健增长,是全球第四大授权市场;阿里鱼是国内最大 IP 授权平台,与数百家国内外优质 IP 及近万家品牌和渠道商合作,2023 年全球授权代理商零售总额排名从第 25 名提升至第 11 名[24] 阿里鱼商业模式及优势 - 背靠阿里集团,搭建“IP ToB 再 ToC”全链路业务模式,为优质 IP 开拓中国业务并拓展合作伙伴,为品牌商家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续约率高,通过多种授权类型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25] 阿里影业转授权收入模式 - 通过转授权给下游使用方获取收入,采用保底加分成模式,分成通常为 GMV 的 5%到 10%,衍生品业务中潮玩品牌锦鲤拿趣运营效果不错[26] 电影科技与投资制作宣发平台发展 - 合并电影投资制作与淘票票及影院管理系统提升行业地位,受 2024 年后电影行业低迷影响,2025 财年电影影视制作和宣发业务面临压力,但部分影片收益率良好,储备约 40 部电影,电影存货金额约为 20 部[27][28] 电影制作、投资和宣发策略 - 消化已有存货,新制作项目更谨慎,考虑项目收益率;优化智能票务系统,通过云智进行客户服务,云智国内影院出票系统排名第一,计划拓展至东南亚地区[29] 利用优酷进行内容生产和 IP 价值放大 - 通过工作室模式与优酷深度合作,进行头部精品内容投入,如《飞驰人生 2》与《飞驰人生热爱篇》素材库共享、宣发端 IP 热度叠加共振;重点储备项目超 20 部,开发中项目超 30 部[30] 未来盈利预测及评级 - 预计 2026 年至 2028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66 亿元、10.81 亿元和 12.55 亿元,维持买入评级[3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阿里影业发展历程分为 2014 年收购文化中国并更名、2018 年启动基础设施服务战略、2022 年后坚定执行内容加科技双轮驱动战略三个阶段[17] - 2023 年 11 月 30 日阿里巴巴完成对大麦的收购,持有公司约 54%股权,收购后公司进行多项动作,包括更名为虎鲸文化,将大麦网作为品牌名称[17][18]
传媒ETF(159805)成分股强势领涨,万润科技封板带动板块情绪
新浪财经· 2025-05-20 11:11
市场表现 - 截至05月20日10:51,传媒ETF(159805 SZ)上涨0 72%,其关联指数中证传媒(399971 SZ)上涨0 73% [1] - 主要成分股中,分众传媒上涨1 24%,万润科技上涨10 03%,巨人网络上涨2 87%,省广集团上涨3 03%,姚记科技上涨5 50% [1] - 文创IP概念股表现活跃,华立科技封20CM涨停,金运激光、柏星龙等跟涨,港股泡泡玛特早盘涨逾2%并创市值新高 [1] 行业驱动因素 - 券商研究指出AI应用安卓时刻有望到来,持续看好AI应用端机会,重点推荐涉及营销、短剧、游戏及IP潮玩产业链标的 [1] - 从基本面改善角度关注影视板块暑期档催化及广告投放复苏,相关成分股如分众传媒、芒果超媒等或受益于行业景气度提升 [1] - 传媒互联网板块短期业绩周期向上,中长期AI应用及IP变现为核心驱动力 [1] 关联产品及个股 - 关联产品:传媒ETF(159805) [2] - 关联个股:分众传媒(002027)、岩山科技(002195)、恺英网络(002517)、光线传媒(300251)、昆仑万维(300418)、利欧股份(002131)、三七互娱(002555)、蓝色光标(300058)、神州泰岳(300002)、巨人网络(002558) [2]
电影主业不振的“院线第一股”,决定“吃谷”寻破局
观察者网· 2025-05-14 17:06
投资交易 - 万达电影子公司影时光与关联方儒意星辰共同投资1.44亿元收购乐自天成7%股权(影时光持股4%,儒意星辰持股3%)[1] - 乐自天成核心品牌52TOYS主营IP玩具,拥有胖哒幼PandaRoll、Sleep等自有IP及蜡笔小新、哆啦A梦等合作IP[1] - 52TOYS累计完成6轮融资超5亿元,投资方包括中金资本、启明创投等知名机构[2] 公司财务与业务 - 52TOYS 2024年收入6.3亿元,净利润0.3亿元[2] - 儒意控股2024年营收36.71亿元(同比小幅增长),经调整净利润12.514亿元(同比大增120%)[3] - 儒意旗下游戏业务景秀JINGXIU实现收入19.92亿元(同比增长346.6%)[3] - 万达电影2024年总营收123.6亿元(同比下降15.44%),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9.40亿元(同比下降约203%)[5] 行业趋势与战略 - 24岁以下影院观众占比从2023年25.4%降至2025年五一档17%[4] - 万达电影通过投资加强IP衍生品布局,以"时光里"为孵化平台提升非票房收入[6] - 潮玩赛道头部公司业绩分化:泡泡玛特营收130亿元/净利润30亿元,TOP TOY营收9.8亿元,卡游营收100亿元(经调整净利润44.66亿元)[6] 渠道与市场布局 - 52TOYS通过蛋趣APP、天猫京东旗舰店及线下直营店覆盖国内市场,通过独立站和亚马逊等平台拓展海外市场[2] - 品牌加速全球化布局,重点发力日本、北美及东南亚市场[2]
主业低迷“副业”出击,万达电影投资52TOYS背后公司,拓展IP衍生品赛道
华夏时报· 2025-05-14 09:11
万达电影投资乐自天成 - 万达电影全资子公司影时光与关联方儒意星辰共同投资乐自天成 影时光以6898.97万元收购乐自天成37万股股份 儒意星辰以5174.23万元收购28万股股份 双方还分别以1329.60万元和997.20万元认购新增注册资本 [2][3] - 交易完成后 影时光与儒意星辰合计持有乐自天成7%股权 双方将在IP玩具产品开发及售卖等领域展开战略合作 [3] - 乐自天成核心品牌52TOYS拥有原创IP胖哒幼Panda Roll、Sleep等 并与猫和老鼠、蜡笔小新等国际知名IP达成长期合作 推出盲盒、变形机甲等六大产品线 [4] IP衍生品行业趋势 - 电影市场疲软背景下 IP衍生品成为电影公司新增长路径 《哪吒》系列IP衍生品成功验证可行性 [2][5] - 行业分析师认为影视公司通过投资潮玩公司可扩大消费场景 仅靠票房难以做大做强 [5] - 万达电影2024年已通过时光网与《原神》、泡泡玛特等头部IP联名合作 推出上百款衍生品SKU [5] - 中国电影公司在IP衍生品领域开发较弱 好莱坞表现突出 《哪吒》成功将促使更多公司进入该领域 [6] 万达电影业务多元化布局 - 万达电影2024年净亏损9.40亿元 上年同期盈利9.12亿元 主因电影市场疲软 全年票房425.02亿元 同比下降22.6% 观影人次10.1亿 同比下降22.3% [7] - 2024年Q1票房244亿元 同比增长48% 万达电影营收47.09亿元 同比增长23.23% 净利润8.30亿元 同比增长154.72% [7] - 子公司互爱互动2024年收入增长超50% 发行《圣斗士星矢:正义传说》等游戏 并布局小程序游戏和下沉市场 [8] - 公司计划2025年将《全职法师:猎人大师》等IP游戏推向海外发行 [8] - 万达电影以"时光里"为孵化平台 切入新消费赛道 培育消费品牌 [10] 股东及管理层变动 - 阿里巴巴关联公司杭州臻希减持万达电影不超过1.3927%股份 减持后持股降至5% [7] - 万达电影实控人变更为柯利明 董事长陈祉希及董事龚峤等具有游戏背景的高管上任 [8] - 中国儒意2024年在线游戏服务收入19.92亿元 同比增长346.6% [8]
去年亏损超9亿元,万达电影“吃谷”寻破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3 23:04
万达电影业绩与转型 - 2024年营业总收入123.6亿元,同比下降超15%,归属净利润-9.40亿元,同比降203% [2] - 2025年一季度受益于《哪吒2》票房,营收同比增8.8亿元,净利润增超5亿元 [2] - 2024年孵化新品牌"时光里",引入策展、文创等内容吸引年轻群体,并计划年内开设超300家"好运椰"门店 [6] 电影行业现状 - 2024年电影市场显著回调,总票房与观影人次双降,无单片票房超40亿元 [2] - 2025年五一档总票房不足10亿元,日均票房为近10年最低(不含2020及2022年),24岁以下观众占比降至17%(2023年为25.4%) [4][6] 潮玩行业与52TOYS投资 - 全球角色玩具市场规模2023年达3458亿元,中国403亿元,预计2028年分别增长至5407亿元和911亿元 [12] - 乐自天成(52TOYS)2024年收入6.3亿元,净利润0.3亿元,估值约18.69亿-43亿元,万达电影与儒意星辰合计投资1.44亿元获7%股份 [9][13] - 52TOYS定位收藏玩具,用户年龄范围广且男性占比近半,与泡泡玛特差异化(泡泡玛特市值2600亿港元) [10][12] 战略协同与市场反应 - 万达电影投资52TOYS旨在加强IP衍生品布局,通过"时光里"平台提升非票房收入 [9] - 潮玩概念受二级市场热捧,泡泡玛特2025年市值涨115%,量子之歌收购Letsvan后股价涨155% [13] - 万达电影或为52TOYS提供线下渠道及明星资源,后者可助力公司市值修复(年内市值跌超30亿元) [13]
万达电影:拟投资乐自天成并与其开展战略合作;戴比尔斯计划关闭旗下培育钻石品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3 07:32
万达电影战略合作 - 万达电影全资子公司影时光拟以6899万元收购乐自天成37万股股份,关联方儒意星辰拟以5174万元收购28万股股份,同时分别追加1330万元和997万元认购新增注册资本,交易完成后合计持股7% [1] - 公司与乐自天成达成战略合作,重点开发IP玩具产品及市场营销,旨在拓展非票业务收入渠道,优化盈利结构 [1] - 行业层面,此次合作可能推动影视娱乐与衍生品行业联动发展新模式,深度挖掘IP衍生价值 [1] 三湘印象股东股权变动 - 股东黄卫枝解除质押1472万股,占其持股比例9.71%,占总股本1.25%,当前累计质押股份仍占其持股60.08%及总股本7.71% [2] - 部分股份解除质押或短期缓解市场对大股东稳定性的担忧,但长期股价表现仍需观察基本面改善情况 [2] 戴比尔斯业务调整 - 戴比尔斯宣布关闭培育钻石品牌Lightbox,计划出售部分资产,包括库存,以聚焦天然钻石业务 [3] - Lightbox成立于2018年,因培育钻石价格趋近成本加成模式,与天然钻石脱钩,公司决定终止该业务 [3] - 行业影响方面,此举强化天然钻石与培育钻石的区隔,可能推动天然钻石市场价值重塑 [3] COMEX黄金期货波动 - COMEX黄金期货日内跌幅达3.51%,报价3226.5美元/盎司,短期回调风险显现 [4] - 中长期黄金配置价值仍受认可,但银行严控信用卡"炒金"行为以规范市场秩序 [4] - 金价波动或短期影响金矿企业利润预期,但避险属性仍支撑其长期价值 [4]
小芒连签三经纪公司,长视频电商“开疆拓土”
36氪· 2025-04-28 09:42
小芒电商业务发展 - 小芒电商在2024年全年营收达10.67亿元,同比增长4.5%,GMV达161亿元,同比增长55% [3] - 2024年全年净亏损4748.78万元,尚未实现盈利 [3] - 公司注册资本为9.086亿元,总资产31.76亿元,净资产7.28亿元 [4] 战略合作与市场拓展 - 2024年2月至3月,小芒接连与时代峰峻、SM娱乐、乐华娱乐三家头部娱乐经纪公司达成官方合作,上线TFBOYS、时代少年团、威神V等明星周边 [1] - 4月7日与杰森娱乐战略合作升级,推动《哪吒之魔童闹海》典藏版收藏卡一周销售额破亿 [3] - 平台定位为"一站式追星"电商,App内设置「来玩」「戳戳乐」等垂直社区,以及「明星周边」商城专区 [6][8] 产品与销售表现 - 自营品牌「南波万」系列服装累计销量超100万件,GMV超2.7亿元 [11] - 《国色芳华》衍生品「玉算盘」首批2000份上线5天售罄 [11] - 时代峰峻周边专营店粉丝数13.7万,SMTOWN官方旗舰店粉丝数7995,乐华娱乐官方旗舰店粉丝数2143 [10] 行业背景与挑战 - Z世代潮玩、谷子经济推动千亿级IP衍生品市场增长,小芒押注明星周边蓝海 [5] - 长视频平台电商业务面临用户习惯未养成的核心问题,流量不足制约转化 [14][16] - 头部电商平台的供应链和运营能力是当前长视频电商的短板 [23]
【阅文集团(0772.HK)】商誉减值带来亏损,关注IP衍生品业务进展——2024年业绩点评(付天姿/杨朋沛)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3-20 16:56
财务表现 - 24年实现收入8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8% [2] - 毛利润39.2亿元,同比提升16.3%,毛利率48.3%,同比提升0.2pct [2] - 归母净亏损2.1亿元(vs23年盈利8.0亿元),主要因新丽传媒商誉减值亏损9.7亿元 [2] - 经调整归母净利润11.4亿元,同比提升1.0% [2] 在线业务 - 在线业务收入40.3亿元,同比增加2.1% [3] - 自有平台产品收入同比增加3.4%至35.3亿元 [3] - 腾讯产品渠道收入同比减少28.2%至2.5亿元,因优先分发核心付费阅读产品 [3] - 第三方平台收入同比增加32.0%至2.5亿元,因扩展分销合作 [3] - 自有平台&腾讯产品自营渠道平均MAU为166.6百万人,同比下降19% [3] - 自有平台MAU为103.8百万人,同比稳定 [3] - 腾讯产品自营渠道MAU同比下降37.7%至62.8百万人 [3] - 平均月付费用户数同比增加4.6%至9.1百万人,每用户月收入同比下降1.5%至32元 [3] - 24年新增约33万名作家,65万本小说 [3] IP衍生与版权运营 - 版权运营及其他收入同比增长33.5%至40.9亿元 [4] - 新丽传媒24年收入16.4亿元,利润3.4亿元 [4] - 24H1上线《与凤行》《庆余年2》等剧集,24H2仅上线《大奉打更人》 [4] - 25年储备项目包括《哑舍》《扫毒风暴》等6-7部电视剧及电影《神探》 [4] - 24年推出100多部短剧,单部最高流水近4000万元,25年新作7天流水破5000万元 [4] - 衍生品GMV突破5亿元(卡牌GMV超2亿元),合作150多家授权伙伴 [4] - 渠道覆盖10多家线上直播间、8家线下门店及6000+线下/3000+线上网点 [4] - AI工具"作家助手"集成DeepSeek R1大模型并向全行业开放 [4]
一吒仍难求!哪吒IP授权费飙至900万,谁在靠衍生品吸金?
新浪财经· 2025-03-11 08:59
核心观点 - 《哪吒2》IP商业价值显著提升,授权费从500万元飙升至900万元,预计衍生品收入达100亿至150亿元,IP总商业价值或达300亿至350亿元[1][5] - 电影带动20余个品牌跨界合作,覆盖食品、美妆、汽车、潮玩等多个品类,联名产品销售额表现亮眼(如蒙牛联名款销售超1200万、兔头妈妈牙膏销售额破2000万)[4][5] - 淘宝平台周边销售额超3亿元,打破国产影视IP纪录,其中潮玩类商品成交占比超2亿元[7] - 泡泡玛特盲盒线上8天销售额破千万,隐藏款溢价近10倍,盗版周边问题凸显[8][9] 庞大的哪吒商业帝国 - IP授权合作品牌数量从《哪吒1》的少数消费品牌扩展至《哪吒2》的20余个,类型涵盖互联网平台、消费品牌、潮玩品牌[4] - 蒙牛通过导演定制广告+社交媒体营销,联名款成为店铺销量第一;兔头妈妈借势IP实现儿童牙膏两个月销售额破2000万[4] - 库迪咖啡达成"现制咖啡饮品"独家合作,IP授权费涨幅达80%(500万→900万),片方授权收入预估1.5亿元[5] "钞能力"表现 - 衍生品销售创纪录:淘宝平台周边销售额超3亿元,200万人购买,潮玩类占比67%(2亿元/3亿元)[7] - 泡泡玛特盲盒现象级表现:线上日均销售额125万元,隐藏款闲鱼溢价10倍(69元→700元),预售排期至6月[8] - 盗版冲击正版市场:电商平台现未经授权手办、挂件,技术含量低的衍生品领域盗版泛滥[9] IP联名策略与挑战 - 规避同质化方法:技术升级增加仿制难度(如AR人物卡)、创意脑洞开发增量市场(如库迪从10余种方案中筛选)[11] - 泡泡玛特联名开发细节:历时1年半,投入3-4个月专研2D设计,基于前作用户调研优化产品力[11] - 行业专家建议:平台需打击无授权商家,保护IP正向成长[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