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con
搜索文档
科特勒警告的三大营销顽疾,仍在杀死品牌
吴晓波频道· 2025-07-17 23:39
点击上图▲订阅会员 本期内容节选自《细读商业经典》读书会员课,这期课程由吴老师解读《营销管 理》,登录吴晓波频道APP,可收看完整内容。 【点击订阅】 整理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当直播间每秒诞生一个新套路,当数字人开始抢你饭碗—— 你是否越发觉得:学过的营销理论正在失效? 如果你只想读一本营销学教材,我认为你别无选择,只有这一本《营销管理》。 1967 年科特勒写《营销管理》时,世界正经历与今天相似的剧变: ◎ 产能大爆炸,二战后商品过剩 ◎ 媒介革命,电视普及率 93% ◎ 全球市场出现,消费需求碎片化 三大浪潮把营销推上神坛,恰如今天直播间、 AI 、全球化重塑商业战场。 科特勒 20 年前就警告"别把广告当营销",预言"零售卖的是经验",提出" 5 年不变则亡"…… 而他在 2000 年批评中国企业的"混淆广告与营销""依赖低价竞争""忽视市场细分",至今仍在杀死很多品牌。 本期解读中, 吴老师将为大家解读《营销管理》,分析 20 年也不过时的营销底层逻辑。 这是一本在 1967 年出版的书,直到今天,在学营销的同学还觉得这本书是有用的。 科特勒先生自己也说过,营销是一门行优于知的学科 ...
超半数高净值人士,用保险和遗嘱传承财富
吴晓波频道· 2025-07-17 23:39
" 仅有 12%—20% 的高净值人士考虑使用信托和家族办公室来传承财富,以防止家庭资产外流, "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最近,关于高净值人群遗产分配问题闹的沸沸扬扬。 点击上图▲立即收听 高净值人群的财富 传承 先说说大家比较关心的财富传承话题,这是几乎所有高净值人群头疼的问题。 67%的高净值人群愿意通过"遗嘱"明确继承人和财产分配。这是最传统的传承方式,也是最受欢迎的方式; 54%的高净值人士通过选择购买保险,因为保险产品能够直接指定受益人且避免纠纷,防范债务和法律诉讼的风险; 仅有12%—20%的高净值人士考虑使用信托和家族办公室来传承财富,以防止家庭资产外流。 一直以来,这群中国的 "高净值人群"乃至"超高净值"群体画像,一半活在大众想象中,一半活在传闻里,但实际上,他们是有数可循的。 而这,比 "人设"本身更真实。 先说说他们的 "起步价"吧。 中产阶层 一般 是 指 家庭 可支配资产 在 200 万 人民币 以上, 600 万 人民币 以下的 人群 ; 高净值人群 则是 家庭 可支配 资产在 600 万 人民币 以上的 人群 。 那么 ,他们的财富传承、投资理财、消费偏好,各 ...
管好养老机构“预付费”,让老人安度晚年
南方都市报· 2025-07-17 23:21
近日,上海市普陀区民政局联合普陀公证处推出养老预付费公证提存监管模式,该区正在运营的54家养 老机构均已签约,入住老人预付的押金正陆续转入公证提存账户。 随着养老服务快速发展,一些养老机构为迅速回笼资金、增加客户黏性,采取了预收费模式运营,比如 预收养老服务费、押金和"会员费"等。同时,也有少量企业以预付费之名行集资之实,将预付费收入作 为运营资金主要来源,甚至推出"投资床位可返利""交纳本金越多入住折扣越高"等高风险的灰色经营手 段,一旦客源不理想,则容易资金链断裂,引发维权困境,伤害老人利益。 除了养老行业,偏爱预收费模式的还有房地产、教培、健身等行业,近年来,这几个行业爆雷现象不绝 于耳,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少麻烦,也对监管部门提出了挑战。2024年,民政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 养老机构预收费监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养老服务费最长预收周期和押 金最高预收额度,由省级民政部门根据本地情况确定,但预收的周期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对单个老年 人收取的押金最多不得超过该老年人月床位费的12倍。为确保养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文件中"12个 月""12倍"的尺度可谓把握审慎、留有余地,就各地发 ...
伪造保险合同,吊销许可证!出借许可证,没收违法所得!3家停新,1人撤职:2025上半年保险中介罚款超1.3千万!
13个精算师· 2025-07-17 22:47
2025年上半年 保险中介 罚款超1.3千万 罚款金额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 ①保险中介持续减少 五年来已经减少103家 ② 1家吊销许可 3家停新,1人撤职 2张"80万"罚单,4张"50万"罚单 | ਲ | 保险代理公司简称 | 润飘 | 居 | 保险经纪公司简称 | | | --- | --- | --- | --- | --- | --- | | 를 | | | 号 | | | | 1 | 平安创展销售服务 | 263 | ר | 金世纪经纪 | 50 | | 2 | ~ 湖北新华欣销售、《声 78 | | 2 | 四川源广信经纪 | 35 | | 3 | 东方懿安销售 | 71 | m | 深圳市南华经纪 | 29 | | ব | 。 个北京中天嘉华代理 ~ 啊 70 | | ব | 金联安经纪(北京)。。 | - 22 | | 5 | 山东万恒代理 | 54 | 5 | 山东金泰保经纪 | 20.2 | | 6 | 211 吉林省中银销售、个 | ਦੇਤੇ | 6 | 3 北京鼎盛经纪 | 176 | | 7 | 山东华金代理 | 52.8 | 7 | 长城经纪 | 12.7 | | 8 | 3 定律 ...
北芯生命:让科研成果造福患者,打造有影响力的世界级医疗科技企业
证券时报网· 2025-07-17 22:23
"把科研成果实现技术转化,让科研成果造福患者",这是创新高性能医疗器械企业深圳北芯生命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简称"北芯生命"或"北芯")不变的初心。 一直以来,北芯生命以"用创新和品质改善生命健康"为使命,致力于为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带来变革、 提供精准解决方案,目前已建立了针对冠心病精准介入诊疗的整套解决方案,包括血流储备分数 (FFR)系统和血管内超声(IVUS)系统等。自产品上市以来,北芯的心血管精准介入解决方案已在 全球约1000余家医院快速实现了临床应用,其中包括以德国、英国、新西兰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市场,以 荷兰、比利时最大的心脏中心为代表的欧洲顶级心脏中心,产品的高性能、易用性和服务响应度等获海 内外心内科专家的认可,让世界看到中国智造的创新和品质。 助力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迈向高端 除了FFR系统,北芯自主研发的冠脉血管内超声(IVUS)系统是中国首个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的自主创 新60MHz高清高速国产IVUS产品,也是成为首个获批欧盟MDR的国产自研IVUS系统,自2022年获批上 市以来,市场份额快速提升,位居国产第一,已快速实现了约1000家医院的临床应用;公司成功打造 了"高性能信号与图像算法及应 ...
新华时评|携手维护全球发展“共赢链”
新华社· 2025-07-17 21:50
让生产更高效、让创新更具活力、让合作更紧密、让生命更精彩、让出行更便捷、让地球更美好……不 同展区的口号体现的是全球企业通过发展增进人类福祉的美好愿景。空客、英伟达、施耐德等行业巨头 首次参与链博会,将携手中国合作伙伴全面展示产供链融合互补成果。医疗、健康、餐饮、化妆品等行 业全球头部企业也将带来最新的产品和服务,充分反映产供链深度协作如何给人类带来更美好的生活。 美国英伟达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开幕式上表示,链博会规模大、气氛热烈,充分体现了中 国对创新的支持以及致力于共建繁荣未来的努力。 当前全球产供链是多年来生产要素高效自由流动、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为世界经济带来繁荣和财富增 长。1982年,英国分析师基思·奥利弗提出"供应链管理"的概念。通过供应链管理,企业得以打破生 产、销售和财务之间的界限,实现从原料产地、制造工厂到终端消费者的协同。正因如此,1970年以 来,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增长三倍以上,贸易占GDP比重翻番,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 你"的产业分工格局。 近年来,受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紧张等影响,全球产供链稳定受到严重威胁。部分国家 搞"脱钩断链"打乱国际分工, ...
市场快讯:藏格锂业因缺少锂资源开采手续被责令立即停止锂资源开发,碳酸锂期货大涨
格林期货· 2025-07-17 21:4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藏格锂业停产对全年碳酸锂产量影响较小 若无其他突发事件 碳酸锂价格将6.6 - 6.9万偏强运行 建议短线操作 警惕突发事件对供应端产生冲击 [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概述 - 2025年7月16日 藏格矿业全资子公司藏格钾肥收到通知 被责令立即停止锂资源开发利用活动 需停止违规开采 完善手续并申请复产 [1] 公司措施 - 藏格锂业已按要求停产 正积极推进锂资源开采手续办理 待手续完成后申请复产 [2] 对公司影响 - 2025年藏格锂业计划实现碳酸锂产量11,000吨、销量11,000吨 上半年预计实现碳酸锂产量5,350吨、销量4,470吨 预计净利润4,900万元 占公司整体净利润比例低 对经营业绩影响较小 [3] 行业动态 - 本周前期市场传宜春国土资源局核查辖区内锂矿企业历史审批问题 涉及至少8家锂云母矿山采矿权 企业在规定日期前补充手续文件即可 短期无停产风险 [3] - 7月15日 中国商务部新增对电池技术及锂矿提锂技术出口限制 增加海外锂盐生产技术门槛及扩产时间周期 [4] - 政府将严加监管锂资源开发手续及流程 未来盐湖新增产能或受限 政府可控制产能无序增加 [4]
Better-Than-Expected Trading Drives Morgan Stanley's Q2 Earnings
ZACKS· 2025-07-17 21:05
Key Takeaways MS reported Q2 EPS of $2.13 and net revenues of $16.79B, beating estimates and rising year over year. Trading revenues surged on tariff-fueled volatility, with equity trading up 23% and fixed income up 9%. Wealth Management revenues rose 14%, while IB fees fell 5% due to subdued deal-making and debt underwriting.Morgan Stanley’s (MS)  second-quarter 2025 earnings per share of $2.13 handily surpassed the Zacks Consensus Estimate of $1.93. The figure also compared favorably with $1.82 per shar ...
年内超50家险企高管变更,人事更迭折射战略转向
北京商报· 2025-07-17 21:01
年内保险行业人事调整仍在密集进行中。7月17日,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50余家机构"一二把手"职位发生调整,此次高 管"调整潮"不仅包括一众中小险企,也包括中国人寿、中国太平等头部保险集团。在保险业的人事变动大潮中,一个显著趋势是管理层的年轻 化,不少"准80后""80后"逐渐担任起险企的核心高管职位。 密集人事换防 在严监管和市场转型的双重压力下,保险行业在2025年延续去年的高频人事变动态势。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年内超50家保险公司核心岗 位发生调整,涉及董事长、总经理等关键职位。 险企核心高管的变动原因有很多,如大型险企高管更迭或是因到龄退休,或是集团内部外部的轮岗调动;中小险企相对来说更为频繁,中小险企 人事调整的原因,更多是为了应对市场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下的业绩焦虑,乃至想要"活下去"的无奈之举。例如,前海财险总经理李功霓在履职仅 一年多后辞职,刚上任的董事长霍建梅一人"双肩挑"。 从变动分布来看,中国人寿、中国太平、中国人保等头部保险集团均出现了关键岗位调整。其中,备受市场关注的包括,中国人保副总裁李祝用 调任中国人寿集团党委副书记、田耕出任中国人保副总裁、李可东出任中国太平 ...
效仿内地设AMC处理不良?香港金管局:无意设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7 20:58
前述市场消息称,近期,包括恒生银行在内的多家香港银行近期已与顾问公司接洽,并就设立专门机构 处理坏帐问题进行初步讨论,而其中一个设想是效仿内地成立资产管理公司(AMC)的做法,处置不 良资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庞成 广州报道 "针对不同贷款种类,香港银行目前有多种处置不良贷款的方式,包括出售房产等抵押品,看不到需要 引入新处置方法的迫切需要。"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香港立法会财委会主席陈振英向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表示,对上述传言感到意外,此前也很少听到业界有相关讨论。 7月17日,有市场消息称,香港有部分银行拟讨论设立"坏账银行"以处理银行的不良资产。 陈振英认为,从业界来看,尽管香港银行的资产质量在过去几年经济大环境下承压,但整体资产质量维 持良好。他引用香港金管局的数据分析称,今年一季度,香港银行业的不良资产比率只较去年底微升 0.02%,最新比率为1.98%,其中住宅按揭不良贷款比率至5月底仅为0.13%。 针对上述传言,当日晚间,香港金融管理局发言人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时表示,无意设立传闻中 的"坏账银行"。此外,据香港金管局了解,相关银行也没有此计划。 此外,香港银行业拨备充足,若将抵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