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

搜索文档
肖钢最新发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8 22:54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长态势 - 一季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保持两位数增长 增速超过10% [1] - 数字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 高于工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幅 [1]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样实现两位数增长 [1] 数字经济投资与消费表现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 [1] - 电子信息制造业投资增长10.1% 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长10.5% [1] - 网上食品消费增速快于整体消费 以旧换新模式拉动线上消费 [1] - 互联网、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技术构建"内容+体验"新场景促进消费 [1] 区域分布与企业表现 - 东部地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A股上市公司贡献全国90%以上营收和净利润 [2] 数字金融发展动态 - 大部分金融机构开始接入DeepSeek等AI大模型 中小机构获得AI应用能力 [2] - 一季度金融科技投入增速放缓 但更注重投入产出比 [2] - 金融机构加速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人才吸引与培养 [2] 未来发展建议 - 需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完善"科技-产业-金融"生态循环 [3] - 应构建生成式AI金融应用治理闭环 细化场景实施规则 [3] - 需建设高质量金融数据市场 探索数据要素权属、定价等理论依据 [3]
肖钢: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势良好,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8 20:36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长 - 一季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超过10% [1] - 数字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高于工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幅 [1] - 数字服务业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也实现两位数增长 [1] 数字经济投资与消费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电子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0.1%和10.5% [1] - 数字消费稳中有升,网上食品消费增速快于整体消费,以旧换新模式拉动线上消费 [1] - 数字技术推动消费场景创新,互联网、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构建"内容+体验"新场景 [1] 区域分布与企业表现 - 东部地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A股上市公司贡献全国九成以上营收和净利润 [2] 数字金融发展 - 金融机构普遍接入DeepSeek等大模型,中小金融机构具备AI应用能力 [2] - AI大模型推动数字金融生态创新,提升金融效率和客户体验 [2] - 一季度金融科技投入增速放缓但更注重投入产出比,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速 [2] 未来发展建议 - 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完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 [3] - 加快构建生成式AI金融应用治理闭环,细化金融场景实施细则 [3] - 建设高质量金融数据市场,探索数据要素权属、定价、交易等实践路径 [3]
元宇宙、AI齐上阵!2025上海信息消费节“消费扩界”
国际金融报· 2025-05-18 16:06
2025上海信息消费节概况 - 活动主题为"数质破浪 消费扩界",采用"1+5+N"模式,聚焦消费新生态、新场景、新体验 [1] - 涵盖主场开幕式、信息消费宝藏市集、元宇宙标准化行动发布、"数质破浪 国漫巡航"首发等六大核心活动,辐射千行百业 [4] - 设置次元宝藏湾、元宇宙乐园、AI俱乐部、信息消费朋友圈四大展区,融合数字科技与文旅、教育等应用场景 [17] 上海数字经济产业现状 - 2024年杨浦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超3000亿元,占上海总量1/5,集聚美团、抖音、B站等8000余家企业,税收和营收贡献分别达40%和60% [4] - 2025年一季度上海软信业营收超3800亿元(同比+15.3%),信息传输/软件业增加值达1726亿元(+13%),占GDP比重13.6%成为第三大产业 [6] - 杨浦区加速建设"1+2+3+4"数字经济产业体系,美团、抖音、哔哩哔哩等总部项目预计2027年落地,打造滨江"在线新经济总部走廊" [4] 政策与产业支持 - 上海市拟出台16条软信业扶持政策,涵盖稳增长激励、AI赋能、新动能培育、降本减负四大方向 [6] - 实施"上海制造2.0"互联网营销惠企行动,平台推出"三免六服务"政策(免入驻费/保证金/营销费+6项专属服务) [11] - 成立上海市元宇宙技术与应用评定委员会,推动元宇宙标准化发展 [11] 创新消费业态 - AI+消费领域重点推进自动驾驶、智能穿戴、脑机接口等技术商业化,培育数字人、Web3.0等新体验 [5] - 新消费模式涌现:小红书"种草经济"、哔哩哔哩"弹幕经济"、短视频/直播购物/即时零售等业态 [5] - "数玩国漫系列活动"联合得物等企业推出航海王嘉年华、谷圈打卡等二次元消费项目 [14] 银发经济数字化 - 美团/叮咚买菜/携程等推出适老化服务:智慧助餐、AI饮食管家、银龄专属旅行等 [15] - 抖音通过"兴趣变现"帮助银龄主播月入过万,联合国家老年大学上线免费课程 [15] - 科大讯飞发布助听器产品,解决听障群体需求 [15]
数码科技类新闻稿发布秘籍:用这些媒体平台,轻松引流!
搜狐财经· 2025-05-18 11:47
顶级科技媒体矩阵 - 36氪"硬核评测"频道要求产品提前15天寄送样机,通过率提升60%,最佳发布时间为每周三上午10点,某VR设备厂商评测获得87家投资机构接洽 [1] - 虎嗅网"深氪"栏目需包含3组以上对比测试数据,某国产芯片企业7nm工艺解析长文引发行业技术讨论 [1] - 爱范儿"明日产品"板块支持AR/VR形式投稿(文件≤2GB),某折叠屏手机3D交互稿用户停留时长突破8分钟 [1] - 极客公园"极客之选"年度合作伙伴费用25万起,精准用户转化率达12%,爆款案例显示场景化内容采用率是纯技术稿的3倍 [1] 垂直电商内容生态 - 京东"探物志"要求产品入驻自营(SKU审核7天),某TWS耳机首发当日销量破万 [3] - 天猫"黑科技"板块可预约头部主播档期,某扫地机器人配合李佳琦直播实现5000万GMV [3] - 拼多多"技术普惠"专题要求产品价格达竞品1/3优势,某国产平板电脑获首页推荐 [3] - 苏宁易购"极物"频道地域化分发触达300城,某投影仪品牌区域投稿带动门店预约量增300% [3] - 电商渠道科技新闻稿平均转化率是传统媒体的15倍,大促前30天投稿效果再提升70% [3] 视频平台技术种草 - B站"硬核数码"分区自动匹配3位UP主(粉丝10万-50万),某机械键盘组合内容播放量破亿 [4] - 抖音"科技懂王"挑战赛支持AR特效定制(开发周期10天),某运动相机特效获230万用户使用 [4] - 快手"极客实验室"需包含极限测试内容,某三防手机转化率提升18% [4] - 微信视频号"数字生活"支持15分钟以上技术长视频,某NAS厂商培育2000+精准客户 [4] - 视频前3秒展示炸裂功能的完播率是普通开场的5倍 [4] 开发者社区渗透 - CSDN"开源项目"专栏需含可运行代码片段,某AI框架案例获5600+开发者收藏 [5] - GitHub Trending投稿需满足"100star/周",某数据库技术博客引发全球fork热潮 [5] - V2EX"酷工作"板块需披露技术团队构成,某自动驾驶公司同步完成人才招募 [5] - 芯片之家"国产替代"专题需提供进口品牌对比表,某MCU芯片技术帖被37所高校引用 [5] 跨界场景化传播 - 汽车之家"车机互联"需适配3款以上主流车型,某车载快充品牌打入4S店供应链 [7] - ZEALER"科技+医疗"栏目需临床机构背书,某健康监测手表获三甲医院专家站台 [7] - 小红书"科技美学"建议采用"闺蜜对话体",某美容仪品牌引发女性用户晒单 [7] - 知乎"技术伦理"圆桌适合争议性产品,某脑机接口企业转移舆论焦点至医疗价值 [7] - 非传统使用场景内容分享率是常规场景的8倍 [7] 全球科技舆论场 - TechCrunch"China Edition"需解决跨国界痛点,某仓储机器人获硅谷风投关注 [8] - The Verge"Made for Global"需3个海外试用报告,某国产耳机打入BestBuy采购清单 [8] - Engadget"亚洲创新"需对比日韩产品,某折叠屏厂商投稿被三星分析师引用 [8] - Wired"科技向善"需符合联合国目标,某环保材料企业故事获国际组织转载 [8] 私域流量裂变 - 企业官网开发者文档采用GitBook形式,某API平台获2000+企业客户 [9] - 行业KOL技术通讯需提前3个月预约,某分布式数据库技术解析纳入付费专栏 [9] - 微信社群知识库遵循"问题-解决方案"结构,某低代码平台培育800个精准用户群 [9] - 完善私域体系的科技企业新闻稿长期价值是普通传播的20倍 [9]
研判2025!中国综合性文化中心行业相关政策、投资规模及发展趋势分析:新技术催生数字演艺等新业态,为公众带来沉浸式文化体验[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18 08:05
行业概述 - 综合性文化中心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场所,功能包括社会宣传教育、科学文化普及和群众文艺活动组织,通常包含剧场、展厅、图书馆等设施 [2] - 按功能定位可分为基层服务型、文化展示型、多馆合一型三大类 [2] - 行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2024年投资规模达210.16亿元,同比增长6.13% [1][12] 技术应用 - VR/AR、AI技术深度赋能产业链,包括AI辅助创作、数字孪生复原文化遗产、沉浸式演艺和智能导览系统 [1] - 技术融合催生数字演艺、云上展厅、AI艺术教育等新业态,提升用户体验 [1] - 国家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实现亿级文献在线访问,故宫博物院"数字故宫"引领文博数字化转型 [14] 行业发展历程 - 1978-2000年为萌芽阶段,文化设施以单一功能为主,市场化程度低 [4] - 2001-2010年进入标准化建设阶段,基层文化中心配备图书馆等设施 [4] - 2011-2020年推进数字化与多元化,引入AR导览等技术但区域发展不平衡 [4] - 2021年至今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强化智能化场景化服务如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 [5]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包括场馆建设、文化活动器材、文化资源创意及技术支持 [7] - 中游为运营服务环节,下游为参观者 [7] - 相关企业涵盖建筑设计(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设备供应(森海塞尔、欧司朗)、技术支持(华为、中兴)等领域 [2] 政策支持 - 2024年《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推动数字经济与旅游业融合,目标2027年完善智慧旅游基础设施 [9] - 2024年《"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建设年工作方案》促进乡村文化繁荣 [11] - 2025年将推出旅游日惠民活动,包括门票减免、消费券包等激励措施 [11] 重点机构经营 - 国家级机构如国家博物馆(143万件藏品)、故宫博物院在文化保藏与数字化方面领先 [14][16] - 上海文化广场2024年举办334场演出(+32.54%),吸引观众41.28万人次(+43.96%) [19] - 区域性中心如深圳龙岗文化中心采用"文化+科技+商业"融合模式 [14] 发展趋势 - 政策驱动技术融合,如北京推动AI、区块链等技术赋能文化新业态 [21] - 市场需求多元化推动服务创新,包括引进国际演出和开发自主IP产品 [22] - 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行业绿色转型,注重环保建筑和传统文化传承 [23]
数字化,让文物迸发丰沛的生命力
人民日报· 2025-05-17 06:12
数字化文物保护与展示 - 湖南博物院采用多光谱扫描设备和"文物神经核表面重建算法"为文物创建"数字孪生",商代豕形铜尊的三维模型生成仅需10分钟,素纱襌衣蚕丝纤维纤度直径6-8微米可通过技术还原微观结构 [1] - 截至2025年1月,马王堆汉墓570件文物完成三维数据采集,计划一年内实现2.7万件文物数字化,支持360度交互观赏及AI纹样转化设计 [1] - 数字化实验室由湖南博物院与湖南芒果数智艺术科技共建,技术应用涵盖三维建模、多光谱融合等 [1] 沉浸式数字展览创新 - 2024年6月8日推出"生命艺术——马王堆汉代文化沉浸式数字大展",联合中国数字图书馆及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将墓葬转化为"宇宙模型" [2] - 展览硬件包括激光投影、巨型球幕及全景声学系统,融合编钟、自然音频等元素,划分"时空""阴阳""生命"三大数字空间 [3] - 五一广场地铁站设置"元宇宙展厅",展览参观量达数十万人次 [3] 文化IP开发与跨界合作 - 免费开放"马王堆数字资源库"和品牌授权,与30余个艺术团队合作开发"数字汉生活"IP,涵盖全息京剧、数字人、解谜游戏及元宇宙餐饮 [4] - 推出"山海"APP定制文物潮玩,通过跨界重组形成新文化生产力 [4] - 数字展示融合学术严谨性、技术先锋性与大众趣味性,推动文化传播 [4]
博物馆日|为一个展奔赴一座城!上海171家博物馆等你来
新浪财经· 2025-05-16 20:58
今年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5月16日下午,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上海主会场活动暨文化遗产季启动仪式在 徐家汇书院举办。 上海有着171家博物馆,一大批高质量展览近年来不断掀起"文博热","来上海,看文博大展"日渐深入人心,"为一个展奔赴一座城"成为普遍现象。今年围 绕"守沪文脉,创享未来"等主题,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拉开帷幕,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上海的博物馆、文物建筑、城市文化空间将融合为一座没有边界 的"博物馆"。 据今天发布的《上海博物馆发展2024年度报告》最新数据,截至目前,上海共有备案博物馆171座,每14.5万人就拥有一座博物馆,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24年,上海全市博物馆举办陈列展览949个,共接待观众4086万人次,相比2023年增长31.9%,创历史新高。 2024年7月19日,上海博物馆,观众在参 观埃赫纳吞雕像。智通财经记者 朱伟辉 摄 近年来,上海一大批高质量展览掀起"文博热","来上海,看文博大展"日渐深入人心,"为一个展奔赴一座城"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正在上海博物馆展出 的"埃及展"既卖座、又叫好,成为跨年度"现象级大展"。截 ...
北京月季文化节在天坛公园开幕,全市14个展区展出三千余种月季
新京报· 2025-05-16 17:05
活动概况 - 2025北京月季文化节于5月16日在天坛公园启动,活动将持续至6月底 [1] - 全市设立14大月季特色展区,包括国家植物园(北园)、门头沟月季洲公园、大望京公园等 [1] - 总观赏面积达3000余亩,展示品种超过3000个 [1] 展区特色 天坛公园 - 创新打造"一园一带一境"游览格局,主展区月季园展出超300个品种、约万株月季 [2][6] - 东北外坛花境占地2000平方米,种植100多个品种、5万余株花卉,引入大花葱、翠雀等新品种 [2][3] - 使用木桶月季造景,部分树状月季树龄达四五十年,单株开花量达二三百朵 [3] 新增展区 - 新增门头沟月季洲公园、大望京公园、玫瑰公园三个展区 [4] - 玫瑰公园月季种植面积3114平方米,共77850株 [4][10] - 大望京公园以8000平方米花海、47998株月季打造"月季项链"景观,配备AI智能机器狗"小季" [4][11] 其他重点展区 - 国家植物园(北园)月季园占地7公顷,分设古老月季、奥斯汀月季等专题展区 [7] - 门头沟月季洲公园展出千余品种,包括中国自育切花品种"菲韵""冰茶" [9] - 密云蔡家洼玫瑰情园为全市最大户外月季基地,种植50多万株月季和40多万株玫瑰 [19] 技术创新 - 推出"VR云花展",观众可虚拟游览天坛月季园等展区 [4] - 门头沟月季洲公园打造全球首个月季元宇宙空间,展示基因编辑等育种技术 [4] - 区块链技术为每株月季赋予数字身份 [4] 配套活动 - 举办月季精品展、花艺展、摄影书画展等文化活动 [4][9] - 推出"月季+非遗""月季+国潮文创"等体验模式,联动周边商圈 [5] - 各展区开展科普教学、创意工坊、花艺沙龙等互动项目 [5]
国际博物馆日广东主会场活动启动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16 16:25
大湾区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大会 - 大会聚焦"博物馆与社会参与""博物馆文旅融合""博物馆建设运营趋势"三大议题,汇聚500余名博物馆馆长、专家学者及业界代表 [1][2]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3年举办25个展览,访客超300万人次,门票收入达1亿港元 [2] - 人工智能、元宇宙、数字孪生等技术重塑博物馆形态,AI导览、VR技术等创新应用成为趋势 [2] 文博科技企业展示 - 力天文化科技集团推出MR智能导览眼镜,计划与南越王博物院合作上线墓室场景体验项目 [3] - 快语科技公司定制AI导览讲解小程序,已服务南越王博物院、滕王阁等文旅场馆,并推出数字人互动功能 [3] "博物馆之夜"活动 - 活动通过全息投影、动态舞台与演员互动,呈现韶关从马坝人时期到现代都市的历史画卷 [4] - 晚会融合舞蹈、古诗吟唱、情景表演等多种形式,展现韶州地区历史文化底蕴 [4] 主题展览与特色活动 - 韶关市博物馆推出《风度得如九龄否》特展,展出200余件唐代文物 [5] - 韶州历史文化博物馆推出《古虞名郡 风度韶州》等展览,展示韶关历史地位 [5] - 主会场举办"南粤鉴真"公益行、文创研学荟、博物馆主题游径首发团等活动 [6]
42 岁程序员因 AI 丢掉年薪 15 万刀的工作:投 800 份简历遭拒,被迫送外卖住拖车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5-16 10:44
科技行业就业趋势 - 科技行业裁员现象加剧,2024年已有15万科技人员失业,2025年上半年又有5万人被裁[5] - 微软近期裁员规模达六七千人[5] - 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软件工程是增长最快职业,但现实情况与官方数据形成强烈反差[4] AI对就业市场的冲击 - AI已深度介入招聘流程:80%公司使用AI筛选简历,面试环节也由AI主导[1] - Anthropic公司CEO预测:到2024年9月AI将能编写90%代码,2025年可能全面接管编程工作[4] - 传统技术人才面临生存危机,20年经验程序员投递800份简历未获真人面试机会[1] 职业转型困境 - 技术人才转行成本高昂:卡车司机培训费需数万美元[4] - 程序员收入断崖式下跌:从年薪15万美元降至依靠送外卖(单笔收入6.5美元)和二手交易维持生计[2][4] - 房产成为负担:持有三处房产但产生额外成本(如4%的Airbnb入住税),未能有效改善财务状况[4] 行业技术迭代影响 - ChatGPT崛起直接导致元宇宙项目热度消退[1] - 技术颠覆速度加快:类似智能手机淘汰功能机的现象正在编程领域重演[1] - 企业倾向用AI替代人力而非提升产能:1名开发人员+AI可替代10人团队,但未将生产力提升至1000倍水平[5] 行业认知差异 - 主流舆论尚未意识到AI对就业的即时威胁,仍将其视为未来问题[5] - 技术人才提出警示:当AI能完成所有工作时,需重新思考工作与生存的关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