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乡村振兴
icon
搜索文档
金融活水润鹅城 惠州工行采购荔枝助力乡村振兴
南方都市报· 2025-07-13 17:14
公司行动 - 工商银行惠州分行为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决策部署,通过购买发放新鲜荔枝助力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 [1] - 公司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形式精准帮扶本地荔农,采购惠州本地优质荔枝14200余斤,直接帮助农户拓宽销路增加收入 [3] - 此次采购的荔枝作为员工福利惠及全行1420位员工,在业务冲刺关键时期提升员工获得感幸福感 [3] 战略意义 - 该举措将员工关怀与支持本地特色农产品销售紧密结合,是公司扎根惠州、服务"三农"、支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实践 [3] - 行动体现了公司响应省市号召的行动力,发挥工会优势服务乡村振兴的实效性,践行金融为民支持地方经济的责任感 [3] - 公司通过实际行动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大局,诠释国有金融企业的政治责任与社会担当 [3] 未来规划 - 公司将继续在上级指导下坚守服务实体经济本源,探索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 [5] - 计划持续深化员工关爱工作,带领员工以更高热情助推惠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5] - 未来将进一步为实现"百千万工程"目标贡献更大力量 [5]
活力中国调研行|勾勒乡村振兴多彩画卷
经济日报· 2025-07-13 14:48
农业产业发展 - 江西粮食总产连续12年稳定在430亿斤以上,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间断向国家提供商品粮的两个省份之一 [1] - 高安市上湖乡作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种植辣椒已有40余年,全乡种植面积上万亩,但此前因品质参差不齐、销售渠道不畅导致产业大而不强 [1] - 高安富硒辣椒产业园通过新品种选育示范基地和数字辣椒共享平台提升品质与产销效率,带动9687户种植户,每亩单产提高37.5% [1][2] 产业标准化与品牌化 - 高安辣椒产业推行"八统一"模式(品种、育苗、农资、种植标准、农残检测、分级包装、收购销售、品牌),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2] - 江西聚焦134个优势特色产业,创建8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64个农业产业强镇,认证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8132个 [2] 产业链延伸与科技创新 - 泰和县围绕乌鸡打造全产业链,与浙江大学、中科院合作研发品种、饲料、加工技术,产品从单一品类扩展至八大类140多种 [3] - 乌鸡小分子肽提取技术使产品附加值提升300%,企业建立14项标准并获得近百项发明专利 [3] - 赣州于都新长征富硒产业园通过"企业+农户+合作社"机制创造500多个就业岗位,脱贫户人均月收入达3000元,村集体年均增收7万余元 [4] 产业融合与经济效益 - 2024年江西涉农主体销售收入3672.2亿元,拥有81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1147家省级及以上龙头企业,带动376万户农户户均增收4260元 [4] - 富硒果蔬加工成糖果饮品后身价翻倍,形成"发展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的良性循环 [4]
特色产业多点开花“链”通百姓致富路 乡村振兴展现蓬勃气象
央视网· 2025-07-13 14:18
重庆巫溪县辣椒产业 - 重庆巫溪县两万余亩辣椒进入采收期 村民正抢抓农时采摘供应各地蔬菜市场 [1] - 古路镇辣椒种植面积超2000亩 预计总产值达1000余万元 直接带动500余名村民就业增收 [3] 山东威海牡蛎产业 - 威海乳山牡蛎通过优化养殖技术和品种结构调整 实现四季生产错峰上市 目前产品供不应求 [4] - 当地牡蛎加工厂每日出货量达5万-10万斤 企业因扩大生产面临资金压力 [4] - 山东农担为当地牡蛎企业提供300万元担保贷款 解决资金问题 [4] - 山东农担已累计为威海牡蛎产业提供近11亿元担保贷款 [6] - 自2017年以来 山东农担累计为全省三农领域提供2137.25亿元担保贷款 扶持31.85万户农业经营主体 [6] 江苏沭阳紫薇产业 - 沭阳县紫薇树苗进入销售旺季 种植基地繁忙 花农徐帮国日均销售额超万元 [7] - 沭阳县形成完整产业链 从挖掘、修枝打包到物流运输各环节高效运作 [9] - 全县拥有4.5万余家花木电商和完善物流体系 实现"基地直连直播间、田垄对接大市场"的产销格局 [11]
吉林磐石:昔日抗日根据地今变“金山银山”
中国青年报· 2025-07-13 10:53
红色旅游发展 - 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内涵最丰富、功能最齐备的抗联遗址群,已调查发现抗联遗迹点3300多处,发掘面积2800平方米,出土抗联遗物900多件 [2] - 2024年磐石市接待游客17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5亿元,其中红色旅游人数占比70%以上 [3] - 磐石市升级整合4个红色主题展馆,包括抗日斗争纪念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历史纪念馆等,提升游客体验 [3] 文旅产业融合 - 官马新村依托官马溶洞景区和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发展红色旅游,推出重走抗联路、品尝抗联饭等体验项目 [4] - 磐石市举办"冰雪文化节""冬捕节"等活动,承办全国滑雪定向挑战赛、全国红色冰雪汽车拉力赛等文旅赛事 [4] - 磐石市位于长春、沈阳和哈尔滨3小时经济圈中心,交通便利,有利于红色旅游发展 [3] 农业产业升级 - 磐石市灵芝种植规模达5000栋大棚,年产灵芝孢子粉125万斤,成为全国单体最大灵芝种植基地 [5] - 打造灵芝全产业链,涵盖培育、种植、加工、销售环节,吸引新农人返乡创业 [5] - 发展"磐石千塘稻""磐石锦绣海棠"等系列农特产品品牌,制定绿色有机生产技术标准 [5] 区域资源优势 - 磐石市拥有丰富黑土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地处长白山脉向松嫩平原过渡的丘陵半山区 [3] - 域内岗峦起伏,沟谷交错,是全国塘库数量最多的县市 [3] - 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专家为磐石农特产品提供技术支持,提升产品竞争力 [5]
湖北枝江:以“梨”为媒铺就乡村振兴路
中国新闻网· 2025-07-13 09:50
砂梨产业发展现状 - 百里洲镇砂梨种植面积达3.6万亩,年产量4.2万吨,年产值3.8亿元,品牌价值突破18亿元 [4] - 砂梨产业带动近万人就业,成为乡村振兴支柱产业 [4] - 2025百里洲砂梨全产业链创新活动签订约30万斤销售协议 [2]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培育出"翠玉""翠冠"等新品种砂梨,并指导建设规模化砂梨园 [2] - 人工授粉技术使梨园亩均增产超500公斤,二次套袋技术提升特级果比例30% [2] - 砂梨智慧产业园配备精细化检测分选设备,实现自动化"X光体检"分选,储存能力达80万斤 [4][6] 合作社与农户收益 - 枝江市红新果蔬专业合作社通过快递将砂梨销往全国 [1] - 禾润果蔬专业合作社预计今年销量从20万斤提升至40-50万斤,社员收入增长约1000元 [4] - 砂梨智慧产业园预计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30万元 [4] 未来发展规划 - 计划建立电商直播基地、冷链物流中心,推行"一梨一码"溯源体系 [6] - 持续提升砂梨品质,做强区域公用品牌 [6]
百会助百县!“广东省青企联研学交流基地”在潮州饶平揭牌
南方农村报· 2025-07-13 09:45
活动概述 - 广东省青年企业家联合会主办"名企行活动暨广东省青企联研学基地揭牌仪式"在潮州市百师园创意馆举行 [1] - 活动参与方包括广东省青企联会长陈宏海等领导及潮州市、梅州市青企联代表 [1] - 活动包含揭牌仪式、企业参观、座谈会等系列交流共建环节 [6] 研学基地与文化展示 - 潮州市百师园创意馆汇聚300多名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非遗传承人,展示3000多件工艺美术精品 [3] - 该馆拥有"广东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国家AAA级文化旅游景区"等多项资质,设有潮州市黄伟雄珠绣博物馆 [3] - 研学基地旨在推动青年企业家专业化交流,助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4] 企业合作与产业升级 - 海润集团通过技术赋能提升产业附加值,发挥链主企业优势推动县域产业集群升级 [10] - 翔鹭钨业、西之月科技等潮汕名优企业参与交流活动 [6] - 广东乡村振兴实业发展公司提出"1+6"服务模式,聚焦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 [11] 乡村振兴与政企联动 - 饶平县工商联提出以"百会助百县万企兴万村"行动为纽带,搭建政企合作桥梁 [12] - 青年企业家探讨产业升级路径、项目合作前景等议题,凝聚发展共识 [12] - 党建引领被强调为企业发展战略核心,需与乡村振兴实践结合 [10] 行业发展趋势 - 市场导向的农业产业升级模式被提出,强调乡村旅游资源开发 [11] - 青年企业家群体被视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需强化资源整合 [12] - 多方协作机制被反复提及,包括技术赋能、产业链整合等具体路径 [10][11][12]
清风为伴产业兴丨奏响振兴新牧歌
郧西马头山羊产业发展现状 - 郧西马头山羊饲养量达48万只,年综合产值达7亿元[3] - 全县打造5个马头山羊产业示范区,发展500余个年出栏100只以上的养殖场(户)[3] - 形成"养殖+加工+餐饮"一体化产业链,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 产业特色与优势 - 马头山羊肉质细嫩、低脂高蛋白,富含氨基酸和微量元素[1] - 得益于独特的生长环境,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推广与品牌打造形成特色产业[1] 政府监督与支持措施 - 县纪委监委将特色产业发展作为监督重点,开展13次调研督导,发现并整改25个问题[2] - 建立"发现问题—推动整改—反馈—回头看"监督闭环,解决15个急难愁盼问题[2] - 组织三级监督力量联合职能部门深入养殖场开展监督检查[1] 技术服务与基层支持 - 县畜禽技术服务中心提供饲料配方、分圈喂养、疾病预防等上门服务[2] - 村纪检委员定期走访养殖户,收集18条意见建议并反馈问题[2] - 监督推动干部作风改进,约谈落实政策迟缓的单位负责人[1]
【渭南】大荔冬枣园里来了AI采摘机器人
陕西日报· 2025-07-13 08:10
冬枣产业现状 - 大荔县冬枣种植面积达42万亩,年产量超70万吨,2024年产值突破100亿元 [5] - 冬枣采摘面临高温环境(大棚内温度高达40多摄氏度)、人工成本高、熟果抢收压力大等痛点 [1][5] - 传统采摘方式导致果农劳动强度大,且存在落果损耗风险 [1] AI采摘机器人技术突破 - 初代"蓝侠"AI采摘机器人具备多自由度协作机械臂、视觉识别系统和柔性夹爪三大核心技术 [5] - 实现85%熟果抓取成功率和小于8%果实损伤率的关键性能指标 [5] - 视觉识别系统能精准辨别冬枣成熟等级,自适应底盘适应大棚复杂地形 [5] - 第二代产品重点解决高温环境下识别和抓取效率下降问题,预计3个月内面世 [6] - 第三代产品已列入研发日程,为规模化推广做准备 [6] 产学研合作模式 - 形成"企业出资+高校技术+地方试验田"的三方合作机制 [3]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王勃然团队负责核心技术攻关 [2][3] - 深圳蓝侠机器人有限公司参与设备研发 [3] - 研发周期仅3个月完成从设想到样机落地的快速迭代 [3][5] 产业升级影响 - 预计可大幅降低采摘成本(当前人工成本持续上涨) [1][5] - 释放劳动力用于深加工、电商等产业链延伸环节 [5] - 技术具备可扩展性,未来可应用于苹果、葡萄、猕猴桃等其他水果采摘 [6] - 标志着大荔县冬枣产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科技赋能 [5]
从课堂知识到强农本领(在一线)
人民日报· 2025-07-13 06:10
农业教育与实践创新 - 山东农业大学启动乡村振兴驿站建设,2023年起已在山东建成约1万个站点,鼓励师生扎根乡村开展驻村蹲点服务 [1] - 学校创新"产区选题—产区实施—产区汇报"的毕业论文设计和考核模式,2024年有6个学院8个专业的11名毕业生围绕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方案 [2] - 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研究,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农业病虫害防治等关键领域取得多项创新成果 [2] 产学研合作模式 - 与地方政府、企业等合作建设小麦产业研究院、玉米产业研究院等多个产学研合作基地,方便学生实习实践并为乡村发展增添活力 [2] - 资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团队历经3年多攻关,完成1100余次试验研发出新一代生物基材料包膜肥料,实现节本增效 [3] - 推动创新链、人才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帮助学生把课堂知识转化为强农兴农的实际能力 [2] 学生实践成果 - 经济管理学院学生赵弈博调研家乡茶叶产业并提出产业链提升方案,结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进行毕业专题汇报 [2] - 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通过驻村实践,在科普讲座、技术推广中深入理解"三农"实际问题 [1] - 研究生团队将科研成果与农民帮扶结合,利用专业知识投身环保公益项目 [3]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从滕王阁到望仙谷 江西这场“更新”改变了什么?
央视新闻· 2025-07-12 19:05
文化旅游业更新 - 滕王阁景区通过"三还"及北扩工程拆除600米实体围墙,将历史街巷与现代城市生活融合,九成区域免费开放后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实现"双增" [9][13] - 滕王阁景区"五一"假期累计接待游客近70万人次,其中收费区域接待游客12.57万人次同比增长8.73%,旅游门票收入448.59万元同比增长10.65% [13] - 景德镇陶阳里街区修复明清传统民居格局与街巷尺度,采用"传统-现代-传统"复合构造技术修复老窑砖和木构件 [18][22] - 陶阳里街区吸引年轻"景漂"租用院落创作陶瓷,千年瓷都焕发生机 [22] 乡村振兴实践 - 南昌湖陂村通过"三新计划"招引新村民、培育新农人、发展新业态,实现从25%房屋空置到20多户设计师、陶艺师落地生根的转变 [23][27] - 湖陂村改造粮仓为书屋、鸡舍为民宿、老宅为咖啡馆,打造水杉绿道、候鸟驿站、稻田美术馆等公共空间 [27] - 金溪竹桥村修缮109栋明清古建筑,保留砖雕门楼、飞檐翘角等600余年建筑细节,建立常态化保护与活化利用机制 [31][35] 生态产业转型 - 上饶望仙谷将废弃采石场改造为年接待超300万人次的"山谷文旅综合体",引入赣派民居、非遗展演、溪谷夜市 [41] - 上饶发展"板上发电、板下种植"光伏农业,提高土地效率并带动本地企业成为全球领先光伏组件制造商 [42] - 新余推行绿色循环农业,将畜禽粪污转化为清洁能源和有机肥料,形成"废弃物-能源-肥料-种植"生态链 [46] - 鹰潭眼镜制造业通过数字化改造、智能车间和节能工艺实现从代工小作坊向绿色智造链转型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