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

搜索文档
四川“创投天府·周周见”常态化投融资路演正式启动 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证券日报网· 2025-05-18 17:03
活动概况 - 四川省"创投天府 周周见"常态化投融资路演启动暨首场活动在成都举行 吸引国新基金 建信北京 高瓴投资 IDG资本等知名机构及800家机构企业共1100人参会 [1] - 活动由四川省级部门牵头 采用"线上+线下"模式 计划每周组织至少2场路演 预计全年路演项目超1000个 [1] - 同期举办18场子活动 包括基金对接 推介路演和园区考察 覆盖AI芯片 新能源 高端装备制造等12个产业赛道 72家企业计划融资125亿元 [3] 政策支持 - 四川省将出台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措施 围绕"募投管退"环节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1] - 省级层面设立首期200亿元政府投资引导基金 目标打造千亿级母子基金集群 成都 绵阳等地结合特色产业设立专项基金 [1] - 政策旨在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 建立多层级服务机制 推动创新链与资金链 产业链 人才链深度融合 [3] 产业优势 - 四川在航空航天 电子信息 新型显示等领域形成产业集群 基础材料 电子元器件 电磁频谱为当前重点投资方向 [3] - 当地企业在航空航天 电子信息 低空经济等领域具备产业配套 人才密度和科技成果优势 [2] - 成都爱乐达 立航科技 佳驰电子等企业已通过资本支持实现跨越式发展 [2] 投资环境 - 四川在西部具备地理位置 教育条件 基础设施 政务服务等综合优势 产业要素齐备且成本适中 [2] - 当地企业对资本市场的理解 总部经济发展及信息化应用仍有提升空间 [2] - 常态化路演机制将促进科技 产业 金融良性循环 助力产业集群化 成链化发展 [3]
一针一线织“毯”途
经济日报· 2025-05-18 11:28
行业概况 - 崔黄口镇与美国道尔顿、土耳其加济安泰普并称"世界地毯三大产业集聚区",年产量超1亿张,产品销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 产业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清末时期,早期手工制作效率低,每天仅能织0.8平方英尺地毯,学徒出师需3年时间 [3] 技术创新 - 全自动生产线大幅提升效率,5秒可生产一张地毯,人均日产量达100平方米 [4] - 采用立体印花工艺使图案更逼真,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 [4] - 融合传统烫金工艺与现代3D打印技术,中式传统吉祥图案地毯成为国内市场爆款 [4] - 从手工制作到运用3D打印、热转印等技术,科技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4] 产业集群 - 聚集1200余家地毯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0家,形成全链条集聚优势,从业人员2.5万人,占全镇人口近半数 [5] - 产业集群降低生产成本,天津安芝金林地毯有限公司从占地10亩发展为120亩,日均产量2万件,2024年订单额约2亿元、同比增长30%,出口量占50%,出口额突破1亿元 [5] - 打造规模以上企业集采平台降低原材料成本,搭建版权全链条服务平台推动产业从成本竞争向版权价值竞争转变 [6] 产业升级 - 与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提升工艺水平和设计美感,推动从"低端代工"向"品牌化"转型 [6] - 支持企业新增4万吨涤纶长丝项目,鼓励开发特色产品实现差异化发展 [6] - 2024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9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1家、雏鹰企业6家、瞪羚企业1家 [6] 市场拓展 - 从单一外贸转向"两条腿走路",半数以上企业涉足电商领域 [8] - 天津凯业地毯有限公司通过直播带货,各平台日营业额达5万元至10万元 [9] - 以广交会、德国汉诺威展会等为契机开拓海外市场,2024年累计达成意向订单超2600万美元,2024年初赴土耳其、德国参展达成意向订单1000万美元 [9] 版权与文化 - 建立知识产权"护城河"是关键,涵盖设计、图案绘制、工业制造的版权方案和专利数量是核心技术 [9] - 开展版权普法宣传,举办"织采宫杯"地毯产业国际工业设计大赛吸引优秀设计师 [10] - "织采宫"国际地毯文化展览馆开馆,展示地毯历史、文化、工艺,推动产业与消费双向升级 [10]
广西小城,出口杀疯
投资界· 2025-05-16 11:28
外贸表现 - 一季度全国外贸50强城市合计进出口总额达8.29万亿元,占全国份额的八成[4] - 50座城市中36座进出口总额实现增长,展现出中国外贸的强大韧性[4] - 防城港一季度外贸进出口总额360.1亿元,同比增长58.9%,出口额144.4亿元,暴增429.1%[4] - 2023年防城港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27.9%[5] - 2024年防城港进出口总额达1282.1亿元,同比增长28.6%,首次突破1200亿元大关[5] 区位优势 - 防城港位于广西南部、北部湾畔,是广西口岸第二多的城市[7] - 沿海又沿边,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海陆河相连的边境城市[7] - 与越南接壤,是中国大陆距离越南首都河内最近的港口城市[7] - 通过钦北防一体化,防城港连接南宁、重庆、成都等内陆城市,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7] 港口建设 - 防城港港口是我国西部第一个亿吨大港,已连续11年突破亿吨[9] - 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59个,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多个港口通商通航[9] - 是我国最大的硫磺中转、磷酸出口港以及铁矿石、煤炭、粮食、化肥等重要战略物资的中转基地[9] - 中国南方能源和原材料的转运中心[9] 物流网络 - 铁路、公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不断完善[9] - 防城港到贵阳的铁海联运班列采用固定时间、固定路线、固定车次,节约运输时间和成本[9] - 为西南地区外贸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跨境运输保障[9] 营商环境 - 防城海关通过数字化场景应用实现大宗商品通关效率提升40%[12] - 东兴海关将边贸单票货物通关时间压缩至15分钟[12] - 防城港海事局推行"一站式"政务审批,船舶进出港调度效率提升30%[12] 产业转型 - 2023年防城港货物吞吐量1.94亿吨,但超过70%为过境大宗商品,本地加工转化率不足30%[15] - 大力发展工业,推动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资源向精深加工环节延伸[15] - 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15] - 防城港港口生态铝产业链项目总投资200亿元,预计年产值340亿元[15][16] - 2024年防城港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1%,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16] 东盟贸易 - 东盟连续4年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7] - 2024年防城港市对东盟进出口473.1亿元,增长31.9%,占全年外贸的40%[14] - 防城港国际商会东南亚果蔬供应链专业委员会采购东盟国家水果价值达15亿元[12]
吕四港“光速”补货美国“海外仓”
新华日报· 2025-05-16 06:24
中美关税调整对电动工具行业的影响 - 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后,公司加速向美国"海外仓"补货,两只集装箱货值约20万美元,装载3000台涡轮吹风机、2000只电钻、1200只棘轮扳手、2000台电锯以及1000台割草机 [1] - 此前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一只出厂成本10美元的手枪钻运至美国成本飙升至27美元,导致公司放慢发货 [1] - 中美大幅降低双边关税后,从中国到美国的集装箱运输预订量飙升近300% [1] 吕四港镇电动工具产业集群概况 - 吕四港镇作为"中国电动工具第一城",集聚电动工具产业链企业1000余家,年产值超350亿元,吸纳近4万本地从业人员 [2] - 2023年全镇出口电动工具超25亿元,2024年一季度保持超20%的出口增速 [2] - 产业集群优势显著,常规电动工具可实现"今天规划、明天准备、后天生产"的高效供应链 [3] 企业市场拓展与产品创新 - 仟得电动工具在广交会后迎来20多批次外商考察,并与哥伦比亚商人敲定价值6万美元订单 [2] - 公司推出200多款产品覆盖工程施工、园林绿化、汽车养护等多个领域,合作伙伴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 [2] - 涡轮吹风机在亚马逊、Temu等平台日均成交量达500单,公司计划将出口额从2023年4000万美元提升至2024年5000万美元 [3] 行业展会与新品表现 - 第137届广交会上,东成电动工具推出的智能割草机器人、骑乘式割草机等新品成为会场明星 [2] - 芝麻工具展出解决易卡顿问题的锂电工具,揽获订单近70万美元 [2] - 产业集群被形容为"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2024年出口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3]
东坑谢岗一季度GDP暴增超20%
南方都市报· 2025-05-15 07:08
日前,东莞多个镇街相继公布2025年一季度经济数据。排名前三的东坑、谢岗、洪梅GDP分别增长 24%、20.4%、10%,顺利实现"开门红"。 从"精致小镇"东坑,到"东大门"谢岗,再到水乡"后起之秀"洪梅,东莞三镇经济数据迅猛增长的背后, 离不开"工业经济爆发式增长、重大项目高效推进、外贸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的沉淀与积累。经济数 据"狂飙"过后,各镇提出,将全力争取上半年经济取得好的成绩,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工业经济增长扛大旗 2025年一季度,东莞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2981.58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全市规模以上工业 增加值同比增长6.9%。 在产业发展方向上,东坑聚焦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等主导产业,以梯度培育的方式,大力扶 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茁壮成长,全镇产业集聚规模日益壮大,工业"航母舰队"愈发强劲。 在工业与投资的双轮驱动下,东坑消费市场与外贸进出口表现亮眼:一季度,全镇社消零总额7.9亿 元,同比增长6%,增速全市第五;进出口总额97.9亿元,同比增长111.8%,增速全市第二,展现出内 需回暖与外贸提质的良好态势。 重大项目高效推进 5月12日,东莞弗迪动 ...
至少8县去年常住人口增长过万!这个中西部县位居第一
第一财经· 2025-05-13 22:52
县域人口增长概况 - 2024年全国人口减少139万人,但至少8个县域常住人口增量达到或超过1万人,包括浙江慈溪市、温岭市、义乌市、瑞安市,福建晋江市,安徽肥西县,湖南长沙县和贵州清镇市 [1] - 浙江在上述8个人口增长过万的县域中占据4席,且全省53个县域中超40个实现常住人口正增长,7个与上年持平 [3] - 福建晋江市2024年常住人口达209.1万人,新增1.1万人,已连续31年领跑福建县域经济 [7] 浙江县域经济特点 - 浙江县域普遍形成以主导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例如慈溪市以家电产业为支柱,2024年GDP达2928.64亿元,接近3000亿大关 [5] - 温岭市以泵与电机、汽摩配件等四大产业为支柱,民营经济贡献当地90%以上GDP、99%企业数量和93%从业人员 [5] - 义乌市2024年GDP达2503.5亿元(不变价增长7.5%),经济总量升至全国县域第七位,常住人口增长1.5万人 [6] 中西部县域发展模式 - 长沙县2024年常住人口增长1.84万人(总量145.31万人),其工程机械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与长沙市区已形成一体化发展 [10] - 贵州清镇市2024年人口增长1.2万人,作为贵阳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重要支撑板块,区位优势显著 [10] - 合肥肥西县和长丰县分别新增人口1万和0.9万人,受益于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2024年产量135万辆),肥西已集聚200多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 [11] 区域经济联动效应 - 沿海经济强县如浙江慈溪、晋江等已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产业增加值超过中西部多数县域,持续吸引外来人口 [7] - 中西部人口增长县域主要依托省会城市溢出效应,例如长沙县、清镇市与省会形成产业分工互补 [9][10] - 城镇化进程中,中西部人口向省内中心城市(尤其是省会)及东部沿海集中,县域人口集聚与大城市辐射效应直接相关 [11]
汽车十强省份突围赛
虎嗅APP· 2025-05-12 21:22
汽车产业区域格局变化 - 2024年一季度汽车产量十强省份为安徽、广东、山东、重庆、江苏、陕西、北京、浙江、上海、湖南 [1][2] - 安徽以76.17万辆产量反超广东(66.51万辆)成为全国第一 [2][5] - 湖南汽车产量达36.84万辆首次进入全国前十 [2][8] 安徽汽车产业崛起 - 统计口径调整(从"企业法人所在地"改为"生产地统计")直接推高安徽产量数据 [6] - 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37.6万辆位居全国第二 [7][8] - 已形成"整车-零部件-后市场"全链条布局,集聚80多家产业链企业 [7] 湖南汽车产业突破 - 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量23.13万辆,同比增长超去年全年,排名从第15升至第4 [8] - 引入比亚迪长沙、北汽株洲等10多家新能源整车企业 [9] - 利用本地锂资源构建"锂资源开发-电池材料-动力电池-整车制造"全产业链 [9] 汽车产业经济贡献 - 2024年中国汽车产业营收规模突破10万亿元,超过房地产(9.67万亿元) [2] - 2023年汽车总产值11万亿元占GDP比重近10%,成为第一经济支柱 [12] - 陕西6家重点车企一季度产值740.2亿元,同比增长72.4% [13] 区域经济发展联动 - 汽车产量十强省份GDP总量均位列全国前二十 [2][12] - 西安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量101.55万辆超越上海(99万辆) [13] - 比亚迪贡献西安新能源汽车产量的97.98%(99.5万辆) [13] 产业转型趋势 - 新能源汽车成为区域经济新增长引擎 [12] - 广东依托传统造车基础、科创实力和港口优势保持竞争力 [8] - 江苏常州新能源产业集群(理想、比亚迪)发展稳健 [9]
四川什邡:抢抓新赛道 引领龙头企业“链”上发力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09 06:29
工业经济表现 - 2024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连续3年获评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绩突出县 [1] - 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50%以上,工业税收占比超90% [1] - 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产值达447.5亿元,同比增长5.4% [1] 技术改造与数字化转型 - 2024年实施53个技改项目,完成重点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110家 [1] - 推动67户企业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 [1] 新兴产业布局 - 新材料、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产值突破122亿元 [2] - 以欣旺达、天合光能为龙头,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投产 [1] - 形成以坩埚、单晶拉棒、切片、组件为主的晶硅光伏产业集群 [2] 产业链招商与配套 - 以天合光能为链主,引进40GW光伏坩埚项目及20GW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项目 [2] - 联合链主企业开展以商招商,形成上下游产业配套格局 [2] 低空经济基础设施 - 建设成都都市圈唯一为产业制造服务的A1类通用机场 [2] - 与成都市金牛区共建双向飞地,集聚爱思达等航空航天企业21家 [2] 区域协同发展 - 与成都彭州市签订12项合作协议,共同出资成立四川彭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2] - 规划建设重点项目10个,总投资超10亿元 [2]
贵州多措并举培育刺梨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08 06:17
大抓招商引资。贵州省统筹各主产区开展刺梨产业精准招商,瞄准行业龙头企业和渠道资源,聚焦产业 链条短板和薄弱环节,引进落地一批影响力强、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好的刺梨项目,不断延伸产业 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 大抓品牌培育。贵州省鼓励刺梨企业开展"产区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宣传推广活动。重点扶持龙头 企业做大规模,巩固提升大单品销量,聚力培育大品种,做好品牌策划,开展品牌价值评价,增强品牌 创建能力。积极推动广告产业与刺梨产业的合作,支持企业、协会在各类媒体、机场和高铁站、景区等 场所投放刺梨广告,以及举办新品发布会、新技术交流会、赞助体育竞赛等,利用全媒体矩阵宣传培塑 品牌良好形象,扩大贵州刺梨主产区品牌影响力。 大抓产业升级。贵州省持续增强龙头、链主企业带动作用,着力形成大中小企业和相关产业集聚创新、 协同联动新产业(300832)格局。鼓励企业先进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强化产学研合作,促进产业高端 化、智能化发展。支持企业申报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通过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 资金、中小企业信贷通、刺梨产业贷、农业现代化化基金等金融工具支持,助力释放产业发展潜力。 为了推动刺梨加工做大做 ...
经开区跑出绿色产业“加速度”
镇江日报· 2025-05-07 07:52
镇江经开区新能源产业发展历程 - 2010年5月镇江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并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同年9月启动建设新能源产业园 [1] - 2023年新能源产业园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入驻企业超200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39家),成为长三角新能源重要增长极 [1][4] - 园区先后获批国家级新能源示范园区、国家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江苏省省级特色示范园区 [4][5] 龙头企业与产业集群 - 中节能太阳能科技(镇江)公司为首家入驻企业,2024年光伏组件全球累计出货量突破30GW,连续十年位列全球组件出货量前二十 [2][3] - 园区形成光伏组件、储能电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三大细分领域集群,汇聚22家相关企业(含4家规上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 [4][5] - 特安锂新能源自主研发预镀镍电池钢产品可替代进口并降低成本20%,硅翔技术江苏公司锂电池模组产品年产值将增至2.5亿元 [4] 智能化转型与技术创新 - 中节能数字化车间日产能提升至15000件光伏组件,孚能科技镇江工厂实现物联网覆盖并被评为江苏省首批智能制造企业 [2][6] - 东方电热科技子公司华智新能源实现日产1000套新能源汽车PTC加热器,恩坦华汽车零部件每分钟下线一件无框玻璃升降器 [7] - 2024年经开区为10家企业争取江苏省制造强省资金超2600万元,新能源规上企业总产值达170.4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12.6%) [7] 未来发展规划 - 2025年计划通过"溯源招商"引进上下游配套项目,打造"丁住办"服务品牌强化营商环境 [5] - 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倾斜资源支持重大龙头项目,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