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低利率
icon
搜索文档
低利率下的银行理财“双降”:150只产品下调业绩比较基准,机构降费留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3 19:58
银行理财市场调整 - 央行5月7日宣布降准0.5个百分点并降低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后 银行理财市场迎来新一轮调整浪潮 [1][3] - 近30万亿元存续规模的银行理财市场面临"低利率、低利差、高波动"环境考验 一季度规模缩减0.81万亿元 [1][5][6] 业绩比较基准下调 - 兴银理财等机构下调多款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 部分产品基准调整幅度超过100个基点 利率下限低于2% [1][2] - 天天万利宝稳利1号B款业绩比较基准从年化2.10%-4.05%调整为1.50%-2.50% 生效日为5月14日 [2] - 5月7日至今共有150只银行理财产品调整业绩比较基准 涉及东莞农商行 唐山银行 招银理财等26家机构 [2] 存款利率调整 - 多家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 哈密市商业银行1-5年期存款利率降至1.5%-1.85% 降幅10-15个基点 [3] - 聊城沪农商村镇银行2-5年期存款利率从2.1%-2.16%调整为1.89%-1.98% 全面进入"1时代" [4] - 部分银行自4月以来已累计四次调降存款利率 存款利率下调自然波及银行理财业绩 [4] 理财规模变化 - 一季度末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9.14万亿元 同比增加9.41% 但较2024年末下降0.81万亿元 [5][6] - 规模下降受季末回表 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行 春节取现需求 银行存款冲量等多重因素影响 [6] 行业发展趋势 - 银行理财95%为固收型产品 资产配置以存款和信用债为主 存在"规模扩大—收入收缩"盈利模式困局 [6] - 理财子公司需通过多资产和多策略增厚收益 包括配置高票息资产 债券交易策略 以及转债 黄金 权益等多元资产 [7] - 行业将加大平台化 工业化 一体化投研模式转变 以适应大体量资金运作需求 [7] 费率调整措施 - 交银理财 招银理财 民生理财等机构发布费率优惠公告 对多款产品进行阶段性降费 [8] - 交银理财稳享智选日开14号销售手续费率从0.20%/年调整为0.10%/年 优惠期三个月 [8]
创五年新低!发力新方向
中国基金报· 2025-05-13 17:37
行业趋势与挑战 - 银行业进入"低利率、低息差"周期,宏观环境和地缘政治冲突带来重大挑战,促使银行从规模导向转向价值创造 [1] - 2024年银行业通过深耕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寻求新业务增长点 [1][5] - 2025年中国经济预计回升向好,但上市银行仍面临不确定性和挑战,需加速转型以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 [1] 财务表现 - 2024年上市银行平均净息差为1.52%,较上年下降17个基点,连续五年下降 [2] - 2024年上市银行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2.20%,连续2年下降 [2] - 其他业务收入(非息收入)同比增长25.93%,占营业收入的14.40%,较2023年上升2.96个百分点 [2] - 投资收益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合计同比增长29.84%,农商行表现突出(如张家港行增长176.81%),国有大行及股份行增速显著(中国银行64.68%、郑州银行72.35%、华夏银行66.58%) [2] - 2025年一季度42家A股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减少1.09%,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72%,资产总额较2024年末增长3.94% [3] - 2025年一季度加权平均不良贷款率1.23%(较2024年末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37.99%(较2024年末降1.98个百分点) [3] 金融"五篇大文章"进展 科技金融 - 工农中建四大行2024年末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超1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2.62% [6] - 10家股份制银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超4.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93% [6] - 银行通过专营组织、专业团队和专设信贷标准,构建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产品体系 [6] 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 - 58家上市银行2024年末绿色贷款余额27.72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20.60%(高于贷款整体增速12.70个百分点) [6] - 53家上市银行2024年末普惠型贷款余额21.7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33%(高于贷款整体增速10.43个百分点) [7] 养老金融 - 2024年上市银行构建多元化养老金融服务体系,22家拥有个人养老金业务资质的银行中17家已开通公募基金、商业养老保险、理财和储蓄业务 [7] - 养老金融成为零售业务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领域 [7] 数字金融 - 25家上市银行2024年科技投入合计1972.74亿元,与上年持平 [7] - 27家上市银行金融科技/信息科技人员超16.12万人,较上年末增长11.84% [7] - 银行科技投入从"重建设"转向"重效益",结合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优化金融供给结构和运营效率 [8]
安永:上市银行息差持续收窄,多措并举保持业绩稳定
搜狐财经· 2025-05-13 14:30
安永5月13日发布《中国上市银行2024年回顾及未来展望》报告,分析了中国58家上市银行2024年度的经营业绩、资产质量、业务发展、经营模式等方面的 最新变化。报告称,上市银行息差持续收窄,经营环境不确定性加大,为了应对挑战,各银行降本增效,多措并举保持业绩稳定。 安永同步发布的《中国42家A股上市银行2025年一季度业绩概览》显示,42家A股上市银行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减少1.09%,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72%; 2025年一季度末资产总额较2024年末增长3.94%;加权平均不良贷款率1.23%,较2024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37.99%,较2024年末下降1.98个 百分点。总体来看,上市银行2025年一季度仍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 受市场利率持续下行、存量按揭贷款利率下调和持续让利实体经济等因素影响,2024年上市银行净息差进一步收窄,平均净息差为1.52%,较上年下降17个 基点,已连续五年下降,最近三年净息差均低于2%。受净息差收窄的影响,上市银行2024年度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2.20%,连续2年下降。 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首席合伙人忻怡表示,当前的低利率环境预计还将持续一段 ...
为什么继续看好股市?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5-09 21:26
市场下跌原因分析 - A股80%个股下跌,节后首次调整,主要受三大利空影响:印度水坝重开导致地缘局势缓和,军工板块领跌[1] - 半导体龙头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一季报业绩不及预期且大基金减持,拖累芯片板块及恒生科技指数(两者权重合计10%)[1] - 美英达成贸易协议引发市场对中美谈判压力的担忧[1] 宏观经济与贸易数据 - 进出口数据展现韧性,但4月对美出口环比下降,东南亚出口上升,转口贸易趋势明显(90天豁免期)[2] - 市场已连续5日上涨,技术性调整需求显现[2] 股市看涨核心逻辑 - 政策层面首次高度强调股市财富效应,通过稳股市修复疫情伤疤效应(信心与预期管理)[11][12][13] - 逆全球化下供给过剩加速行业出清,龙头上市公司市占率提升(如光伏行业2023年全行业亏损20亿,PE降至0)[15][16][17] - 人口下行周期推动长期低利率环境(30年国债收益率1.8%),资金向高股息资产迁移(银行股分红率3%即具吸引力)[22][23][25][26] 行业与资产配置策略 - 产能过剩背景下聚焦龙头公司穿越周期能力,监管鼓励并购重组(手机、新能源车行业集中度提升案例)[16] - 投资全球化分散策略,同步看好港股及海外市场[26] - 建议优化指数结构,增加科技/互联网权重(当前沪深300估值显著低于标普500)[30] 市场机制改革建议 - 严格退市制度并配套投资者保护机制[30] - 落实《市值管理指引》季度跟踪,强制破净成分股提出解决方案[30] - 恢复常态化IPO及中概股回A,丰富做空工具抑制炒作(当前部分板块估值严重偏离)[30][31] 数据与事件跟踪 - 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待解读(含6篇专栏)[34] - 全球资产配置组合"表韭全球"发布跟投建议[36]
美国总统特朗普:我们喜欢良好的教育。我们喜欢低利率。
快讯· 2025-04-30 06:11
美国总统特朗普:我们喜欢良好的教育。我们喜欢低利率。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我们正在(设法)结束通胀噩梦。我们都喜欢低利率。
快讯· 2025-04-30 06:09
宏观经济政策 - 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正在采取措施结束通胀问题 [1] - 特朗普政府倾向于维持低利率环境 [1]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在整体通胀加速的情况下保持低利率,可能导致我们后续被迫快速加息。
快讯· 2025-04-17 11:30
文章核心观点 -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认为整体通胀加速时保持低利率或致后续被迫快速加息 [1]
日本国债市场复盘及启示|低利率驱动因素及阶段反转必要条件
日本国债利率的长期下行趋势 - 日本长期低利率的驱动因素包括名义GDP增速持续下行、实体经济贷款需求疲弱导致金融机构配置国债需求上升、以及日本央行货币政策持续宽松 [3] - 这些因素背后反映全要素生产率下降、人口老龄化加剧、产业受到海外竞争等与中国类似的长期宏观问题 [3] - 日本1998与2003年国债利率低位快速反弹前均创历史新低,反弹原因包括金融机构购买国债需求增加和货币政策持续宽松 [3] - 2003年因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得到清理,国债利率出现阶段反转直至2007次贷危机爆发 [3] 宏观经济增速持续下行 - 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实际经济增速下台阶叠加通缩,导致名义GDP增速持续下行 [4] - 人口老龄化、企业投资意愿下降和全要素生产率下降导致日本GDP实际潜在增速长期下行 [4] - 图表显示日本10年国债利率与名义GDP和CPI同比长期趋势 [5][6] - 图表显示日本长期趋于下行的经济潜在增长率及其影响因素 [7] 金融机构国债配置需求增加 - 泡沫破灭后企业部门进入"资产负债表衰退"阶段,开启明显去杠杆进程,信贷需求疲弱 [8] - 企业资金需求下降和股市低迷背景下,银行及保险等金融机构积极投资日本国债 [8] - 图表显示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日本企业部门显著去杠杆过程 [10] - 图表显示日本银行和寿险持有日本国债规模趋势变化 [10][11] 央行货币政策持续宽松 - 经济持续停滞情况下,日本央行持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 [13] - 政策利率从1991年6%下调至1995年0.5%,1998年调整为无抵押隔夜拆借利率并下调至0.25% [13] - 1999年实施零利率政策,引导无抵押隔夜拆借利率接近0% [13] - 图表显示日本10年国债利率与政策利率趋势 [14][15] 日本长期"债牛"中的两次冲击 - 1998年"资金管理部冲击":国债利率从1%以下反弹至2%以上,主要因国债市场供需恶化担忧和经济展望好转 [17] - 1998年11月出台23.9万亿日元(占GDP4.5%)经济刺激政策,穆迪下调日本国债评级 [17] - 1998年12月预期国债发行量将增至60-70万亿日元历史新高,资金管理部可能停止购买国债 [17] - 2003年"VaR冲击":国债利率从0.5%以下升至1.6%,因金融机构集中卖出触发风控机制导致"多杀多"踩踏 [26][27] 日本机构投资者国债投资行为 - 2013年前银行及保险是日本国债主要持有者,2012年合计占比62.7% [29] - 2013年后日本央行持有国债占比显著增长,2023年达53% [29] - 基金持有国债占比2000年最高2.9%,此后维持在1%以下,2023年约1.5% [29] - 图表显示不同类型投资者持有日本国债规模变化 [31] 日本寿险资产配置变化 - 泡沫破灭前寿险通过增配风险资产提升收益,1988年股票配置占比达32.1% [34] - 泡沫破灭后向固定收益类资产回归,贷款和股票占比从1990年66.8%降至2019年13.7% [37] - 国债和其他债券配置从1990年16.5%增至2011年59.4% [37] - 图表显示日本寿险金融资产结构规模和占比变化 [35][36][38] 日本银行资产配置变化 - 泡沫破灭后企业贷款需求疲弱,银行存贷比自九十年代持续下降 [39][42] - 2013年QQE政策后银行显著减少国债持有规模 [44] - 图表显示日本银行机构存贷比和持有有价证券结构变化 [42]
机构研究周报:中国资产迎来顺风期,低利率后半程增配权益
Wind万得· 2025-03-10 06:29
权益市场 - 招商基金认为中国资产迎来顺风期,全球和国内配置力量均现拐点,科技主题短期波动但长线资金将聚焦产业逻辑龙头,外资回流或关注低估核心资产白马[3] - 银华基金指出低利率中后期债券波动率下降,金融资产配置或从固收转向权益,企业盈利最差阶段或已过去[4] - 博时基金认为港股较A股更具性价比,国债收益率低位下资金或切换至高股息板块,恒生科技表现优于上证50、沪深300等指数[5] 行业研究 - 万家基金关注军工行业贝塔反转机遇,2025年"十四五"收官年订单加速兑现,军贸出口和技术转化提供新增量[8] - 国投瑞银基金建议"逢低+分批"布局机器人行业,人形机器人处于0-1发展期,未来空间巨大但需应对市场波动[9] - 中庚基金分析军工板块领涨受国防预算预期及欧洲军工股带动,石油石化领跌因布油跌破70美元及OPEC或结束减产[10] 宏观与固收 - 招商基金预计央行暂不会宽松货币,1-2月基本面数据不明朗,企业融资改善但居民部门仍低迷,债市波动或加剧[13] - 鹏华基金建议把握转债回调机会,全年供需矛盾尖锐,股性转债更受看好,债性转债可埋伏低价及下修品种[14] - 中金公司预计二季度债券收益率或下行,货币政策或边际放松,短端机会值得关注[15] 资产配置 - 摩根基金推荐港股"红利为盾+科技为矛"策略,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股息率7.42%,恒生科技指数聚焦AI、新能源车等高弹性板块[17] 市场数据 - 主要指数表现:恒生指数近一月涨15.99%,恒生科技涨19.33%;标普500近一月跌5.15%,纳斯达克跌8.06%[6] - 商品外汇:COMEX黄金年初以来涨10.48%,布油跌5.61%,美元指数跌4.23%[6] - 行业估值:钢铁PE 75.38倍偏高估,环保11.36倍低估,房地产72.24倍偏高估[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