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主义

搜索文档
印尼期待搭上东盟—中国自贸区3.0版发展“快车”(国际论坛)
人民日报· 2025-07-03 08:31
东盟—中国自贸区3.0版的影响 - 东盟—中国自贸区3.0版将进一步提升东盟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成为推动双方经贸关系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2] - 印尼作为东盟最大经济体,搭上自贸区3.0版的发展快车,对增强经济韧性和提升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 [2] - 在当前全球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自贸区3.0版的重要性更加突显 [2] 东盟与中国的贸易关系 - 东盟已连续5年稳居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反映出中国经济影响力持续上升及与东盟国家的经济互补性增强 [2] - 印尼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从2004年的约135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近1500亿美元,中国成为印尼第一大出口目的地 [2] - 印尼及东盟在中国贸易结构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2] 印尼的经贸合作潜力与策略 - 印尼在提升对华经贸合作方面仍有较大潜力,应充分利用自贸区3.0版政策红利优化出口结构 [2] - 印尼需创造有利条件吸引科技企业投资,提升产业竞争力 [2] - 推动产业升级和优化出口结构对应对气候变化及技术变革挑战至关重要 [3] 区域合作与供应链构建 - 印尼应加强对中国科技及新能源企业投资动向的了解,助力中小型企业利用自贸区政策 [3] - 印尼与中国需加强合作,确保自贸区3.0版与RCEP规则契合,拓展经贸朋友圈以应对外部挑战 [3] - 两国应加快新能源和高科技领域合作,拓展全球市场并构建开放、包容的区域经济格局 [3]
美国前驻APEC大使:尽管特朗普对关税“情有独钟”,但他知道其他人并不喜欢
搜狐财经· 2025-07-02 23:04
美国贸易政策趋势 - 美国政府不太可能完全按照此前宣布的高水平实施关税,特朗普的态度已有所缓和 [1] - 美国今年内可能与许多国家达成一系列双边贸易协议,这些协议主要目的是防止最坏情况的发生而非推动经济一体化 [2] - 美国维持高关税的意愿已经不如3月事件发生前强烈,因为关税导致通胀且不受民众欢迎 [2] 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 - 美国是对外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及融资的主要来源国,同时也是生产力技术的最大输出国和许可方 [4] -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外资流入接收国,传统上对外国投资持高度开放态度 [5] - 资金、技术和管理能力通常是一起流动的,美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具备竞争力 [4][5] 美国国内政治与制造业困境 - 美国政坛对于对外投资的看法存在矛盾,公众对公司在海外建厂并回销产品存在分歧 [5] - 美国中北部地区选民受传统制造业衰退影响,政治焦点集中在是否保留足够多的美国制造 [5] - 政治风向转向主张将部分制造业重新带回美国,即使成本高昂或无利可图 [5] 美国政策演变的关键议题 - 美国政策面临保护主义抬头与试图将投资和岗位重新带回美国的拉锯战 [5] - 外交人士认为外国公司应积极代表美国形象,但国内存在相反压力 [5] - 美国政策的演变过程是当前时代的关键议题之一 [6]
手写信函!特朗普花式施压之际,鲍威尔今晚将在欧洲演讲
华尔街见闻· 2025-07-01 12:05
美联储政策独立性面临挑战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在欧洲央行论坛发表讲话 市场关注其如何平衡政策信号与央行独立性立场 [1] - 特朗普通过手写信函和社交媒体施压 指责鲍威尔让国家"损失了一大笔钱"并要求"大幅"降息 声称降息可节省"数千亿美元"利息成本 [1][3] - 特朗普持续攻击美联储理事会 威胁解雇鲍威尔并公开要求其辞职 称官员们"应该感到羞耻" [3] 特朗普政府人事布局动向 - 财政部暗示已有人选准备接替鲍威尔 其主席任期将于2025年5月结束 [4] - 政府计划利用2025年1月Kugler理事席位空缺 安插潜在主席继任者 [4] - 特朗普明确下任美联储主席必须承诺大幅降息 此举可能颠覆央行独立于白宫的传统 [4] 全球央行政策环境变化 - 欧洲央行年度论坛将聚集美欧英日韩央行首脑 讨论贸易冲突与地缘政治对通胀及增长的影响 [5] - 论坛焦点转向特朗普保护主义政策是否终结现行全球金融体系 该体系已运行80年 [5] - 欧洲央行过去一年降息八次 英国央行也曾降息 特朗普常以此对比施压美联储 [5] -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公开支持鲍威尔 在晚宴致辞中称赞其勇气并获全场起立鼓掌 [6]
“加拿大政府关闭海康威视在加业务”,商务部回应
券商中国· 2025-06-30 20:12
加拿大政府命令海康威视停止在加运营 - 加拿大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命令海康威视停止在加运营并关闭业务 [1] - 加拿大政府禁止政府部门购买或使用海康威视产品 [1] 中方回应 - 中方对加拿大政府的行为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1] - 中国政府一贯鼓励企业按照市场原则开展国际业务并要求遵守驻在国法律法规 [1] - 中方认为加拿大政府的国家安全审查过程不透明且结果不确定 [1] - 中方认为加拿大政府的行为是典型的泛化国家安全行为 [1] 影响评估 - 加拿大政府的行为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1] - 该行为影响了两国企业合作的信心 [1] - 该行为对中加正常经贸合作带来干扰和破坏 [1] 中方立场 - 中方敦促加拿大政府立即纠正错误做法 [1] - 中方要求加拿大政府为各国企业提供开放、公平、公正和非歧视的投资环境 [1] - 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 [1]
加拿大“封杀”海康威视?商务部:坚决反对!
证券时报· 2025-06-30 20:09
加拿大政府关闭海康威视在加业务事件 事件概述 - 加拿大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命令海康威视停止在加运营并关闭业务,同时禁止政府部门购买或使用其产品 [1] - 加拿大政府要求海康威视加拿大公司在120天内关停 [4] 中方回应 - 商务部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认为加方行为是典型的泛化国家安全行为,损害中国企业合法权益并干扰中加正常经贸合作 [1] - 中国驻加拿大使馆同样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认为加方行为严重损害中国企业合法正当权益 [4] - 中方敦促加方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停止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泛安全化,并为各国企业提供开放、公平、公正和非歧视的环境 [2] 海康威视回应 - 海康威视强烈反对加拿大政府的决定,认为其无端指控且缺乏证据,严重缺乏程序公正和透明 [5] - 海康威视表示一直恪守商业伦理,严格遵守业务所在地法律法规,希望加方尊重法治并营造公平环境 [5] 事件影响 - 加方行为可能影响两国企业合作信心,并对中加正常经贸合作带来干扰破坏 [1] - 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正当合法权益 [2][4]
国际清算银行:保护主义上升和贸易碎片化“尤为令人担忧”。
快讯· 2025-06-29 17:04
国际清算银行对保护主义和贸易碎片化的担忧 - 国际清算银行指出保护主义上升和贸易碎片化现象"尤为令人担忧" [1]
国际法专家呼吁重视发展中国家对国际法贡献
新华社· 2025-06-27 20:02
论坛主题与背景 - 第三届发展中国家与国际法论坛在北京举办 主题为"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与国际法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的贡献" [1][2] - 由中国国际法学会 亚洲国际法律研究院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在联合国宪章日联合主办 [2] - 来自联合国 非盟 亚非法协等国际组织代表及多国专家 驻华使节 国内高校机构代表约300人参会 [2] 核心观点 - 系统回顾发展中国家对联合国和国际法的贡献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盛行 全球南方需共同维护联合国和国际法权威 [1] - 联合国副秘书长指出发展中国家是促进国际法发展的中坚力量 特别提到中国牵头筹建国际调解院是发展中国家引领的制度创新 [1] - 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强调当前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法律体系表达意愿的重要时代 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共同为现代国际法形成作出贡献 [1] - 专家指出国际法律秩序处于关键时刻 全球南方国家维护国际准则的努力不应被低估 [1] 议题讨论 - 分议题包括"联合国与国际法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立法司法方面的贡献" "第三世界国际法学派理论贡献" [2] - 联合国承诺继续支持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 推动构建更具包容性创新性的全球治理体系 [1]
中国贸促会:上合组织“中国年”期间,工商合作如火如荼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7 18:31
论坛概况 - 中国贸促会将于7月17日在第三届链博会期间举办上合组织工商论坛,该论坛自2009年创立已成为区域工商界重要平台[1] - 论坛主题为"弘扬'上海精神'工商界在行动",突出"行动"二字,将在新疆、湖南、重庆等地开展"上合组织实业家中国地方行"系列活动[1] - 论坛将发布《上合组织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举办农业、能源、物流领域3场企业对接活动,并组织链博会观展活动[1] 专题研讨议题 - 设置"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和"深化互联互通,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平稳畅通"两个专题研讨议题[2] - 议题支持推动各方在传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上拓展服务贸易、科技创新、绿色低碳、交通物流等领域合作[2] 工商合作成果 - 中国贸促会作为上合组织实业家委员会轮值主席单位,今年已组织7批次中国企业家团组赴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上合国家访问[2] - 在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期间,中国与中亚国家企业、机构签署32份合同与意向协议,金额达110亿美元[3] - 签约项目涉及能源矿产、交通物流、农产品加工及贸易等多个领域,显示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互补性强、潜力巨大[3] 合作趋势 - 当前中国—中亚工商合作活跃,上合组织"中国年"期间工商合作持续加强[2] - 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背景下,中外工商界合作意愿不断增强,合作朋友圈持续扩大[2]